查看原文
其他

“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第一届)活动回顾

复旦通识教育 复旦通识教育 2022-07-30

第二届 “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已经拉开了帷幕,至今我们已经收到了很多高校参赛同学的报名和投稿。如果你还不够了解这次通识课程论文大赛,那么今天的这篇推送一定要看哦!


我们选取了第一届 “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的活动精彩瞬间以及选手的参赛感言。在看完本篇推送之后,快在文末点击进入今年比赛的报名界面吧~


第一届卿云杯

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

活动回顾



2018年4月5日,首届“卿云杯”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决赛在复旦落幕。本届通识论文大赛,主办方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的四百余篇投稿。比赛期间,“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相关微信推送总浏览量逾21万次。经初赛、复赛两轮评选,来自11所高校的40名学生的作品入围了决赛,来到复旦大学参加了复旦通识研习营,并进行论文答辩与交流。


在为期两天的研习营中,复旦通识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化学系的王鸿飞老师(讲授核心课程“化学的观念”)、历史学系的姜鹏老师(讲授核心课程“《资治通鉴》导读”)、哲学学院的张汝伦老师(讲授核心课程“《论语》导读”)以及中国语言文学系的陈思和老师(讲授核心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各自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讲座,同学们获益匪浅。



在论文大赛的决赛现场,来自复旦大学各个院系的7名教授组成了评审组。每位选手有10分钟的时间进行论文展示,评委进行点评或提问,并综合考虑同学们的论文质量与现场报告水平进行打分。经过研习营两天的讲座、交流和答辩环节等,最终,角逐出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以及优秀论文奖22名。

获奖学生合影



参赛学生感想

上海交通大学 汉语言文学 张天阳

我觉得通识教育的“识”,在很大程度上不只是“知识”,而更应将其理解为“认识”。通识教育所要做的也不应该只是传输其他学科的知识,它的核心理念应当是对内而非对外的。通过这种教育,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学会在喧嚣浮躁的当代社会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找到维持本心之道,才是最理想通识教育的体现。

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 曹智诚

我觉得通识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在近处好好生活,同时眼望远方;同时,我希望通识教育能够增加它与社会联系的部分,因为只有在实践中,通识教育才能够完成它真正的教育目的,而不是仅仅停留于一个悬空的乌托邦。现代教育缺乏的往往是一个文本的历史感。我们在阅读一个文本的时候常常将他们看作一个知识,但对于经典来说,这样的阅读是不够的,我们恰恰要把它放入一个时代的语境中,去跟他对话。所以这就对我们提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老师要和我们一起把时代的架子搭出来,然后我们才能进入那个时代进行对话。这种对话感,不单单是把一个文本当成它在对我们说话,而是两个人在互相沟通的一种感觉。我觉得这就是哲学模块的通识课对我们非常重要的启发。

北京大学 元培学院 李庄威

我所修读的通识课程大部分是文本精读类,在精读文本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以前缺乏关注,或者曾经遇见却并未进行思考的问题。而文本会提醒你这些问题的存在,帮助你去反思、解答。实际上,这些问题可能是很根本的问题。通识教育也会逐渐锻炼阅读、写作以及思考的能力。无论是从事学术,还是未来走向社会,这些能力都是很实质与必然的方面。在各种课程以及读书学习的漫长积累后,我们可以慢慢地修炼出扎实的基本功。




第二届卿云杯

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

报名中

回顾了上一届论文大赛的获奖作品

你是不是对于通识课程论文的写作也有了灵感呢?

想检验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吗?

想结识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吗?

交流通识课程的学习经验吗?

那就快来投稿吧!


点击下方文章链接,阅读参赛规程,开始报名吧!


第二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活动通知

注意:

2019年11月30日报名截止

2019年12月31日发布投稿截止提醒

2020年1月15日投稿截止




排版 | 邹嘉然

 

欢迎评论、转发和关注我们哦

微信号:复旦通识教育

关注课程建设与学生学习


联系邮箱:fdge@fudan.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