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周TOP| 快手综艺运营逻辑、 腾讯视频加码IP内容、泡泡玛特谈线下布局、VR内容趋势、李未可AR眼镜、海外游戏“中国元素”

东西文娱 2023-10-23

封面头图

快手出品、鱼子酱文化承制的

音乐女主播成长真人秀《声声如夏花》



   本周TOP 1 快手综艺

《声声如夏花》运营逻辑

为什么关注?|11月4日晚间,音乐女主播成长类真人秀《声声如夏花》在总决赛之后迎来关播X夏花专场直播。而主播经理人杨丞琳、郑秀妍也将在5日和6日晚间在快手开启直播首秀。


《声声如夏花》是一档快手出品、鱼子酱文化承制的音乐女主播成长真人秀。过去三个月,通过10期综艺真人秀、3个月日常直播、上千条短视频运营,《声声如夏花》通过不间断、立体化的内容输出,成为今年综艺市场一档特殊的主播选拔类综艺。


从赛制来说,在主播职业素养训练之余,《声声如夏花》还设置了主播升级机制。30位主播通过才艺展示与音乐创作人汪苏泷、实力派歌手杨丞琳、唱跳俱佳的女团舞者郑秀妍在内的三位主播经理人完成组队,再通过分组表演、1V1挑战、与飞行嘉宾“新歌首唱”等形式,最终角逐出榜样主播。


这种模式既延续了目前音乐选拔类综艺的一些核心赛制规则,也是对以往音乐类综艺的一次打破。基于快手生态,《声声如夏花》首次把音乐主播的成长故事呈现在小荧屏上,并通过“长-短-直”相结合的运营新模式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正文片段| 不管从主播群体的选择,还是从落地的运营逻辑来看,《声声如夏花》都是快手正在加码的综艺内容的又一典型案例。


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脱口秀演出暂时停摆,快手趁机上线了搞笑综艺《爆笑八点半》,集齐快手各大网红达人就是其显著特点。此后,快手在综艺领域的布局就此展开,陆续推出了《冰雪队队碰》《老铁情缘》《超nice大会》《出发吧!老妈》等多部综艺。


从中可以看出,快手做综艺,并非对长视频综艺的简单复制。在《声声如夏花》中,快手结合小屏幕观看和社区人群特点,探索出了“长—短—直”的运营模式。


在《声声如夏花》中,社区音乐主播化身为选手,日常直播与节目录播实现打通,则是一种覆盖更广快手群体的运营实验。


在制片人黄远方看来,《声声如夏花》不只是一档综艺节目,而是一个结合了长视频、短视频、直播以及未来运营的尝试。


即以真人秀这一长视频形式“破圈”,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主播群体。“你点进来看了节目,觉得挺好的,又发现喜欢的选手每天还有直播,就能持续去消费这个内容。并且甚至跳出节目中的30个参赛主播,认识到更多人,你就有可能进入到平台的生态中。”


事实上,从选拔类节目一路的进化来看,作为最能塑造人的方式之一,直播始终相伴其中。“超女快男”开启的直播就开始关注和塑造人,后来慢慢开始进入录制节目和真人秀的剪辑方式来塑造人,近年来又开始进入用长视频和短视频两个多维度的方式塑造人的形态,《声声如夏花》则是通过“长-短-直”的方式又升级了以直播塑造人的方式。


可以说,“长-短-直”是真正打通的一次多元维度的塑造人的方式。而直播作为快手最能塑造人的一个重要手段,显然在内容形态匹配上具备先天的优势。


从快手社区生态出发,以“人”为核心起点,融合专业综艺班底的打造,《声声如夏花》初步完成了对于音乐主播这一职业新画像内容打造逻辑的跑通,也在这一过程中同步完成了对于音乐主播职业化的探索。


而主播群体的职业化,也将进一步反哺快手社区生态,为正通过垂直内容品类运营社区的快手完成模式的验证,为社区生态的商业化提供助力。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本周TOP 2 腾讯视频打造

IP第二增长曲线


为什么关注?|一年一度的腾讯在线视频 V 视界大会如约而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长视频平台如何在“降本增效”中寻找新的机会,成为本次会议最大关注点。


一向注重IP打造的腾讯视频在会上重申对IP内容的持续投入,力求打造 IP/内容价值的第二增长曲线。与此同时,动漫IP的重要度也在提升,在多年深耕动漫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希望让动漫可以成为继电视剧以外的第二驱动力。


基于对内容价值的坚守,过去一年腾讯视频稳健表现。从年初的《开端》,到暑期档《梦华录》,再到近期的《脱口秀大会》《昆仑神宫》等,腾讯视频不乏一些高热度、高口碑的作品。


