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建业:超越“不可能”——踏上蜕变之旅​,实现快速成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网师 Author 211123郑建业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启程,踏上蜕变之旅
精进,实现快速成长
原创|郑建业  
来源|新网师

本文原题目:《蜕变——新网师2021年度十佳生命叙事》。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尼采

2021年,本来是普普通通的一年,因为加入了新网师,经过一年勇猛精进的成长,我实现了人生最美的蜕变,从而使这一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01

倦怠:我成了苍老的“雄鹰”

每走一步都走向一个终于要达到的目标,这并不够,应该每下就是一个目标,每一步都自有价值。——歌德


大家可能都知道下面这个老鹰重生的故事——

据说有一种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年龄可达到70岁,但能否顺利活到70岁,取决于它在40岁时的一次十分痛苦的蜕变。但当老鹰40岁时,它锋利的爪子开始老化,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它的羽毛又浓又厚,变得十分沉重,影响到它的捕猎和飞翔。此时,它不得不面临生命中的两种选择:一种是坐等死亡,另一种是重振雄风。但如果想要实现新生,它必须经受一段十分痛苦甚至流血的“修炼”过程。

老鹰必须竭尽全力飞到一个绝高山顶,并在悬崖筑巢,开始过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它要用自己的喙击打岩石,直至它的喙完全脱落,然后再慢慢等待长出新喙。然后,老鹰就用它新长出的喙把指甲全部拔光,当新的指甲长出后,再用它们把那些沉重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后,新的羽毛全部长出,老鹰一生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就结束了。它又可以重回蓝天飞翔了,从此寿命又可以延续30年。

经历了近34年的教育生涯,我渐渐变成了一只苍老的“雄鹰”。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童年在“文革”末期度过。家庭贫穷的生活让我形成了一种深刻的自卑心理,但也让我树立了追求超越的人生目标,激励着我通过自己的奋斗攀登上了人生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1984年,17岁的我考入中师,20岁登上讲台。经过勤奋努力,我工作两年即被评为地市级优秀教师,5年自学获得大本学历。30岁即担任初中校长,成为无数青年教师和同行中的佼佼者。

我的专业成长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自学考试结束后,我先后获得县级、地市级教学能手。在追求卓越的成长心态激励下,在近20年时间里,我潜心研究和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2018年10月,我的研究专著《探索与创新: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解读与实践》,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18年10月26日,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国际纪念大会在河南郑州经济开发区召开,我的这部专著隆重发布,受到教育家朱永新、朱小蔓、李镇西等人和外国学者的好评。当年底,此书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评为“2018年度最受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之一。

2019年11月16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年会在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小学召开,我因参加该组织活动所取得的突出成果而获“专家型领跑者”特别贡献奖(我是继李镇西之后的第二人),并被该委员会吸收为常务理事。

2020年春节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的生活节奏突然慢了下来,我的专业发展也慢慢进入了停滞阶段。

因为长期在阅读与写作的成长之路上踽踽独行,没有导师引领,没有同伴互助,自己也已经进入了知天命之后的第三年,我似乎“参透”了人生:一生劳碌,日日勤奋,换来的却是一箱用处不大的证书和无处堆放的书籍,人生如此辛劳有什么意义呢?!我此时的生命状态,正如那只爪子老化、喙变得又长又弯、羽毛沉重的老鹰,就这样坐等退休,然后颐养天年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马增信老师,得知他在近几年加入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的学习,实现了人生新的专业成长。2021年春节前,当我是否加入新网师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马老师与儿子专门驱车找到我。经过交流,相同的人生经历、共同的目标追求,我们注定要走在同一条成长之路上。

于是,内心中那个渴望成长的信念又唤醒了我:不能这样沉沦下去!要像老鹰的重生一样,敢于向自我开刀,敢于经历痛苦的“修炼”,实现脱胎换骨地蜕变!
于是我下定决心,像马老师那样,报名参加新网师,追求人生新的成长!

