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11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国际

刚刚!联合国传来关于中国的好消息!真的令人太骄傲了!

秘密基地 2023-11-21 10:30 Posted on 广东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秘密基地,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好看的图文、视频。秘密基地与你共赏~


日前,从联合国粮农组织传来

关于中国的好消息: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再添3项!增至22项!

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中国农民用不到

世界9%的耕地

养育了世界1/5的人口

为世界作出“中国贡献”


这22项遗产

向世界展示了

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

以及古人千百年来的智慧


1、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早在1200多年前

青田县农民在稻田里养鱼


鱼为水稻除草、除虫

水稻为鱼提供气候、饲料,

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

鱼和水稻和谐共生


2、江西省万年稻作农业文化系统


江西省东北部万年县

被考古界公认为

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


在这里出产的稻米

体长粒大,品质上乘

明代时便作为贡米

获得“贡米之乡”的称号


3、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江河、梯田、村寨

森林为一体的梯田系统

1300年来,代代哈尼族人

遵循着祖先的智慧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梯田层层叠叠延伸至天际

成就了这里的生生不息


4、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黔东南州世居多个

历史悠久的稻作民族

坚守着与大自然

“万物共生”的传统


春耕波光盈盈

稻田鱼鸭薅秧

金秋鱼肥稻香

风行千年而不衰


5、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在云南省普洱市

澜沧县景迈山古茶园

茶园遍布,林木蓊郁,

片片茶园隐于重重山峦间


这里是茶马古道的起点

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

1800多年的历史

无声地滋养布朗族人


6、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在旱地种植谷子、杂粮

被认为是中国古代

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


如今敖汉小米远销

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

在世界小米舞台上

“熬出了中国味”。


7、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


葡萄栽培于庭院中

与民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这里拥有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漏斗架葡萄”


古老的传统架式,

从上向下看,形似漏斗

历经几百年

古老的葡萄仍枝繁叶茂


8、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古香榧,绵延数千米,

数不尽的千年古树

生长缓慢,但盛产千年

年年硕果累累


房前屋后、溪流峡谷

姿态万千的古香榧树错落

构成了一幅幅

令人赏心悦目的画图


9、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北宋时期,茉莉和茶叶

就被福州人玄妙地结合

用茶坯吸附花香,后分离

使人“只闻花香不见花”


山丘栽茶树,沿河种茉莉

开花季节,万亩茉莉竞开放,

雪白如画,香飘全城。

成就了“中国春天的味道”


10、陕西佳县古枣园系统


世界上保存最完好、

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

仍冠盖如云,果实累累

颗颗都是“活化石”


佳县人与红枣紧密联系

枣文化已融入了当地生活

各种祭祀活动、日常吃食、

都深深影响着他们


11、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在独具特色的沼泽洼地中

由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田

各不相连,形同海上小岛


农人们泛舟在田间劳作

家家有船,户户荡桨

垛上种蔬菜,垛下养鱼虾

油菜花旅游享誉全国


12、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种桑、养蚕、养鱼

三者相辅相成

对生态环境实现“零”污染

组成良性生态循环


星罗棋布的千年桑基鱼塘

与盛开的桑树、村庄、道路等

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13、甘肃迭部扎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平均海拔约3000米的扎尕那

山、林、草、地、水浑然一体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

在此地完美交融


农耕为人们提供青稞和蔬菜,

牧业供给肉和奶,

森林不仅满足了建材需求,

也生长菌菇和药材


14、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农业系统


夏津东北部的黄河故道中

有两万多株

百年以上的古桑树

云卷云舒,古树风姿依旧


在食不果腹的年代

桑树给了当地百姓生机

如今,桑树如神灵

成为了当地精神的象征


15、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


福建尤溪、江西崇义、

湖南新化、广西龙胜的梯田

犹如刻在

南方大地上的历史年轮


定居此地的先民们

建造梯田保存水资源,

使山地水稻种植成为可能。


16、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福建安溪是千年茶乡

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


茶农创造出独特的

“半发酵”的制茶工艺

丰富了世界茶叶种类


17、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


用石头垒堰筑起旱作梯田

经过长期演化

形成了全球少见的旱作梯田系统

被誉为“中国的第二长城”


18、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


蒙古族人民敬畏自然

根据大自然的“指引”

决定一年四季放牧时间

传承着最纯正的游牧文化


19、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


庆元县是世界

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

林菇并肩,林省菇、菇养林

生生不息传承着老技艺


20、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


在河北宽城,

板栗是这里的核心作物

并在板栗林下

养鸡、种植栗蘑


21、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


铜陵白姜享誉全国

块大皮薄,汁多渣少。

当地居民更是创造了

不少独特的传统生产技术


22、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


“梅—茶—鸡—蜂”有机结合

这种模式延续千年、

饱含仙居先民智慧


四方诸事,

不过一碗烟火。

“民以食为天”,

无论人在何处,都不过如此


对粮食的追求,对丰收的喜悦,

不仅意味着物质的充裕

更意味着无可替代的安全感


中国人与土地的羁绊

深刻得无法被城市化动摇

也不会被各种环境所阻扰


中国人对土地,对丰收

是热爱,更是感恩与珍惜


祝收获的人们都如愿以偿,

我们的日子也熠熠生辉!

点击“在看”好运连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天才小学生写了一篇神作文,老师看完都笑疯了!
你触摸一下图片,立马变回年轻时候的样子!好神奇!
90岁王心刚近况曝光!万万想不到,他现在竟活成了这样...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