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大不一样——逐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盛宏观熊园】

熊园 熊园观察 2021-07-17

事件:2020年12月16-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核心观点:总体看,会议延续了“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和12.11政治局会议的主基调(《转折与转向——逐句解读12.11政治局会议》),但也有三大不同:一、政策退出的幅度和力度会小于此前市场一致预期,对防风险、强监管也有所淡化,对市场应是利好;二、没提“需求侧改革”而是提出“需求侧管理”,但核心还是扩大内需、促消费;三、明年工作重点有重大调整,8大任务都有新要求新提法。

1.对内外部不确定性更加担心,新增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底线思维。

2.稳增长仍是硬要求,明年有可能还会设定GDP增速目标。

3.明年政策收紧和退出仍是必选项,但节奏和力度比市场此前的一致预期会缓和不少,而且对防风险、强监管也有所淡化(防范债务风险是重头)。

4.明年工作重点有重大调整,科技创新、产业链提升、扩大内需位居前三,“种子安全、反垄断、碳达峰碳中和”是新任务。

5.“需求侧改革”重回“需求侧管理”,核心还是扩大内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望取得突破,也不排除比如对房地产、汽车等领域的销售约束有可能松动。

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收缩幅度会小于此前市场一致预期;疫情后针对小微企业的免还本付息等非常规政策到期后可能会灵活处理,要关注绿色贷款。

7.房地产调控仍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的地位从稳增长切换到稳民生、要着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主抓手是保障房、长租房、配套的土地制度保障。

8.其他一些新提法,比如: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考虑加入CPTPP等。

后附:逐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去年会议、今年7.30政治局会议、今年12.11政治局会议的对比。

正文如下:


1.对内外部不确定性更加担心,新增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底线思维。会议指出“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12.11政治局会议一样),并进一步指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对应的,在7.30/12.11政治局会议“要强化机遇意识、风险意识”的基础上,新增“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等说法。

2.稳增长仍是硬要求,明年有可能还会设定GDP增速目标。和12.11政治局会议以及疫情前几次政治局会议一样,本次会议继续提出“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会议还同时提出了“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说法,应是指向对疫情冲击的高度担忧。维持此前判断,稳增长仍是硬要求、明年两会也仍可能定量化目标;我们继续预计,2021年经济前高后低、逐季回落,全年GDP增速9%以上、名义增速11%以上。

3.明年政策收紧和退出仍是必选项,但节奏和力度比市场此前的一致预期会缓和不少,而且对防风险、强监管也有所淡化。

一方面,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这些说法预示2021年政策总体还是要收紧和退出(要“转弯”),只不过力度和节奏会控制好(转弯“不急”,仍有“必要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会议没有重提12.11政治局会议的“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的说法,相应的表述改为“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据此看,重点是地方债务和企业债务违约风险。

4.明年工作重点有重大调整,科技创新、产业链提升、扩大内需位居前三,“种子安全、反垄断、碳达峰碳中和”是新任务。

会议部署了8项任务,除了第4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前几年也有外(但这次改革开放的定位变为了服务新发展格局,也就是服务“双循环”),其他7项都有新要求,其中:科技创新、产业链提升、扩大内需是前三大任务;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任务都是疫情之前没有提及过的。

需要指出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提升的部署总体延续了“十四五”规划建议稿的要求,但“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是新提法,后续建议密切跟踪明年“两会”公布的规划全文;“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明确指向了互联网巨头,但“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等说法,应是表明国家并非刻意遏制互联网巨头发展,更多的是要将其依法纳入监管。

5.“需求侧改革重回需求侧管理,核心还是扩大内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望取得突破。有点意外的是,会议没有延续12.11政治局会议提出的“需求侧改革”的提法,而是延续了11月刘鹤副总理署名文章提出的“注重需求侧管理”,综合看,需求侧管理的核心就是扩大内需战略,具体做法上也有新要求,包括“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结合“财政要在调节收入分配主动作为”的提法,预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重头戏。此外,“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预示不排除比如对房地产、汽车等领域的销售约束有可能松动。

