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真教育,真做教育——让新教育实验之花在黄土高原上嫣然绽放

2015-07-25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做真教育 真做教育

——让新教育实验之花在黄土高原上嫣然绽放

(2014年4月12日庆阳市教育局局长卢化栋在第五届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今天,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原的董志塬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庆典,来自全国各实验区的新教育人齐聚一堂,共同感受新教育实验与庆阳黄土地域文化融合之后的独特气质,共同商讨庆阳新教育未来的发展朝向,在此,我谨代表庆阳市教育局和全市35万师生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真诚的欢迎!

陇东庆阳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从夏朝孔甲年间算起,周先祖在此传承12代,陶复陶穴,种植百谷,教民稼穑,开创了先周农耕文化的先河。农耕文化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体和基础,其核心精神可以概括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我认为,这八个字不仅揭示着万物有时、各居其宜、生发有则、顺性而为的自然规律,也高度概括了教化育人的内在本质“应时”就是把握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关键期,适时播撒阳光雨露;“取宜”就是根据孩子的个性和潜质,因材施教,给予最适宜的教育方式;“守则”就是尊重教育规律,不可揠苗助长,也不可错过最佳成长期;“和谐”就是教学、师生、学校、社会力求达到幸福和融协调的自然状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秉承农耕文化要义,学习新教育的鲜活理念,我们顿然领悟:育人其实和种庄稼是一样的,必须以农人俯身的姿态,以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将新教育理念与庆阳黄土地域文化融合,打造黄土高原上孩子们独特的生命气质。

让时光回溯到2008年。当时,我在庆阳市力推经典诵读已到第三个年头,用经典启迪智慧,用经典唤醒灵魂这颗理想的种子,正在艰难的探索中破土发芽,逐渐得到师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但是,在欣慰之余,我还是常常陷入困惑——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发表《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疾呼:高考状元为何没有成为顶尖人才?中科院朱清时院士也在《中国教育忽略了5个基本要素的培养》一文中质问:中国教育为何培养不出大师?我感到,教育的困境只靠经典诵读读无用之书的书香熏染是不够的。那么,出路何在?正当我们在追寻教育本真的路上探索前行、艰难突破的时候,市区一所农村薄弱学校齐家楼初中与新教育邂逅了。时任校长李建忠从营造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入手,短短两年时间,彻底改变了师生的生活状态和教、学方式,一股生命的激情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升腾,一所曾经无人问津的乡村学校,成了省内外数百所中小学观摩学习的示范学校。齐家楼初中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新教育的奇迹和力量。

20107月,我带领部分县区教育局长和市区学校校长,前往河北石家庄桥西区参加了新教育实验第十届年会。文化,为学校立魂的年会主题和桥西区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让我豁然开朗。新教育的思想理念、团队精神、行动策略、发展愿景,正是我们探索、追寻和向往的真教育之路。一个人的孤独行走,变成了一群人的相伴而行;一所学校的惊人变化,带动了一个区域的共同推进。从此,庆阳教育与新教育结缘,由4年前的10多所实验学校发展到20所、40所,直到现在的60多所;由义务教育,扩散到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由市、县区教育局倡导,变成各级各类学校主动参与。本真的思想、草根的力量,正在丰富着庆阳教育的内涵,重塑着庆阳教育的生态,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理念,正在改变更多的学校,唤醒更多的教师,温暖更多的孩子,并且强化对人生、对时代的思考。这里,我与大家一同交流、探讨、分享庆阳从草根行动、行政推动,到自觉行动推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和初步收获。


1.让经典唤醒灵魂——阅读的改变

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首就是营造书香校园,让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强大孩子的内心世界。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唯有读书,才能开悟人的心灵,坚定人的信仰,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轨迹。从2005年开始,针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媚俗之风盛行、人们心浮气躁、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学校文化氛围不浓的现实问题,我们在全市教育系统启动了以经典诵读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校园环境,洗涤学生心灵,让教育回归本真。办有的教育,育有的学生。

九年来,我们通过推荐阅读书目、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各类竞赛、举办读书沙龙、评选读书标兵等方式,全市上下基本形成了局长带着校长读、校长带着教师读、教师带着学生读、学生带着家长读、家长带着社会读的长效机制,探索出了读经典、背经典、写经典、画经典、演经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优雅、纯朴、活泼、厚重的校园文化逐渐形成。新教育推行的晨诵、午读、暮省的基本范式,又进一步深化了读书活动。阅读、反思、写作,已经成为全市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必修课

