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生意的新机会在哪里?这取决于产品经理的好奇心

CM_lsy 产品犬舍 2022-12-10
@henuwangkai
想开新的业务,梳理下可供选择的机会。感觉有非常多的小生意、小机会没关注到,竞争度远没有诸如电商、互联网创业那么残酷,一个项目支撑10人,年净利80以上就算合格。

我把58、猪八戒上面的类目看了一遍,能上这两者都是大众比较常见的,我该怎么发现诸如 “企业上网监控软件” 类似的小机会?以及有没有其他逻辑或其他视角去拓展眼光?

@CM_lsy

提供另一个视角:“提供的服务,为哪一群人解决了哪些问题。”

在这个市场阶段,做「平台」的机会已经很小了,但确实还有很多平台和巨头都看不上的生意。

我的溜缝儿经验是,找到那群「被忽略的人」的「具体需求」。

举个例子:之前聊过的 “成家相亲”,解决的就是父母帮孩子找对象的问题。他们是被主流互联网忽略的一批人,但对子女成家这件事有着非常强的执念。除了本地相亲角、动用社会关系之外,他们确实没有更好的途径。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 了解用户:犬校里的朋友往往是互联网的主流用户、公司白领、居住在一线城市……我们的需求已经被主流产品满足得很好了。但这些被「忽略的人」往往离我们很远,真正了解他们非常重要。“成家” 在立项前期,所有人的工作就是跟家长们打电话唠嗑、总结,再唠嗑。大部分项目做不好(尤其经历过职业训练的大厂员工)就是因为没深入,没 get hands dirty。下地干活,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竞争和价值:明确了用户的具体问题后,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a)他们的需求现在是如何解决的?b)我们提供的新解决方案比现有解决方案好吗?是不是切中了痛点、真正解决了关键问题?引用俞军老师的观点:好上十倍,用户才有用你的理由。以及要考虑你的直接竞争对手和隐形竞争对手——所谓隐形竞争对手,举例:如果做撮合交易,那用户朋友圈的一个微商或者 dealer 就是你的竞争对手;如果做小众社区,QQ 和微信群也是你重要的竞争对手——在这两个场景下,dealer 和群是用户脑子里第一时间浮现的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 商业模式估算:在解决方案里,核心资源是什么,成本如何。用户为了解决问题愿意支付多少钱,能不能收回成本。这个阶段虽然只能估算,但成本结构很重要。小生意不像平台,有很强的规模效应,不能指望用户或供给上来之后带来很大的成本结构变动。所以「高毛利」是小生意的一个关键词。

聊到这,会发现利用互联网做小生意,和在楼下开一家快餐店很类似。你的选址附近是什么用户,卖快餐还是沙拉,这些人真正关注的是 20 块钱吃得饱,还是 35 块钱吃得健康,等等。

产品 to VC、股价即产品的时代过去之后,对这些生意的探索反而更接近商业的本质。同理,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里,也产生了对等的社会价值。

有了成型的想法后,抱紧关键目标,最低成本实践。当时我们同步探索了三个业务,都是从解决具体人群的具体问题出发。除了 “成家” 之外,另外两个业务都在三个月前后关停了,原因是商业模式跑不正。换句话说问题不够具体,需求不够强烈。

过程中最有价值的经验就是,明确目标,一切从简。如果上来就要做 App ,可能第一步就错了。相比 App ,成本更低的小程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相比小程序,公众号 + 加微信 or 拉群可能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If your “prodoct” is GREAT, it doesn’t need to be good.

总结下来就是,解决具体人群的具体问题,直接开干,用最小成本验证想法。

这些 Idea 从哪儿来呢?不需要产品经理式的 fancy 的调研文档,需要的反而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那个特质——好奇心。在自己特别感兴趣和关注的领域,持续挖掘;或者就一个特别具体的现象和社会问题,顺藤摸瓜挖个底儿朝天。琢磨琢磨试一试,可能真的就会发现机会。小生意不怕小,重要的是发现它长成大生意的可能。

我最近特感兴趣的一个议题是:22 岁高校毕业生该去哪儿。想办法找了几十个毕业生聊了几轮,包括准备考研的、实习找工作的、回老家的,有很多新发现。立意看起来很高,最终切入点会很小。但目光放远,在未来 5-10 年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变动里,说不定就能发现更大的机会呢。

@纯银
首先手动点赞 lsy 的回答,这句话真的太好了:“不需要产品经理式的 fancy 的调研文档,需要的反而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那个特质——好奇心。”

就像我在犬校说过无数无数次的那句话:过去决定未来。

我也接受过无数次同行找我聊,希望聊出一点 “新想法” ,但你找点子找我干嘛呢?难道不应该去接近用户,接近生活吗?

人脉在这里是最没有用的东西,最有用的是你的好奇心,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你与生活的交集面。然后才能回到 “过去决定未来” ,你过去的经历,你的爱好与视野,决定未来能发现怎样的机遇。

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来自你与生活的交集面,也来自你的好奇心——对哪些具体的问题产生了好奇,并且动手去寻求答案。

所以我觉得,机会不是找到的,而是在你的生活中自然而然浮现的,需要的是生活中的好奇心与行动力。独立开发者遇到的问题亦如是。他们也在找机会,但机会往往来自他们的 “生活” 。



内容来自“用思考交换思考”的 PM 思辨社区「犬校」。©2017-2022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犬校加入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