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收缩幅度会小于此前预期。

财政端,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去年是“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疫情以来则变为“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也就是明年财政重回了疫情前的提质增效,“可持续性”是新提法;去掉了“积极有为”以及“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意味着明年财政赤字和专项债的规模应会有所下降,特别国债大概率不会再发;财政的主要任务从去年的“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变为“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

货币端,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去年是“灵活适度”,疫情以来变为“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总体央行仍是相机抉择;“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和去年一样,但对比 10月以来央行提出的“货币供应应和基于潜在产出的名义增速相匹配”,有点超出预期,这预示着明年社融增速和M2目标增速的收缩幅度会低于此前市场一致预期。此外,“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延续的是10月以来央行一贯说法,我们预计明年科技、绿色贷款会有较大的政策扶持,“不急转弯”的表态,也预示疫情后针对小微企业的免还本付息等政策,在明年3月到期后很可能会延期或再特殊化处理。

7.房地产调控仍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的地位从稳增长切换到稳民生、要着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主抓手是保障房、长租房、配套的土地制度保障。在12.11政治局会议“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的基础上,会议加上了“房住不炒”,过往的“因城施策”变为了“因地制宜、多策并举” ,预示房地产事实上仍有望结构化松动。需特别注意的是,会议把“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列为了明年重点工作,并首提“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具体对策上,还是从保障房建设、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等着手。

8.其他一些新提法:包括“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考虑加入CPTPP;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等等。

风险提示:疫情、政策力度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超预期

后附:

1、逐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本次会议和730政治局会议、12.11政治局会议对比;

3、本次会议和去年会议对比。


附1:逐句解读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新闻稿来源:新华社)

【每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是把脉来年政策动向的最佳窗口。本次会议与12月11政治局会议所定的主基调一致,并提及了备受关注的货币财政政策、房地产调控等。本部分的逐句解读,主要对比了以下几次会议或文件: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十四五”规划建议稿、12月11日政治局会议】

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是重要原因)。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表明国家对今年的经济增长比较满意)。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本段和12.11政治局会议表述一样)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本段和12.11政治局会议表述一样)

会议强调,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本段是12.11政治局会议没提的,但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提及,也就是对当年经济工作的规律性予以总结;2019年是总结为“4个必须”: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强化风险意识;而今年则总结成了“5个根本”,即:党中央权威是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根本支撑)。

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应主要还是指中美关系、去全球化、民粹主义等等),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相比12.11政治局会议,删去了“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的说法,但新增了“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各类衍生风险”的提法也是首次出现)。要增强忧患意识(12.11/7.30政治局会议均是“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去年12.6政治局会议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对应的应该是12.11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增量风险防范”)。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RCEP就是一个表现,也是后文提及的“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强调,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宣布、评估与总结之年;2022年二十大的人事布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本部分和12.11政治局会议的对应部分一模一样,这也是明年政策的总基调,延续了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建议稿的说法;其中:“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意味着稳增长还是硬要求,预计明年“两会”仍可能设定具体GDP目标)。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去年表述是“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了去年以及最近几次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总体看,划线部分对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总要求,预示明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总体方向是趋于收紧的(要“转弯”了),但退出的幅度和力度会比较温和,即: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会转弯但不能急+把握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去年是“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疫情以来5.22“两会”、7.30政治局会议变为“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相当于明年重回了疫情前的“提质增效”,但“更可持续”是新提法),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意味着明年财政赤字和专项债的规模应会有所下降,特别国债大概率不会再发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去年是“做好重点领域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去年是“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意味着明年财政政策的任务明显变了,尤其是促进科技创新和调节收入分配上),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对应的应是12.11政治局会议提及的存量风险之一),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延续了疫情前的说法)。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去年是“灵活适度”,疫情以来的5.22“两会”、730政治局会议为“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和去年说法一样,但这是一个超预期的说法,10月以来易纲行长和Q3货币政策报告都是表述为“货币供应应和基于潜在产出的名义增速相匹配”,基于我们的测算,2021年名义经济增速有望达到11%左右甚至更高,预示着明年社融增速和M2的目标增速收缩的幅度会低于此前市场预期),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预示明年稳杠杆还是硬要求),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对应的应是永煤违约事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延续的是疫情以来一贯的说法,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要密切关注),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去年没有提及利率和汇率,但这个说法和近年来历次货币政策报告的一样)。