走进庆城县庆华小学,你可以随意进一个班级,让班干部组织展示一下班级读书活动。他们只用十来分钟布置一下黑板,准备一下道具,就可以在学生的主持下给大家进行精彩展示。背诵、朗读、快板、书法、课本剧表演样样精彩,学生阅读的快乐和内心的陶醉令人感动,学生真正读出了乐趣,读出了幸福。看着这些孩子自信充实的样子,你很难料到,这所建校仅8年的年轻学校,虽然多数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县城周边村庄的学生,但是,阅读已经染亮了孩子们的精神底色,他们纯真多趣,热情大胆,干净卫生,气质风貌丝毫不亚于城里学生。而今,庆华小学已经形成了以光华为内涵的学校文化,成为全市特色鲜明的示范学校。

市实验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店铺密集、楼群林立、商贩嘈杂,办学环境逼仄、喧嚣,曾经是一所人心涣散、生源外流、教学质量差的市区薄弱学校。2010年,我破格把全市接触新教育实验最早的齐家楼初中校长李建忠,选拔到市上直管的实验小学任校长。他到任后,针对学生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存在行为习惯差,兴趣爱好少,缺乏自信心等问题,从组织师生开展新教育阶梯阅读抓起,建立少年国学院,设置阅读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三个层级,督促、引导孩子先爱上读书,逐渐在诵读经典中改变行为、张扬个性。几年时间,实验小学已在闹市中创出了一块文化涵养深厚、教育特色鲜明的清净之地,开始独享教育的宁静。栾克军市长陪同朱永新老师到学校调研,停留不到半个小时,就对学生大气、活泼、阳光的精神面貌感受颇深。朱老师多次被孩子们围住交换礼物,合影留念,新教育先行者的欣慰和孩子们的幸福,瞬间汇聚成最美的风景,这正是阅读带来的生机。


2.让生活更加完整——课程的朝向

我们的社会现状是: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社会教育鱼龙混杂,学生自我教育必须时刻面对各方面的不良诱惑。因此,学校成了唯一一块必须坚守、必须纯粹的教育阵地。在这块阵地上,我们要把教室作为师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场地”,用课程赋予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能量。让课程为学生打开一扇扇门,每扇门都导向幸福和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践行新教育、深化新课改的过程中,按照开齐国家课程,补充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探索班本课程的总体思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行动,建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为师生生命成长创造适宜的土壤。市财政先后拿出1000多万元,组织人员编写出版了《我的家乡是庆阳》《中华古诗文经典读本》《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中小学生法律知识读本》等五大类地方教材,免费配发给全市中小学使用。中小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满足师生发展需求,构建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基本路径,从完善活动类、开发兴趣类、拓展实践类、挖掘历史人文类课程入手,逐步开发形成了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谐并进、相互补充的生动局面。

有了新的理念,就有新的创见。东方红小学校长樊建国在校门口听到几个家长聊天,其中谈到周末带孩子回老家,孩子竟然指着麦苗说韭菜、指着丝瓜说黄瓜。城里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接地气、疏远自然的生活状态,似乎已经成了通病,这让他深感学校课程的缺失。他告诉老师们说:带孩子们去田间地头认庄稼吧,这也是学生最需要的课程。经过大胆探索实践,东方红小学提出了学校一切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有考评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课程的办学理念,将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看作课程,基本上建立了读书活动、社团活动、德育活动、社会实践四大校本课程体系,涵盖了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各个方面。学校多方联系,建立了10个校外教育基地,市教育局协调配备了校车,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到校外上实践课,教室延伸到了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教育真正成了一种生存实践活动。

庆化学校在语文学科推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建构了以国家课程教材为主体、以新语文主题阅读教材和经典诵读教材为补充一主两翼的教材体系,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饱满和富有韵味。

