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电:为学生成长精准“画像”

教育之江 2024-05-07

1月中旬,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举办了“守护星计划”期末复习讲堂。为守护星讲师团的一员,大二学生张以介绍了大学化学课程的备考经验及期末复习规划。


张以的辅导员黄维锋告诉记者,守护星讲师团的成员以大四学生为主,但得益于学校的智慧思政平台,她把张以这个大学化学课程满绩、手握3个国赛奖项的佼佼者早早地“发掘”了出来。黄维锋坦言:“通过这个平台,学生的个人成长信息尽在掌握之中,工作更便捷高效了”。



“杭电作为一所电子信息类特色高校,以大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促进教育评价改革,步子可以迈得更快些。”该校智慧学工建设负责人胡海滨介绍,要破解学生评价上所存在的评价数据孤岛化、结果应用简单化等弊端,亟待构建精准思政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平台一方面基于多维度数据形成学生画像和教育知识图谱;另一方面,要让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精准,让专任教师、辅导员、学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效果。


去年,杭电智慧思政平台应运而生。记者看到,杭电智慧思政平台钉钉端涵盖了学工、教务、科研、财务、后勤等多个模块。“把对全校师生最有用的信息数据跨部门‘拿过来’,加以整合和集成,让评价数据‘跑起来’,最大化便利师生。同时,基于平台,学校研发了一系列程序,在创新育人载体的同时,拓宽实时数据的获取渠道,解决学生评价数据孤岛的问题。”胡海滨说。


平台一经面世,备受师生欢迎。在平台上,使用排名相对靠前的4个应用分别是“上课啦”“教务系统”“勤工三助系统”“智慧党建系统”。据统计,仅2023年12月,该平台的师生月使用量超300万,点击人数达20839人,其中59项高频应用,人均每天点击1.6次。



2019年年底上线的“上课啦”学勤管理系统,能实时获取学生的到课数据,考勤、成绩等数据及时更新至每个学生的学勤档案。该系统让教师在几秒内完成学生考勤,大大提高了课堂管理效率。学校管理部门也基于系统,全面了解学生的到课情况,并制定了学风管理相关规定。全校平均到课率由此提升了10个百分点。


去年,围绕教务处的需求,平台开发了“课程建群”应用,全校学生只要在学校教务系统的选课窗口选了课,数据便能实时传输到智慧思政平台。教师点击进入“课程建群”,找到相关课程页面,就能实现一键“创建群组”,对应班级的学生会被系统自动拉入钉钉群中,非常便捷。截至目前,全校4030门课中,教师使用“课程建群”应用的有1442门。


公共课、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院系。开课前,专任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熟悉,而现在通过“课程建群”应用,开学初,学生所在班级、联系方式及辅导员等信息一览无余,开课后,每个学生的请假、旷课、上课表现等情况也都一目了然。平台记录显示,这学期,胡海滨曾将3名经常旷课学生的信息发给了辅导员张爽,要求她重点关注他们的学业状态。


此外,该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依托该平台开发了“督导听课”应用,听评课变得智能了。“以往,听课是‘盲选’,容易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而现在,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被平台设定为只能听两次,我可以在线一键查询、一键预约,听课过程中还可以一键评课。”胡海滨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尤为关注,这两门课也是他本学期的听课重点。借助“课堂质量评价”系统,他的听课评教结果会实时同步到杭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相关建议也会以点对点的方式及时反馈给被听课教师。授课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根据意见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而对黄维锋而言,有了智慧思政平台,就好比有了“晴雨表”,每天她都会登录平台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动态信息,“针对系统上的提示信息,综合学生的个人情况,我们要及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例如,一名学生累计旷课10节,平台就会发出‘学业预警’提示,我们要对这一类学生重点关注。”



浙江教育报记者 李平

责任编辑 | 吴锦珑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大一学生:“想听听您的建议?”校长:“明天见!”


» 事关高校招生!职业技能理论考试本周日举行


» 浙江8+22!2023年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典型案例和社区教育品牌课程推介名单公布


» @12万考生,这项考试明日开考!需注意些啥


» 对话金华市教研中心副主任卢晓宁:新质生产力驱动下,职业教育教研如何培育“工匠型”人才丨教育全面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大家谈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