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靳文泰:奏响跨海情与家国梦的交响曲

靳文泰 文艺报1949 2024-06-08



福建地理位置独特,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还肩负着特殊的文化使命与政治担当。高甲戏《围头新娘》不仅是戏曲艺术的明珠,更是两岸情感交织的桥梁。该剧通过独特的地缘撬动商缘,以割不断的血缘引发情缘,讲述了从1958年到1990年,福建晋江围头村与金门之间,家族、恋爱以及社会发展所交织出的一段动人故事,奏响了跨海情与家国梦的交响曲。剧中主人公洪飞燕的成长是两岸关系微妙变化的缩影,在炮火连天的年代背景下,个体命运凝聚着族群情感和民族认同。


剧中飞燕的奶奶乌英用放风筝这个简单而又充满期盼的行为,试图与失散的亲人建立联系。而她的儿子“战地小老虎”洪卫国的坚毅与勇气,象征着当地人对保护家园的决心。飞燕不忍心看奶奶每日在海边思念爷爷,便踏上了海上寻亲之路。每个角色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也看到了围头村民与金门渔民之间,由贸易逐渐建立起的友谊与信任。周永平书记的梦想与规划,展示了当时领导者的眼光与担当。他提出的海上民间贸易与两岸通婚的设想,帮助飞燕与台湾青年唐越的爱情跨越海峡,超越战争与历史的分隔,成为两岸民间交流中最温暖、最直接的证明。《围头新娘》在一场隆重的海上婚礼中走向高潮,这不仅仅是飞燕与唐越两人的结合,更是围头村与金门之间和解与团圆的象征。而乌英独自坐在船头放风筝的画面,则如同一位无名的诗人,在历史的长河里吟唱出属于两岸人民的希望之歌。


《围头新娘》摒弃了以老兵或社会名流为主角的两岸题材,转而以一个普通的围头村船家女飞燕作为故事核心。这种人物设置赋予了剧作丰富的个性化和深刻的人性化效果。剧中的角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群体,而是拥有自己故事和特点的“小人物”。这种叙事策略使得每个角色都成为故事发展中的关键,他们的情感、行动和决定直接影响着故事的推进,也使观众能够与之产生共鸣。通过对飞燕、乌英、唐越、周永平等角色的刻画,展示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生活状态和个人命运,强调了个体经验在历史叙述中的重要性。


此外,该剧还深入挖掘了妈祖文化在当地居民心中的影响力,以及这一信仰在两岸关系和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剧中,妈祖不仅是保护渔民安全出海的神明,也成为联结两岸人心、促进文化交流的精神象征。乌英的行为体现了妈祖文化中“立德行善”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角色以超越时代背景的意识,坚持要为“敌人”提供体面的葬礼,展示了浓厚的人文气质和尊重生命的普遍情怀,凸显了妈祖文化中的大爱与和平。


闽台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妈祖文化成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民众共同的精神支柱。剧中多次提及和表现妈祖文化,以此强调“自由、多元、包容、共赢”的文化内涵,同时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相呼应。这些都表达了人类追求共同价值与和平的愿望。因此,妈祖文化在剧中不仅是文化背景的一部分,更是带有强烈人文色彩的纽带,联接着两岸民众的心。


《围头新娘》着力发掘本地文化资源,题材新颖独到,导演手法流畅。作品通过空间转换与场景变化,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以此构建出跨越时空的叙事结构,增强了戏剧性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主演陈情瑜饰演的洪飞燕气质传神,形象动人,唱做俱佳,形象鲜明。演员陈娟娟在剧中饰演的乌英也让人印象深刻。她以真挚、深情的表演把每一个情感支点都演出了光彩,向我们展示了优秀演员的精纯内功。


总体来看,《围头新娘》在戏剧舞台表现和叙事深度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有可提升空间。笔者认为该剧的文本可以更加活跃丰富,加强情感表现的浓度、深度,把“戏”进一步挖出来,让人物丰满可爱起来。经过细致的打磨,《围头新娘》将愈发标致惊艳。


(作者系《中国戏剧》编辑部副主编)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4年4月24日8版

微信编辑:王靖茹(实习)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