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马云:全面进军芯片领域!

2018-04-21 行业研究投资报告


✎ 导读

“巨头也没安全感。在去年 10 月达摩院成立时,芯片技术就是院里多个中长期技术研究领域之一。而今,中兴事件加速了这一动作。”


2018年,将成为中国芯发展的关键年。


4月20日早上,阿里内部发出重磅消息:


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 CPU IP Core 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微),但投资金额并未对外透露。不过参考此前阿里投资中天微的金额,这又是一次大手笔。


昨天(4月19日),阿里巴巴达摩院宣布正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至此,阿里通过自主研发、收购等一些列手段,强势跨入芯片硬件领域。


阿里的动向向我们释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阿里正在兑现他们在去年云栖大会成立达摩院时的初衷与承诺之一:


阿里需要具备设计与改造芯片SoC架构的能力。



中天微:

中国大陆唯一CPU量产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杭州中天微成立于2001年,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大规模量产的自主嵌入式 CPU IP核公司,致力于32位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CPU研发,以芯片架构授权为核心业务的IC设计公司,也是直接与阿里巴巴合作,并在去年获得阿里巴巴入股投资的一家国产CPU业者。


中天微CPU应用于物联网智能硬件、数字音视频、信息安全、网络和通信、工业控制、以及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并提供一系列的嵌入式IP核、SoC平台、软件工具、中端程序及操作系统。现有的嵌入式内核基于中天自定义的ISA,具有低功耗、高性能、高代码密度,以及易使用等特点。C-SKY系列CPU核的授权用户超过七十家。


同时,也与国内多家主流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等工艺制程平台展开合作。尤其在物联网新片平台着重的低功耗制程领域,成功实现嵌入式CPU IP开发。


“收购中天微是阿里巴巴芯片布局的重要一环。”阿里巴巴CTO张建锋表示, IP 核是基础芯片能力的核心,进入IP核领域是中国芯片实现“自主可控”的基础。


在安防、交通等敏感行业,采用国产自主可控的IP核对于国家安全意义更为重大。


“自研AI芯片”、“投资收购”……

阿里的芯片布局


2017年10月,阿里达摩院成立时,马云曾说:“从算法到硬件芯片,现在阿里巴巴已经买不到商用产品,支撑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得自己做更深层的研发。”


昨天,达摩院宣布正在研发Ali-NPU,此后将运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AI推理计算。按照设计,该芯片的性价比将是目前同类产品的40倍。



阿里达摩院研究员骄旸介绍,CPU、GPU作为通用计算芯片,为处理线程逻辑和图形而设计,处理AI计算问题时功耗高,性价比低,在AI计算领域急需专用架构芯片解决上述问题。


目前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AI芯片,主要是为解决图像、视频识别、云计算等商业场景的AI推理运算问题,提升运算效率、降低成本。


据骄旸透露,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Ali-NPU,基于阿里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等团队在AI领域积累的大量算法模型优势,根据AI算法模型设计微结构以及指令集,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量的AI 模型算法运算。


按照设计,阿里巴巴的Ali-NPU性能,将是目前市面上主流CPU、GPU架构AI芯片的10倍,而制造成本和功耗仅为一半,性价比超过40倍。未来,Ali-NPU的能力,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视频、图像处理需求,还可以通过阿里云进行计算能力的输出,赋能各行各业。


当然,阿里的布局远不止于此。


“自研AI芯片”已成为阿里布局“中国芯”的战略组成部分。目前在美国、上海两地,达摩院芯片研发团队已达数十人,预计年底将达百人。此前,阿里已经投资了寒武纪、Barefoot Networks、深鉴、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中天微等多家家芯片公司。


目前,就BAT对AI芯片领域的投入来看,主要都以投资为主,其中,阿里投资(含收购)5家芯片公司,数量最多。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阿里此举对于国内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有着极大的引领效应。


正在夹缝中崛起的“中国芯”


其实,不止阿里。


目前,中国芯的黎明已现,卧“芯”尝胆的日子就快过去,它正在夹缝中崛起。


华为海思发布全球首款10纳米技术的AI芯片,以及首款5G商用芯片和终端;

华为顺利地将海思麒麟芯片搭载在各高端机型中,并远征海外欧美市场;

国产第三代北斗芯片实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和芯片级安全加密;

装备国产芯片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连续三年蝉联世界超算领域的冠军宝座;

……


再看Cinsight的报告,在全球纯芯片设计公司50强的榜单中,2009年中国只有一家,是华为旗下的海思公司。2016年,中国进入榜单的公司增长到11家。从产值来看,自2015年起中国半导体产业产值就呈现出爆发性增长,2018年产值预估将突破6200亿元人民币。


以上种种都昭示着中国芯企业正以星星燎原之势成长。不过,在可预见的风险下,中国还是处于相对不利的状态,尤其是相比国内结构性失业等重大隐患。


贸易战对美国而言,更多的是影响跨国集团的核心利益,还有导致国内民众消费成本提升;对中国而言,虽然内部稳定长久是对外反击的“根基”,各科技行业发展在短时间内受阻和最底层的利益受损却也在所难免,不过这或许也将激发各行业触底反弹,再造佳绩。


在信息时代,半导体是真正的“核心科技”,谁掌握了芯片技术,谁就能真正地促进科技产业的进步。进一步来说,芯片国产化不仅是对半导体产业的升级转型,还是对中国制造的保驾护航。


2018年将成为中国芯发展的关键年。值得关注的中国“芯”企业还有如下30家。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推送优秀文章的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做出处理。



推荐阅读


◆【研究报告】雄安新区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喜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

◆最全股权激励方案报告(珍藏版)

◆PPP项目操作手册(完整版)


行业研究投资报告ID:touzireport专业IPO、新三板、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投融资等金融咨询服务                



咨询电话:138 2746 3969(同微信)

咨询邮箱:shuoxiang_zx@sina.com

网址:www.shuoxiangzixun.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