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病流行人心恐慌压抑 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最好的心理治疗师

点击关注 👉 五星聚合 2022-04-22

居天下之中者曰中国。

中国的文化影响如此之深远,它其中承载了哪些深厚的智慧呢?

中华文明的先祖轩辕黄帝,他曾经问道于广成子,最终得道。道的文化讲,说真话、办真事,最终返本归真。

文化都以如何在这一世成为更好的自己,找寻到真我,从此离苦得乐为真正目的。认为人的生命是有生生世世轮回的,所以并不看重这一世的得失荣辱。因而人面对人生中的很多烦恼、困境,能够看得淡、放得下。

中国历史上没有心理咨询师这种角色,但是通过中国的文化艺术,却可以让人的自我和天体宇宙相融通,从而让人的情志得到调节。

面对得失,会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得以宽慰;面对困境,会有琴棋书画诗舞花茶得以缓解。


但是人还是会有烦恼,这些烦恼从哪里来呢?是因为人都有人心,表现出来就是自私、贪婪、妒忌等等,当人心彰显的时候,便会有争抢和伤害;但是人也有道心,表现为光明、善良、平和、忍让。当道心彰显的时候,人和人之间便会有关爱与和平。

那么怎么样让人心得以克制,让道心得以彰显呢?我们可以从一个故事说起。


在商朝末年,有个虞国和芮国,两个小诸侯国。两国的国土都很小,因为一块天地起了争执,争了好几年都争执不下。有人说周国的国君,也就是日后的周文王非常仁义,不如你们去找他评论一下吧。

那两位国君就到了周国,没有想到来到这里之后,看到田野里的农夫都互相谦让地边;而走路的人都相互让道;到了朝廷之后,官员们都相互谦让,有理有节。

两人看后非常的惭愧,心里想:我们相争的正是人家相让的,算了,我们回去吧。

这便是虞芮之争的故事。‍

中国文化从尧舜禹时,就在探寻如何治理人心的方法。有十六个字从尧传给舜,再从舜传给了禹,那便是: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

意思是说,人心是很危险的,道心是很微茫的,惟有时时保持惊醒,专一精进才能行走在中正的道德之中。

那么人又能怎样不偏不倚地行走在中正的道路上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表现形式之一是礼,让人发乎于情,而止乎于礼。虽然人有人心,但可以用礼来约束,让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让人行走在“危”和“微”之间,从个人的身修、家齐、再到国治、天下平,不断地彰显光明的道心。

相传周朝推行礼治,让周朝延续了800年,成为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最长的一个朝代。而周公“制礼作乐”,礼乐文化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正因为此,中国曾被称为“礼仪之邦”。


在中国文化中,从祭祀、军事、国家典制再到人伦秩序、婚丧嫁娶,建筑、饮食、服饰、交际,都能看到礼的身影。

“人有理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在这种文化下,人们就使自身得到了安顿。

八段锦的各节动作综合起来,才能起到调理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肾腰等作用,也就是说才起到全面健身作用。



下面动图,图片不动的,是微信限制了动图的数量,大家可以点一下图片上的 “动图▶”按钮就可以看到播放效果了,图片都很小和聊天3分钟耗的流量差不多。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式集合,小伙伴们转起来学起来~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小编提示



图文源于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 The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