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雯等 | 网络新生代与网络社会心态:代际更替、心态变迁与引导路径

郑雯,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摘要]网络新生代正在推动中国的价值观代际更替。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并行互构进程中最为特殊的关键群体,“90 后”“00 后”在网络化生存、高压化生存和全球化生存状态中,表现出更强的个人主义和反权威性,以超强的网络行动力建构社会支持系统,并主动追求精神价值目标的满足。网络新生代在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方面深刻影响了网络社会心态的变迁,其背后, 是这一群体独特的精神需求与网络表达特性。国家、社会要针对网络新生代的生命发展周期与压力提升现状,推进更丰富、更多元、更具新生代政治审美特点的精神文化产品建设,同时充分信任和理解这一代人,激发新生代的政治地位感,增强新生代的政治话语权,通过合适的方式提供更加充分的表达平台和参与空间,增强其政治成就感;在传播内容、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建设等多重维度上同步年轻化,这是主流意识形态能否有效引导网络新生代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网络新生代;网络社会心态;网络议题;价值观代际更替;网络表达

互联网技术和网民表达与互动的交互作用,共同构造了新型的网络社会[1-4],在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嵌入、相互耦合中形成一体化的复杂巨系统[5-6],给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7-8],也对民众的社会心态产生了重大影响[9]。网络社会构成了社会心态赖以形成、表达、演进的重要环境,网络社会心态受网络场域的塑造[10],体现为具有网络社会独特逻辑与特征的集体认知[11];与此同时,网络社会心态亦反过来塑造着网络生态和现实社会的变迁,尤其是近年来,伴随新媒体的盛行,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心态的变动性,使社会心态更趋复杂,“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态”[12]。因此,网络社会心态研究天然地具有线上线下并存互构的逻辑起点,以及历史的、动态的、演进的研究视角。

现有研究主要从社会转型的宏观角度和群体分异的微观角度推动网络社会心态变迁研究。社会转型视角认为,网络社会心态植根于特定的中国时代场景,特别是对于网络社会心态涌现与演进的动力机制而言,无论是对现实逻辑、传播结构,还是网络生态的考察,都离不开基于中国社会现实的关照和解读。相关研究关注政治生态[13-16]、资本与商业逻辑[17-18]、技术平台演进[19-20]等因素对网络社会心态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群体分异视角则主要关注不同群体的社会心态差异与分化,关注年龄、职业、阶层、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如何影响在线心态与行为[21-25]。相关研究虽然从丰富的面向展现了网络社会心态的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勾连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揭示,整体性的分析框架和解释框架还远未形成。

笔者认为,融合以上两种研究路径,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中,把握网络空间关键群体的社会心态变迁及其对网络生态与现实社会的影响,可能成为整体性理解中国网络社会的重要切口,从而更好地探索网络表达的时代特征与网络空间深层重构的长期趋势。作为网络社会的“原住民”,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网络新生代,正在经历中国转型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伴随国际格局重要变动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复杂变化,他们成为现实世界与网络社会并行互构进程中最为特殊的关键群体。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第一代“网络原住民”,是彻彻底底的“网络一代”,追求网络秩序,同时渴求自由表达,具有强烈的反权威性;他们是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高歌猛进,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的“丰裕一代”,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化生存状态加剧其思想领域多元化的趋势;他们是伴随着全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经历了种种矛盾、冲突的“压力一代”,以其特有的超强行动力,建构大量新型亚文化认同,推动新兴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碰撞。时代赋予了网络新生代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全新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趣味,其生存状态、政治心态与网络行动也反过来深刻重塑着网络社会生态与网络社会心态,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和中国网络社会的重要切口。近年来频繁爆发的舆论事件亦表明,曾经较为边缘的“90后”“00 后”,已经从“非主流”步入“主流”;掌握新媒体与技术革新话语权的网络新生代,正在从被动的受影响者,转而成为思想观念与社会心态的主动传播者和引领者。研究网络新生代与网络社会心态变迁的总体特征,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网络社会与现实世界的勾连关系,亦有利于我们把握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抓手,为国家有效处理社会转型期可能出现的失衡局面提供基础信息和预判机制。