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2021年是新发展格局也就是“双循环”战略的第一年),见到新气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12.11政治局会议是“需求侧改革”,延续的是刘鹤副总理11月的署名文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法),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这部分要求和12.11政治局会议一样,也和刘鹤副总理的署名文章一样)。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个提法是新的,预示明年的改革可期、制度红利可期)。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2018年是7项,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2019年是6项,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民生有效保障和改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今年变为了8项,除了第4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前两年也有外,其他7项都是新任务,其中: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提升被摆在了前两位,扩大内需是第三位;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几项任务都是新提法)。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被摆在第一的位置、凸显其重要性;本部分总体延续的是“十四五”规划建议稿的说法,后续要密切跟踪明年“两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全文的相关具体要求)。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这部分是新提法)。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这部分也是总体延续了“十四五”规划建议稿的要求)。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对应的是“需求侧管理”和促消费;本部分的总体要求和疫情前后的历次会议差不多)。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这是新提法)。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个大看点,关注可能的所得税下调)。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不排除比如对房地产、汽车等领域的销售约束有可能松动),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对明年的制造业投资回升提供了政策支撑)。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这是新要求)。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这是几乎每年都会提的任务;但本次是把改革开放定位为服务新发展格局、也就是服务“双循环”;本部分要求总体上和“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一致)。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去年是“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本次新提的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指的应是永煤违约事件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个新要求,此前12.9国常会提出“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一般来说,政府的基本养老称作第一支柱,企业的企业年金称作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称作第三支柱)。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CPTPP)。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种子安全被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利好相应板块;关注年底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一号文件”的具体部署)。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12.11政治局会议提法一样,互联网巨头首当其冲。结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金融委会议点名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监管高层喊话“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官媒批评“互联网巨头利用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和雄厚资本争抢社区团购”等事件)。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表明国家还是支持互联网巨头的,但需要依法依规发展)。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对消费者数据的保护与使用,预计会有进一步的管理办法出台)。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对打擦边球的创新是个压制,尤其是互联网企业)。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对房地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主要抓手是保障房、长租房,以及配套的土地制度保障)。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房地产的作用从过往的稳增长变为了稳民生)。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取代了“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延续了“十四五”规划的要求,也延续了总书记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的精神一致,总体利好环保、新能源等相关行业)。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会议指出,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艰苦奋斗。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扶贫仍是硬要求)。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

会议强调(本段其实总结段,主要表述前面都有提及),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促进的提法尚属首次,应是考虑到了疫情还没结束、还有较大不确定性),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新的提法),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12.11政治局会议的要求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督查、督导等工作要规范进行,讲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更加注重干部的专业能力提升)。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要继续深化社会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预示短期内仍不会放开国门),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安排好“两节”市场供应,确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工作。

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注:部分内容有删减)

附2:一表看懂本次会议的变与不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政治局会议(20年12.11/7.30);来源:政府网

3:一表看懂本次会议的变与不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2019);来源:政府网

联系人:熊园,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何宁,国盛宏观分析师;刘新宇,国盛宏观研究员;杨涛,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转折与转向——逐句解读12.11政治局会议2020-12-12

[2]重塑与重估——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2020-12-06

[3]方向已定—“十四五”规划建议稿的增量信息,2020-11-04

[4]不一样的五中全会,不一样的“十四五”规划,2020-10-29

[5]论持久战—逐句解读7.30政治局会议,2020-07-30

[6]2020年政策的变与不变:逐句解读12.6政治局会议,2019-12-07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0年12月19日发布的报告《三大不一样—逐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