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开展每月一事?——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6-02-01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系列解读之


开展每月一事意义与操作(2)


        8月,让我们笑着和别人打招呼


       8月,许多孩子们暂时离开校园,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或者跟着父母去远行度假,或者到亲戚朋友家去小住,或者在社区参加各种活动,接触的人变得更多了。因此,学会交往的艺术,对于休息在家的学生们来说,是最好的机会。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取决于他是人缘儿还是“嫌弃儿”。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获得安全感的需要,也是确立自我价值感的需要,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是学会心理换位,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尤其是在遇到矛盾的时候,首先想一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么处理?同时,学会尊重对方,尊重别人的习惯、思维、隐私,不要让对方难堪。

  与此相联系,美国人际关系学家金普琳先生将社交中征服人心的奥秘概括为容纳、承认、重视三大公式。他也提出了人际交往的十条最佳准则:1.充满自信。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行动,就会受到别人的信任。你要别人喜欢你,就要让对方知道你是一个会成功、有强烈成功意图和行动的人。2.保持轻松的微笑。容易使人接近的人,毫无例外的都经常面带微笑。3.冷静的态度。“静静的回答赶走愤怒”指的是理智地驱散敌意,远离是非。4.关心对方。当你被人注目时,就像得到了非常大的赞赏,似乎对方在告诉你,你的重要性得到了承认。5.树立起你的良好形象。如果你像一个伟大而有成就的人那样去行动,作为一个进取者,其他人会很好地看待你的形象和价值。6.适当地表现自己。在谈话中插进自己的事,比方说“我也……”,这样可以得到对方的赞同。7.倾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靠意志相互传达而成。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欲望和感情,就无法与对方的看法一致,也就无法说服他。所以要尽可能地倾听对方的想法。8.向别人请教。尊敬地问他:“有关这事,你有何高见?”“这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9.学会说“谢谢”。每个人都会为获得诚心诚意的感谢和称赞而兴奋。10.暗示。让别人由衷高兴地做你希望的事或者让别人不做你不赞成的事,采用隐而不发委婉曲折的暗示方法,有时候往往比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要高明、有效得多。

  我个人认为,在这些原则中,学会微笑着与别人打招呼,也许是最重要的交往技巧了。在法国等地有一首非常流行的关于微笑的诗歌:


  微笑一下并不费力,但它却产生无穷的魅力。

  受惠者变得富有,施与者并不会变得贫穷。

  它转瞬即逝,却往往留下恒久的回忆。

  富者虽富,却无人肯抛弃;

  贫者虽贫,却无人不能施与。

  它带来家庭之乐,是友谊绝妙的表示。

  它可以使疲劳者解乏,又可给绝望者以勇气。

  如果偶尔遇到某个人,没有给你应得的微笑,将你的微笑慷慨地给予他吧,因为没有任何人比那不能施与别人微笑的人更需要它!


  我曾经说过,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会笑了,有各种各样让他们笑不起来的理由。但是,我希望新教育实验的学生与老师们笑起来。其实,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所以,希望我们的学生与老师能够主动与见到的每一个人微笑地打招呼,微笑地面对生活,面对你见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希望我们的学生与教师能够在见到人的时候说一声“您好”,让对方听得出你心灵的微笑。希望我们的学生与老师在家庭里对你的亲人微笑,在学校里对同学和同事微笑。有那么一天,你会发现,微笑改变了你的生活。

  的确,微笑地问候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与人相处的第一步,会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一个人给别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在见面的几分钟内形成的。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正是从打招呼开始建立起来的。打招呼一般由四个基本环节组成:一是看着你要问候的人的眼睛;二是真诚地微笑,一个微笑,会像一束阳光照亮别人的心田;三是问好,问好的时候如果知道别人的名字,叫名字或者尊称也很重要,因为它使问候更有针对性;如果不知道名字,点头叫一声“您好”,也是非常重要的。