02

召唤:17年后的重逢

所谓人生,就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对于新教育和新网师,我并不陌生。我的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深受新教育两个重要人物——朱永新和李镇西的影响。

早在2004年7月25日,我们寿光教育局聘请了朱永新教授为教师们做专业成长的报告,他提出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的倡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还列举了许多一线教师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而成为名师甚至出版教育专著的例子。

这个“成功保险公司”果真这么有效吗?引起了我巨大的好奇。渴望成长的我,自觉自发地开始撰写教育随笔,每日一篇千字文,这样坚持了好长时间。坚持撰写教育随笔,无形中改变了我的教育行走方式,让我养成了教育反思和教育写作的习惯,这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的“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后来购买和阅读朱永新教授的书多了,他逐渐成为我读书成长的偶像。特别是他关于阅读的名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成为我信奉至今的至理名言。我经常从他的教育著作与文章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于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逐渐成为我的教育追求。

另一个对我影响巨大的新教育人物便是李镇西老师。早在新世纪之初,我已经开始阅读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后来得知全国一线教师中,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成就最大的莫过于成都李镇西老师,于是先购买了他的《爱心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风中的芦苇在思索》等书进行了阅读和学习。

后来,我有幸多次聆听他的教育成长故事,学习他苏霍姆林斯基的感悟与体会。在他的影响下,我的苏霍姆林斯基阅读与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我还专门对他的《跟随苏霍姆林斯基》等著作进行了精读和学习。直到现在,他的“镇西茶馆”公众号上的文章,我都是每期必读,深受启发和影响。

早在2004年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报告时,我就知道了新教育成立了“教育在线”网站,在李镇西老师的具体指导下,组织教师们开展线上读书与写作,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在坚持撰写“每日一篇千字文”的同时,我也多次萌生过加入学习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

为什么没有加入“教育在线”?现在通过深刻地自我剖析才意识到:还是内心中那“害怕改变”的懒惰思想,即想成长但怕困难的矛盾心理所致。因为加入团队的成长意味着要付出,要实现改变,必然要经历一段十分痛苦的过程。正同大多数想成长而害怕改变的老师的想法一样:不如留在团队的外面,通过慢慢地学习而实现自我改变吧。

妻子是一个非常了解我的人,有一次她指着我满屋子的书籍与资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专业成长中的问题:

“你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你只会把别人的理论和网上的资料复制来粘贴去,却没有自己的观点,缺乏自己的见解!更没有实践的验证与运用!你所谓的教育理论都是纸上谈兵,都是缺乏实践性的理论,都是些‘见光就死’的理论!”

妻子的这番话,如同一声惊雷,震得我头上直冒汗!于是,我开始反思:我的研究与成长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在跟马增信老师的交流之后,得知新网师正是在行走着一条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道路,这不正是当前我最需要行走的成长之路吗?回想2004年朱永新老师对“教育在线”的介绍,真后悔当初没有加入学习。如果这次再错过的话,有可能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2021年2月6日,在新网师结束报名的最后一天,我撰写完成自己的阅读史,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加入新网师的申请。

经历漫长17年的守候,我等到了与新教育的重遇,终于成为新网师大家庭中的一员。

03

启程:踏上蜕变之旅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2021年春节后我的申请获得通过。于是,已经54岁的我,将原来的学习成果全部清零,怀着不服老的心态,开启了新网师学习之旅。我迅速联系网师内的好友,尽快熟悉网师的课程学习方式,详细了解如何进行啃读、打卡、听课和完成作业,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遵从新网师对我生命成长的召唤,我全力以赴去追求心中的卓越目标。决心从第一次打卡、第一次听课学习和完成第一次作业做起,让每篇打卡文章和每次作业,力争都成为精品。

但是,《教师阅读地图》的第一次“失利”的预习作业,我改变了对自我学习的认知,敲响了轻视学习的警钟——

加入《教师阅读地图》学习群后,按照课程安排,我们先行预习《教师阅读地图》全书内容。

2月15日,课程组长王振铭老师在群里布置了第一次预习作业:

结合自己对朱永新教授所说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写下自己的思考,字数不少于500字。

我大体一看,这太简单了,这不正是结合自己对朱永新教授这句名言的思考与实践,写一份个人的专业阅读史吗?于是按照这个思路,我精心思考,认真撰写,三易其稿。最后洋洋洒洒写了5300余字,提前3天传到作业平台上。

作业和上传之后,我也关注群里其他老师上交的作业,其中210566号学员米永丰老师的作业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

