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在走向崩溃?不妨看看这些书

Nature自然科研 Nature Portfolio 2021-11-13

原文作者:Laura Spinney

文明似乎正走向绝壁,在各位作者求解答案的过程中,历史案例研究让位于大数据。


象征韧性抑或崩溃?复活节岛上拥有800年历史的石像。来源:Andia/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先提醒你一句,末日快要来临。自从2005年贾雷德·戴蒙德 (Jared Diamond)出版了大受欢迎的《崩溃》Collapse后,关于这个主题的图书就像晚期罗马帝国的宫廷政变一样源源不断。显然,这些作者响应的是举世关注的话题:气候变化,金融和政治日益不稳定,文明似乎正在逼近绝壁。他们也提到了大数据工具如何为探索历史问题提供新见解。但是,这些书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有用内容吗?除了印在我咖啡杯上的那几个字:“无法冷静,非常恐慌”(Now panic and freak out),还有什么其他可圈可点的吗?


最新的一本书是《崩溃之前》(Before the Collapse)。在这本书里,能源专家乌戈·巴尔迪(Ugo Bardi)呼吁读者不要抵抗崩溃——它是宇宙“吐故纳新”的方式。类似地,戴蒙德2019年的《剧变》(Upheaval)一书认为崩溃是自我重建的机会,崩溃之后,社会可以利用自身的智慧找到破解之道。这两位作家似乎都认为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分析方法。戴蒙德放大视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巴尔迪则缩小视野,视社会为周期性运行的复杂动态系统。过去几十年里出版的无数书籍,展示了研究方法如何从前者转向后者。

相关图书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作者:Jared Diamond

出版社:Viking (2005)


《崩溃之前:认识增长的另一面》

(Before the Collapse: A Guide to the Other Side of Growth )

作者:Ugo Bardi

出版社:Springer (2020)


《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Upheaval: Turning Points for Nations in Crisis)

作者:Jared Diamond

出版社:Little Brown (2019)


《质疑崩溃:人类韧性、生态脆弱性和帝国衰落的余波》

(Questioning Collapse: Human Resilienc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nd the Aftermath of Empire )

作者:Edited by Patricia A. McAnany & Norman Yoffee

出版社:Cambridge Univ. Press (2009)


《复杂社会的崩溃》

(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ies )

作者:Joseph Tainter

出版社: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8)


《理解崩溃:古代历史和现代迷思》

(Understanding Collapse: Ancient History and Modern Myths)

作者:Guy D. Middleton

出版社:Cambridge Univ. Press (2017)


《为什么现在统治世界的是西方:历史模式与未来启示》

(Why the West Rules — for Now: The Patterns of History, and What They Reveal About the Future)

作者: Ian Morris Farrar

出版社:Straus and Giroux (2010)


《战争与和平与战争:帝国的盛衰》

(War and Peace and War: The Rise and Fall of Empires)

作者:Peter Turchin

出版社:Pi (2006)


《早期现代化国家的革命与反叛》

(Revolution and Rebellion in the Early Modern World )

作者:Jack Goldstone

出版社:Univ. California Press (1991)

热议

《质疑崩溃》是考古学家帕特里夏·姆卡纳尼(Patricia McAnany)和诺曼·约菲(Norman Yoffee)2009年编制的一本短文合集,这本书批评戴蒙德为了讲好故事而故意避重就轻,比如将复活节岛上的人口崩溃这样典型的社会失败归咎于岛上居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作者认为,故事不是那么简单。岛上的拉帕努伊(Rapa Nui)原住民社会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环境危机,直到第一批欧洲人到来——这些危机极少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同样地,如今中美洲及其周边有700万人仍旧讲着玛雅语,声称玛雅社会已在9世纪崩溃是否合理?姆卡纳尼和约菲说,把这些例子当作韧性的体现也许更合适。

东非目前正在遭遇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蝗虫灾害。来源:Njeri Mwangi/Reuters

学者们一直警告,不要“事后诸葛”般地去看待显而易见不应该做的例子。考古学家约瑟夫·坦特(Joseph Tainter)在其1988年出版的著名的《复杂社会的崩溃》一书中指出,如果崩溃是指某种政治体制及其相关文化的彻底湮灭,那么这种崩溃是罕见的。即使是最坏的情况,通常也更适合将其描述为复杂性的快速流失:旧社会的残余将在余烬中继续生存下去。譬如说,5世纪罗马“衰落”后,后继的国家用了1000多年取得了相当的经济和技术成就,但是仍能从中分辨出帝国的影子。


