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 | 刑法之声: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二)



在青年时代,见证一个学者最有锐气和激情的探索
在青年时代,感受一个学科临界知识的裂变在青年时代,遥望一个共同体未来学术巅峰的气象 “刑法新青年”系列作品最新呈现2020年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刑法分论10讲文字实录把“青年”和“实务”连接在一起将最前沿的刑法理论的开拓者与最迫切的司法实践需求对接起来回答中国本土的刑法问题
学术新锐之声,或许没有资深教授的通透嘹亮也可能尚未成熟到直接切入实践痛点但行动的意义就在于成长,这些最具前沿性和冲击力的声音必将伴随中国刑事法治建设一起成长

 


把“青年”和“实务”连接在一起

——《刑法之声》后记


202061日晚,“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开讲了。


自新冠疫情以来,可能每天都有各种讲座信息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也许很多人都感到审美疲劳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举办这样一个系列讲座意义何在?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青年”。在学术领域,青年时期往往是一个人最有锐气和激情的学术创造期,很多学者一生当中最有想象力、创造力甚至最重要的作品,可能就是在青年阶段出现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常常能从一个学者青年时候的作品中,想象未来这个学者的学术特色和巅峰状态。而且,青年学者的探索,往往是在推动学科边界不断地扩大,可以说一个学科的希望,也承载在青年学者这个群体的身上。
晚近20年来,中国刑法学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主要得益于新一轮学术开放的红利,国外累积的刑法知识不断输入;而青年刑法学者,正是输送各国理论判例、扩宽国内学界视野、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承载中国刑法学希望的重要力量。遗憾的是,相对于资深前辈和学术大咖,整体来说,青年学者发声的机会是比较少的。因此,尽管各种线上的活动已经铺天盖地,我们仍然要推出一个全国青年刑法学者的在线讲座,就是希望搭建一个传播青年学者声音的平台,让他们那些富有锐气和个人创见的学术研究被更多人知晓和传播。


第二个关键词是“实务”。中国社会每年有大量的刑事案件,疑难复杂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媒体舆论高度关注,司法实务前线也急切需要理论驰援。传统的刑法理论有时候难免捉襟见肘,无力应战。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历史地把探索最前沿的刑法理论的青年学者们推向前台。
所以,我们发起这个系列讲座活动,就是想要把“青年”和“实务”这两个关键词连接在一起,将最前沿的刑法理论的开拓者与最迫切的司法实践需求对接起来,回答中国本土的刑法问题。这一代青年学者要承担的不仅是学术责任,还有社会责任。基于这样的考虑,这两年来我们发起和组织的一些学术活动,都是围绕着青年和实务的主题。比如2019年9月,在浙江大学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2020年则是以线上讲座的方式,推出“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活动。希望能够让青年学者有更大的学术舞台,让实务界更多倾听青年学者的声音,让实践得到更新鲜的理论滋养。


特别要感谢合作方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尤其感谢该所刑委会主任赵春雨律师。赵律师在其中积极协调,鼎力相助,付出了很多,2019年我们的实务论坛也是在盈科律师事务所和赵律师的支持下举办的。
2020年的系列讲座,共邀请了全国近30所高校的20位“80后”学者作为主讲人,20位“80后”学者作为与谈人,他们结合自身研究特色,选定了20个面向实务的主题,我们又邀请了20位期刊编辑和律师作为主持人来给活动加持,同时运用盈科和北大法宝学堂两个直播平台,共同打造一个高频次(每周两讲,总论、分论各一讲)、长周期(自6月1日起持续两个月)、大规模(总计40人20讲)的系列学术活动。
还要说明的是,按照现在的广义理解,“青年”这个概念的范围,可以一直扩展到45岁。如果这样的话,一些“70后”学者,甚至优秀的“90后”学者,也应当纳入,包括还有很多非常出色的“80后”学者,这次还没有亮相登台,但是好在我们的论坛、讲座等学术活动会持续办下去,各位优秀的青年学者都会有发表高见的学术舞台和机会。因此,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次活动是国内“80后”青年刑法学者的一次集体亮相,但是它确实还不是一次完整的亮相,所以我说,无排榜之意,有遗珠之憾。未来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者通过这些平台,向学界和实务界展现他们的学术风采。
再次衷心感谢参加这次活动的各位青年学者,感谢各位编辑老师和律师朋友,感谢北大法宝学堂的协办,感谢和盈科所的愉快合作。
此次讲座主题原无特别的安排,我们形成文字实录后,经过编辑加工,打乱了原来的顺序,参照通行的刑法理论体系和现行刑事立法体系,按总论和分论分为两册出版,以飨读者。



