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31

为了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大胆创新,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北京大学每年评选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表彰论文作者及其指导教师。本栏目推介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介绍学术成果,展示学生风采。

作者简介

胡捷,男,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基础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认知神经科学,指导教师为周晓林教授。他的博士论文题目为《利他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在帮助行为中的作用》。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等级、公平感知和利他行为的认知和神经基础,共发表8篇SCI/SSCI论文,其中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文章3篇,以及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1

论文简介

利他行为是指一系列个体通过牺牲自身利益或付出一定代价来提高他人福利的行为,影响利他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便是个体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一方面,以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经提出并验证了许多关于利他行为的动机理论,但由于方法的局限,以往研究很少能够明确地分离出不同动机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因此很少综合考察多重动机对利他行为的共同影响。另一方面,根据现有的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决策理论,价值(包括收益和损失)和概率(风险)是两个影响个体决策的重要成分,并且两者会从不同方面影响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然而,以往研究多数从损失的角度考察利他行为,忽略了个体对风险因素的加工及其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本论文通过两部分研究分别从风险和损失两个角度,综合利用包括功能磁共振技术和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内的多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借助计算模型分析技术,考察利他动机与利己动机对个体利他行为的影响,及产生这一影响的认知、计算和神经机制。为了解决以往研究的局限,本论文创新性地开发了一个全新的实验范式,考察在风险情境下,个体如何衡量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并做出利他行为,并将其与损失情境下的利他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他行为是一种同时受到助人者自身利益与受助者利益影响的反映性行为,利他动机和利己动机会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决策计算过程,进而影响利他行为的产生。神经层面,内侧前额叶、下顶叶和背外侧前额叶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功能网络对利他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背外侧前额叶可能是该网络的核心节点,整合和调节利他和利己动机,并且背外侧前额叶与下顶叶对利他行为的产生具有不同的因果影响。此外,腹内侧前额叶作为价值计算的脑区,中介了个体共情特质对个体利他倾向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利他行为的神经表征跨情境的一致性表明不同形式的利他行为可能共享了相同或相似的认知加工和神经生物基础。


本论文不仅进一步揭示利他行为的神经机制,还可能为自闭症、情感淡漠和反社会人格障碍等特殊群体的神经缺陷提供新的线索。

导师评价

胡捷同学的博士论文利用多种神经科学研究手段和分析技术,对利他行为的计算和认知神经机制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前沿性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文献综述全面、思路清晰、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真实可靠,较好地把握和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该生理论基础扎实,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与研究技能,能够独立地开展科研工作并高效地与其他研究者进行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学术态度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