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5月失业率为何与预期大幅背离?【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熊园、刘新宇 熊园观察 2021-07-17
事件:美国5月新增非农就业+250.9万人,预期-750万人,前值-2068.7万人;失业率13.3%,预期19.8%,前值14.7%;平均时薪同比增速6.7%,预期8.5%,前值7.9%;平均每周工时34.7小时,预期34.3小时,前值34.2小时;劳动参与率60.8%,预期60.1%,前值60.2%。

核心结论:

1、美国5月失业率下降,主因经济重启带动就业市场恢复。
美国5月非农报告的调查时间为5月16日前一周,截至5月15日,美国已有31个州+DC特区结束“禁足令”,这些地区的GDP合计占比为62.4%。与4月相比,5月暂时性失业人数下降272万,反映了经济重启后,一些岗位的工人被雇主召回。分行业来看,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休闲和酒店、教育和保健服务、其他服务、建筑、零售等行业在5月就业状况改善最为明显。


2、失业率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可能与各州放宽失业金领取条件有关。

每周申请失业金数据通常是市场预测失业率的重要依据,该数值测算的失业率往往比官方失业率低3%左右,原因在于部分就业者没有失业保险或者失业后并未主动申请失业金。但5月16日根据申请失业金人数计算的失业率为14.8%,高于5月官方失业率13.3%,这种情况为历史上首次出现。原因可能在于,3月12日联邦政府已允许各州修改法律以灵活发放失业金,各州可能已经普遍放宽了失业金领取条件并扩大了失业金发放范围,从而导致申请失业金人数超过了调查统计的失业人数。


3、近期美国失业数据已经些许“失真”。

美国劳工部自3月以来的就业报告中均指出:被调查者若由于疫情影响暂性脱离工作岗位,应填报为“暂时性失业”,但很显然并非所有调查者均按此填报,许多这种状况的劳动者填报为“被雇佣,但由于其他原因暂时停工”。根据美国劳工部估算,若将这部分劳动者划定为失业,则3月、4月、5月的实际失业率将比公布数值分别提高153个百分点。因此,由于疫情对就业的扰动,叠加美国政府对就业市场的支持政策,近期美国失业率数据已些许“失真”。

4、美国就业已过了最差的时点,但也难言彻底转好。
从历史上看,非暂时性失业在劳动力人口的占比与失业率走势几乎完全同步,与4月相比,5月美国非暂时性失业人数增加了38.5万人,在劳动力人口的占比由4月的1.6%提升至1.9%,这表明本月失业率的下降主要缘于经济解封,而非就业景气度的改善。在前期报告《后疫情时代,怎么看美国经济和美股?》中我们指出,得益于巨额的财政和货币宽松,当前美国企业债务风险尚未充分显露,随着宽松政策的边际递减,未来企业债违约大概率会增加,将对经济产生新一轮冲击,从而不利于就业市场的持续改善。在复工推进之下,我们认为短期内美国失业率可能延续小幅下降,但中长期就业状况很难持续大幅改善。




风险提示:美国疫情超预期演化;美国复工进度超预期或不及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刘新宇,国盛宏观研究员;何宁,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深度|后疫情时代,怎么看美国经济和美股?》,2020-05-16
2、《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五问五答》,2020-05-09
3、《美国经济将迎来“至暗时刻”》,2020-04-30
4、《美联储紧急降息的背后:美国疫情究竟多严重?》,2020-03-04
5、《2020年美国经济展望:日薄西山》,2019-12-21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0年6月6日发布的报告《美国 5 月失业率为何与预期大幅背离?》,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