米永丰老师的作业以《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为题,以丰富的资料和深刻的理解诠释了“精神发育史”与阅读史的关系,并结合翔实的资料和自己阅读《教师阅读地图》的见解,阐述了自己深刻的体会。

米老师的作业虽然只有3000余字,但在我的潜意识中,感觉与我对这次作业要求的理解有所不同。于是在期待中,我们迎来了3月4日晚,王小龙老师第一次为我们授课。

在正式授课之前,王小龙老师先整体点评了第一次作业的情况,特别强调有些老师在作业审题时出现了偏差,首先要关注预习作业的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批注《教师阅读地图》,并将思考、疑惑和心得发在钉钉群‘圈子’里打卡;二是关注公众号‘新网师’ ;三是尝试思考朱永新教授所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写下自己的思考。”

有些老师在完成作业时,只落实了第三个要求,而没有结合对《教师阅读地图》的预习阅读来写对朱永新教授这句话的理解。

我茅塞顿开:这不正是我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吗?王小龙老师特别表扬了米永丰老师的作业,并推荐到新网师公众号上发表。最后公布作业成绩:米永丰老师的成绩得了最高分96分,我只得了86分。

可能有的老师会认为,86分也算是良好成绩了,只要达到合格就行,何必去追求更高分数呢?可是我当初确立了追求卓越与完美的学习目标,那么我与米老师的差距在哪里呢?

于是我下载了米老师的文章,打印出来仔细学习,对照自己的文章来理解,分析出了我在完成作业时暴露出的两大问题。一是骄傲与自满心理,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自己写出来就一定能得高分;二是审题不细致,只关注了作业中的第三条要求,而忽视了第一条要求,导致在写作中出现了偏差。

第一次预习作业成绩的“失利”,大大警示了我以后的课程学习:无论是完成课程作业,还是参加课程学习,以及以后的义工活动,都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丝毫不能有半点麻痹大意。

在王小龙老师的第一次授课之后,我对今后如何完成网师作业提出了自我要求,特别是对如何审题、如何围绕作业要求来选材、如何进行写作和修改,逐渐探索确立了自己的方法。我的第二次作业终于获得了王小龙老师的好评,也得到了全组的最高分。

这次作业之后,我添加了米永丰老师的微信,跟他成了群里互相鼓励、共同成长的好朋友,也被王小龙老师誉为“教师阅读地图课程”里的“两位神将”。

妻子见我每天的啃读、打卡和学习如此辛苦,也经常劝我,你都快到退休的年纪了,何必像小青年那样拼命学习呢?但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趁着自己还有余力,为什么不全力以赴地参与学习呢?

见我痴心不改,妻子也经常告诫我:加入新网师学习,要跟着专家多啃读几本书,不要为了虚荣心而急着出风头,这样会栽跟头的。我牢记着妻子对我学习的要求,在新网师内踏踏实实地走好了每一步。

在经过半年的沉潜学习之后,我开始规划自己在新网师内的成长方向。

2021年3月14日,郝晓东老师收到我给他寄过去的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著之后,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收到新网师学员郑建业老师寄来的书。浏览此书后,产生邀请郑老师担任‘苏霍姆林斯基课程’讲师的想法。”

于是,能够成长为新网师的讲师,为新学员讲授苏霍姆林斯基课程,成为我加入网师后的第一个成长目标。

04

精进:实现快速成长

改变的秘密,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建造新的东西上,而非与过去抗衡。——苏格拉底


在进行《教师阅读地图》的啃读学习过程中,我首先从改变“害怕改变”的心态做起,实现了自我改变。

2021年5月19日,郝晓东老师在“早安新网师(257)”中转发了我打卡文章中的思考:

“早晨阅读郑建业老师的文章《我为什么害怕改变》,为了学好课程,郑老师全力以赴……

‘面对新任务的挑战,我内心仍继续心存一种恐惧心理。

我认为,这是由于多年以来,自己的专业阅读与成长在浪漫区、舒适区待久了,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势,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学习挑战,一切都不适应。原来的读书,虽然也有主动性,但阅读的内容都浅显易懂,基本没有阅读障碍。但是现在的知性阅读根本书籍,是在原来建立的个人阅读图式的基础上,由学习、吸收新知识的同化过程,朝向改变自我认识与思维习惯的顺应过程。自我认知与新知识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个阶段也必然是内心充满矛盾、令人焦虑的,甚至是痛苦的、恐惧的。’”