        8月的每月一事,也可以利用主题阅读的方式进行,许多学校选择了关于交往与朋友主题的诗歌散文,让学生领略友谊的价值和意义;许多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让大家讨论交往的技巧与原则。也有一些学校在不同的年级设计了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江苏海门的一所学校,把小学低年级的实践主题定为“我是小主人”。让学生在家里当一当小主人,邀请一些同学或者亲友的孩子到家里做客,学会招待小朋友;也可以进行“我是小客人”的活动,到别人家里做一做小客人,学会做客的礼仪与方法。让孩子们走出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接触、接纳不同角色的儿童。在交往中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培养主动招待别人的能力。

  把小学中年级的实践主题定为“我是小天使”。活动立足点是爱家、爱生活。独生子女的骄纵现象,留守儿童隔代亲的交往问题,都是我们这个阶段孩子需要思考的主题。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对父母和家人说“早上好”、“晚安”,主动地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或者跟着他们到社区做义工,帮助弱势人群,在感恩中健康成长,寻找到更多的成长意义。

  高年级的实践主题,则可以定为“我是小记者”。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走入社区,了解社会,通过采访、调研等活动,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感兴趣的话题中,学生体验交往在生活中的意义。

  酷热的8月,让我们从一声问候,一个微笑开始,建起与朋友、家人、师长间心灵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为别人也为自己带去一缕清凉。



9月,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这是美国诗人狄金森关于阅读的著名诗篇。是的,世界上有什么事情能够比阅读更加重要更加美好呢?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教育信仰的真谛。他认为,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了。也就是说,阅读实际上是学校最重要的活动。我也曾经反复提出,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从人的躯体发育来看,我们离开母体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是靠母亲的乳水,但是母亲的乳水只能给我们最初的滋养,一年以后我们必须学会自主进食,每天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来充实,才能成为躯体发育健康的人。其实,人的精神成长同样需要吃东西,教材教辅也需要,但那是母亲第一年的乳水,是为孩子最初的精神成长所准备的。如果只看教科书、教辅书,可能会成为精神发育不良的人。所以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一定要大量地阅读,而且我认为,一个人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以及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等,必须在中小学阶段养成。这是人的精神成长的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

  金色的9月,新学期伊始,这是莘莘学子播撒新的希望的季节,我们可以把阅读活动作为一次新的播种与耕耘。928日,又是孔子的诞辰日,这个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伟大人物,他的读书好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自强不息。所以,新教育实验把9月的每月一事,确定为每天阅读十分钟。而在新教育实验的学校中,书香校园的建设,更是体现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之中,无论是“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毛虫与蝴蝶”的儿童阶梯阅读,还是教师的专业阅读、家庭的亲子共读,阅读已经成为新教育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在这个阅读的9月,有着无限的阅读创意。“阅读的阅读”无疑是必修的课程。14世纪英国德伦主教理查•德伯利在他的传世之作《书之爱》中说过:“借助书的辅助,我们可以记忆过去,预知未来;我们因为文字的记载而使得变动的当下化成永恒。”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无限延展我们人生的宽度、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人生的物象,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体验,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与品质。所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书的故事、关于阅读的意义,不妨从“阅读”的阅读开始。

  建设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催人奋读的环境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推进策略。可以在校园里利用黑板报、宣传画、读书角等布置一些关于阅读的标语,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书籍引领成长,读书丰富人生”、“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你读书了吗”等。

  可以邀请各种文化名人、科学家走进校园,讲述他们的阅读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邀请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读书人走进校园,开展学生与作家面对面活动,平等对话,共同交流,实现学生阅读后的追问,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拓宽他们的阅读眼界。

  可以组建各种读书俱乐部,开展阅读挑战、藏书票设计大赛、“我的阅读故事”有奖征文、“跳蚤”书市、儿童剧场——经典影片展播、诗篇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把学生带入节日一般的欢乐中。