尽管如此,社会发展的确会经历各种坎坷,其中一些再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学者想要知道个中缘由,这不足为奇。在充满深思的《理解崩溃》(2017)中,考古学家盖伊·米德尔顿(Guy Middleton)考察了40多种崩溃理论,包括戴蒙德的理论,最后得出结论:崩溃原因几乎总是被认定为社会外部因素。长盛不衰的几个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和蛮族入侵——或者好莱坞版本里的外星蜥蜴。米德尔顿说,这些理论更多反映的是理论家和他们的时代,而不是崩溃的真实原因。

承压

正如去年4月坦特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场关于崩溃的研讨会上所说的,亟待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社会可以抵住外部的反复打击——但有一天它突然不能了?对于他来说,当一个社会无法适应创新的收益递减,即无法承担社会运行所需的官僚政治时,便是其崩溃之时。在《为什么现在统治世界的是西方》(2010)中,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即社会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捕获能源的能力,比如通过挖矿或是在化石燃料耗尽后利用核裂变。与之相比,《战争与和平与战争》(2006)的作者彼得·图尔钦(Peter Turchin)认为,当社会不再能够应对人口增长的压力——引起不平等和冲突,便会发生崩溃。


图尔钦一直被比作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笔下的“心理历史学家”哈里·谢顿(Hari Seldon),谢顿通过研究历史,以统计学方法预测未来。图尔钦属于新一代采用大数据方法的科学史学家,他认为社会痉挛(societal spasms)是周期性的,这种观点尚存有争议,且观点本身也是反复出现的:古希腊人认定历史理应具有周期性,但是这种观点自启蒙运动开始走下坡路。如今,我们倾向于一种线性的进步概念:长期而言,生活整体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向好的。包括图尔钦的作品在内,许多著作都认为,在社会的演变过程中,这种趋势是叠加在固有的周期性之上的。

重启周期

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崩溃是否是新生所必不可少的。没有冬天,是否能有春天?巴尔迪的答案是不能。你对好坏的判断在一定程度取决于你的立场。6600万年前的大灭绝对恐龙不好,但是对哺乳动物好,社会学家米格尔·森特诺(Miguel Centeno)在其召开的普林斯顿大学研讨会上如此说道。但是,如果崩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还是一个更好的世界,那么我们身为恐龙应该拥抱它吗?

将近40%的危地马拉人是玛雅人,但是历史学家却在谈论玛雅社会的崩溃。来源:J. Emilio Flores/Corbis via Getty

对于图尔钦和杰克·戈德斯通(Jack Goldstone)而言(图尔钦以戈德斯通有关人口力量影响历史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只有你理解是什么引起了崩溃,这才是一条好建议,才有可能让过渡少些暴力或破坏。戈德斯通在其1991年出版的《早期现代化国家的革命与反叛》中,缜密地剖析了16世纪到19世纪的剧变,他认为革命不是应对社会张力的适当方式——这通常会引起暴政。相反,解决之道来自于深层次的有效改革。但是他说,认为革命可以清除进步障碍的观点“蒙蔽了几十亿人”。


研究人员正在通过学科交叉的方式寻找定义了历史上的崩溃的模式,以确定如何才是适当的应对方式。如果我们不能也不应该阻止未来的危机,我们是否可以至少缓和危机——也许依靠新技术的帮助——以便在社会迎来新生时,损失轻一点,受苦的人少一点?即使就像某些人所说的,人类社会无以复加的复杂性让这只能沦为一个白日梦,但是它似乎仍比争论那些可能完全没有构成社会崩溃的历史更实在。恐龙除了恐慌别无选择,而代表恐龙发言的我要说,我接受这个梦。


原文以Panicking about societal collapse? Plunder the bookshelves为标题发表在2020年2月18日的《自然》书评上

© nature

Nature|doi:10.1038/d41586-020-00436-3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英文原文

点击图片阅读热门文章

大脑研究隐喻史:阴郁的过去,不安的未来

想跑路的人工智能在扭曲后的时间线 | 威廉·吉布森新作《智能性》

疫情暴露和加剧的不平等,与经济的未来可能 | 《资本与意识形态》其书

由于近期微信订阅号的规则更改,很多朋友反映不能快速找到我们。小编建议大家可以将Nature自然科研设置为星标🌟,这样就能在微信公众号中发现我们,查看每天订阅。

 具体步骤:


快去试试吧!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喜欢今天的内容吗?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