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构筑润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守望 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如何构筑润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作者|佚名 守望者

云推云,树摇树……描绘教育的浪漫时,只憾语言不足承载心中所有情感。而追求浪漫背后,则是无数教师穷尽一生探索如何构筑润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底色;教育发展到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新型学习场域的今天,它如同滚雪球一般,更是成了一门决定学校能否实现深度转型的大学问。


汇集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的丰硕成果,站在系统、专业的角度深度解析师生关系的关键逻辑,重新审视自身实践,我们更有可能缩短与教育理想之间的距离。


陈向明:从师生关系看教育的本质

朱永新:没有“好关系”,就没有“好教育”



01


重新想象:

人人渴望的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 


有一所学校,生长着这个时代人人渴望的师生关系:


据说,这里不再把知识作为学校的核心,而把关系作为学校的核心;这里的师生关系,不再是“管与被管,教与被教”,而是“共生共学,相互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与互动需求,成为学校存在的根本价值。


据说,这里既不是“教师第一”,也不是“学生第一”。师与生没有传统意义的等级排序,只有面向未来的角色分工;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这里的师生从情感上亲密无间,心心相容,互相接纳——学生因为“亲其师”,所以能“问其难,信其道”;老师因为爱与相信,所以能支持、责备和陪伴。


这里的师生从形式上呈现为“学习共同体”的样子,共同的人生目标都指向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性解决问题,并致力于不断自我发展;这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里的师生从角色上互补与支撑,分工上有如“教练和运动员”;而在不同的时候,彼此都可以成为学习行为的“平等首席”:


或者教师成为中心——当学习过程需要鼓励、评估、导演、导师、学习行为的设计等角色介入的时候;或者学生成为主角——在知识获取、技能精进、品格生长、自我发现、他人合作、好奇心培养等方面;或者双方互为学习行为的“生态协作者”——围绕同一个目标,实现共同的学习,成为相互支撑的伙伴......


是的,在这个师生关系红灯频闪的季节,每一位教育人都在本能地追问: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样一所美好的学校?


人类的教育史,经历了压抑儿童天性、无视学生人格、“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走过了完全从儿童天赋、兴趣和需要出发,彻底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今天,我们该如何走向真正独立平等、分工有序、共生共学的关系?


谢维和:教师怎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仰?——三个因素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变化

哈佛持续76年追踪研究,700多人一生的结果证明——好的社会关系能让我们过得开心幸福



02


读懂学生: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应有之义


读懂学生,成为懂得学生学习需求的人,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方向,值得我们扎扎实实回归“人”的起点,不断创新,务实实践,方能有效服务学生发展。


前置沟通时间,

在多方调研中读懂学生


接手新班时的学情调研,学科课堂教学的学情前测,都是研究学情、读懂学生的有效渠道。教师要善于从学情调研中,阅读那些我们熟悉却不易敏锐察觉的细节背后的意义。


学情调研,不能只是泛泛而“谈”,还需要充分研究与转化,才能把现场观察到的信息落脚在对教育教学的转化和指导上。


通过“打一个温馨电话、查一次档案记录、来一次老班访谈、做一次调查问卷、约一次深入家访”五种渠道,了解学生基本家庭状态,对话学生发展点和发扬点,在多样化的学情调研中初步接触学生和家庭。综合访谈结果为每位学生建立初始档案,这些都为持续积累信息、深入读懂学生稳稳打下第一步根基。


成尚荣: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

刘铁芳:|重新认识儿童:过充分的儿童生活——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常态工作日志,

在持续观察中读懂学生


每种形式的学情调研,都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不一样的细节。读懂学生,需要教师在常态工作中“闭上嘴、迈开腿、用心看、仔细听、充分想”。


常态值周工作日志,能发挥不一样的“读”懂学生的作用。不同的值周时间段,教师观察学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早晨进校,观察学生的个人清洁及晨读情况,了解家校练习本的完成情况;上课时间,观察学生的专心程度、发言及提问情况等;下课时间,观察学生的活动内容与学生协作互动情况等;分组活动时间,观察学生是否能与同学和谐相处等……


一个个看似普通的细节,都在无声传递着学生不一样的信息。抓住细节,相互联系,不断观察分析,更容易形成研磨学生、读懂学生的有效桥梁。


朱永新:教育,应该了解关于人的认识过程——《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读与思(1)

重新认识我们的儿童——把最好的教育还给孩子



课堂教学,

在关键环节中读懂学生


读懂学生仅有开学初的学情调研还不够,课堂教学是研磨学情、推动学生持续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持续致力于读懂学生、把握学情,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教学从“批发式”集体服务走向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


我的同事曾编撰了简明的手势语儿歌,作为师生问答的“暗号”,在入学起始年级中加以推广,让教师能“秒懂”不同学生的课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的10大追问:如何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力”?