  可以在学校开展“感动接力”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捐出一本曾经感动过自己的图书,并且写上感动的理由,让感动过自己的书在全校的范围内漂流,去感动更加多的人。也可以开展“我最喜爱的十本书”的评选活动,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读物。

  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如新书发布会、读书报告会、优秀读书摘记本展览、辩论比赛、亲子读书大赛、情景剧和课本剧表演等,也可以开展诸如“阅读之星”、“故事大王”、“小小图书收藏家”等评选活动。特别要鼓励各种形式的亲子共读,因为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所在。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阅读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低年级学生可以进行“魅力童话”“魅力诗词”“走近××作家”“我看送别诗(怀古诗、战争诗、思乡诗、借景抒情诗、托物言志诗)”等活动;高年级学生则还可开展“名著人物性格研究”“诗人与作品风格研究”等活动。

  这里再特别介绍江苏海门新教育实验区部分学校的一些内容丰富的阅读推进活动。在小学低年级,他们开展诗情画意的读写绘活动,要求:1.每周师生共读一本图画书,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小猪变形记》等。2.学生将听到的绘本故事讲给家长或自己的弟弟妹妹听。3.选择学生喜欢的绘本,如《鸭子骑车记》、《月亮的味道》等,开展仿写、续写等活动。4.学生给自己的写话作品配上一幅幅插图。同时,每天中午1:001:30,要求低年级语文老师采用大声读的方式,每天给学生大声朗读10分钟,其他学科老师也要引入精彩故事,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读书读报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度过中午的时光。另外,鼓励学生制作“毛毛虫书”、“口袋书”、“魔术书”、“花形书”等手制小书,在小书上画画、写写,创编故事,讲述生活。

  在小学中年级,他们组织学生搜集、诵读、记录名人的读书名言,鼓励学生创作一条自己的“凡人读书名言”,并且把这些“名言”制作成精美的宣传牌张贴在校园内,让校园内充溢着浓浓的读书氛围。同时,举行“作家见面会”,事先让学生充分了解来校作家,主动阅读作家的作品,在此基础上,举行作家见面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他们,聆听他们的报告,面对面地和他们对话交流。另外,举行“方寸世界——藏书票设计”、“读行天下——寻找阅读侠”等活动,也特别富有情趣。

  在小学高年级,他们开展了“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历程”、“百家讲坛——秀出我的风采”、“童星舞台——书本剧比赛”、“儿童文学形象——成长路上好伙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百家讲坛”是专为五、六年级拥有广泛阅读兴趣的学生搭建的展示平台。每班在班级选拔的基础上推荐1人参加,主讲主题与形式均由学生自主策划。活动评选出“钻石主讲”、“金牌主讲”、“银牌主讲”若干等。而儿童文学形象的活动则更加充满趣味,各班在教室的显著位置贴一些各具特色的卡通形象或富于趣味的名词,比如“红蜻蜓班”、“红草莓村”、“魔法教室”、“皮皮鲁”、“夏洛”、“柴斯特”等等,各班根据自身实际确定班级儿童文学形象,让一个个优秀的儿童文学形象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重要因素,激励儿童的精神成长。

  最是书香能醉人。在金色的9月,我们沉醉在浓浓书香之中,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每天十分钟的阅读,最终是希望让书香伴随着我们的人生。


     

      10月,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封信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每当我打开电脑,播放这首《感恩的心》的时候,我的眼睛都要湿润。是的,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的是父母、是祖父母、是家族、是这个民族的血液,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存在。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来源于那些与我们素不相识的工人、农民和许多其他的劳动者。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给我们蓝天白云,给我们河流海洋,给我们鲜花绿荫,让我们享受它的恩惠。在我们学习、工作的地方,无论是老师、同学、同事、领导、朋友,那么多温暖的手,在最需要的时候总会无私地紧握住我们的手,让我们不再孤独。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用一颗感恩的心回馈。

