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币圈玄学RWA,深圳早就搞起来了

刘红林 刘红林律师 2023-10-30


特别声明:

本文为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的原创文章,仅代表本文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对特定事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意见。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曼昆律师工作人员:MankunLawFirm

此前有长期在深圳搞钱的币圈朋友来曼昆做客交流,聊到圈内今年大热的RWA(Real World Assets 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这位朋友表示不能理解。说那些研究机构的人天天分享的都太玄学了,不接地气。我们深圳那边早就把RWA搞起来了。

深圳的朋友之所以能够凭借实力将RWA落地,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事情想的那么复杂。

要知道,绝大多数心心念想搞RWA,原因其实并不复杂:要么是为了更好的卖货,要么是为了更好的搞钱。

知道红林律师多少懂一点区块链的缘故,有不少惦记着Web3.0第二增长曲线的老板们常常会跟红林律师交流,说区块链行业RWA挺火的,我现在有个项目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我的经验是,通常这样开头的朋友,都还没有被币圈伤害过,对圈内还留存着人傻钱多的粉红色印象。

这不科学。

抛开那些一上来就是为了圈一波钱跑路的项目不说,根据我对行业情况的粗浅了解,目前在通过RWA的路线上,大致有两种模式:

一种模式是传统的资产或者项目的代币化。比如发行一个Token往往是商品或传统资产的销售动作,对于持有者来说除了转手向其他人卖掉外,还能向发售方进行提货,这种情况本质是通过Token的方式来作为商品持有和商品二手流转的凭证,类似国内人们群众都熟悉的月饼和大闸蟹券,只是它上链成了Web3版本。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型避免项目方的超发募资,方便持有者之间的流转,甚至还能通过NFT的方式让持有这件事本身变得很稀缺、很好玩。

这种模式下,法律合规并不会是特别大的问题,因为对于够购买你的产品的用户,无论是中心化的账户资产,还是去中心化的资产凭证,并没有质的差别,能吃能用能转让,这事确实没啥毛病,对于发售方来讲,多了个销售的故事和营销的抓手,还不违法,这挺好。

另外的一种模式是项目募资型。即将发行的Token锚定了类似股权、债权、项目分红权益,专业术语叫“价值捕获”。然后在项目启动之初面向特定或者不特定的公众进行宣传、推介。项目未来的收益通常会作为招商引资的抓手,这种情况下,如果项目靠谱确实带大家赚钱了,那么这种玩法问题并不大,因为用户没有亏损他也没有理由来搞你,毕竟这事情说到底还是一个合伙投资经营的行为,但可惜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能理解盈亏自负的道理,所以但凡项目不小心亏了,那你可得小心,作为律师我们看到的撕破脸的投资人往往会选择直接报警,说你这项目是CX,是非法集资。

第二种模式往往是传统不懂区块链的老板+币圈资源小能手的组合模式。最常见的情况是,老板想拥抱未来试水Web3,经人介绍认识了能策划的小能手,于是他们就来做整个的策划方案,帮忙撰写项目白皮书,尽可能的将自己有生以来掌握的区块链名词都往上面怼,力争高大上让用户读的云里雾里。然后上链发行若干Token,再助力客户向目标群体进行销售,朋友觉得不错的也会推荐其他朋友来购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尺度大一点的就会有返佣,但优质的项目基本也不需要人拉人。毕竟区块链项目的募资大家也知道的,金额通常不会很大,所以对于参加RWA投资的朋友来说,不过是多了个投资的小生意,单个项目亏损了也能接受,毕竟我的团长我的团,这单不行换个单还能跟。这种模式操作简单,项目交付短平快,深受深圳速度的朋友们喜爱。

以上内容仅做信息的参考,不够成实操的指引,大家看完明白了就行,避免被打着区块链名义的操盘手给忽悠。

回到红林律师一贯的币圈风险防范的主题,对于国内的朋友,如果你想搞RWA来解决卖货或者早期找天使投资人的玩法,考虑到国内政策的尺度问题,红林律师给到大家几个小建议:

1.项目尽量用海外公司主体在海外来进行,毕竟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这海外也不用太远,选择香港就够用,毕竟你的工作人员和销售对象还都是在国内,成本低,往来也方便。

2.在市场推广环节,尽量先进行小范围的内测,毕竟熟人好下手,对你和项目的亏损忍耐力也高一点,不要一上来就在网络上搞大规模的CX,做生意的都知道,散客不仅钱少,事情也多。

3.在产品广阔空间和预期收益方面,可以合理展望,但别太夸张,更别拍胸脯写在产品介绍和购买合同里说这事ta稳赚不赔。一方面是经营亏损可能会导致项目方压力过大掉头发;另外一方面,这么整的玩法被认定为非法集资的风险会很大。

4.稳妥起见,可以找稍微懂一点的律师咨询下,至少能将公司设立、投资达成、产品推销环节主要的硬核刑事法律风险降低下,毕竟创业嘛,亏钱可以,亏人不行。

关于RWA的话题,欢迎各位朋友添加红林律师微信交流。


参考资
添加律师微信👉

RWA相关法律问题

免费咨询【限时】 



本文作者


刘红林律师

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


拥有10年法律、互联网创业经验,曾担任腾讯战略投资法律科技公司副总裁、某上市公司私募基金法务经理,擅长从商业模式和法律实务角度针对案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落地方案,为客户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担任多家上市公司背景区块链公司法律顾问,先后为100+区块链企业、项目提供合规咨询及法律服务,实战经验丰富。


刘红林律师多次接受新京报、界面新闻、红星新闻、财经链新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采访及专访。主导发布《法律行业区块链2020年度报告》,参与编写畅销书籍《公司制的黄昏:区块链思维与数字化激励》。


投稿或申请转载请添加微信号:MankunLawFir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