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儿童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重要——《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与思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儿童是一本不好读懂的书。要真正地走进儿童的心灵,才能读懂他们。”


“在儿童教育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错误就是,家长和教师对于一个偏离正道的儿童做出恶毒的断语。”


如何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

为什么说儿童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重要?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与思

作者|朱永新

来源|朱永新教育观察

 

孩子为什么会懒惰?


读与思(5月18日)

 

许多儿童之所以懒惰,是为了缓解他们的处境。这样他们就可以总是把目前的无能和无所成就归咎于懒惰。人们很少指责他们能力不够;相反,孩子的家人通常会说:“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孩子对这种说法沾沾自喜,因为它对缺乏自信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安慰。此外,这种说法还成了一种成就补偿,这对孩子和成人都同样如此。——(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在这一章,阿德勒用了很大的篇幅分析儿童的懒惰问题。我们以前曾经介绍过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当我们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归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归因于孩子天生笨,孩子们往往就会完全放弃,因为无论如何,他无法改变和摆脱天生的资质。如果归因于不努力,孩子们还会有可能改变。但是,如果严厉责罚孩子的懒惰,也会造成他们的“躺平”。所以,阿德勒分析说,懒惰的儿童经常会“享受懒惰的好处”,因为他们无需背负别人对他们的期望,即使无所建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别人的原谅。但是,“他的懒惰却使他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最起码他的父母得为他操劳”。阿德勒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懒惰的孩子就像走钢丝的人,下面总是有一张巨大的保护网,即使掉下来也不会受伤。人们对懒惰者的批评也要比真正干坏事或者无可救药的孩子温和许多,不会强烈地伤害他们的自尊。所以,“懒惰是那些缺乏自信的人的一种屏障,但同时也阻碍了孩子着手去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惩罚、责备往往无济于事,甚至“正中他的下怀”。“即使是最严厉的惩罚也不能使一个懒惰的孩子变得勤快起来”,相反,还是应该从建立良好关系开始,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起信心。


口吃与孩子过于关注自己的说话有关

 

读与思(5月20日)

 

如果一个小孩在学习说话的时候没有任何困难,那么就没有人会对他们你的进步予以特别关注;而如果他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他就会成为家里谈论的中心,口吃者就会成为关注的焦点。家庭会特别为这个孩子操心,因此,这自然也引起孩子太过关注自己的说话。他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达。相反,正常说话的儿童则不会这样。——(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51页。



除了与他人的关系之外,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自己讲话的过度关注。阿德勒在书中引用了奥地利著名作家梅林克的一个童话故事《癞蛤蟆的逃脱》,来说明一个人过于关注自己的行为,有意识控制自动运作的功能会引起的功能紊乱情况。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癞蛤蟆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千足动物,并对它的千足特征大加赞美。癞蛤蟆好奇地问这个千足动物:“你走路的时候,首先迈出哪只脚,又是如何依次分配其他999只脚的呢?”千足动物开始思考并观察脚的移动,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是如何依次迈出哪只脚的,结果却把自己搞糊涂了,居然不会走路,连一步都迈不出来了。他以一个小男孩的口吃为例,讲述了他有一个严厉的父亲,只要口吃就会狠狠训斥,以至于他一说话就紧张。其实,许多口吃的孩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并不口吃。所以,阿德勒建议,父母不要过分关心孩子的口吃,更不应该“像对待罪犯那样对待口吃者”,父母、老师、同学要尽可能鼓励他们,友好地对待他们,不要让他们过于紧张,过于担心自己的口吃等问题,“只有通过友好的启发和增强他们的勇气,我们才能持久地治好他们。”


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感

读与思(5月21日)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之所以追求优越,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应该力图通过富有成就的追求来克服这种自卑感。只有当自卑感阻碍了这种富有成效的追求,或当他由于对器官缺陷的反应而加剧到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它才会是心理问题。这时我们就会形成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感,它必然促使人去寻求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同时,这种自卑情结夸大困难,消解自己的勇气,从而堵死了通往成功的道路。——(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在阿德勒看来,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一对互相依存的矛盾,两者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的成长。因为感到自卑,所以需要超越,需要追求优越,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克服了自卑。所以,适度的自卑感对于人的成长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这与中国古代的《学记》所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如果自卑感过于强烈,就会形成所谓的“自卑情结”。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最初是指个人内心中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蕴藏在个人心中的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其基本特点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簇的心理丛”。这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情结,就会人为地夸大自己面对的困难,消解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不思进取,彻底放弃和“躺平”,或者采取某些错误的路径,“寻求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从而走上不归之路。因此,适度的自卑,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对于人不断进取是有益的,但是过度自卑,产生了自卑情结,对于人的成长是不利的。过犹不及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一点这样的“中庸”与平衡的艺术。