  有人说,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也有人说,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其实,感恩应该是人类和大自然最美丽的花朵和最美好的种子,说它是最美丽的花朵,是因为它展示了人类和大自然最感人、最亮丽、最光辉的本性;说它是最美好的种子,是因为它能够传播最纯真、最淳朴、最浓厚的情感。

  有人说,感恩是连动物都会的事情,是人的本能。其实不然,感恩是需要学习的。西方的许多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写感恩日记,让他们学会感恩阳光、感恩自然、感恩一切给予微笑和爱的人。在美国著名教师克拉克的教室里,就有他经常要求他的学生掌握关于感恩的许多教育细节。

  事实上,感恩不仅会给被感恩的人带来快乐,更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学会感恩,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学会感恩,我们就会懂得给予永远比索取更加快乐;学会感恩,我们就会呵护身边的小草、动物;学会感恩,我们就会关爱老人小孩、弱势人群;学会感恩,我们就会赢得别人的关爱。

  虽然西方人的感恩节在11月,但是我们新教育实验仍然把感恩的主题放在10月。这是因为,10月有许多节日与感恩有关:1日的国庆节、4日的世界动物日、6日的国际老人节、13日的国际教师节,特别是在阴历八月和九月之际、阳历十月的中秋节和重阳节。无论是祖国母亲还是大自然,无论是长辈亲人还是人民教师,都是我们必须感恩的对象。其中,以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可以视为中国人的感恩节。因此,在这美丽的10月,通过写一封家书等形式表达我们美好的情感,对父母感恩、对师长感恩、对朋友感恩、对生活感恩,培养学生做一个心存感激的人,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朋友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为什么我们选择传统的“家书”作为感恩的载体,要求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呢?首先是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一个非常悠久的传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从古到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代,家书总是亲人之间交流的平台。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再到《傅雷家书》,传递出来的文化信息和教育意蕴,总是让我们对家书充满着温暖的期待。在电话、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远离“家书”,那种写信、寄信、盼信的时代似乎仍然让许多朋友渐渐远去,这是特别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另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父母呵护着,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也不碰任何家务的事情。他们常常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针对独生子女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个性特征,有必要开展感恩教育,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之于实践。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学会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自然赐予之恩,感谢社会关爱之恩,感谢祖国培育之恩。

  关于感恩的主题,有许多经典的图书,如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逃家小兔》、艾芙瑞的《生气汤》、大卫•梅林的《像妈妈一样》、威廉斯的《妈妈的红沙发》、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安德鲁•朗格的《朗格彩色童话精选——感恩故事》、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泰戈尔的《新月集》、金波的《乌丢丢的奇遇》、滕明英的《淘气包的感恩课》、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以及《傅雷家书》等,这些优秀的图书,通过其中人物、动物、植物的命运,揭示了感恩的意义与方法,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有非常显著的成效。所以,有计划地推荐一些书给学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江苏海门的一些小学在感恩主题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如低年级的“我爱我家,感恩父母”、“拥抱亲情,感恩父母”,高年级的“寸草春晖,感恩父母”活动,倡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体味父母的唠叨。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至少为家里做一件事,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具体来说,在低年级可以通过听听“亲情事”(“听妈妈讲讲我小时候的故事”,感受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辛劳)、制作“感恩卡”(自己设计、制作感恩卡表达对父母亲的理解、关心和尊重)、说说“感恩语”(如“妈妈,我爱你!”等)、做做“贴心事”(如早晨自己起床做饭,下午为下班回家的父母送毛巾,晚饭过后为父母亲捶捶背等,坚持自己整理书包等)、画画“感恩信”(每周用手中的彩笔精心完成一幅感恩父母的读写绘作品,并向父母说说你这幅“信”的意思)。这些活动亲切、自然、可感,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在中年级,还提出了每天晚饭过后为父母亲端一杯茶,每天睡前为父母亲捶捶背,每周为父母洗一次脚等要求。同时,开展“心怀感恩写家书”活动,将感恩之情融进亲情信中去感恩长辈,去体会亲情。写完后邮寄给家长,鼓励长辈给孩子写回信。