一、代际更替:网络新生代的价值观变迁及其网络生存状态


网络新生代正在推动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代际更替。根据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提出的价值观代际更替理论,在前工业化社会,由于资源匮乏、安全没有保障,人们的优先价值观是寻求生存和人身安全;在工业化社会,人们急迫寻求利益最大化,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物质主义成为优先价值观;而在发达工业社会,人们享受长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福利政策之后,优先价值观转向追求个人主观幸福、自我表现和政治参与的后物质主义[26]。中国的网络新生代成长于中国高速发展的改革开放时期,出生和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是这一代人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形成的现实基础。中国的“40后”“50后”是“匮乏一代”,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早年建设的举步维艰都在他们身上留下挥之不去的烙印;“60后”“70后”是“温饱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当前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80后”是“足用一代”,快速社会发展形成的张力,为“80后”创造了更大空间;“90后”“00后”作为真正的“丰裕一代”,不仅生活在丰厚与充裕的物质环境中,还成长在发展机会增多、流动渠道畅通,社会态度兼容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伴随中国经济高歌猛进,享受着物质丰裕带来的种种优越感,其在物质上的富足感、充裕感, 使其拥有彻底的“大国心态”,也使得这一代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程度更高。更高的精神生活需求与事实性匮乏之间的矛盾,伴随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以及中国进入改革深水区的种种社会问题导致的多方压力和多元价值观冲击,使得这一代年轻人表现出特殊的网络生存状态。

(一)“网络化生存”:崇尚个人表达,更具有反权威性

网络新生代是彻底的网络原住民,从其出生开始,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去中心化等特质就伴随着这一代人成长。尽管不少研究认为,网络新生代存在政治冷漠,但随着“90后”“00后”逐渐迈入新的生命周期,其在网络表达方面的主动性、参与性,甚至在网络论争方面的主导性,正在不断增强。“90后”“00后”追求个人自由与个人权力,自我取向明显,崇尚个人表达,亦更具有反权威性,在众多舆论热点事件中,已经从边缘走向中心。

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在大量舆情事件中主动发声,表达出“为中国自豪”“中国爸爸不是这么好惹”等言论,获得大量网民支持;他们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在涉及领土主权、国际关系、动物保护、性别平权、婚恋生育等热点社会议题中,牵动了海量的网络注意力,引发和引导各类社会讨论;他们表现出更强的反权威性,不仅在针对“996工作制”问题中表达对垄断企业、垄断资本的反抗,也在相关平台被约谈事件中表达不满,在饭圈对抗中推动网络行动。2021年底,爆火的EDG夺冠事件中,赛事直播的最高观看热度超过4亿,40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其中三个登顶热搜第一,词条#EDG夺冠#的点击量突破三千万。电子竞技从常年被主流社会理解的“不务正业”,到成为年轻人为国争光的民族主义心态彰显,既有网络新生代以此为寄托表现出的励志精神和大国心态的荣耀,也有发展到后期使得EDG夺冠成为一个符号,成为年轻人找寻表达自我和情绪宣泄的借口,甚至出现一些网络乱象。这一复杂性的背后,表现出网络新生代破圈发声、展现自我、走向主流、表达情绪的精神需要。

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与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联合发布的《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2016)》①显示,在个人自由优先还是社会规范优先的问题上,更多大学生主张“个人自由为先”(42.1%),即“我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选择“社会规范优先”的比例为26.8%;同时有31.1%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对2014~2016年通过分层抽样随机获取的1.5亿条新浪微博数据开展了基于向量机的监督学习法分析①,在涉及生活满   意度,工作满意度,经济政治信心,群体认知,对各类民生问题的满意度,对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理念政策的态度,对传统文化、香港台湾、网络管制等态度,对西方民主价值观和中国政治体制的态度,对中国国际地位认可度和民族主义倾向的态度等82个社会心态指标中,网民对“个人权利” 的好感度连续三年排在前5位,且在正负态度上呈现“单边倒”的正面倾向。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咬文嚼字》编辑部、《语言文字周报》分别公布的数十个“201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 中,涉及社会生活与政治时事的仅有三个(“14亿护旗手”“文明互鉴”“霸凌主义”),而涉及个人主义的多达十几个(如“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成为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关涉类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网络新生代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二)“高压化生存”:以超强行动力建构社会支持系统和圈层网络

