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7年财新新春经济好书榜

2017-01-20 财新图书 财新文化

新春宜读书。


以开放的心态,获取新知,洞悉各国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做好自己的事,这是中国经济界和学术界的“后发优势”。为此,财新传媒旗下品牌财新图书,设立“财新年度新春经济好书榜”,向过去一年里,全球范围内具有经典潜质、关注当下的经济类著作致敬。


好书榜,唯重品质。本榜单的独特之处在于,英语新作也在我们关注的视野之内。略感遗憾的是,国内原创相对薄弱,本榜诚意激励更多中文经济类优秀图书的创作与出版。


希望每一年这个季节推出的“财新新春经济好书榜”,能够成为中国经济业界和学术界心智的坐标。


学术顾问委员会(按姓氏拼音为序)


汪丁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王则柯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肖  梦  《比较》杂志执行主编


谢  平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


评选委员会(按姓氏拼音为序)


陈永伟  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助理


方  晋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何  帆  财新智库公共政策顾问


刘培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邱  琼  经济学博士


王  烁  财新传媒主编


王永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伍  戈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张晓朴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钟正生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



《政策制定的艺术:一位经济学家的从政感悟》

【印】考希克•巴苏 著

卓贤 译

中信出版集团

【上榜评语】


本书作者巴苏教授学术造诣深厚,曾任印度这一人口规模堪比大洲的国家的最高决策顾问,经验丰富。本书总结的虽不是他任决策顾问的所有观察,而仅是其中适合公开发表的很少一部分,却已经弥足珍贵。


制定政策本质上是试错,是权衡诸多利弊的艺术,而非严丝合缝的科学。决策者要对复杂多变的客观条件满怀敬畏之心,时时警惕,不能对自己的理性程度过度自负,更不能假装全知全能;民众也不能苛求政策尽善尽美。制定政策的最低限是不能长时间大幅度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高境界是长时间、大幅度提升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


译者卓贤博士在决策咨询部门任职,对政策制定有颇多观察和体悟,翻译水准堪称信达雅。


这本书民众应该读,学者应该读,决策者更应该常常读!


——刘培林



 《金融炼金术的终结:货币、银行与全球经济的未来》

 【英】默文•金 著

  束宇 译

  中信出版集团


【上榜评语】


今年是距离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第十个年头。然而,由金融危机点燃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至今也没有复苏到世界所期望的状态。在“大稳健”时期对经济起到“点石成金”作用的货币与银行体系,最终却被看成是这次崩溃的导火索。资本自由流动、金融创新和央行独立监管,为什么没有使“金融炼金术”一如过去几十年一样持续地发挥作用?当炼金效果不再,不确定性和非理性成为今天金融系统的新常态,我们应当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来适应和促进全球未来的经济发展?


世界主要央行之一英格兰银行的前行长默文•金在这本书里,通过对“金融炼金术”的兴起和失效的反思,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做出了独特的分析论证。他从金融政策的角度出发,回顾了近代金融发展史,对金融监管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深有见地的改革建议。


这本书对今天研究货币银行运行机制提供了历史借鉴,其独特的视角有助于挖掘货币金融更深层次的运行逻辑。更为重要的是,它启发人们重新审视个体、机构和经济理念的发展带来的挑战。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全球经济的未来。


——伍戈



《行动的勇气:金融危机及其余波回忆录》

本•伯南克 著

蒋宗强 译

中信出版集团


【上榜评语】


伯南克在本书中描述了他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如何勇于决策,通过QE(量化宽松)等非传统货币政策使美国走出金融危机的心路历程。


2006年伯南克正式就任美联储主席,一年后发生次贷危机,两年后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金融危机全面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了世界。作为一名靠研究大萧条成名的经济学家,拯救美国经济的历史重任就这样落到了伯南克的肩头。在美国经济自由落体下滑的情况下,伯南克带领的美联储当机立断,在零利率下界(ZLB)的约束下,果断购买长期金融资产(包括影子银行的金融资产)来降低长期的融资成本,从而刺激经济——这就是著名的QE。


可以说,正是QE这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使美国的经济走出了大衰退的阴影,而欧元区滞后的货币政策反应延缓了其经济的复苏。对于想了解最近的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和新金融时代的货币政策制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必读之作。


——王永钦




《镜厅:大萧条,大衰退,我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美】巴里•埃森格林 著

何帆 等 译

中信出版集团


【上榜评语】


次贷危机爆发距今已近10年,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仍然险峻,人类为何在成功地避免了一次大萧条后,又进入了漫长的增速下滑期?一般认为,经济学家们对大萧条的研究深刻影响了次贷危机及此后经济衰退的政策应对,这也是避免再次发生大萧条的原因之一。


《镜厅》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21世纪初大衰退的详细描述、政策比较和分析,更进一步指出,成功也会是失败之母。人们成功地防止了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银行和金融体系的全盘崩溃,但这给了金融业重振旗鼓的时间进行游说,使得更为有力的改革举措未能实施,新的发展动能积蓄不足。如何促进经济复苏和避免下一次危机?本书为此提供了药方。


