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视节 | yyds背后,这些主旋律剧在如何与年轻人“共振”

东西文娱 2021-07-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东西 Author 艺东西


撰文|东西文娱影视组

导读
 
6月10日晚,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随着各项白玉兰奖项的揭晓,历时五天的本届电视节也成功落下大幕。

前期呼声极高的《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也纷纷抱奖而归。正如此次获得白玉兰奖最佳导演的《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所说的,年轻观众的力量不可小觑。这些奖项的落地,也正是回应了此前来自观众层面的广泛热议。(专访回顾《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因为这部剧,我第一次知道了yyds


“现实题材”、“主旋律”……这些都是今年上视节论坛上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在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期,电视剧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主旋律作品。
 
先是一脸尘土、一口方言“土的掉渣”的《山海情》展现了惊人的“吸粉力”,豆瓣评分从9.1上涨至9.3分,成为2021开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后有豆瓣评分9.3的《觉醒年代》被称为“行走的素材库”,“押中”高考作文题目,连导演张永新都笑言“很吃惊”。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从不同角度表现主旋律主题的优秀作品,因此今年白玉兰入围名单公布后被网友称为是“神仙打架”.
 
在上视节“新时代精品电视剧创作新趋势”的主题论坛上,《在一起》出品人吕超,《山海情》编剧王三毛,《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装台》制片人任双有,《跨过鸭绿江》总编审、总制片人王浩等优秀国产电视剧主创团队都分享了分享各自在创作今年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入围作品时的经历和感悟。
 
本届上视节虽已闭幕,但创作永不停歇。来一起听听主旋律剧创作的背后故事。



《在一起》出品人吕超:眼泪反映出了作品的真实有千钧之力。未来我们会专注做一件事情,用创新方法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的编剧真是非常辛苦,前面一版的大纲都做好了,但要进行取舍。因为全局的关系,编剧忍痛把前面的大纲放下,重新采访武汉的社区工作者、武汉的患者,还有在网上搜集的故事。又经历了大半个月,拿出新的故事大纲。
 
当时还有一个困境就是武汉进不去不能拍,所以我们是全国,包括在上海松江、青岛、天津各个地方,找各个角度拍武汉。春天、夏天拍冬天的武汉,洒水、堆雪、人工造雪,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来拍武汉。然后武汉一解封,我们就派团队到武汉去拍空镜,空镜和我们拍的素材结合起来,成了《在一起》。
 

《山海情》编剧王三毛:我们放弃了常规的主题类型剧的写法。我们不写变迁史,我们用乡土文学的写法写104万吊庄移民的心灵史。
 
我们从闽宁镇到西吉县,然后又到福建走了一圈。当时我们在采访一个吊庄户,采访时他特别没兴致,他说你们怎么又要写这个东西?我说怎么了?他说这个题材拍过电影,也编过舞台剧,但都不好看,你们现在又做电视剧,是不是资源的再一次浪费?
 
我们就特别警惕了,因为当时我们也不知道主旋律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另外一个压力就是当时同类扶贫题材有好几十部。
 
后来我就大胆提出要放弃常规主题类型剧的这种写法,不写变迁史,我们写104万吊庄移民的心灵史。用乡土文学的写法,写这块土地的人迁徙到另外一块土地,他们整个心灵经历的那些东西。
 

《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我们想要在正常的叙事以外,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逻辑嵌入剧中。
 
我作为导演接触这个剧的时候,也查证了当时的一些历史资料。
 
我曾经看过一个资料:1903年,中国驻美国的外交官谭锦镛,就是因为留着辫子,在旧金山大桥上被美国警察群殴。打完了以后,他的辫子被拴在栏杆上,走过去的美国人都在取笑他。当地一个华裔出巨资把他赎出,但出来以后,谭锦镛这位外交官在旧金山大桥上跳桥自尽了,这在当年引发大量关注。
 
而且赎他的那位华裔就在旁边没有阻拦他。我在想,是什么理由让他不去拦这个外交官?可能他认为,那个时候作为外交官,对祖国的黑暗无边是绝望的。这个事情给我很大的触动。
 
我也注意到,美国众议院2012年才真正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向《排华法案》道歉;那年是我们奥运会举办成功4年以后;那年我正在筹备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
 
我把所有数字罗列起来,把自己置入进去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国家的大命运跟我的个体,好像有了呼应关系。
 
我更能够深刻地理解,国家领导人所说的:“今天的中国人可以平视这个世界”。我的理解是,所谓的“平视”,不是仰视,不是俯视,是我们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一种气质。
 
这种感受也是《觉醒年代》所要表达的,堂堂正正。
 

《装台》制片人任双有:我们的主创提前一个月就进入城中村体验学习,在经历一次次的实验片段后才能有这样的真实感。
 
原著陈彦老师本身就是戏曲单位的领导,他去到劳务市场,问那里的民工一天挣多少钱?民工说一天挣100。他说好,我给你200块钱,你给我讲一上午故事。后来,他说攒的这些故事,十年都写不完。
 
这是这部戏的基础,所有的真实、生活的气息,全部来自于这些故事。
 
另外我们的编剧就有10年时间生活在城中村中,对这个环境特别了解。这些东西其实日常是接触不到的,如果没有这种体验,是做不到这种真实的。包括在拍摄中,我们的导演、演员也都延续了这种做法,提前一个月就让演员下到城中村中去体验学习。
 
也就是这样的过程,最后呈现出一个比较真实、热气腾腾的作品。
 

《跨过鸭绿江》总编审、总制片人王浩:对于重大事件、重大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全景式与史诗班底。
 
《跨过鸭绿江》从接到任务,到开始创作到最后播出总共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最终是做到了。
 
这里头材料量太大了,当时出的题叫“全景式”和“史诗般”,当时军史团队拉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但剧集只有40集的容量,只能不断筛选,筛到最后要求达到:第一,所有的重大事件,从出兵决策、五大战役,到边打边谈,到最后胜利,这几个重要阶段或者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不能遗漏;不能遗漏重要人物。
 
当军史团队划出这个范围,不断筛选之后,最后编剧他们所看的资料范围也就缩小了,才有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浪费工夫,把这个剧本创作出来。
 
因为军史科学院重大办的这些专家们,在整个把关和审查的过程中,我们也算找到了捷径,做到了完全尊重历史。

白玉兰奖各项奖项揭晓,具体如下:




第27届上海电视节专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