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青春期的女孩子、男孩子——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青春期的女孩子、男孩子

——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作者|朱永新
来源|朱永新观察
 
青春期是所有个体必经的成长阶段 

读与思(8月9日) 

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期的表现不尽相同。我们会在班级发现各种类型的孩子:有的积极进取,有的懒惰笨拙,有的整洁干净,有的邋遢肮脏,等等。我们也发现,有些成人、甚至老人的举止言行仍像青春期的孩子。从个体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并不令人惊奇,它仅仅意味着这些成人在青春期阶段停止了成长。实际上,从个体心理学看来,青春期是所有个体必经的成长阶段。我们并不认为成长的任何阶段和遭遇的任何环境会改变一个人。它们只是起着准备性测试的功能,即它们只是作为一种把过去形成的性格特征显现出来的新环境。——(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二章《青春期和性教育》。顾名思义,这一章是关于青春期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我们知道,青春期一般是指10~20岁左右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以性成熟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青春期是一个人身体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身高、体重、肩宽、骨盆宽和性器官等外显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神经、心血管、呼吸、性机能等生理功能日趋完善,男性的遗精、女性的初潮伴随着“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独立性加强,希望摆脱父母的羁绊,赢得同伴的支持和异性的关注。国外心理学家经常把青春期视为成长过程的叛逆期与“危险期”。青春期对人的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按照阿德勒的分析,虽然成长是一生的任务。一方面,青春期的各种差异是儿童时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呈现;另一方面,青春期对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些人在这个阶段克服了儿童时期的某些缺点,成为积极进取的人,有些人一生就停滞在青春期,不再成长。青春期是所有个体必经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父母和教师如何成长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同行者,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对孩子的一生发展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青春期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读与思(8月10日) 

我们在青春期比以前任何阶段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这自然是因为青春期比童年与真正的成人更近。这时我们更容易看到他对生活的态度,看到他是否易于与人交流是否具有社会兴趣?——(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6页。 

其实,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青春期仍然是处在一个动荡不安、变化剧烈的时期。但是,在阿德勒看来,青春期却是一个比以前任何阶段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的时期。原因之一,就是青春期比童年距离真正的成人更近。这个接近,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概念,更是一个行为上的概念。因为,在儿童时期,很多孩子被“看管太严”,“他们未曾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旦到了青春期这个快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期,这种孩子的言行举止似乎像摆脱锁链一般。”也就是说,儿童时期虽然天真烂漫,童言无忌,但是在成年人的管束之下,他们真正的本性经常是受到“压抑”或者“伪装”起来的。所以,在青春期,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他对世界的看法,他和朋友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表现出来,一个真实的自我开始显现。如果教育有道,孩子可以继续健康成长,而很多孩子则停滞在这个阶段,成为一个长不大的儿童。

青春期会显示出一个人的职业态度
 
读与思(8月11日)

 
青春期会显示出一个人的职业态度。我们会发现,有些青少年开始变得独立自主,工作出色,显示他们走上了健康的发展之路。相反,有些人则在青春期停止了成长。他们不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职业,不能折腾——要么变换工作,要么变换学校,等等。否则,他们就会无所事事,根本不想工作。——(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6页。

 
人的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对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人的专业态度与能力在青春期就开始分化,并且看出端倪。阿德勒指出,有些青少年从这个时候开始变得“独立自主,工作出色”,走上了健康的发展之路。但是,也有一些人则在青春期停止了成长。这些与他们的社会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缺乏社会兴趣的人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冷漠无情,与人隔绝,把自己封闭起来;另外一种则是以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社会兴趣过于强烈,“丧失了一种分寸感,一心只想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这样也阻碍了自己的成长。所以,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如果真正对他人感兴趣,并且愿意为公共利益奋斗,就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必须有东西可贡献给社会,如果这种贡献真的有内容、有价值的话。”也就是说,青少年一方面要克服冷漠的心态,培养对他人、对社会的兴趣,同时,要努力充实自己,修炼好贡献社会的能力与本领,而不是好高骛远,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贡献社会。人是大部分时间是在职场中度过的,职业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而这些需要在青春期就要做好准备。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
 
读与思(8月12日)

 
我们会经常发现,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离开家庭。这是因为他们对家里的情况感到不满,这时便寻求机会断绝与家庭的联系。他们不想。他们不再想被家庭供养,虽然这种供养对孩子和父母都很有好处。否则,万一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们会把这种失败归因于缺乏父母的帮助。——(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8-149页。
 
青春期的孩子离家出走,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也是各种媒体经常关注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整个儿童期,孩子一直处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活动的空间也是以家庭为中心。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他们第二性征的出现,逐步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需要拥有自己的空间和秘密。如果父母仍然像儿童时期一样,时时处处事无巨细地关心“照看”,孩子就会感到不自由不自在,就会迫不及待地摆脱父母的控制,有着“我的事情我做主”的强烈冲动。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这个时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定义为“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个时期,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美好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内心的矛盾和角色的混乱和容易让青少年产生“同一性危机”,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自我同一性,就会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这个时候,青少年渴望友谊和同伴的认同,在家庭如果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就会用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来惩罚父母。其实,由于生活无法自立,他们无法真正脱离父母的管控,这就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冲突。阿德勒举例说,有些孩子虽然没有发展到离家出走的地步,但是他们往往会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在外过夜,这“也是对家庭无声的指控”,因为他们在家里感受不到自由,“感觉总是受到监视和看管”。在书中,阿德勒建议,要认识到“青春期是孩子开始表现自我的危险时期”。其实,“表现自我”不一定是坏事情,如果能够利用这个特点,让孩子更好地展示自己,更好地与人合作,更好地自律自强,是能够让他们顺利完成青春期实现自我的同一性的目标的。

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学生在青春期并未继续保持优秀?
 