此次发布会上,一系列IP作品迎来新消息。在剧集,《庆余年2》即将开机,“鬼吹灯”系列《南海归墟》将重启硬核探秘故事,《御赐小仵作》等优质原创作品迎来续作开发计划,此外,“金庸武侠世界”、尾鱼系列都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


综艺板块,《心动的信号6》《半熟恋人2》《幸福三重奏4》等综N代将陆续回归;而在动漫板块,腾讯视频早已在文改动漫、漫游联动、漫画改动画等层面都持有了头部IP,例如《斗罗大陆》《斗破苍穹》《全职高手》《王者荣耀动画剧集》《龙族》等。



作为小众精品的典型内容品类,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四季即将回归;体育赛道保持一贯的版权优势,腾讯视频手握 NBA 和2023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两大IP;而在少儿板块也出现了更多大 IP 改编真人剧集,除了《故宫里的大怪兽》系列回归,腾讯视频将和工夫小戏打造国民级儿童IP 内容《米小圈上学记》,并和灵河文化打造《42 号旅舍之外星来客》。


与此同时,腾讯视频也将更为强调内容品类的商业价值释放。一系列商业化举措也在会上提出。当内容IP成为提升品牌增长确定性的重要手段,腾讯视频也提出将进行“腾讯视频出品+”的全域营销模式升级。在覆盖内容本身营销全周期的同时,打通腾讯视频与整个腾讯系生态的连接,并实现站外资源流通,以此最大化广告的效果与影响力。


在营销玩法多元化层面上,商业定制、IP营销成为2023年腾讯视频品牌营销关键词。通过定制化内容生产,腾讯视频将帮助品牌实现更多人群的精准覆盖,达成品牌价值的升华。



正文片段| 在长视频平台逐步回归内容价值的趋势下,IP成为腾讯视频驱动增长的一个明显底层逻辑。


大会传递的信号是,面对当前行业环境,腾讯视频将继续向优质IP、内容倾斜更多更好的资源。比如腾讯视频公布了将正式打造剧场的规划,这意味着,将通过洞察观众偏好,制作具有强市场冲击力与强竞争力的优质内容。


一方面,腾讯视频具备强大的IP储备能力,并已经构建一定的IP开发的闭环体系,另一方面,腾讯视频也以开放式创作态度与优质公司共创精品,以此为内容创作引入更多活水。


在IP开发的过程中,腾讯视频也更加注重通过技术迭代不断创新拍摄技术与叙事手法,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借助与Epic公司的合作,腾讯视频通过虚幻引擎技术升级,助力国漫“年播”品牌矩阵。不仅《斗罗大陆》《完美世界》《吞噬星空》等年播系列国漫作品都使用了虚幻引擎流程进行制作,也出现了首部完全采用虚幻引擎5全流程制作的长篇季番《遮天》,这部玄幻巨作也是“辰东三部曲”的顶流。


在IP扩容的基础上,腾讯视频已经构建对 IP 的全链条开发能力,以及将文化产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发展的多元变现能力。……


降本增效行业环境下,当前长视频平台走向理性竞争时代,主要的长视频平台纷纷有效提升优质内容产出率,引导整个行业走向合作共赢。


对在线视频平台来说,用户对优质内容的刚性需求不变,大屏渗透率提升以及版权环境优化也成为行业基本面的稳健因素。与此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成为长视频面临的时代新课题。


面对产业发展的新阶段,腾讯视频也再次强调了长期发展理念和“高品质、正能量、创新性、年轻化”内容价值观,指出应从长期价值出发,发挥生态优势,将更多更好的资源向优质 IP、内容倾斜,从而激活视听精品更为广阔的价值想象。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本周TOP 3 泡泡玛特王宁

谈线下实体布局

为什么关注?|近期,泡泡玛特发布了Q3财报,有了市场整体预期调整在前,尽管市场表现还未得到完全恢复,但财报当天,泡泡玛特的股价一度收获了小幅度的涨幅。


在财报中,中国大陆地区收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地区的两个数据得到普遍关注。结合市场一系列分析,和两者的数据表现,基本可以看到泡泡玛特在整体策略上的打法:在中国大陆地区采取有效举措来抵抗不确定性,同时在一个供需两侧均面临结构调整的周期里,既继续提升品牌优势又要确保稳健,夯实自身的行业地位。在海外地区,则寻求高收益市场的扩张与落地。