既然这种痛苦是非经历不可的,于是我坚持积极迎对痛苦的挑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认真啃读学习教材,努力打好成长的基础。

在坚持进行刻苦学习的同时,我还及时总结学习经验,分享到新网师与自己的公众号上,引领其他学员的成长,受到郝晓东、王小龙等老师和广大学员的好评。

我首先从最基本的每日打卡做起。在坚持每日打卡精进的同时,我及时将自己的打卡经验总结出来,写成文章《6个妙招助你:不让打卡成为负担》发表在2021年3月23日的新网师公众号上。8月28日,在秋季学习开始之际,我再写一篇《网师新学员,如何开启打卡学习之旅》发表在个人公众号上。

郝晓东老师2021年3月28日阅读后进行点评:

“打卡不是展示学习的态度,而是展示学习的痕迹;不是为了应付外在的要求,而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不是为了片面追求思想的深度和辞藻的华丽,而是真诚记录点滴的思考。如果还不清楚,不妨看看郑建业老师是如何打卡吧。”

怎样高质量地完成课程作业?我提出了“以代表作的标准”完成每一次作业的要求,后来我还对个人完成课程作业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思考,写出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总结,发表在5月21日的新网师公众号上,受到网师新学员们的好评。

我的每次作业,无论是王小龙老师批阅,还是课程组长批阅,基本都成为了学员学习的样板。

7月19日,春季课程《教师阅读地图》的学习圆满结束。9次课程作业,我以94.65分的平均分获得384位学员第一名,被评为《教师阅读地图》榜样学员。

我坚持打卡153天,大多数文章都被推选为置顶或精选,特别是在打卡和作业中对苏霍姆林斯基阅读的引领与分享,受到王小龙老师和很多学员的欢迎。

上半年,我先后有7篇学习文章在新网师公众号上发表。打卡文章与9次作业内容,总字数达到40.85万字,自己结集《构建自己的专业阅读地图》印刷。

在进行学习总结中,王小龙老师亲自为我撰写了“榜样学员”推荐语:

甫进新网师,郑老师就展现出了满满的气场,批注阅读经验丰富,知识储备让人惊叹。以郑老师的深厚功力,就算是以躺平的姿态去走完《教师阅读地图》也足以获得优秀,但偏偏郑老师几乎是课程中最为刻苦,投入时间最长的学员之一。
从前期接近满分的作业,到中期的不断分享,再到后期的参与点评,反馈,郑老师的足迹遍布整个课程,让我这个讲师都愧叹不如。在郑老师的引领之下,课程里学员一个接一个捧起了《给教师的建议》,啃读、批注、打卡,将课程所学直接地运用到了实践当中。

在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中,郑老师当真是做到了己立立人,“榜样”实至名归。

下半年的学习,我选择了《教育学经典解读》课程,并主动承担了课程组长。
为什么选择这门课程?

一是个人专业阅读中的经典啃读是弱项,还没有形成基本的啃读能力,而这门课程又是二年级课程,在学习上具有一定挑战性。

二是这次课程由马增信与郭建珍讲授,可以学习到两位讲师的授课风格与授课经验,为自己下一步做讲师授课做好准备。

在与周娟、姜艳敏两位老师共同承担组长的基础上,我尽力为讲师和两位组长承担更多工作,从安排学员打卡、招募安排打卡点评义工,到讲师开课准备、课程观察与课程综述撰写,再到优秀学员学习分享、作业批改与点评等,所有工作都是主动承担,及早安排,终于圆满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在学习过程中,我及时总结运用上学期的学习经验,继续引领新学员的啃读与成长。2021年7月28日,新网师公众号发表我的文章《课程建议:教育学经典解读课程》。2021年11月31日,新网师公众号文章发表我的文章《课程建议:<儿童的人格教育>这么学》。

针对新学员不知道如何进行经典批注的问题,我专门总结自己两个学期批注经典书籍的经验,撰写总结文章《批注:让经典啃读走向通透》,发表于2021年11月7日新网师公众号。

在《儿童的人格教育》学习开始,当完成了郭建珍老师安排的第一次作业后,我将自己的作业发给郭老师,她阅读后马上给我回复:

郑老师,您好!学习了您的作业,我深感获益匪浅!您很专业,案例写作非常规范,分析到位且深刻,很值得我学习!您对《儿童的人格教育》及其他教育理论的理解非常深刻,我想如果您带领大家学习,效果一定非常好。所以,我想向郝晓东院长建议,让您来给大家讲授这门课程,不知您意下如何?