读与思(8月13日)
 
在青春期,很多孩子会比以前更加强烈地感到自己突然丧失了他人的欣赏。也许他们在学校一直是个好学生,受到父母的高度赏识;接着他们突然进入一所新学校,或转到一个新的社会环境,或转换一份新职业。我们知道,很多优秀的学生在青春期并未继续保持优秀。他们似乎是经历了一场变化,而实际上,这里没有变化和中断,只是过去的环境没有像新环境那样显示出他们真实的性格罢了。——(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青春期的孩子无论是身体的形态还是心理的状态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有些孩子甚至会有坐了一趟过山车的感觉。12岁左右,正是小学进入初中的年龄。进入一个新的学校,遇见一群新的小伙伴,一些在小学非常优秀的学生到了中学以后并未继续保持优秀。阿德勒认为,表面上看来他们“似乎是经历了一场变化”,其实变化远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他们的性格并没有变化和中断,只是在新的环境下他们的真实性格得到了呈现。我不完全同意这个判断。虽然人的性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青春期以前人的认知、个性和行为的可塑性与变化性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变化,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这个时期的新的变化。尤其是女孩子,在小学往往更多的是一路领先,因为她们更听话、更专心,但是父母和社会的消极心理暗示会不断告诉她们:女孩子到了中学就要落后。结果,社会的暗示变成了他们的自我暗示,往往也真的验证了人们的“预料”。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一旦在中学阶段学习出现滑坡,父母、教师、同学的赏识也会随之消失,许多人也就逐步进入了这个消极循环的“怪圈”。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其实更需要关心,尤其是在这个阶段学业退步的情况下,更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需要适当放手的远距离关注,更需要建立朋友式的关系。

朱永新:和孩子们一起玩——探索式的自发学习很重要
 
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读与思(8月14日)
 
阻止青春期的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友谊,孩子之间应该成为好朋友或好伙伴。孩子也应该和家庭成员和家庭之外的人成为朋友。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信任。孩子也应该信任父母和教师。实际上,在青春期,只有那些一直是孩子的朋友和同情他们的父母和教师,才能继续引导他们。除此之外的父母和教师若是想指导他们,会立即被青春期的孩子拒之门外。孩子不会信任他们,把他们视为外人,甚至敌人。——(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好关系才能有好教育。青春期孩子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与他们自我的觉醒和对友谊的渴望有关。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只要有一个地方得到温暖,他们一般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和危机。孩子的信任感、同理心和共情力,孩子的社会情感与交往能力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是他们最初的学习场。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学会沟通与互相理解,学会彼此信任和尊重,这同时也是在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比儿童时期的孩子更重视高品质的交往和更加智慧的爱,他们渴望友谊,渴望得到关注和关心,渴望得到信任和尊重。所以,无论是父母和老师,不能够再把他们当做不懂事理的孩子,当做教训责骂的对象,而是要把他们当做平等的朋友。如果不是如此,居高临下,我说你听,就会被青春期的孩子们拒之门外。孩子们也不会信任他们,会把他们视为“外人”甚至是“敌人”。

青春期的女孩子
 
读与思(8月15日)
 

我们会发现,到了青春期,有些女孩子会表现出厌恶自己的女性角色,他们喜欢模仿男孩子,这是因为模仿青春期男孩子的坏毛病,如抽烟,喝酒和拉帮结派,比模仿工作努力者要容易得多。这些女孩子会借口说,如果他们不模仿这些行为,男孩子就不会对他们感兴趣。——(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页。