新教育实验的理想课堂——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03


保持边界:

塑造师生关系,要注意“前台”“后台”


师生都是学校舞台上的“角色”.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无数的表演,都在不同的舞台穿梭。


“表演”是人的无意识行为,不是虚假,是个体在不同社会关系中学习并展现真实自我。在舞台表演体系中,有两个相对应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前台”和“后台”。


在学校里,上课就是老师最典型的“前台表演时刻”,教室环境的布置、对教师职业形象的要求等就是个人门面的突出体现。


而在“后台区”,比如教师办公室、休息室、茶水间等,老师可以进行一定的放松,可以休息、聊天、交流看法等。


教育的前台始终是面向学生的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可以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上透视学校中的很多互动场景。它对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启示是要认识到:所有人都有前台、后台的需求,包括老师、学生。


首先,学校必须尊重和维护教师的前台形象。社会大众对教师的角色期许比其他职业要高,学校必须协助教师维持好前台形象,在诸如学校开放日、家长会以及课堂等正式的“前台”必须用一举一动彰显教师的专业性。


老师的前台和后台行为都会影响学生,前台行为属于事先计划的正式课程,而后台行为就是非正式的潜在课程,包括教师的价值观、做事态度、日常言行举止等,都会被学生视为楷模,甚至有时“后台”表现会更深刻地留在学生脑海中。


教师永远应该把自己人格中最闪光的一面、这个职业中最为专业和负责的一面呈现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真正的表演“前台”一定是面对学生时的举动和行为。


郑英:看见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孤品

郑英:孩子们的隐蔽痛点,我们是否懂得?



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后台需求


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前台形象,学生也希望在同伴前塑造完美的前台意象,教师要善于“奖善于前堂、规过于后室”,用自己期待的角色来巩固孩子的身份认同。


另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一定要包容和接纳学生的“后台”行为,给学生一些“后台”时间或空间。教师在学校中有办公室、休息室等“后台空间”,而学生呢,几乎没有,一些寄宿制的学校对宿舍也实施了非常严格的监管,导致学生在校时紧绷的压力无处释放。


我们从戈夫曼那里能够学到的一点是,后台行为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非理性放松状态,教师应以平常心待之。此外,教师最好不要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学生私密空间面前,不要偷听学生讲话,要禁止告密的举止,这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守则。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无数的表演,都在不同的“前台”和“后台”区穿梭。在学校里,我们要把面对学生的每一次场景都作为教育的前台,而不是“作秀”的前台;要充分维护学生、教师的前台形象,更要为他们搭设适度的后台区——老师需要闲暇时光,孩子也需要闲暇时光。


期末庆典:擦亮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日子

特稿|孙春兰: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04


精彩实例:

如何用好校园灰空间,营造更好的师生互动? 


对于学校来讲,灰空间是无处不在的学习机会,是赏心悦目的休闲场地,是自由自在的交流平台……这一空间不是相对开敞的,也不是相对封闭的。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内与外的界线,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随意的、丰富多变的空间形式,也为教育打开了任意门。


原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的黄春校长,就将自己的校长办公室从屋子里搬到了楼道。他在一处两个楼道交叉所围合起来的类似港湾的地方,凭借三面大书架和一张大桌子,建起了一个开放的校长办公室。通过灰空间为师生提供人与人亲密接触、交往的空间是十分有必要的。校园灰空间的设计,也常常引发更多关于教育的思考,有着丰富的想象余地。


门厅——建构人与人之间新的关系



教学楼门厅是师生间在校园中除了教室等教学场所,相遇最多的地方。现在很多师生间仅仅是问声好,就各自离开,有想交流的,也只能站着说几句。


但是处理好了门厅这个过渡空间,就能有效拉近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关系,给予更多的停留空间。这种空间也是刚性空间向柔性空间的一种过渡,将其有效的与教学空间相结合即可创造自由开放的教与学氛围。


真正的校园文化是什么?——文化无法被刻意创造

新教育实验的学校文化——为校园立魂


一体化廊道——集约式功能与管理



学校中的交通空间(走廊、楼梯间等)是师生必须经过的空间,尤其在中小学校中,使用频率很高,这里把走廊、楼梯间以及周边的空间当做一个整体看待,统称一体化廊道。


如果只是保留最原始的交通功能,这样的空间形态空旷而不具美感,没有为个体或群体活动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会导致大家不愿意长时间停留在这个缺少设计的空间中,从而缺少相互经验的交流、讨论或者休闲的氛围。


李亚敏:如何缔造完美的教室环境文化?

教室文化构建的内涵、价值和路径


架空层——无边界学习空间



校园中大的活动空间往往是广场和操场这样的场所,距离教学楼相对较远,而且完全属于室外,加之小学生好玩爱动,这些空间都不利于学生短时间的活动。


在教学楼中合理布置活动平台,满足学生不用离开教学楼也可适当活动的场所。在这种空间的安排上,需要合理布置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利身心健康的活动。


来源:长安文涛、新校长传媒、守望新教育。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特稿|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向上成长,向新而行,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