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态社会人口论》获奖感言

纯科学 纯科学 2021-06-23



 

2018年12月15和16号,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中国人口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年会。我所出版的《生态社会人口论》获得四年一度的第七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在15号下午的 “人口、环境与可持发展”主题的分论坛6上,我作了“中国峰值人口期粮食约束研究”的论文介绍,引起与会专家包括分论坛主持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封志明教授的高度关注。我提出的总量问题,尤其峰值期的总量问题远比生育率等比率问题更为重要的看法,直接从农学专业角度入手、以及“主粮法则”的全新粮食与人口问题的研究方法,也引起论坛与会学者的高度兴趣和关注。这个论文的全文刊载在我的书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中。




参加这次人口学的学术会议收获极大、感想颇多。 


中国的人口学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学科


我之前参加过2015年在成都举办的人口学年会,这是第二次参加,我本人是中国人口学会的会员。这对我个人来说非常荣幸,但其实也不必作过多的解读,原因只是中国人口学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学科,只要你真的想认真做一些事情,中国人口学会都是很开放的,网上申请就可以加入。相比2015年的人口学年会,感觉中国人口学这几年真是天翻地覆,发展极快,每年会员人数和参会规模都是成倍增长。2015年时参加年会的只有不到200人,而今年有630多人,这表明了中国对人口学的发展极为重视。今年在人口学关注的问题上,相比过去极大地扩宽了,仅分论坛就有32个。从计划生育到老龄化与养老模式、生育意愿、养老保障、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家庭发展、性别与婚姻、青少年发展、公共服务、人口健康、民族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人口政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社会转型、城镇化、人力资本等等极为广泛的问题。我提出的粮食问题归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下,这其实是人口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大会特邀的5个主题发言中,也可看出人口学会关注的主要课题面:

  • 西交大李树茁教授的养老问题研究成果。

  • 中南财大杨云彥教授从人口红利到性别红利。

  • 人大宋健教授家庭支持与女性二孩生育计划。

  • 吉林大学于潇教授东北地区人口研究。

  • 华东师大丁金宏教授从生物学涨落循环的跨学科角度批评了“低生育率陷阱”谬论。


本来大会给丁金宏教授的命题作文是关于胡焕庸线的人口均衡问题。丁教授是胡焕庸的弟子,因相关主题的课题刚定下,且还有一些争论,因此他自己选择了这个低生育率问题的主题发言。这一方面表明了丁教授对相关科学问题的严谨,另一方面也表明所谓的“低生育率陷阱”谬论的炒作已经引起人口学者们一定程度的忧虑。自然生物界群落数量跌落的过程是靠大量死亡实现的,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也存在人口总量涨落循环,跌落的过程同样是通过人口的大量死亡实现的(常常达到峰值人口50%以上)。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实执自我控制的人口政策,就是要避免通过大量死亡去实现人口总量与自然极限约束的平衡。

这次会议改选了人口学理事会,强调了跨学科对人口研究的重要性,这一点是我长期呼吁的,很高兴看到这样的转变。恭贺翟振武教授继续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的会长。

另外从翟振武会长的工作发言中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中国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学界展开了越来越多的学术交流。中国将自己的人口发展经验向更多发展中国家推广,通过正常的学术研究渠道不断得到落实。 


社会上存在的伪人口学家现象


尽管我参加了一些人口学的专业活动,并且得到一些专业领域的认可,但我与深入研究了水利与人口,以及地震问题的李尚勇老师都有一个强烈的共识:就是极为反对别人称我们是“人口学家”,因为这一方面是对真正的人口学专业学者的不尊重,另一方面对我们自己来说这丝毫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耻辱。现在中国社会上的确有一小拨人自封为“人口学家”,在社会上招摇撞骗。


本次人口学年会邀请作第一个主题发言的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李树茁教授,他的发言专题全称是“农村家庭变迁与老年人福祉的动态研究——以老年人长期照护为例”。他们做这个课题已经整整18年了,选择了1800名调查对象进行长年跟踪调查研究,像这样踏踏实实在专业的领域长期埋头做事情的学者,才是真正的人口学家。

每一个专业都可能会有他们的局限,因此,作为跨学科研究的我们从人口学科考虑不到的其他专业角度提一些建议,做一些相应的工作,这样才会是真正有价值的,并且也很容易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并没打算从狭义的、以统计学为基础的人口学角度去介入太深。人家花费一辈子的时间研究相应的专业问题,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就想掺乎进去,以为本科时学过一点统计学的皮毛就能比别人干得更出色,要这么干就有点儿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一批自封的人口学家不时地在大众媒体上发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中曾有一个在其网媒上攻击我的文章,充分暴露了其原因所在。在他们心目中唯一有价值的不过是“出名”“知名度”“流量”。