俗话说,男女有别。美国学者约翰·格雷博士在《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甚至提出:男人女人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一项国外的研究总结了若干男人女人的大脑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的差别:1、男性和女性使用大脑的不同部分来处理相同的任务。2、女性的大脑比男性的大脑体积小10%。3、男性大脑比女性大脑萎缩得更快。4、女性更有能力同时处理多项任务。5、男性吸收信息的速度更快。6、女性细节记忆力强,男性要点记忆力优。7、男性方向感和距离感强,女性则善于记住路标。8、男性比女性更频繁地考虑性。9、男性善于分析,擅长精确科学;女性具有同理心,擅长社会科学。10、女性更善于交际。11、男性更具侵略性。12、男性听觉比女性听觉差。等等。我和袁振国教授在30年前也出版过《男女差异心理学》,对男女差异进行过一些分析和研究。毫无疑问,男女差异是客观的存在,关键是我们如何认识这些差距和如何让男孩子和女孩子更好地成长。第一,总体上来说,我们有过分夸大男女差异的倾向;第二,在一个男性价值观主导的社会,性别差异的社会化过程对女性相对不利。第三,在儿童阶段女孩子相对具有优势,而青春期开始男性则后来居上。青春期的女性之所以讨厌自己的性别优势,是因为长期以来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思想,以及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女性的不断的消极暗示:女孩子不如男孩子有后劲。女孩子到了中学就不如男孩子了。为了寻求性别的心理认同,他们会模仿男性化的行为,如抽烟,喝酒和拉帮结派等。所以,对于女孩子来说,关键是培养他们对自身性别的自信心,告诉他们两性各有优势,各有发展的空间和可能。而且,两性之间的差距远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在人类所有的领域,都有女性的身影,女性的英雄。对于青春期的女孩子来说,要坦然面对生理的巨大变化,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交往,做好人生的规划。

青春期的男孩子
 
读与思(8月16日)
 
青春期的男孩子经常喜欢扮演一种聪明、勇敢和自信的男人角色。不过,一些男孩子则不敢面对他们的问题,不相信自己可以成为真正的、完善的男人。如果他们过去存在男性角色教育上存在缺陷和不足,那么,这种缺陷会在青春期暴露出来。他们会表现出脂粉气十足,举止像个女孩,甚至模仿女孩子的坏习惯,如卖弄风情,扭捏作态,等等。——(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页。

 
其实,青春期男孩子的问题一点也不比女孩子少。2011年,孙云晓先生和李文道博士合作撰写了《拯救男孩》一书,把男孩的问题概括为四大方面:一是在学业方面,男孩的学业成就全线落后于女孩。比如,国家奖学金获奖者的性别比例,连续均为1∶2左右,男生远远落后于女生。二是在体质方面,从1985年到2005年,中国男孩的体质在持续稳定地下降,男孩跑得更慢了、跳得更近了、爆发力更差了。三是在心理方面,男孩的心理更加脆弱,男孩在常见心理疾病(多动症、自闭症、学习障碍)方面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男孩更容易出现各种成瘾行为(烟瘾、酒瘾、网瘾等)。四是在社会方面,男孩责任心不够、阳刚气不足、更容易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等。他们从应试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在学校方面,应试教育成为男孩成长最为凶猛的杀手,男孩的优势被弱化、劣势被凸显、特点被看作缺点,应试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男孩都更为不利。在家庭方面,父教缺失对男孩成长具有破坏性的影响,许多父亲对父教的价值存在认识误区或不足,有意无意地疏忽了自己的教养责任,危及男孩性别角色的形成、阳刚气质的获得等,母教溺爱也会危及男孩的责任心、独立性、阳刚气质等男子汉特质。在社会层面,不良的流行文化对男孩发展具有消极影响,如不正常娱乐榜样的流行,使许多男孩的性别角色标准被颠倒,“伪娘”成风。阿德勒发现,也有与“男孩子极端的女性化”相似的“男孩子的极端男性化”的情况,这些孩子“把男性的性格特征发展为极端的恶习”,通过酗酒、纵欲等行为表现和炫耀自己的“男子气”和“优越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在为《拯救男孩》撰写的序言中指出,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男孩,更是我们的整个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父母和老师应该理解男孩,不要因为男孩暂时的落后而丧失对男孩的信心。要注意充分发挥父亲的作用,以自身的榜样告诉孩子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要鼓励男孩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上也能够更加定心、用心。


证明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很危险
 
读与思(8月17日)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面临这样一个考验,即他感到必须去证明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感觉,因为每当我们感到我们必须证明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可能走的太远,做的太过。青春期的孩子自然也是这种情形。——(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页。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经常会做出许多匪夷所思、非常危险的行为?按照阿德勒的观点,这是因为他们“感到必须去证明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从身体形态上已经与成年人相差无几,但是从认知水平与人格发展来看,仍然具有许多儿童的特征。这种生理与心理的反差,使得他们要求父母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们,当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信任时,他们就会通过各种路径去努力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孩子。阿德勒举例说,有些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殴打父母的情况,很多父母和老师都会觉得孩子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就有了这样的想成年人一样被尊重和信任的需要,当他们“拥有了更多力量和更多可能性来实施这样的行为”时,他们就会用力量来证明自己。所以,阿德勒建议,对待这样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他们解释并指出“他们不必向我们证明自己不再是个孩子了,我们不需要这种证明。”其实,也许这样的解释仍然是苍白无力的,也很难避免孩子的这种“过度行为”,重要的仍然是真正地懂得孩子的内心需求,把他们当做小大人认真对待,尊重并相信他们,同时又及时提醒和帮助他们。

朱永新:和孩子们一起玩——探索式的自发学习很重要



朱永新:给孩子这六种幸福更重要——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吗?
吴非:认识你面对的学生——非常时期,不要逼孩子
好的教育需要发现孩子,重新认识孩子
刘铁芳:|重新认识儿童:过充分的儿童生活——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