贬损或羞辱不能真正改变孩子的行为

读与思(5月22日)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能够通过贬损或羞辱来真正改变孩子的行为,即使我们有时也会看到,有些孩子由于害怕被耻笑而似乎改变了他们的行为。——(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的许多父母都信奉“严是爱,宽是害,不打不成才”的方法,总觉得表扬多了孩子就会“轻骨头”,就会“飘飘然”,只有严厉管教才能让孩子听话,俯首帖耳,言听计从,甚至不惜打骂、羞辱,威逼孩子改正缺点。其实,这会造成对于幼小的心灵的伤害。阿德勒断言:“在儿童教育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错误就是,家长和教师对于一个偏离正道的儿童做出恶毒的断语。”他认为,对于儿童这种恶毒的短语和羞辱,不可能改变孩子的行为,而只会增加他们的怯懦。而且,一个怯懦的儿童,可能会在自己的尊严遭到冒犯的时候,往往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他举了一个小男孩因为不会游泳遭到小朋友们的嘲笑后,跳入深水之中的案例,说明不要轻易嘲笑、羞辱、贬损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最好的办法自然是鼓励,要努力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天赋”,要尽可能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利用这种良好的关系来“激发和鼓励他们不断争取更好的成就。”


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

读与思(5月23日)

 

一个被剥夺了对未来信心的孩子就会从现实中退缩,就会在生活中无益和无用的方面追求一种补偿。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这就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只有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教育才可能成功。——(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没有希望,没有成长的空间和可能的时候,他就会“躺平”,就会从现实中退缩,就会自我放弃。而儿童对自己的认知,也与周围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评价相关。在一个包容、温暖的环境下,孩子们一般不会失去信心。所以,一方面,父母、老师和同学尽可能不要看不起那些相对后进的孩子,一方面要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前行中的各种困难,帮助他们“与环境、与生活达成和解”。信、望、爱,在教育上有其特殊的价值,让孩子能够信任别人,对自己有信心,有着自己的念想、希望和信念,处在一个爱意满满的氛围之中,这样的孩子一定是能够走得很远的。作为父母和教师,帮助他们拥有信望爱,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神圣的职责。

 

儿童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重要

读与思(5月24日)

 

儿童对自己的评价也异常重要。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询问,我们就不可能了解儿童对自己的真实评价。无论问题多么巧妙,我们只会得到不确定和模糊的回答。一些儿童过于看重自己,另一些则认为自己一文不值。对于后者,稍加考察就会发现,这些孩子身边的成人曾经千百次地重复“你将一事无成!”或“你真蠢!”之类的话。——(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知人者智,自知之明。儿童的自我评价,是他们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的基础。一个人认识自我,主要是通过三条路径来实现的: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他人是自我的一面镜子,一个参照系。但是如何比较,怎么比较,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二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成果来认识自我,人在做事情的过程之中,会根据自己的投入精力和工作效果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评价。三是通过别人尤其是父母、老师、小伙伴的评价来认识自我,他们对于自己的评价,往往会成为自我评价的暗示或者直接参照。尤其是第三条路径,父母或者老师如果不断地对孩子说消极的评价,最后很可能造成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所以,父母和老师对于孩子的评价非常重要,“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往往一语成谶。所以,父母和老师要尽可能给孩子正面的评价,要学会“听其言观其行”,正确地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阿德勒指出,父母亲要知道,仅仅通过询问来了解儿童是不够的,而必须“通过他们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他们的自我评价”,例如,一个人如果表现得优柔退缩,往往就是缺乏信心和勇气的表现。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而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之上,还要坚持正面鼓励为主的原则,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评价。


要注意辨认儿童究竟是能力不够还是信心不足


读与思(5月25日)


有时候,有些儿童会蒙骗大人,使他们错误地认为这些儿童缺乏能力和天赋。如果我们了解事情的原委,并用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来加以说明,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儿童的问题是缺乏自信、勇气,而不是缺乏我们先前所认为的能力。——(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儿童是一本不好读懂的书。要真正地走进儿童的心灵,才能读懂他们。阿德勒在书中举了一个孩子的例子。这个孩子一开始面对问题时还是显得勇气十足,但是当他越是接近问题时,就越缩手缩脚,甚至裹足不前,始终与问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父母亲和老师对于这样的孩子,往往就会认为他们缺乏能力,或者认为他们是懒惰、心不在焉。其实,根子还是出在缺乏自信与勇气。因为,正常情况下,儿童会去尝试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全部精神集中于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在很多情况下,儿童在自己画了一只老虎吓跑了自己,当他们一旦真正面对这些困难和障碍时,其实远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所以,父母亲和老师不要被孩子的假象所蒙蔽,更多情况下,孩子的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信心问题,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和障碍,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朱永新:学校是家庭教育问题的“显示器”——儿童进入学校时遭遇失败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朱永新:同样的环境为什么塑造出不同的人?——问题儿童三种基本的处境
朱永新:和孩子们一起玩——探索式的自发学习很重要
朱永新:给孩子这六种幸福更重要——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吗?
吴非:认识你面对的学生——非常时期,不要逼孩子
好的教育需要发现孩子,重新认识孩子
刘铁芳|重新认识儿童:过充分的儿童生活——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