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罗地网”保长治久安——“新媒体看苍南”走进平安苍南

2015-12-16 陈君 李士明 苍南发布

提示:请点击上方"苍南发布"↑关注我们




12月15日,“新媒体看苍南—走进平安苍南”采风活动拉开帷幕,作为今年“新媒体看苍南”活动的收官站点,市、县数十家新媒体代表走进我县交警大队指挥中心、公安消防局、大调解协调指导中心、钱库镇、宜山镇、渎浦社区等地,用媒体人的独特眼光去感受、发现和记录我县近年来在“平安苍南”建设中的成果,看“天罗地网”如何保卫苍南长治久安。




“平安苍南”建设从2004年开展以来已有11个年头,我县自2007年首获“平安县”荣誉称号,取得了平安苍南“七连创”的佳绩,走出了一条具有苍南特色的平安建设之路。



启动仪式上,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麻胜聪对新媒体参与“平安苍南”建设提出殷切希望。他希望,新媒体能正确把握导向,抢占舆论制高点,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和社会责任感,做到发声及时、发布准确、应对到位,使新媒体成为传播平安维稳理念的前沿阵地,成为发出权威声音的有效平台。能放大聚合效应,扩大宣传影响力,强化对平安建设意义、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和突出典型宣传,营造强大的正面舆论声势。同时,能发挥传播优势,通过政府推动、借助新媒体,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森森,县委常委、公安局长汪泽斌参加启动仪式。



县交警大队指挥中心


走进苍南交警大队指挥中心,大屏幕前实时显示着全县各主要路段的交通运行情况,交通治堵则是全天24小时运行。从2009年至2015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累计科技建设资金已达3600余万元,已建成46处电子警察、43个电子卡口、64处单行线监控点位、2套路面拦截系统、31处违停自动抓拍、76个红绿灯远程控制、13个高空瞭望,大队指挥中心和8个中队分中心,与全县全球眼形成道路监控体系。




担任此次讲解的县交警大队指挥中心综合部副主任叶思铭,也是广大群众熟知的“老面孔”。这位从警近二十年来,屡获优秀人民警察、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和嘉奖等荣誉的“最美爱民警察”,尽管不再出现在尘土飞扬的交通治堵现场,但他依然活跃在疏导交通的“第一线”,只是工作地点从街头巷尾,变成交警大队指挥中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我们和你一路同行。”叶思铭介绍说,县交警大队指挥中心通过将所有路面科技设备接入,实现了视频信号可视,数据可查可用。目前已具备了交通指挥调度、交通违法信息采集、车辆查询布控、重点车辆监管、实时监控道路交通情况和实时红绿灯远程控制等六项基本功能。在这里,全县主要道路交通运行情况一览无遗,违法驾车、乱停乱放等行为无所遁形,遥控着高清交通监控还可以将画面放大查看,能清楚看到百米、千米开外驾驶室内司机是否系安全带、抽烟。同时,还可以通过信号灯“绿波带”控制,对重点路段红绿灯作出相应调整,确保该路段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能一路“绿灯”通行,从而缓解交通拥堵,让出行变得更加通畅。




此外,今年2月以来,该中心还协助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16起,为37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提供依据,为群众找回失物23次。并通过调取、查看重点路口、重点路段录像,为公安机关侦破治安、刑事案件提供有效线索5条,为大公安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站


渎浦社区“一张网”建设


社区基层工作面广量大、千头万绪。位于县城新区、县工业园区的核心建设开发区,辖区面积14.8平方公里,拥有18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35万,常住人口4.86万的渎浦社区在“一张网”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社区按照“一张网”社会治理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将18个行政村划分为6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驻村干部)、专职网格员(村四套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等)和兼职网格员(县、镇联系社区部门单位工作人员、村后备干部等),负责网格内各项信息排查、收集,了解群众诉求,并通过不断完善信息传递渠道,实现网格划分的“统一化”、力量配置的“集约化”、信息处置的“快捷化”、网格服务的“贴心化”和考核奖惩的“合理化”,从而达到更好更快捷地为群众提供各项服务的目标。




“我们还将微信群整合进‘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老百姓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就可以通过微信将情况信息直接发送至‘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再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处置反馈。”渎浦社区副主任杨晶晶介绍说,该平台启动以来,共排查录入信息429条,答复429条,有效处置417条,答复率、处置率达分别达100%和97.2%。


第二站


县大调解协调指导中心


结合“网格化”管理,对接“五站式”民情服务机制,我县根据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苍南的现实需要,建立了“大调解”工作体系。其中,县大调解协调指导中心作为整个大调解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共排查受理矛盾纠纷13936起,化解11841起,化解率为84.97%,有效地发挥了我县大调解协调指导中心牵头协调、分流指派、督查指导的作用。