当然,我婉拒了郭老师的要求,目的是继续跟随她认真学好这门课程,而不是想取而代之。

下半年,我的新网师学习开始进入了正常的状态,在不断复盘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享受着自己在啃读中成长的幸福。这正如泰戈尔所说的: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

2021年12月17日,《教育学经典解读》课程学习圆满结束,我以平均分95.75分的学习成绩再次获得310余名课程学员第一名,又有9篇学习文章在新网师公众号上发表,再次被评为榜样学员。下半年,我坚持打卡128天。近期我将打卡与作业文字整理出来,又是一个40万字,自己结集《在啃读经典中成长》印刷。

2021年9月29日,我在个人打卡中确立了自己的新网师学习文化:

我的学习理念:全力以赴,追求卓越;
我的作业理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的打卡理念:日日打卡,日日精彩;
我的义工理念:尽我所能,勇于承担。

05

承担:超越“不可能”

生活的地平线是随着心灵的开阔而变得宽广的。——布莱克


新网师倡导“承担即成长”的义工精神,我在勇于承担新网师的各项工作中,敢于一次次越过挡在我面前“不可能”那堵墙,促进自己从固定型思维向成长型思维的转变,实现了新的成长与发展。

其实,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自卑心态,害怕自己的展示受到别人的嘲笑,而不敢承担额外的工作。

《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告诉我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通过正确的训练与学习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这个领域中的专家。在新网师各位专家和讲师的鼓励下,在完成一项项义工活动中,我通过精心做好准备工作,全力投入工作过程,突破了原来的不敢想不敢做的思维定势。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敢于承担,极大地开发了自己的成长潜力。

在上半年《教师阅读地图》课程学习中,我从“把背包扔过墙”的承担理念得到启发,先后承担了打卡点评员、作业评分与点评员、课程综述撰写、课程分享等工作。

秋季课程学习,除去承担《教育学经典解读》课程组长外,我放开胆量,在做好课程内工作的同时,勇于承担网师管理层安排的工作,突破了自己原来所认为的一项项“不可能”。这正如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一书所说的:具有挑战性的明确的目标(即设定了时限和具体的成果)通常会带来更好的表现。

2021年8月初,我接受教务处郭良锁老师的邀请,承担新学期培训新学员的任务,于8月18日晚上进行了半小时的《跨越“险坑”,踏上坦途》入学课程培训,我分享的如何规划网师学习时间的经验,让很多新学员深受启发。

8月底,我又接受了新网师“一周观察”写作组织者郝志刚老师邀请,加入了“一周观察”写作组。

第一次“一周观察”写作,正好是9月份开学第一周。可惜在周一时因为忙碌,我忘记了。幸好在周二中午周娟老师提醒我,给我提供了一些材料,我这才想起“一周观察”写作任务,没有思路,没有材料,怎么办?我急出了一身汗,马上停止其它工作,全力以赴投入这方面的思考与撰写工作。

我首先确立了在新学期开始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关系的课题。先从新网师公众号上搜索相关材料,再向网师熟人征求相关材料,用了仅仅两天时间,即完成初稿,发到群里。虽然大家也都提出了一些小的修改意见,但也得到了郝晓东、马增信、王辉霞、郭筠筠等老师的肯定,我那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12月4日中午,我接到郭小琴老师的邀请,让我为12月12日组织的新网师线下读书会云端论坛作点评活动。

接到这个通知,当时我就懵了:读书会的线上交流活动,怎么点评?我点评能行吗?几次想开口拒绝,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于是在郭小琴老师的热情鼓励下,我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我很快意识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马上学习郭小琴教师转来的材料,思考点评的要求与程序。然后分别与主持人和6大读书会分享人员进行联系,先行学习他们的分享材料,逐一设计点评内容,然后又进行深度思考。

