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总监姜清华:让音乐包裹戏剧 |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主创访谈

东西文娱 2023-10-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东西 Author 艺东西



“虽然只是一个钢琴伴奏,但所有音乐是交响性的,我们会让演员有一个和双管编制的交响乐队合作的状态去抒发力量。”

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音乐总监姜清华向东西文娱|艺东西说道。

作为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的音乐总监,姜清华此前代表作有周杰伦作品音乐剧《不能说的秘密》;李宗盛作品音乐剧《当爱已成往事》;音乐剧《妈妈咪呀!》《摇滚年代》《人鬼情未了》等。

在姜清华眼中,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作品,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更加多元化、多面化,观众能从中看到不同的面,然后会引起不同的共鸣和不同的反响,“这个戏复杂的一面,也是吸引人的一面。”

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是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出品的首部音乐剧,由中方团队携手韩国原班主创推出。在中文版的呈现中,姜清华表示团队做的更多是还原作曲的创作意图。“整部音乐剧只有一台钢琴伴奏,韩国的编曲李珍旭是采用了交响乐的思维来完成的这部作品。”

在姜清华看来,“音乐总监”其实相当于音乐方面的导演,在创排过程中,导演/编剧、作曲/音乐总监、舞蹈编导“主创铁三角”需要深度配合。

“音乐剧作为一个复合的表演形式,我们需要用音乐语言去诠释戏剧语言,也看戏剧语言怎么用音乐语言去转化,融合度越高,作为观众来说,看到的作品就越好,会越舒服越自然。”

作为当代音乐剧领域最活跃的青年音乐人之一,谈及近年来中国音乐剧市场的变化,姜清华认为近年来国内的音乐剧领域被更多关注到,也出现了诸多本土产品。

在姜清华看来,国内原创和引进一直是两条腿走路。“在引进的过程中,我们在建立和百老汇对接的一个技术标准,同时把这些东西转化成自己可以输出的一些能力,然后再做原创。”

而予他而言,音乐剧本身开放的,商业的,它的包容性是很强的。“每个人在音乐剧舞台上都值得去歌颂的。”后续他也希望能够尝试更多题材的作品。

点击视频,进入音乐剧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的音乐世界



  


《卡拉马佐夫兄弟》
复杂的一面,最为吸引人


 EW:这个项目哪点最吸引你?

姜:每个项目它都有不同的闪光点,这个项目就目前市场上来看,它的一些东西更纠结更复杂,要表达的东西更多元化和多面化。

现在演出的这些东西,悬疑的东西很多,情爱的东西也有,但是像音乐剧《卡拉马佐夫》中文版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多面化的产品。

它让观众看的时候,会看到不同的面,然后会引起不同的共鸣和不同的反响,这是这个戏复杂的一面,也是吸引人的一面。


 EW:怎么理解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的主题?

姜:人性。

这个戏开场是用一个宗教圣歌的形式去表现的,在探讨人到底是生来纯洁的还是生来带原罪的,然后借着开始发展到后面每一个人。

他有自己邪恶的东西,但是也有自己善良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欲望。那么欲望最大化的时候,是怎么去用理智或者是其他东西去平衡或抗衡它?我们自己所带的本性本善的东西是存在的吗?我们自己本身带的原罪的东西是存在的吗?

这是一个很纠结复杂的过程,包括后面我们有一首歌,四兄弟的一个四重唱,整个就是人性的爆发,把所有的东西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还原“交响性”的音乐
让演员更有力量的表演


 EW:作为中文版的音乐总监,是如何去呈现中文版的音乐部分?

姜:我们要做的是忠于作曲的创作意图,而且我们要努力做到还原他的创作意图。

虽然我们现在只是一个钢琴伴奏,但是对于我们音乐人来说,它的整个乐谱呈现不仅仅是一个钢琴伴奏的形式。

我所有手上弹的东西,可能是代表了弦乐组、管乐组,或者模拟定音鼓、小号那种高昂的声音。它有很多律动性和刺激性强的音乐,给到观众一个激动、暗淡、阴暗的色彩。

所有呈现是交响性的,我们会比较关注到整个的混响,全频段的共鸣和共振,给到演员的一个声音的包裹和支持,让演员更有力量和更有根基地去抒发他的这种唱大作品的状态。

演员应该有一个和双管编制的交响乐队合作的演唱状态。


 EW: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让你最印象深刻的音乐部分是哪部分?