当然,也有内部调整的原因,但仅从数据结果表现来看,泡泡玛特Q3交出了成绩。


线下零售店这一方向,至少被证明,如果结合更明确的坪效设计,从长期发展的构成来看,依然会是必然的选择。而结合Q2外部一系列分析,只要仍然处在行业第一区位,泡泡玛特内外的调整空间依然存在长期的看点。


在不确定性客观存在,线下业务承压的情况下,泡泡玛特上半年依然新增23家线下门店,9月3日开业的上海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更是因其时间节点,引发了热议。


“线下依然是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在9月3日全球旗舰店开业期间,极少露面的CEO王宁,在接受东西文娱访谈时,强调了这一点。


9月3日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在上海南京路宏伊广场正式开业,这是泡泡玛特首家全球旗舰店,位于上海核心商圈南京路的路口,共分为上下两层,总面积超过500平米,是目前泡泡玛特在全球范围内面积最大的线下零售店。


此前受疫情影响,泡泡玛特的开店进程有所放缓,此次上海旗舰店正式营业,被视为是后疫情时代泡泡玛特在线下的重新出发。


正文片段|在王宁的阐述中,泡泡玛特对线下实体的布局的思路较之以前更明确也更加坚定。他认为,线下最有价值的点是文化的包裹感;其中旗舰店类似概念车,是对品牌理解的一种表达,所以会从产品、服务、陈列、设计、音乐等各方面让消费者感受到潮流感与品牌感。
地标性、旗舰性的大店是泡泡玛特线下零售版图中重要的一块。大店以其核心城市、热门地段的选址以及地标性的设计,在线下起到显著的消费者触达作用,人流量的转化效率更高。
同时,大店对于泡泡玛特还能提供潮玩文化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的价值,王宁表示,头部地段的旗舰店能够更大程度地推动品牌影响力,推动真正品牌文化的发展。
王宁透露,商业地块现阶段也很欢迎泡泡玛特这样的项目,但泡泡玛特的大店,不会像快消品的大店一样动辄上千平米,大致在三百到五百平之间。同时,泡泡玛特也会调整自身节奏以应对不确定性。
在线下渠道承压、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泡泡玛特依然继续布局线下,上半年新增门店23家,且线下布局呈现出大店主导、地标化的趋势。
除了近期在上海南京路开业的全球旗舰店,去年泡泡玛特先后在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落地了主题乐园门店,与乐园业态结合打造地标性门店。在海外也更青睐核心城市、优质商圈的选址,如今年七月开业的韩国首家旗舰店,位于首尔弘大西桥洞,门店占地近400平米;日本首店则落地东京涩谷,占据一座两层的独栋建筑。
泡泡玛特财报显示,根据公司的长期既定策略和发展方向,上半年主要业务重点为艺术家发掘、IP运营、消费者触达、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广及创新业务孵化。……
对于潮玩消费如何穿越周期,王宁表示,大家还是需要快乐的,泡泡玛特的理念是“传递美好”,在消费者需要快乐的时候,提供一些慰藉。
关于泡泡玛特未来的计划,王宁说:“我们一直说这两年最重要的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全球化,第二个是集团化。全球化,我们需要去到更多的地区和海外。集团化,相当于我们以IP为核心,去做IP的产业,包括乐园、游戏、艺术等等。”......(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本周TOP4 VR内容创业与投资趋势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本周TOP5 李未可科技

