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预告 | 物・谧——胡婧璇和她的学生艺术作品展

深圳美术馆 深圳美术馆 2022-07-15


主办单位

深圳美术馆

深圳技术大学


协办单位 

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

深圳市坪山区美术家协会


策展人

冯小瑞


研讨会主持

丁彦国

沈浩然


展出时间

2022年6月8日——6月19日


开幕活动与学术论坛时间

2022年6月12日下午3点


展览地点

深圳美术馆





前言


进入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界有一股热流涌动的现实,这个现象就是艺术海归派的力量日益增长和强大,西方教育的自主性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这些受过西方艺术教育的艺术家,用全球化视野了解国外的艺术文化和思维方式,理解多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拥有国际的气度、胸怀和格局,他们是一群在特殊教育背景下和全球化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


胡婧璇,就是海归派的姣姣者,她从小就在新加坡和瑞士生活,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纯艺术硕士及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纯艺术学士。曾在英国坎伯威尔艺术学院和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视觉艺术系任过讲师,现为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国际当代研究所所长,她的艺术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并被重要的艺术机构和个人藏家收藏,这些非同凡响的多国跨国教育和生活工作的经历正是她未来创作的重要源泉。


胡婧璇的创作,涵盖新媒体艺术、油画、装置、当代动漫等丰富的门类。留学期间,她接触的多是西方绘画造型理念和当代绘画。早期的系列作品,她从传统美学中提炼出新的审美视野,结合当代图像理论,在西方油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也传承中国绘画的精髓。现在她展示新的作品中,以半抽象与半具象、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作品中既有个人体验的情感,也有对社会文化层面的研究。画面中重构各种有社会符号、民族传统图案,从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分裂、重组等手法,并把图像转换和交融,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虚幻感,让时间历史维度与空间维度交错呈现,由此产生新的图式意义,解构成属于她的艺术世界。作为中国留洋回国的艺术家,作品中既有西方的形式,同时也洋溢着东方美学的诗意与思想。她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图像转换、重新建构和整合探索新技法,不管是前卫的探索,还是传统的继承,为的是作品未来在国际舞台中,形成有中国当代艺术特色标识性的艺术形式。


胡婧璇认为,比技法更重要的是观念,要先有观念,再去寻找与之匹配的媒介。她希望通过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开拓,促成新的艺术方式与视觉经验的生成。创造一种具有国际地域风格和民族内涵以及现代内容的本土系列作品。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不可或缺且愈发壮大的力量,海归派突出青年艺术家代表之一的胡婧璇,未来她的艺术之路值得艺术界期待和关注。


冯小瑞

2022年6月





艺术家简介



胡婧璇,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SM)纯艺术硕士及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SAIC) 纯艺术学士,同时也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UAL)获得了高等学府艺术设计教师资格证(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Education, PGCE)。 


现为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新媒体艺术学科专业带头人,国际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和中国美术学院特聘研究员。她的艺术作品多次获得本土及海外艺术比赛大奖,并被多家机构、社团、学校及个人收藏。主要获得的奖项2018 UOB Painting of the Year 大华银行年度绘画大赛(东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最悠久的绘画比赛),国际当代艺术奖ArtGemini Prize,“全球科幻未来插画家竞赛” (Illustrators of the Future Contest)。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四分之一年》 110cm x 140cm 布面丙烯和石墨 2019


《多圆中的汉语思维III》60cm x 45cm x 3 布面丙烯和石墨 2019


《309 M 号空间》70cm x 110cm 布面丙烯和石墨 2020


《406 M 号空间》70cm x 110cm 布面丙烯和石墨 2020


《生存线 2196》 25cm x 30cm x 6 布面丙烯和石墨  2020


《437 Z 号空间》80cm x 120cm 布面丙烯和石墨 2021


《绿芽感应》 260cm x 150cm 综合媒体装置 2021


《岚・驰》直径60cm 综合材料掐丝珐琅画 2022


《蓝藻II》 160cm x 200cm x 65cm 综合媒体装置 2022


《你要高贵因为你的灵魂来自星辰》 160cm x 330cm 布面丙烯和石墨 2022


《三千里偶然见过你》 120cm x 320cm 布面丙烯和石墨 2022


《石头里的花》60cm x 45cm x 4 布面丙烯和石墨 2022






以心绘物,境随心转(节选)

丁彦国


胡婧璇是一位不断思索并前行的艺术家,我们可以从她成长历程来了解她的艺术创作思想。小学到初中她在新加坡几乎科科满分完成学业,虽然是新加坡国大数理中学的理科生,内心却一直向往成为画家。她对艺术随性、自由的表现,最终以其独特的艺术理念,通过当代的方法和技巧,来传承和发扬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她以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和风格,来抒情达意,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趣作品,呈现给大众。