——张晓朴




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The U.S.Standard of Living since the Civil War

Robert Gord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上榜评语】


关于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遇到困境的书最近出了不少,从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环境等不同角度的都有。但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戈登却在这本《美国增长的起落:内战以来的美国生活水准》书中,用翔实的史料和统计数据以及经济学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更加致命的假说:1870-1970年间美国的高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高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美国将进入低技术进步和低经济增长期,而当前美国存在的收入不平等、高额政府债务、教育水平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将进一步减缓技术进步的速度。


本书作者是研究生产率的专家,很早就质疑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生产率提高,远远不能和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这本书无疑给那些天天盼着新工业革命和新增长动能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


——方晋




Global Inequality:A New Approach for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Branko Milanovic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上榜评语】


不平等,这个日益牵动人心的话题,不仅仅关涉到普罗大众的经济福利,也关涉到政治社会的思潮变迁;不平等,这个有其自身消涨周期的现象,与全球化或逆全球化的兴衰亦是休戚相关,正如布兰科•米拉诺维奇教授在《全球不平等: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新方法》中通过翔实而别致的分析所揭示的。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劳工阶层实际收入增长的停滞,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似乎成为一个环球共此冷暖的现象。在美国,这俨然成为奥巴马总统执政期间的最大败笔、特朗普总统“走群众路线”不期然而出的最大发韧;在欧洲,这不啻成为滋生极端保守倾向的最肥沃土壤、动摇欧盟合法性和完整性的最危险氛围;在中国,适逢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冀望共容而普惠的增长成为一个新的常态。


——钟正生




《经济增长的迷雾:经济学家的发展政策为何失败》

【美】威廉•伊斯特利 著

姜世明 译

中信出版集团


【上榜评语】


这是一本研究经济增长、减少贫困的著作,致力于通过人类的智识找到通往富裕之路。文字十分优美流畅,将经济学理论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展示了发展过程中简单经济模型的力量,并不陷入复杂的数理模型当中去。全书以现实主义的视角探讨了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如何使最贫困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罗伯特•索洛的评价)。书中大量分析了一些实际的减贫政策,看似对穷人有利、实际成为对穷人的惩罚,让人不得不认真思考。书中最具洞见的观点是:每个人只会去做有回报的事情,如果能够努力确保正确的激励,那么经济发展就可以实现,否则就是缘木求鱼。


正确的激励并不容易实现,正如作者在全书的引子中所言:“在寻求经济增长之路的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快乐和苦难,正是为了他们,我们经济学家才要上下求索。”


——邱琼




Thank You for Being Late:An Optimist’s Guide to Thriving in the Age of Acceleration

Thomas L.Friedman

Farrar,Straus and Giroux


【上榜评语】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不断“加速”的世界。市场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技术变迁这三股力量正交织在一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生活的世界,无论是政治、地理、伦理、工作,抑或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都在经受着这些力量的冲击。面对剧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新书《感谢迟到的你:加速时代的乐观指南》中,托马斯•弗里德曼试图给迷茫的人们提供一些建议。


在弗里德曼看来,在不断加速的世界中,我们即使已经成为了迟到者,但也大可不必恐慌。只要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永远把自己看成“未完成”,那就有希望从容应对各种冲击,不断取得进步。


和以往的著作一样,弗里德曼这部新作文笔优美、发人深省。希望走出迷茫、把握未来的读者,不妨读一下!


——陈永伟



The Great Convergence: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w Globalization

Richard Baldwi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上榜评语】


经济史学中有“大分流”理论,即18世纪时东西方在生活水平和技术上差异并不大,但工业革命后两者分道扬镳。新古典增长理论曾预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最终会趋同,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实际上两者差距为但没有缩小,还在不断扩大。


《大趋同:信息技术与新的全球化》这本书提出,本轮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布局,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劳动力要素禀赋丰裕的优势,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相关的管理、技术和营销诀窍,而发达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东西方的趋同现象终于出现。


尽管关于全球化的著作数不数胜,此书仍然是一本清晰阐述本轮全球化特点的佳作,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什么近期发达国家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显著上升。


——方晋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陆铭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榜评语】


21世纪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幕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如今,城市化行至中途,遇到了种种难题。房价暴涨、交通拥堵、雾霾压城、农村凋敝,城市化成为最具争议的议题之一。陆铭教授长年研究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功底深厚、视野全面。


本书以他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全球经验为观照,以人文关怀为引领,为我们把脉城市化病症。病在功能紊乱,亦在讳疾忌医。陆铭教授层层剖析了一些常见的误读,畅言惟有市场演进和民主决策方能从根本上改善民生,提高人们在城市里的幸福感。只有在积聚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靠疏导才能化解社会矛盾;只有以人为本,城市化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希望这本书能催生一场围绕城市化的坦诚而又深入的公共政策讨论。希望这本书有助于大家抛弃成见,凝聚共识。


——何帆




刊于财新网文化频道。




◇ 分享 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 订阅 点击右上角按钮,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添加 或 查看公众账号 或 搜索财新文化

特别声明 

财新文化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文化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