“数字人+AR眼镜”模式

为什么关注?|在近期的AR新品发布潮中,定位于科技潮牌的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李未可科技)发布了其首款AR眼镜Meta Lens。
成立于2021年的李未可科技此前因旗下同名数字人而受到市场关注。今年1月,李未可科技宣布获字节跳动数千万投资,并对外透露下半年XR眼镜投产消息。
李未可选择发布AR眼镜的节点,正处于国内AR眼镜市场的集中上市期。去年以来,AR眼镜市场频频迎来新品发售,Rokid、雷鸟Air、Nreal等品牌先后发布产品。与此同时,罗永浩的AR 创业项目 "Thin Red Line" 被曝近期已经完成4 亿元天使融资,由美团龙珠领投、经纬创投等九家机构跟投。
Meta Lens自称是“全球首款户外可穿戴双目AR眼镜”。茹忆认为,相较于当前市场上的AR眼镜,Meta Lens的差异化在于,在产品层面采取独立一体式设计,无需连接手机等外设;在场景选择上,以户外场景作为核心,主要满足用户在骑行过程中对于导航、听歌、拍照、心率监测等功能的需求。
正文片段|李未可创始人茹忆表示,“数字人+AR眼镜”是李未可在创立之初就已经选定的方向。此后,公司旗下数字人将通过Meta Lens与用户进行人设化交互。
茹忆此前曾任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A.I.Labs)智能终端负责人,打造阿里首款智能语音助手天猫精灵。创始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国内头部互联网大厂,在AR、语音交互等领域拥有深厚经验。
茹忆表示,早几年就在持续关注AR领域,近期,看到市场上出现了更为轻薄的技术方案,Micro LED+光波导方案也到了相对成熟的节点,于是在这一节点推出Meta Lens。
据介绍,字节跳动此前投资系财务投资,在AR眼镜研发、供应链等方面,李未可科技将持续进行自我探索。而在数字人运营“层面”“李未可”曾与抖音文旅有过多次合作,产品销售、营销等环节,李未可在抖音和天猫平台都开通了旗舰店,未来也将继续拓展其他平台和渠道。
谈及当前的AR市场,茹忆认为,行业都在针对不同的领域及场景,来探索AR的硬件。有一些竞争,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早期的阶段。
针对行业后续发展趋势,茹忆表示,整个行业在逐步发展。从2021年,设备端出货量只有几千,到目前行业达到10万量级。各家已经进入到逐渐起量的过程,随着李未可Meta Lens这一类更加轻便的眼镜出现,整个销量会上一个台阶,达到几十万的量级。
茹忆预计2024年会迎来AR消费级应用市场的爆发,行业参与者目前多围绕场景在不同细分赛道上进行各自发展。而户外场景目前尚处于空白期,李未可的目标是成为该细分领域行业头部,再逐渐覆盖其他场景。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本周TOP6 海外游戏的

“中国元素”

为什么关注?|  近期,以中国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卧龙:苍天陨落》发布测试版,在全世界的玩家社群中再度引发了“三国热”。这款游戏的开发商,是以“真·三国无双”“三国志”系列闻名的日本光荣特库摩。而《卧龙》中引人瞩目的历史、武术、建筑与山水风光,正是光荣特库摩通过游戏将中国元素再度带入大众视野的最新尝试。


近年在海外,也有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发者对中国元素产生兴趣。例如年初发售的《师父》,就是法国独立开发商Sloclap首次涉足中国文化的佳作。这款动作游戏表现出对中国武术的独到理解与呈现,收获了国内外玩家的广泛好评,助其首月销量突破一百万份。


更早之前,还有《全面战争:三国》《Fate/Grand Order》等各类海外游戏同样加入中国元素,成为其内容创新或打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而不同作品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方式,也体现着开发者对于如何平衡游戏设计和文化表达的思考。


在中国游戏携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路上,这些经验所蕴含的启示尤为值得关注。理解海外开发者运用中国文化的思维及其产品受欢迎的原因,也有助于国产游戏从更普世与长远的角度出发,把文化影响塑造为游戏出海的主要动力。


正文片段| 据东西游戏梳理(东西文娱所属游戏组对外分享官方微信号)目前,海外游戏当中的中国元素主要可分为四类:1.对国风视觉元素的还原,2.对于中国人物的创作,3.主题上的借鉴与再叙述,4.精神上的建构。……


这些带有中国元素的游戏,且不论评价如何,基本都是以其对中国文化的考据为基础进行创作。根据它们对于中国文化还原程度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三类:1.基于考据的“写实”派,2.基于文化的演义、戏说、改编,3.选取文化元素,定调或丰富游戏视觉、故事风格等……


《卧龙》中的中国元素


这些游戏厂商如此积极地将中国元素加入进来有综合的考量。


首先,从产品策划角度来看,中国元素对于很多游戏厂商来说,有着不小的可钻研空间与创新点。而对于那些厌倦了西式奇幻等传统题材的游戏玩家,这些中国元素也可能从视觉、动作等方面带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游戏体验。

其次,从公司策略来看,在这些敢于尝试的企业当中,有许多并不是毫无来由地突然看中了中国题材,而是已经从事过类似风格和题材的开发工作,在这一领域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


最后,海外游戏也在寻求更好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


目前中国游戏玩家们对于中国元素的植入较为认可:很多人不仅愿意为符合自己喜好的内容买单,更由于文化上的亲和性,包含中国元素的产品容易使国内玩家感到亲切、产生喜爱之情。由此带来比较高的讨论度和二创热度,将促进游戏的推广。


另外从社交媒体角度来看,此类文化改编也能够带来比较好的传播效果,甚至可能帮助游戏“破圈”。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本周TOP 7 数字内容创投征集

(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Hello!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与我们一起探索
点击图片,了解上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