提出与计划生育不同意见很难吗?根本不是。如果人们真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中国最权威的人口学杂志《人口研究》的相关文献,自始至终都有与计划生育政策不同观点的研究文章存在。



如果你还没科学深入地研究清楚相应的问题是怎么一回事情,一上来就是直接想去影响最高决策层,让国家最高领导人只听你的意见,不行就累积民意(尤其在生育这个涉及人类最深刻情感的问题上,最容易激起盲目的民意,甚至是极不理性的谩骂)逼迫政府作出回应,以市场攻关手段去影响政府决策人员,哪有这么干的?不要把别人都当成傻瓜,以为只有自己聪明,但凡那些反对计划生育的人能想到的问题,专业人口学圈子的人早就想到了。无非是老龄化、性别比、劳动力等问题,这些甚至在40年前《公开信》里都已经提出了。

客观地说,那些伪人口学家所提到的成堆观点中只有一点是有些科学价值的,就是关于生育意愿的问题,这个在过去的确是人口学研究中的薄弱点。但他们也只是提到,而没有给出任何真正科学深入的研究和答案。如果他们真要想对这个问题做深入科学的研究,完全可以按科学的方法做些事情。某些人居然认为做一些研究并发声很难,只能说这些人一开始的居心就不正,借一个早就预计到必然要到来的人口政策调整的时机,通过伪科学的方式为自己沽名钓誉而已。要么就实在是太笨了,你到网上查一下人口学会的网站,去上面注册一下,各种相关的学术信息全有了。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因为他们潜意识里很清楚,凭他们做的那点皮毛工作根本就不敢面对真正科学的人口学。

如果你认为中国的人口学水平不行,那也没关系,那你去国外找个人口学专业圈子深入进去,获得相应的认可也行。这些伪人口学家大多都是国外留学的,甚至是有博士、博士后头衔,要想找到真正科学的专业方法并不难吧?什么专业的学术界都不敢直接面对,只是通过不太懂行的大众媒体、更不懂行却只是注重流量的大V们去自封为“人口学家”,通过网媒去获取知名度,自弹自唱,玩得很嗨,实在是很丢人。如果中国容许这样的人糟蹋中国学术的神圣地位,那是很悲哀的事情。小学民科、初中民科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这种“留美博士民科”“教授民科”“博导民科”来糟蹋中国科学和学术的名誉。

他们谈了一大堆小儿科的观点:人多更好。谁不知道“人多力量大”,“人多消费多”,“人多劳动力多干活的人就多”?这些简单到极点的道理还用得着这些伪人口学家来谈吗?问题就是人多到没饭吃会怎么办。如果想证明人口可以更多,逻辑也很简单,你把粮食问题研究清楚,能证明将来生出更多人以后一定有饭吃就行了。别的事情根本用不着多余地谈。并不是那些事情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是说这些人压根就研究不清楚。他们能证明多一个劳动力边际经济效应是多少吗?想都没想到过吧?你连这个最基本的科学意识都没有还谈什么人多的好处有哪些?你能谈得清楚吗?根本就不想真正花功夫做粮食研究的工作,也不去了解人口学界都在干什么(要做到这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仅仅靠那些人人都知道的简单之极的粗浅道理去唬人,就以为自己掌握了天下第一真理,就要去命令所有人都听自己的话、全面修改国家政策,实在是荒唐幼稚之极。

有些伪人口学家证明问题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适度人口数量的研究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结论,因为自己搞不懂,所以适度人口就是不存在的。你搞不懂只是证明你本事不够,还能证明什么别的事情?如果不能确认这个最根本的前提,其他一切人多好处是什么的讨论就全成废话了。