我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了读书会点评的内容:在正式交流之前,先说明为什么组织读书会,为什么组织这次线下读书会云端论坛活动。在对每个读书会的分享逐一点评结束之后,再加上了以下三部分总评内容:一是6大读书会的4大共性特点;二是读书会存在的4大问题;三是对读书会今后发展的5点建议和思考。

当我把我的点评材料发给郭小琴教师之后,立刻得到她的回复:

太给力了!我在读的过程中都有一种激动颤栗的感觉。您是有功力的专业型领导者!执行力!洞见力!驾驭力!引领力!皆具!遇见新网师,新网师遇见,皆为是福缘!郑老师真是新网师遇到的难得的精英!

郝晓东老师读后也回复:

阅读了,无可挑剔。有高度,有针对性,有措施。非常好!谢谢郑老师。您的参与,让网师实力大增!

在整个团队的精心准备下,读书论坛会圆满结束。

会后我又精心撰写了这次活动的报道材料《共享专业啃读的力量》,连同我的读书会分享的材料,一起发表在12月14日新网师公众号上。

郝晓东老师在阅读了我的报道材料之后,在11月14日的“早安新网师(463)”上说:

上周提交回来的“云端论剑”综述不理想,所以没发。今早读书会在线论坛的综述就耳目一新:要点凝炼,逻辑清晰,内容丰富。一看作者:郑建业。郑老师肯定能写好。因为专著都出了4本。淬炼专业性,成为有专业的人,做有专业品质的事,是普通人通往幸福的捷径。

“郑老师肯定能写好”,这是郝晓东老师给我确立的写作标准,更是我今后在网师内的成长标准。

12月14日,又接到刘广文老师的邀请,让我参与第五期新网师云端论剑分享活动。这次活动是共读2009年新教育年度主报告《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我作为特邀嘉宾,与李末校长和杨霞老师共同分享自己的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经历,经过精心准备,我的分享得到了刘广文老师和其他学员的好评。

当时刘广文老师阅读了我的分享材料之后,这样回复:

好极了!这样的主题,请您真是请对人了!这样切身的经验体会,最能触动人,跟李末校长的分享正好互补,课件做得也很漂亮。

经历这一次次勇于承担后的磨砺,我才真正体会到:“看似绝境的华容道,其实是一扇幸运之门。”只有敢于打开自己心理中的那扇“不可能”的门,才能迎来幸福成长的阳光。

近期,网师领导层正式向我发出了邀请:在2022年春季开设苏霍姆林斯基阅读课程。于是在短短一年内,我终于实现了由普通学员到榜样学员、由课程组长到课程讲师的转变。

在见证了我的成长之后,妻子也从原来的反对、嘲讽我的学习,到支持和指导我的学习。她的普通话非常好,每次在重要分享之前,她总是要求我先把讲稿读给她听,她逐一指出我读音中的问题,并指导好我的语音语调,成为指导我成长的真正的老师。

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生命成长也慢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时常遭遇到马增信教师所说的“如桶底子脱”的顿悟过程:当桶底忽然脱落时,桶里的东西,在刹那间都掉了出去。人在参禅的过程当中,到一个时候,心里的种种负担会像忽然没有了,各种问题都自行解决了。在经历了新网师的成长之后,我原来成长中的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似乎有许多已经迎刃而解了。

复盘一年来在新网师的成长,最大的遗憾是因为工作忙,没有能够参加新网师郑州和成都共读活动,失去了在共读中浸润成长的机会。在下半年在看似忙碌与精进的背后,还隐含着成长中的各种遮蔽——对经典的啃读还处在浅层化,还没有真正实现由课程学习到教育实践的迁移,在团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得也不够……

上述种种问题,正是我新学年努力改进与成长的方向。

历经一年来新网师学习的艰苦磨练,我像老鹰的重生一样,磕掉了老喙,拔掉了旧羽毛,终于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

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说过:“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有生之年,我愿在新网师引领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去努力实现自己神圣的人生使命。




郑建业,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人,中学高级教师,历任初中语文教师、初中校长、教育学区业务主任等职。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教育经典阅读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致力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20余年,取得显著成绩,现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核心成员。出版多部著作,其中专著《探索与创新: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解读与实践》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评为“2018年度最受教师喜爱的100本图书”之一(列第56号)。2019年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上,被授予“专家型领跑者”特别贡献奖。