网络新生代,正成为所有代际群体中压力最大的群体,持续处于高压化生存状态。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通过分层抽样随机获取2013~2018年的2.75亿条新浪微博数据展开了语义   网络比较分析,数据显示,“80后”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拥有更加丰富多样的人生选择,已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家庭的支柱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面临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等各方面压力;“90后”一部分在学习深造,另有一部分已经走向社会,其职业规划、婚恋压力、工作压力、健康压力(主要表现为“脱发”)、年龄压力等一系列现实压力凸显, 成为代际群体中压力最大的群体;“00后”步入大学,文艺程度超过“80后”“90后”,娱乐爱好广泛,对国家和集体认同感高,更加开放、自信和国际化,也更加乐观。总的来说,伴随生命发展周期,网络新生代群体正面临压力不断上升的现状。在这一基本背景下,独生子女家庭的成长环境和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就业压力激发了网络新生代更强的竞争意识。伴随后疫情时代全球不确定性上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有就业压力的“上班族”都是网络新生代中的压力代表,其对于自身竞争力的担忧,加上急于实现阶层跨越和财富积累的焦虑感和紧张感,也导致了近年来,一些“丧”“佛”“躺平”文化的出现。在网络新生代中流行的“夸夸群”“怼怼群”,甚至种种饭圈乱象,本质上都是精神压力释放模式。

在高压化生存状态下,网络新生代以超强行动力建构其专属的社会支持网络。2019年,“夸夸群”“怼怼群”等大型陌生人交流群组在高校走红,其首先在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一流高校兴起,其后迅速席卷我国各大高校,吸引大批大学生参与。传统的熟人社会,亲友、师生关系无法满足网络新生代社交互动的精神需要,而趣缘群体(如校友,老乡,兴趣小组成员)则通过半匿名性的群体交流和各种亚文化圈层互动,作为更加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年轻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夸夸群”“怼怼群”从本质上反映了“丰裕一代”青年对精神文化的高度需求和事实性匮乏,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支持系统无法满足青年群体的实际需要,也反映出趣缘群体在当前青年群体心态中的重要作用。

(三)“全球化生存”:更加主动解决精神需求供需矛盾

网络新生代亦是全球化生存的一代。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与浙江传媒学院2019 年合作完成的“大学生VPN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约80%的大学生知晓相关软件,超过半数大学生正在使用此类相关软件。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在国际舆论场中获取信息的主要目的是社交、娱乐和学习。具体来说,47.3%的大学生使用国外平台,拓宽或维护社交圈;39.8%的大学生主要为了观看影视剧和短视频,关注各类美食博主、时尚博主、美妆博主等,特别是女性青年网民,会在网络空间中追踪文体明星近况,购买明星周边产品等;另有15.9%的大学生主要为了获取学习资源,为论文写作、科研项目服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网络新生代正在更加主动积极地寻找精神文化产品,解决其精神需求的供需矛盾。


二、心态变迁:网络新生代的议题关注、情绪表达与价值观取向


网络新生代走向网络社会前台的过程中,在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社会心态特征。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2020年在教育部发布的高校列表中配额抽取了从C9顶尖高校到大专的不同层次高校3199个“90后”微博用户和415个“00后”微博用户,抓取其2011年到2019年间发表的全部博文约300万条,针对国家和地区、个人/群体/企业、社会议题和社会  事件等80多个议题,展开议题博文数统计和基于字典的情感分析,以探究“90后”“00后”对网络议题的关注热点、情感取向及价值观趋势。

(一)传统政治议题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在热点议题表达中“90后”较“00后”更加活跃