一切科学的学科都不是完美的,都会存在问题,这些伪人口学家的确不是一般的接近文盲的民科,他们的确触及到一些人口学研究的薄弱点。本来如果他们真有心的话,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可以作为自己有所作为的切入点和机会点。但他们不是这样,只是通过发现一些薄弱点、攻击他人存在的问题、大喊大叫来获取名声。所有科学研究都是要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你发现了一点儿问题就只知道大喊大叫,这连科学研究方法的门都没摸着,只是证明你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根本就没见过世面,完全走偏了。就如同发现了一个市场机会点,就知道大喊大叫这里缺什么货,指责谩骂他人没把市场满足。你喊了半天别人来把市场占了,这样能证明你聪明、你的智商更高吗?要想在科学上做出一些有成就有价值的事情,首先就是发现问题,然后你需要自己系统地获取新的测量数据,并且是很完备的数据;或者是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发现新的规律,并用数学工具去严格证明。你别看有些资深的学者只谈观点就行了,那是因为人家做上面的工作做了一辈子了,有无数自己测量的数据和新建立的研究方法。这些伪人口学家以为自己象那些资深学者那样只谈观点,零零散散地拉一些半生不熟的资料就能来唬人,真正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你的水深是多少了。就算他们极力鼓吹的人多的好处,能证明增加一个人的边际经济效益是多少吗?也完全没有吧!只是一些个人的偏执观念和一些零乱的资料,想当然地鼓吹国家应当拿出GDP的2%甚至5%来鼓励生育(长期拿这种比例的钱搞军备都会把一个国家给彻底拖垮,更别提拿它来鼓励生孩子),然后用大众媒体的写作手法把它们串起来,然后就想让别人称他们为“人口学家”。

如果仅看“名气”“知名度”,恐怕所有这些伪人口学家与任何一名娱乐明星、甚至靠自爆性丑闻提升流量的四流五流名星都相差甚远,不如让那些制造性丑闻的明星来谈人口问题,按他们的逻辑不是比他们更强?

在人口学界之外,很少人知道中国人民大学邬沧萍教授的名字,要论名气,他在网上的知名度可能近乎于零。但是,邬老是中国人口学、老年学等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人口学界德高望重,是国宝级的学术大师。在本次会议上,96岁高龄的邬沧萍教授依然做了声音洪亮的发言,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高度评价,认为该政策在中国成效巨大,功不可没。对当前因为必然要进行的人口政策调整期产生的完全否定计划生育政策的言论作出了批评。

左五为邬沧萍教授

     在授课中的邬沧萍教授


中国人口研究的未来

 

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成功执行了对人类自身管理的国家,这一点意义是极为重大的。我对中国粮食问题的研究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何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使它成为整个人类共同的精神和科学财富,这是中国人口学研究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伪人口学家现象虽然现在中国一时唬住一些人,但相信很快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影无踪,这与他们想出名的愿望完全相反。马尔萨斯写《人口原理》最初起因之一是与一位博士进行辩论。现在人们记住了马尔萨斯,还有谁知道马尔萨斯批判的那位博士是谁吗?如果现在中国的伪人口学家们会留下点儿什么,最后只是作为研究伪科学现象的一个案例会有一些价值罢了。


如果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什么区别,其中一个最关键点就在于:自然科学一般仅靠其专业学科自身就可以解决这个专业的核心问题,也包括绝大多数专业问题,虽然跨学科研究也会给他们带来创新性的价值。而对社会科学来说,其绝大多数专业内的问题甚至核心问题的有效解决,都必须依赖于其专业学科之外的其他专业学科的支撑。这样的状况很容易使伪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泛滥成灾,他们可以从专业学科之外的其他相关专业发起无聊的攻击,自己却在发起攻击的任何专业角度都没做真正科学的深入研究。因为受到攻击的学科里的学者面对的不是自己本专业的问题,反倒无法做出任何有效的回应。这种情况就会鼓励那些伪科学的人更加放肆和疯狂,以为这样的攻击很有效,如入无人之境。很多人甚至疯狂地连自己专业领域的基本常识也忘记了。例如一些法律学者单纯地以生育权来反对人口政策,自我陶醉地把法学最基本的常识都忘了。法律就是对权力的约束,哪有说因为人有某种权力就不容许有任何约束的?人有吃饭生存的权力就可以不花钱白吃人家餐馆的饭,因为有获得收入的权力就可以白拿银行的钱吗?那些完全不懂行的大众媒体更会受到蒙蔽对他们顶礼膜拜,一帮人乐在其中。因此,虽然跨学科研究是所有科学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但对社会科学尤其重要。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从哪个专业角度发起的伪科学攻击,就必须要从相应的学科专业角度把他们打回去。只有这样,真正科学的研究才能畅通无阻。





作者简介

汪涛



独立学者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

上海析易船舶 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 客座教授

中关村长风联盟 国际化导师

中国农投会、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中心等创业导师

中兴通讯(000063)国际市场管理体系奠基人

 

著 作:

《科学经济学原理——看见看不见的手》(即将上市) 

《实验、测量与科学》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

《纯电动:一统天下》

《生态社会人口论》

《通播网宣言》


纯科学

用纯科学方法认知一切事物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购书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