《物谧》系列融合了西方的油画和中国传统的工笔画的表现手法,中国传统工笔画强调的是和谐中庸之美。她在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流连徘徊,随着景物的变化所运用的藻采和音调描绘出景物的感性形象,采用了色彩原理里儒学、道学、禅学中的美学。


中国的圆文化,是“圆融、圆满”。“圆”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不可忽视的因素,胡婧璇的创作思维,看似远离尘世,却入了情境。在点滴的光阴里,圆玉,手镯,水晶,来体现中国圆文化的和谐之美。《多圆中的汉语思维》中,淡去纷繁复杂,唯留圆的灵性,最圆满的吉祥。


她在油画布上利用油画颜料的覆盖能力,含蓄内敛的冷色调,偏装饰主观感受地进行创作。再用中国画线条的丰富变化,通过自己的视角,以特定的形态呈现出来。她还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探索,如掐丝珐琅彩,装置艺术,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古典与现代、现实与梦幻、真境与想象之间,展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随物是一种态度与方向,感应与体验因人而异。世界在她眼中的颜色,是于艺术家自我的意识形态所演化的结果。她随物于色彩,独特思维的视角,细腻的用笔,梦幻的冷色调,丰富的层次,来诠释自己的艺术形态。


胡婧璇作为优秀的海外艺术学子,国外先进的艺术理念和技术,自身具有的实验精神,敢于以概念主导创作,涉及多样媒介,在二维平面创作基础上开始尝试立体绘画、雕塑、装置、录像、数字艺术,无不为她所采纳兼用并有突破,作为一个年轻成熟的艺术家,进行多种可能性的探索,无疑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天地。胡婧璇为当代中国艺术界注入了全新的力量。


艺无止境,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同时追求新的突破,这样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以心绘物,原始积累即将冲破框架,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融合,将产生全新的艺术符号,祝愿胡婧璇的艺术道路越来越宽。





归去来兮——

胡婧璇的三重回归(节选)

沈浩然


绘画的回归


胡婧璇的作品回归了已经少见的对于绘画本身的激情,和谐的画面下隐藏着巨大的工作量,那是通过绘画去构筑一个世界的激情。与其说胡婧璇的创作是一幅图画,不如说那幅图画是她所创造的那个世界的切片。这种创造世界的激情,不禁让人联想到——在西方,中世纪画家们试图描绘的神性世界;在东方,无数不知名的能工巧匠们在敦煌洞窟中创造的天上世界。


胡婧璇的绘画作品中,提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语言以及陶瓷、漆器纹样、园林、建筑中的装饰性元素,她还运用了民间工艺手法与丰富的当代媒材技法把传统艺术中的抽象美通过解构的手段重新组建成了一个带有强烈东方审美的、层次丰富的,并且含有无限细节的平行世界。


胡婧璇的作品回应着架上绘画的回归,也表达着自己对于审美的态度,在绘画性与装饰性之间,她用超越这二者的画面掌控力,将二者完美的统一在了她的画面中。所以我们能够在她的作品中同时看到极其自由的绘画性和极其丰富的装饰性。而这恰恰也是绘画艺术中最接近本质的两个维度。她从自己的角度回应着东方图式当代性的可能。这也无意中暗合了从上世纪初林风眠等人对于东方绘画如何“西学东渐”这个宏大议题的探讨。


人生轨迹的回归


研究一个艺术家个案,不能绕开她的生活背景。胡婧璇有着比较不同的成长经历。从小在新加坡长大的她,始终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成长。2018年她回到国内,选择留在了深圳工作生活。然而我惊奇的发现,她并没有被深圳这座城市的节奏所同化,她并没有在人群中寻找安全感,反而主动隔绝于过度社交化的艺术圈,选择在艺术中独自探险。


就像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那位少年,孤独的在大海中央与那只老虎搏斗,最终与其共存。在独自创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种副产品,那就是大量的焦虑,生活在快节奏的深圳又穿梭于创作与工作之间,需要处理双重身份的她,焦虑感更是成倍增加。而一位以艺术作为毕生志业的艺术家,有着无尽的内心力量,她不仅已经与焦虑达成了共处,甚至能够把这种焦虑驯服为她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化的回归


回归东方精神,可以说是来自血液的召唤——因为这种回归对于她本人来说,并不是对东西方文化的某种深思熟虑之后的刻意选择,而是在感性与直觉上被东方图式所吸引,进而将自己的艺术理想寄托于古老东方文明对她显现的种种奇观。对于接受了完整西式教育的她,这一过程,在个体文化归属的自觉上,是一个十分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不是宿命论者,也素来不会刻意抬高东方或西方文化的价值,而胡婧璇作品中所显现的文化选择,却昭示了文化基因对于个体生命的深远影响。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