不同于其他代际群体,网络新生代对传统政治议题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如表1数据显示,根据所有议题发布的博文总数从高到低排列,在“00后”和“90后”高频关注的议题中,前15个话题均不涉及传统的严肃政治内容(除“国庆”议题外),网络新生代更多关注国际关系/区域政治、娱  乐明星、性别平权、科技、体育等议题,这也反映了青年群体关注议题的热度排序。其中,关系国际关系/地区政治方面的议题主要集中在中国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的国际关系方面,以及中国香  港、中国台湾地区政治议题。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中美贸易问题、香港问题、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颁布等均会引发较大范围的网络新生代关注;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际疫情局势、中国外防输入压力问题、台湾问题等成为网络新生代关注焦点。可以说,当前的网民结构中,以“90 后”“00后”为代表的网络新生代已经成为对涉外议题高关注、高发声群体。与此同时,妇女儿童相关权益的保护、反性骚扰制度的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篇中对离婚冷静期的设置等与性别平权有关的内容,亦成为网络新生代关注的议题焦点。

在其他未进入前20的议题中,教育、就业、住房、婚姻等民生议题也受到网络新生代不同程度的关注。这些议题往往是新生代焦虑感的主要来源,反映了青年群体的现实压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就业是他们生活中最为关心的问题,受疫情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受到影响, 国家在保就业、保民生方面的政策举措,往往成为关注焦点;对于已有家庭、子女的网络新生代而言,教育改革是其关注热点,尤其是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问题,如义务教育择校、民办公办学校政策、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负担等等;住房相关福利保障等也是网络新生代重点关注的议题,国家完善住房制度的相关举措,包括住房租赁市场政策,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与房价调控,关系到新生代青年的结婚意愿和生育意愿。

(二)网络新生代对政治议题表现出强烈的正面情感,“00后”大国心态更加突出,“90 后”对个人权力更加关注

尽管网络新生代对传统政治议题的讨论热度相对较低,但其对政治议题的情感取向非常积极,高度拥护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从基于字典的情感分析结果①来看,“00后”和“90后”在绝大多数具有较高关注度的议题上都呈现正面的情感取向,正面情感指数较高的话题集中于“屠呦呦”“一带一路”“改革开放”“国庆”等,尤其在涉及党的领导和国家政策路线等内容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正面情感取向,例如“90后”在“一带一路”议题中的情感指数高达0.69,“00后”为0.57,在“改革开放”(“90后”为0.43,“00后”为0.49)、“国庆”(“90后”为0.39,“00 后”为0.48)、“扶贫”(“90后”为0.47,“00后”为0.28)、“两会”(“90后”为0.29, “00后”为0.36)等话题上也呈现类似的结果。与此同时,网络新生代会以自己的话语系统表达情   感。例如“种花兔”的词频分析显示,“00后”与该话题相关度较高的关键词包括“感动”“中国”“力量”等;“90后”在该话题下最常提及的关键词包括“种花”“中国”“祖国”“此生”“华夏”“无悔”“骄傲”等,均表达积极的情感,其中部分关键词来自《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的台词“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来种花家”。网络新生代运用“阿中哥哥”“种花家”等寓意美好的爱称,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在网络上表达对国家的正面情感。

另一方面,在总体热度排名前40的议题中,关涉国家主权/利益和个人权力两方面的议题是点  燃网络新生代负面情感的主要关涉议题。从分析结果来看,情感指数为负的3个议题关涉中美关系以及国家利益,包括“辱华”“特朗普”“贸易战”等。辱华议题的词频分析发现,“瑞典”“设计师”“歧视”等高频关键词引发了网络新生代强烈的负面情绪;贸易战议题的词频分析发现, “00后”在谈论贸易战时,更倾向提及“中华民族”“独立”“奉陪到底”“报复”“好刚”等对抗性词汇,“90后”则相对温和,并不倾向使用这些词。从某种程度上说,“00后”的大国心态更加凸显。

此外,网络新生代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具有极强的个人权利意识,对个人权利议题尤其关注。基于字典的情感分析结果显示,“90后”在“个人隐私/数据泄露”议题上的情感指数仅  为-0.29,表现出强烈的负面情感取向,“00后”对该话题的情感指数也仅达到0.04;“90后”对  “网络安全”议题的情感指数为-0.33,“00后”则为-0.09,呈现偏向负面的情感取向。但总体而  言,“90后”在个人权力方面的负面情绪更加凸显。对于具有强烈个人权利意识的网络新生代来说,网络治理也需要通过合适的手段,避免产生负面反弹情绪。