  在高年级,另外加上算算“亲情账”的活动,让每个同学学当一个月家,记录家庭一个月的开支,并与父母一起算算自己在生活、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费用,体会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付出的心血。

  此外,他们还设计了“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以及感激祖国、感激自然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举行“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的演讲比赛,《师恩难忘,师情永存》、《同学如手足》的作文比赛,“感谢师恩”的感恩贺卡制作大赛,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事”活动等。

  岁月无声,亲情有痕,愿我们都来亲近这“最温柔的艺术”。



11月,让我们做一回演讲者


  我一直认为,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人一生最需要的东西之一。有人说,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是的,口才的价值,在教育生活中远远没有被发现。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日常生活;无论是影响别人,还是成就自己,口才其实都是非常关键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是通过口才被发现的。所以,让学生拥有演讲的经历,做一回真正的演讲者,是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的重要内容。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人,总会有更多的机会。教师,是以“舌耕”为业的,自然应该有语言表达的能力;领导,是以鼓动激励为重要工作内容的,自然应该是演讲的高手;企业家,要营销自己的产品,自然应该“巧舌如簧”;演员,要感动观众,不仅讲话要抑扬顿挫,甚至要调动肢体语言。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间,这种表达与沟通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人与人的矛盾,90%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误会。

  同时,一个人的口才,一个人的演讲能力,往往与他的自信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敢于大声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往往对于自己有比较强的自信心。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锻炼口才的过程,也是增强自信心的过程。新教育实验之所以把“培养卓越口才”作为六大行动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口才的训练,让学生和教师拥有自信的人生,学会沟通与交往的能力,能够在公众场合大方地表现自己,在任何人面前自信地开口说话,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

  演讲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锻炼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仅有超群的数学才华,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据介绍,他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认真学习普通话,努力背诵唐诗,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口舌”。他在总结自己练“口才”的体会时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自己本来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更谈不上讲演了。小学的时候,我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结巴,不愿意讲话,经常是一个人沉浸在书本之中。到了中学,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也只是与好朋友交流交流。所以,读大学之前,我好像连小组长也没有干过。进大学以后,读到一本传记,其中讲到这个传主如何把石子含在嘴里训练口才的故事,对我的震动很大,我开始意识到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意义,于是经常主动地讲话发言,甚至愿意“承包”别人不太愿意做的事情,代表小组交流讨论的结果。尽管有时候也出洋相、闹笑话,但是我行我素,依然如故。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会说了,自信了。

  培养口才的重要内容是学会倾听。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让我们学会多听。倾听是需要艺术,也是需要训练的。倾听意味着尊重、理解和沟通。所以,倾听的时候,应该学会与对方眼睛的交流,学会通过微笑、点头表示肯定与支持,学会通过提问、插话表示感兴趣和反馈。

  在学校中,口才的训练不能游离于日常的教育生活之外。过分强调口才的技术路线,强调特殊的训练途径,反而让口才没有生命的活力。口才训练离开了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很难实施,所以,应该把所有的课程都作为口才训练的阵地。每天早上的晨读,是学生口才培养的摇篮。从一年级起,鼓励学生每天响响亮亮地读书,响响亮亮地发言。洪亮的声音,既是演讲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出发点。班级晨会和学校的国旗下的讲话,可以把讲话的机会留给学生。在语文课和英语课上,更加应该引导学生愿说、敢说、会说。校园里经常举行各种喜闻乐见的“故事大王比赛”、“主题演讲比赛”、“辩论会”、“春天诗会”以及校园电视台、广播台,校园小导游团、小记者团等,更加可以为学生的卓越口才提供展示的平台。

  口才训练,沟通技巧很重要,所以,在让学生做一回演讲者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演讲方法的具体指导,让学生结合观看著名演讲的录像和文字,知道好的演讲应该有哪些基本的特点。让学生懂得积极地观察听者的情绪,根据听者的反馈及时调节演讲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记忆演讲稿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观看核心词提示等方法回忆演讲内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等。