人生最美的蜕变——成为自己
作者|周娟

2021年对于郑建业老师来说,是生命成长历程中收获厚重的一年,他从“倦怠——召唤——启程——精进——承担”中,重新开启人生新的英雄之旅。在新网师一年的学习与付出中,他先洞明自己,让成长赋有新的意义,在全力以赴中超越自己,也实现了他人生最美的蜕变——成为他自己。

一、洞明自己,让成长赋有新意

在加入新网师前,郑老师经历了近34年的教育生涯,他的专业成长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从初入工作的优秀教师到30岁的担任校长,再到醉心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专项研究,有多部专著出版。其中《探索与创新: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解读与实践》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评为“2018年度最受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之一。

细数郑老师的业绩,就是躺平观望也足以让我们这些后者奋勇直追十年也不及。在成绩面前,郑老师是坐等退休颐养天年还是开启新的征程呢?在人的发展中,特别需要一种对于自己、对于成长、对于生命意义层面的感知和体认,这看似与职业、专业无关,但它昭示着作为人的勇气和智慧。

郑老师的勇气在于已经54岁的他在中心学校教研室的岗位本可以享受并回味着过去的“功劳簿”,但他却敢于向“自己开刀”,将原来的学习成果全部清零,怀着不服老的心态,开启了新网师学习之旅。

郑老师的智慧在于没有为过去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却把自己看成是苍老的“雄鹰”,下定决心经历生命二次的痛苦“修炼”,让自己的生命之光更为长远和明亮,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让成长赋有新意!


二、超越自己,让成长全力以赴

在2021年下半年课程学习中,我有幸与郑建业老师和姜艳敏老师共同承担《教育学经典解读》的课程助教。半年时间的接触,我深深佩服郑老师的学习力与专业力,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全力以赴,什么叫勇猛精进。

郑老师的全力以赴,在于他追求心中的卓越目标,他把每一次打卡、每一次作业都力争都成为精品,成为自己的代表作。一年两门课程的学习,他均以第一名的成绩名列榜首,也因此获得两门课程的榜样学员。善于积累的郑老师,还将自己的课程学习的文字梳理成集,如80万字的《构建自己的专业阅读地图》和《在啃读经典中成长》,就是他一年学习成果的见证!其实,不光是学习、打卡与作业,郑老师在义工的承担中与奉献中都能做到全力以赴!正如郑老师在打卡中所确立的网师学习文化:

我的学习理念——全力以赴,追求卓越;
我的作业理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的打卡理念——日日打卡,日日精彩;
我的义工理念——尽我所能,勇于承担。

郑老师的勇猛精进,在于他善于反思不断完善。郑老师网师第一次作业的“86分”的失利,他能及时剖析作业所暴露的两大问题:一是骄傲与自满心理;二是审题不细致导致,同时也警示自己对待课程学习及各项活动都不能麻痹大意,都需认真对待。 正是这种善于自我剖析的精神,才助推了他卓越的成长。


三、成为自己,让成长超越“不可能”。

在一年的新网师学习生活中,郑老师从改变“害怕改变”的心态做起,实现了自我改变。他敢于一次次越过挡在自我面前“不可能”那堵墙,促进自己从固定型思维向成长型思维的转变,实现了新的成长与发展。在“入学课程培训”“一周观察”撰写及“线下读书会云端论坛作点评”等多项活动中,他一次次挑战难关,实现自我的一次次超越,最终实现了由普通学员到榜样学员、由课程组长到课程讲师的转变。 

郑老师的这一年,让我看到一个丰富而真实的他,也感受到他“洞明自己、超越自己、成为自己”的蜕变过程。我想,这就是人生最美的蜕变,在“成为自己”中看到自己的生命的强大与扩大!郑老师一直是我等学习的榜样! 

李镇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什么?——“四个不停、四个学习”,让教师的生命之花灿烂绽放!

郝晓东:自我进阶的有效途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网络写作,新网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吴尧达: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新教育·新网师2021年度“十佳”生命叙事

选择滚烫的人生!2020,我们的生命之歌——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集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