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二月纯银专栏:闲聊小红书的视频化,短路径与轻启动,年轻 PM 的哀歌

纯银uncle 产品犬舍 2023-02-16
我在产品领域的输出,首发在名为「犬校」的 Slack 私密产品社区,精华贴转至付费订阅的「小报童专栏」,每月再从专栏选 3 篇发公众号。
一、闲聊小红书的视频化
年底听到一些小道消息:小红书的曝光内容里,视频已经占 45% 了。

但视频的点击率大约是图文的一半。

以及部分小红书用户对过多的视频颇有意见,一个用户跟我说:点进去发现是视频立刻就跑。

  • 部分主题用视频来表达,的确更有优势,比如美妆,宠物,旅行等

  • 探店类视频,图文的表达更加有效率

话虽如此,我在千瓜上搞到了一点数据,高互动的探店内容 TOP 100,视频比例压倒性超过了图文——我很震惊。然后具体看了看这批探店视频,哦,原来是明显抖音风格的,强话题强娱乐性的视频,和小红书擅长的种草流截然不同。估计来自抖音创作者多平台分发。

强娱乐性嘛,当然数据很好,可这和抖音不就同质化了吗?8000w 日活去打 8 个亿吗?

以及,看得过去的视频大多来自 PUGC,素人的视频拖沓无趣。这意味着小红书靠素人笔记建立起来的内容多样性的优势,在视频方向上是无法体现的,合格的视频创作者指数级少于图文创作者,则视频的内容多样性也指数级递减。

比如我搜景点笔记时经常觉得,图文完胜视频,(素人)视频都是渣渣。

尤其对于缺乏爆点的景点,PUGC 视频创作者不会出手,ROI 太低,全靠素人用爱发电,记录生活,但素人的视频质量太差,离开熟人生态就全无价值。

这件事我之前在另一篇专栏里讲过,PUGC 创作是要看 ROI 的,低 ROI 的内容是不值得做的。而小红书目前备受赞誉的多样性,恰恰来自 UGC 图文创作者不计算 ROI 的生活记录。如果 UGC 无法发力,则小红书的护城河断流。

小红书目前积累的竞争优势是,1、多样性强,2、实用性强,3、社区氛围好。PUGC 如果专为小红书生产符合平台调性的视频,则 ROI 太低,不如为抖快生产的回报。如果为抖快生产并多平台分发,则娱乐向的内容并不能完美融入小红书的内容生态,占比过高反而有可能带来负面效果。

用户的本能会点击&点赞娱乐视频,就像新闻门户的用户也会本能点击美女图片,但这并不能建立小红书的竞争壁垒,反而削弱了生态独特性。完全跟着数据走,在这里大概率是一条邪路。

二、短路径,轻启动,小而美
2022 下半年,我有一些产品方面的用户正体验,恰好可以连起来。

缩短用户消费内容的路径。

  • 案例 1:flomo,放弃内容层级,打开后直接阅读正文

  • 案例 2:汽水音乐,放弃内容层级,打开后一键播放,无须选择

  • 案例 3:locket widget,放弃内容层级,打开直接看到最新更新的大图

三个案例,带来的正向体验是一致的,减少思考与选择,直接触达内容感染力。

这里的思考与选择,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符合直觉的,即便如此,思考与选择依然是耗费摩擦能量的。哪怕耗费一点点能量,和完全不假思索相比,后者带来了微妙的体验提升。以及短路径更频繁地接触到内容,也会藉由内容感染力带来愉悦感的提升。

而这种微妙的体验提升,放在高频使用的环境下,集腋成裘,就会加速培养惯性,影响用户选择。

我使用汽水音乐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但缩短消费内容的路径,也有它的弊端,就是损失了管理与索引内容的能力。所以 flomo 强依赖标签,汽水音乐强依赖算法推荐,locket widget 强依赖亲密关系的极少人数。

三、年轻 PM 的哀歌

今年接触了一些年轻的产品经理,目测 28 岁左右。基本素质相当好,文档能力,表达能力都不错,SQL 玩得飞起,对数据也很敏感。

但一看原型和产品方案……这不是瞎搞嘛。

第一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渗透率很低,用户行为也很稀疏的环节,做了相对复杂的设计。

第二是这个 “相对复杂的设计” ,本身也没有合理性,完全是主观臆想。

我一点都不怀疑这位同学的素质,但他可能是这个年龄段 PM 的一个缩影。因为出生晚了,没赶上大拓荒时代,没接过多少高质量的需求,也没踩过多少坑和雷。一方面急于求功,哪怕面对螺丝钉也要雕花,反正又不是自己写代码。另一方面也有很多 “想得美” 的天真烂漫。

我也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怎样,毕竟那个让一代 PM 高速成长的大拓荒时代(2011-2018),已经彻底地结束了。

  • 2018 年,他可能 24 岁刚毕业不久,还没拿到好位置,但高质量需求从那一年开始剧烈减少

  • 2019 年之后,国内再没有一款优秀的新产品崭露头角,至多是已发布产品的厚积薄发(小红书与 Soul),以及超级应用的大者恒大(抖音与微信),而这些产品的 head count 自然是稀缺的
  • 2021 年之后,即便是大型产品和超级产品,随着行业下行,内部也提供不了多少好位置了

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能打的老人一个个老了,纷纷退出一线,官僚化并且迟钝了;新人又欠缺升上来的项目机遇。因为最核心的资源——“高质量的用户需求” 已经枯竭了。2019 年以后,仅仅在交易相关的细分市场还能看见高增长,余者碌碌无为。



以上是 12 月的 3 篇合集,完整阅读《纯银的 60 篇产品分析 · 第三季》,可点击 “阅读原文”,进入专栏购买界面,99 元买断阅读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