  但是,严格地说,讲演的最高境界,其实并不是语言,也不是激情,而是思想。如果没有思想的力量,再好的口才也是不能够感动人的。要说得精彩,需要阅读得精彩,研究得精彩,思考得精彩。所以,口才训练离开了阅读就是缘木求鱼。没有内容的“口才”,其实永远是不会存在的。

  践行新教育实验六年来,我还深深地懂得,讲演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思想的深刻,也取决于行动的力量。行动中的我,在知天命之年,开始懂得讲演的更高境界,不是用“嘴”说话,而是用“心”说话。在洁净的心灵面前,语言是黯淡的。讲演者需要训练的是技巧,是思想,是行动,离开了爱人爱世界的心灵,最高技巧的演讲,也会蜕变成缺乏人性的煽动。所以,让学生在学会演讲的同时,引导他们用心做人,是一个更加重要更加本质的要求。

  山西运城新教育实验学校,在每月一事的实践中创造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口才训练方法,这里向各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是“课前三分钟,让自信洋溢”。即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该校班级规模比较大,为了让每个学生每个月至少能有两次演讲的机会,他们采取两人一组的办法,请小组上台演讲,每次都评出优秀演讲者和进步者,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锻炼中逐渐自信起来。虽然只有三分钟,但这三分钟背后是精心的准备与一次次的苦练。

  二是“每级一形式,让激情飞扬”。他们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采取阶梯性口才训练,低年级以故事演讲为主,中年级以命题演讲为主,高年级以即兴演讲为主进行。每个年级一个内容,不同形式的训练会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接受不同的挑战,增强他们的口才演说、答辩能力。

  在低年级,结合教学进行课文复述式演讲,要求学生活用语言知识对课文内容情节进行重新加工、整理、归纳,或在老师所给假想情景下进行大胆的续写想象。另外,鼓励学生做小导游、编排课本剧、主题辩论会、讲幽默故事,或进行小对话表演比赛等。在高年级,结合书香校园建设进行读书汇报式演讲,要求每个学生每月一本书,每月一交流。

  三是“年级擂台赛,让星火燎原”。他们经常举行各种演讲比赛。如以年级为单位,全校同学参与,在各班中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年级擂台赛,优胜者冠名“小小演讲家”。这些小选手如同点点星火,带动了全体学生的演讲热情。

  四是“特色班级行,让魅力绽放”。结合特色班级的建设,各个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特长,制定了自己班级的特色演讲活动主题。有的班级举行“我要说,我敢说,我能说,我会说”主题班会,有的班级开展“自我介绍”、“我的一家”的美丽自我活动,有的班级开展“故事大王”主题竞赛,有的班级开展“绕口令比赛”和模仿秀大赛,每次活动都带给师生不一样的感受。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让学生做一回演讲者的活动,让他们真正扬起希望的风帆,树立生活的自信,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沟通与表达自己的意见,做一个“能言善辩”的人。


       

       12月,让我们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


    12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盘点一年的生活,往往是这个月的必修课。其实,盘点一年,必须从盘点每一天开始。在古代,作为“备遗忘,录时事,志感想”的日记,就是盘点每一天最有效的形式。

  我经常说,如果一个人用心地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思想等,他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人。我甚至为此开了一个“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鼓励那些坚持写教育日记的老师。

  作家周国平先生曾经非常精辟地论述过写日记对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人生,而人生是由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活生生的经历组成的。如果你热爱人生,你就一定会珍惜自己的经历,珍惜其中的欢乐和痛苦、心情和感受,因为它们是你真正拥有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记录,这一切都将不可避免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所以,通过写日记,就可以把这些逝去的日子放进保险柜,有一天打开它,这些日子仍然会历历在目地重现。在这个意义上,日记使人拥有了一个更丰富的人生。