姜:比如说四重唱的东西,每个人都在唱不同的东西。创作模式很歌剧,每4个人唱不同的和声和歌词,表达不同的态度。

还有老四发作的那一块,我觉得那是音乐剧作品中境界比较高的。就是说当一个戏剧表演状态最大化的时候,同时音乐也最大化了。



 EW:处理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

姜:还是语言上面的。

因为韩文的语言的语序和音节跟我们不一样。对我们来说可能两个字是一个词就结束了,但是韩文可能是几个音节。


 EW:怎么评价和韩方团队的合作?

姜:是一个很舒服的合作方式,他(导演吴世赫)真的是太客气了。每次他会努力说中文,我们努力说韩文。

我会蛮积极地完成他的导演意图,他也给到了我们一些调整上的尊重。

我有想法的时候会跟导演沟通,比如说这里如果是按照韩文的音节唱的话太密了,中文可能听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可不可以剪掉几个音,让词松一点,但是我向你保证会有一样的能量、一样的密度、一样的情绪表达。

导演说ok,我们就这样做。



音乐总监=音乐导演

需要让音乐语言和戏剧语言高度融合


 EW:最近你在微博也有在谈“音乐总监”,如何看待这个角色?

姜:音乐总监英文叫music director,音乐方面的导演。要关注到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戏剧。

一个音乐剧,作为一个复合的表演形式,它的音乐语言和戏剧语言一定是高度融合的。融合度越高,作为观众来说,看到的作品越好,会越舒服越自然。

在整个排演过程中,我们用音乐语言去诠释戏剧语言,同时也反向看看戏剧语言怎么能用音乐语言去表达转化。

比如说它是一个戏剧文本,我们如果是用一个音乐剧的模式去完成戏剧过程,音乐剧的模块我们要怎么选择?是独唱、重唱、五重唱、四重唱,还是怎么样?相应地用什么配器和调性?这些都是一个音乐总监要去考虑的事情。

我们要把一些东西重新解构它,再重新组合它,而不是说就弹个键盘就可以的。


 EW:作为当代音乐剧领域最活跃的青年音乐人之一,如何看待国内音乐剧市场的变化?

姜:我们觉得国内的音乐剧领域被更多地看到了,所以我们从20年开始就有了这么多产品出来,这是机遇。

同时也有一定的泡沫。

但是我的导师就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大浪淘沙,好的作品一定会被留下,那么一些所谓时尚的作品,该走的就走了,经典最终还是会被留住。

因为现在有这个环境了,大家都被关注了,趁这个机会该做就做。


 EW:这给创作者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姜:创作者一直是这个心态。

我要负责的就是用我的职业技术标准来尽量让这个戏有所提高,我们永远做的是专业的事情,评论的事情是给观众的。

之前去做音乐剧《隐秘的角落》时候,也没想到说出了一个什么爆款。

我们希望观众不管看什么戏,不要是像看歌剧芭蕾一样盛装出席,用一种受教育的心态来剧场。大家就是来选择一个产品,下班放学后的休闲的东西而已。



 EW:近年来也有不少韩国音乐剧被引进,你觉得韩国的音乐剧产业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姜:有很多值得借鉴,只不过目前的市场还能不能容纳这些借鉴。

比如说第一点我们现在能学到的做小剧场,第一是小成本,第二是小受众。我们现在已经借鉴到了,而且已经实践到了。

而且韩方对我们是比较了解的,不管是从版权方面的推介,还是版权方的优惠,都蛮有帮助的。

我们呈现出来的势头也跟韩国大概5年、10年前差不多,我2013年去那边调研过。

当然有些东西是没学到的。第一我们对大剧场的版权是怎么拿的,如何在现在的环境下去培养大剧场的版权作品。

第二,韩方在一些大作品里面引进了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明星。但是我们音乐剧的演员的平均费用和影视的演员的平均费用差距很大,我们怎么去调节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还没到火候。


 EW:怎么看音乐剧中文版这种形态的创作空间?后续还想尝试哪些作品?

姜:本土和引进我们一直两条腿走路。

在引进的过程中,我们在建立和百老汇对接的一个技术标准,同时把这些东西转化成我们自己可以输出的一些能力上面的语言,然后再做原创。

我们这个团队是有能力去做原创的,就是希望不管是音乐剧《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还是拿到了怎样的IP。我们愿意去用我们的技术标准去完成这样的创作,因为原创成本和版权成本也差不多,我们希望后面市场产品越来越丰富。

我个人也没有一定说要做什么样的东西,但是艺术创作者心里多少有点“穷酸”的东西。

我个人的“穷酸”在于也希望能回到像20年之前,有机会做大剧场的东西,让舞台更加完美,呈现出来的东西更加细致

至于哪种风格的作品我都ok的,因为本身音乐剧就是开放的,商业的,它的包容性是很强的。

每个人在音乐剧舞台上都值得去歌颂的,你说我想要做什么,我什么都想做。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点击图片,了解上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