第一讲 犯罪间重合评价的分则适用

第二讲 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问题

第三讲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中的“虚开”

第四讲 教唆自杀归责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讲 权利的非法行使与财产犯罪

第六讲 财产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第七讲 诈骗罪中欺骗行为的认定要点

第八讲 盗窃与诈骗的区分

第九讲 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的分化

第十讲 中国刑法中的医疗过失

后 记 把“青年”和“实务”连接在一起


01

讲座系列


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



刑法之声:

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二)


车浩 主编  赵春雨 副主编


本书为“刑法新青年”系列作品,是2020年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20讲中刑法分论部分10讲的文字实录,由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共同出品。

本书面向刑法司法适用中的核心议题,涵盖了犯罪间重合评价的分则适用、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中的“虚开”、教唆自杀归责、权利的非法行使与财产犯罪、财产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诈骗罪中欺骗行为的认定、盗窃与诈骗的区分、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的分化及中国刑法中的医疗过失等10个刑法分则适用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成书之前的系列讲座的主讲人、与谈人均为“80后”青年刑法学者,主持人则是期刊编辑和律师,集合了更多国内刑法学者中的强劲、精锐力量,继续寻求最前沿的刑法理论研究与最迫切的刑法实践需求的结合,妥善回答当代中国的刑法问题,解决中国刑事实务中的难题。讲座在2020年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形式,不断促进“青年”和“实务”的融合,让青年学者有更大的学术舞台,让实务界更多倾听青年学者的声音,也让实践得到更新鲜的理论滋养。

本书的出版将对中国刑法的学术创新和传承、中国刑法理论与实务的融合继续产生积极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刑法之声:

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一)


车浩 主编  赵春雨 副主编

本书为“刑法新青年”系列作品,是2020年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20讲中刑法总论部分10讲的文字实录,由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共同出品。

本书面向刑法司法适用中的核心议题,涵盖了结果避免可能性、规范保护目的理论、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的主观归责、防卫过当中的罪量要素、违法性认识、期待可能性、正犯与主犯的关系、竞合论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断、刑事合规制度的类型化及其实践意义、认罪认罚案件中的确定刑量刑建议等10个刑法适用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成书之前的系列讲座的主讲人、与谈人均为“80后”青年刑法学者,主持人则是期刊编辑和律师,集合了更多国内刑法学者中的强劲、精锐力量,继续寻求最前沿的刑法理论研究与最迫切的刑法实践需求的结合,妥善回答当代中国的刑法问题,解决中国刑事实务中的难题。讲座在2020年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形式,不断促进“青年”和“实务”的融合,让青年学者有更大的学术舞台,让实务界更多倾听青年学者的声音,也让实践得到更新鲜的理论滋养。

本书的出版将对中国刑法的学术创新和传承、中国刑法理论与实务的融合继续产生积极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02

论坛系列


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



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务:

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二)


车浩 于改之 主编  马寅翔 赵春雨 副主编

《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务: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二)》是2021年第二届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报告(共8篇论文)、评议及现场发言的实录,为“刑法新青年”系列之一,由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编辑部和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共同出品。

本书继续探讨刑法基本理论问题,以因果关系为主题,结合社会热点案例和有重大影响性案件的判决,从人身犯罪的因果关系和职务犯罪的因果关系两个方面展开因果关系认定和归责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秉承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为“青年”与“实务”的融合搭建平台的宗旨,收录文章作者主体仍为“80后”和“90后”青年刑法学者,同时汇聚刑法学界、实务界和编辑出版界几代学者专家的智慧,致力于产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实践价值的复合成果。本书的出版将对中国刑法的学术创新和传承、中国刑法理论与实务的融合产生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诈骗罪的理论与实务:

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一)


车浩  主编   李世阳 赵春雨 副主编

《诈骗罪的理论与实务: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一)》是首届盈科“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论文、评论及现场发言的实录,为“刑法新青年”系列之一,由北京大学犯罪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和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共同出品。

本书以互联网时代诈骗罪的司法适用为主题,围绕四个典型案例、六篇主题论文及两个实务案例的控辩意见,通过典型案例研讨、主题论文报告(论文午餐会)和实务案例解剖三个单元的多维探讨,深度剖析了互联网时代诈骗罪的特点、表现、认定、与他罪的区分及裁判争点,展现了互联网时代诈骗罪的多种理论面貌和多处实务细节。

本书收录文章作者均为“80后”“90后”和青年刑法学者,几乎集合了国内“80后”刑法学者中最强劲、最精锐的力量,研究对象则聚焦于刑法实务案例。

本书的出版将对中国刑法的学术创新和传承、中国刑法理论与实务的融合产生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扫描二维码

即可前往购买系列图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