县大调解协调指导中心面积约1900平方米,设立1个矛盾纠纷综合接待厅,一站式受理矛盾纠纷,1个综合室对受理的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梳理,2个庭现场开展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3个服务室负责对来访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专家指导、心理咨询,3个信访调解室分别负责接待调解相关重点部门的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及相关政策咨询,4个工作指导中心分别对各类调解工作进行指导。并有县法院、县法制办、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社保局5家单位派人进驻中心,实行集中办公,一站式受理申请、调处纠纷。


第三站

  

县公安消防局


在县公安消防局,走访参观消防科普教育展览馆,了解消防的发展历史,体验火灾疏散、报警求救、驾驶消防车赶赴现场、使用各类消防器材灭火等一系列的模拟场景;近身体验消防模拟演练,看身怀绝技的消防队员奋不顾身开展灭火救援,交织起一张强大的交叉扑救火力;看全新配置的“灭火神器”——卢森宝亚消防车炮射近百余米,并在1分多钟内打完近10吨的水;坐上曲臂登高消防车,在53米的高度,亲身感受高空灭火救援。




据悉,今年以来,我县上半年火灾形势严峻,“4.17”钱库较大火灾事故后,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举一反三,在全县集中开展安全隐患清剿“百日攻坚”行动,将合用场所和居住出租房两大领域作为此次“百日攻坚”行动的重中之重来进行重点整治。


第四站

 

钱库镇“通天房”整治


“通天房”是浙南居民普遍的住宅建设形式,钱库作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随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崛起,通天房逐步由单一的住宅功能,转变成为集生产、经营、仓储、办公、住宿为一体的合用场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在钱库镇金鑫西路的改造现场,感受该通天房整治的成果,“前所未有、力度空前”两个词语是最直观的感受。“明确消防网格管理员的主体责任,已党政纪处理干部7人,通报和诫勉谈话23人,有力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整治以来共强制停电1840家、停水590家,查封521家,立案调查145起,行政处罚236起,行政拘留84人,刑拘2人;累计组织2500多人次,拆除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710间、15708平米等等……”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更是显示了钱库镇的整治决心和力度。




今年“4.17”较大火灾事故发生后,钱库镇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力推进消防安全隐患清剿工作,共投入财政资金2000多万,社会资金5000多万,排查通天房总数41620家,将其中存在严重隐患的2700家通天房合用场所列为省级消防整治验收单位,并已全部完成整改。


第五站


宜山镇“天网工程”


在镇域面积1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万人的宜山镇,一道你日常不曾留意的保护网一直在默默地注视与守候,当你需要它时,它便会履行使命,在最短时间内挺身而出。


俗语有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500多个分布于该镇重点要害部位、主要路口、城镇出入口、案件多发地段等区域的高清视频监控探头,构建起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天网”,形成了以视频监控为依托,人机互动的快速反应工作格局,实现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出城有卡口的全方面立体式的治安防控格局,为当地群众交织起一道坚强的安全防线。




在宜山“天网工程”指挥中心,监控墙上实时显示着前方的视频监控高清图象,通过3D地图,可以随时对各路段进行监控,而该镇的35个村居,已有23个村居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宜山的镇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社会治安情况严峻,接处警总量居高不下。”据中心负责人介绍,天网工程自逐步投入使用以来,在威慑犯罪、打压犯罪方面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对比往年同期,各项指标都有明显下降,其中钱财类案件下降51%,总警情下降22%。




当前,该镇天网工程基础框架搭建完成,正思考结合智慧城市管理经验,运用局域网和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整合各部门和全社会资源,拓展工程效用,开发宜山特色的平安城镇综合管理运用系统,打造建设一个高效、开放、互动、综合的智慧平台。


第六站

  

来源:苍南新闻网 记者:陈君/文 李士明/摄


活动回顾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五水共治”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桥墩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马站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浙江美丽南大门”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苍南新闻客户端

主办:苍南县委外宣办(县政府新闻办)

承办:苍南县新闻宣传中心

苍南县新闻宣传中心旗下媒体:

苍南新闻APP:登陆cn.54sz.com下载

今日苍南:周五八版报纸,发行量3.5万份

数字报:jrcn.cnxw.com.cn

苍南新闻网:www.cnxw.com.cn

新浪微博:weibo.com/cnxww

腾讯微信:公众号“苍南新闻网”或“cn-news”

浙江新闻客户端苍南频道

苍南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4561发送到10086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