  此外,日记还是灵魂的密室。周国平认为,人活在世上,不但要过外部生活,比如上学,和同学交往,而且要过内心生活,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学会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而写日记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当然,日记更是作家的摇篮。周国平曾经说过,“最纯粹、在我看来也最重要的私人写作是日记。我甚至相信,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够格的作家,基本条件是有真情实感,并且善于用恰当的语言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这方面,写日记是最好的训练,因为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一个人总不会把空洞虚假的东西献给自己。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日记有作文不可代替的作用。许多优秀作家的创作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的,而且,如果他们想继续优秀,就必须在创作中始终保持写日记时的那种自由心态。

  不仅如此,我认为日记还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和意义。首先,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意志能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写日记,对于培养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锲而不舍的精神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久而久之,韧性、毅力与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其次,写日记可以让学生练就一手好字。如果在写日记的同时要求姿势正确、书写认真、字迹工整,对于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我一直期待中国的中小学生能够写好一手汉字,尤其是在电脑普及的时代,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书法文化传统。

  再次,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除了记录的功能,日记的反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而日记是自我教育的最好的方式。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日记本身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它是自己对自己的诉说与交流,是自我成长的真实写照,是自我鼓励、自我批评、自我惩戒的有效手段。记日记本身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人生往往能在日记中得到升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魏书生称写日记为“道德长跑”,认为坚持写日记可以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从每月一事的操作指导来说,首先可以让学生们阅读关于日记的文献,了解那些伟大人物(如鲁迅)的日记生涯,掌握写日记的基本知识。如日记的基本格式,第一行要记上×年×月×日,星期×,天气状况(晴、阴、雨),正文写日记的基本内容。再如日记的主要分类,一般分成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随感日记三种。生活日记,就是把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有选择地记录下来。观察日记是生活日记的进一步细化,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侧面,通过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比较完整地记录下来,类似一篇记叙文。随感日记主要是就生活中发生的某个事件、某篇文章、某本书、某部电影等,抒发自己的感想。


    12月的每月一事,与其他月有所不同,可能无法安排许多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应该对于学生提出一些具体明确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写日记最大的敌人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必须给所有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每天坚持,没有任何借口。周国平先生建议,尤其是开始的时候,必须每天都写,来不及就第二天补写,决不偷懒,决不姑息自己,决不能给自己寻找任何借口,这样才能形成习惯。建议给学生留一些专门写日记的自修课时间,或者作为家庭作业。

  二是认真。日记不可能每天写长篇大论,但是,“对触动了自己的事情和心情要仔细写,努力寻找确切的表达,决不马虎,决不敷衍自己”,这样日记才有价值和意义,如果天天是几句流水账,慢慢地就会失去写日记的兴趣。所以,在学习紧张忙碌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纲要,在周末和假期的时候,再补充完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认真,还意味着尽可能用钢笔,偶尔甚至可以用毛笔来写日记,把写日记作为练习写字的手段。

  三是真实。日记的内容一定要记真人真事,如实记录,不要弄虚作假。日记是写给自己的,如果担心日记被人看见,对于一些私密性特别强的内容,可以做一些只有自己能够看得懂的符号。

四是私密。周国平先生认为,应该把学生的日记看作是他们的一块不容侵犯的圣地,要克制我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的日记不向我们开放。学生的心灵隐私越是受到尊重,他们就越容易培养起真诚、自信、独立思考等品质,他们在精神上就越能够健康地成长。他们在写日记时才能排除他人眼光的干扰,坦然面对自己,句句都写真心话。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征得学生的同意,才可以举行日记的展示、竞赛,或者发表。一定要把日记和作文区别开来,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写日记,并且对日记进行批改,但这样的“日记”实际上是作文,只不过其体裁是日记而已。 

日记是忠诚地追随我们一生的朋友。坚持写日记,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的朋友。希望我们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师生共写随笔”的行动,共同编织有意义的人生;通过每天记录自己生活的每月一事活动,养成终身写日记的习惯。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