(三)女权、性别平权、动物保护、环保等非主流文化价值观议题正在走向主流

网络新生代具有独特的政治审美,正在推动曾经“非主流”的价值观议题走向政治前台,并表现出政治化和泛意识形态化的趋势。根据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基于2.75亿条新浪微博   博文关键词及语义网大数据的研究,2013、2016、2017、2018四个年份有关“重大风险”的网络讨论日益复杂化,特别表现在文化价值观类风险议题的讨论和关注度逐年走高。女权、性别平权、动物保护、环保等价值观议题成为网络新生代推动的“主流”议题,在近十年的“90后”“00后”高度关注议题中,除了涉及国家主权议题、娱乐明星议题外,女性议题、平权议题等频繁出现在网络新生代的讨论范畴内,家庭暴力、同性婚姻、动物保护等文化类议题也一直是青年群体的高关注议题,甚至从网络表达、网络论争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网络行动,表现出亚文化议题政治化的趋势,也凸显了网络新生代对新兴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新兴价值观议题也正成为网络负面情绪的潜在爆发点。


三、引导路径:推进网络新生代精神文化产品建设


网络新生代正在推动中国的价值观代际更替。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并行互构进程中最为特殊的关键群体,“90后”“00后”在网络化生存、高压化生存和全球化生存状态中,表现出更强的个人主义和反权威性,以超强的网络行动力建构社会支持系统,并主动追求精神价值目标的满足。网络新生代在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方面深刻影响了网络社会心态的变迁,其背后,是这一群体独特的精神需求与网络表达特性。国家、社会能否针对网络新生代的生命发展周期与压力提升现状,推进更丰富、更多元、更具新生代政治审美特点的精神文化产品建设,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能否有效引导网络新生代的核心问题。

首先,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丰裕一代”青年,在物质上的富足感、充裕感,使得这一代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高。但当前的传统社会支持系统(如亲缘、血缘、地缘关系网络)无法满足青年群体的精神需求。趣缘群体(包括众多亚文化群体)成为其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归属感、认同感来源。精神文化产品建设,要正视和尊重网络新生代的社会心态特点和话语取向,用青年群体认同的话语框架,开展平等对话而非宣传灌输,以沟通的姿态重视青年一代,研究青年一代,用符合新生代政治审美的创新话语,大力推进网络新生代精神文化产品建设。

第二,网络新生代伴随年龄增长,正在不断走向政治参与的中心。这一代年轻人拥有更彻底的“大国心态”和更坚定的道路信仰,应当充分信任和理解这一代人,激发新生代的政治地位感, 增强新生代的政治话语权,通过合适的方式提供更加充分的表达平台和参与空间,增强其政治成就感。与此同时,主流意识形态也要紧紧抓住网络新生代的压力现状,针对教育、就业、文化、外交、性别平权、饭圈治理等重点领域,依靠青年偶像、青年领袖,加强对网络新生代的价值观“导航”。

第三,全面加强传播内容、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建设,包括重视“短视频”平台;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头条等平台外,布局B站、QQ空间、POPI提问箱等平台;推动自带“流量” 的高科技信息产品与高质量信息内容更好融合。从信息获取媒介看,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头条新媒体平台成为聚合新生代群体的主要平台,游戏、直播、短视频等娱乐方式也在新生代群体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加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年轻人对网络娱乐应用的使用时长、频率明显提升,尤其是短视频平台更易触达该群体,活泼、轻松的内容与形式易于被年轻人接受。相比于微信、微博,当前“00后”使用较多的新媒体平台还有QQ;而POPI提问箱这种在熟人社交圈进行匿名提问的形式受到“90后”群体青睐。随着媒介技术不断革新,短视频、Vlog、VR、H5交互、AI主播、智能机器人、5G等高科技传播方式都成为精神文化产品的“标配”,以新生代网络社会心态为基础的价值观引领需要在多重维度上同步年轻化。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自《青年探索》

2022年02期

P37-45

END

图文 / 李 洋    

编辑 / 肖 彬、郑 航

初审 / 吴 瑾    

终审 / 谢素军、何思敏


点一下阅读原文下载当期《青年探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郑雯等 | 网络新生代与网络社会心态:代际更替、心态变迁与引导路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