朱永新老师说: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课程则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时,才会有教育的精彩呈现。有了课程的汩汩细流,田间地头也可以成为教室的延伸部分。开发建设课程并不难,难的是要有做真教育的爱心和信心。宁县九岘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学条件很差。但是这所山区小学里却拥有一支心灵高贵的教师团队,他们充满激情,满怀爱心,坚持把最美好的东西留给最美丽的童年的教育理想,利用自己的手机,在家访的路上、在帮助困难学生的过程中,主动把一些感人的镜头拍下来,把动人的情节记下来,积累形成了以爱育爱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爱心课程。教师积累的教学辅助资源朴实无华,甚至有些粗糙,但都来源于师生生活,蕴涵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去年,学校把日常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师生与村民之间发生的传递爱的故事拍成了微电影《暖流》,一群小山村的老师和学生走上了荧屏。他们坚信,只要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播种信念,就能收获理想。


3.让榜样言说幸福——种子的力量

新教育人认为,决定饭菜质量的是谁在烧菜,决定教育品质的是谁站在讲台上。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没有学生的快乐。作为西北贫困地区的教育局长,在财力十分有限,录用渠道不畅,用人机制不活的现实面前,我对教师职业倦怠、专业发展艰难,倍感焦虑。

2005年,我到教育局工作不久下乡检查工作,看到大多数教师只读与上课和考试有关的教学参考书,办公桌上和书柜里,有关教育理论和人文修养类的书籍几乎没有,仅有的课外读物也是县乡政府摊派的报刊杂志。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注重仪容仪表,未老先衰,很少研究教学,也不关爱学生。毫不夸张地说,我眼前看到的学校和20年前的学校没有多大变化,甚至一些教师的精神状态更消极,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枯燥,这些都令我陷入了深深的不安和思索之中。我深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变考试第一的教学观、分数唯一的评价观,改变师生对教辅资料等有用之书的追捧,大力倡导师生阅读对人的成长具有奠基意义的古今中外经典书籍,从灵魂深处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

与此同时,庆阳市委、市政府《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的出台,让心系庆阳教育发展的有心人如沐春风,更加坚定了对教育使命的担当。一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把市级教师培训经费由五年前的几十万元增加到每年500万、1000万元,分期分批选送骨干教师和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师范院校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我召集各方面人士分析研究,收集整理大量资料,撰写了《爱是师德之魂》的专题报告,深入县区和学校巡回演讲,开始了唤醒教师职业责任、救赎教师职业危机的精神之旅。七、八场报告之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快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许多老师纷纷给我写信、发信息、打电话,交流他们的感受与领悟,表达他们的振奋与内疚。后来,一些县、乡党委政府还把这份报告印发机关干部学习交流。一份源于教师的心灵药方,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也给改善教师生活待遇,改变教育发展环境带来意外收获。但是,只靠报告引起的轰动效应肯定难以长久,只有通过走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的共同体之路,才能改变老师的精神状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苏醒。关于专业阅读,我们是和学生经典诵读一起开始的,也走过了一条推荐书目、组织阅读、树立榜样、论坛交流的推广之路。实践证明种子总会发芽,一切都会朝向美好。

宁县早胜小学在校长郝建平带领下,半年时间,62名教师撰写博文2900多篇近百万字,访问量达十万次以上。办公室里随时都可成为沙龙现场,校园网上天天都在书写生命传奇。郝建平对教师博客团队的意外收获深有体会,他说,教育博客的交流与写作,无形中凝聚了人心,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无形中让老师们的内心变得柔软和敏感,无形中改变了教师的行为方式和学生的生命状态,也无形中帮助他这个做校长的走出了管理困境。

为了尽快引导更多的教师真正从重复枯燥的精神高原缺氧期走出来,我们大力倡导校长、老师讲教育故事,写教育叙事,改变言说方式,寻找语言密码,重构精神家园。受石家庄新教育杂志办刊风格的启发,我决定从改变《庆阳教育》杂志刊登领导署名文章,校长、教师论文的办刊模式入手,让这本言之无味的期刊,成为引导教师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芳草地。经朋友推荐,我从当时还没有交回地方管理的油田子弟学校调了一位爱读书、会写作、有教育情怀的教师郑晓红担任《庆阳教育》主编,并且给她配备了一位熟悉新教育的助手。之后明确决定:局党委确定办刊宗旨,但不干预编辑具体业务,杂志一律不发领导活动照片和会议讲话,拒登生硬的论文和人情稿件,让这份杂志真正成为师生讲述教育故事的智慧树。杂志改版三年来,引领着县区教育杂志的改变,也正在悄悄改变着教师的科研范式和生活方式。记课后反思,成了自觉行动;写教育故事,让教师尝到了教育的乐趣和职业的幸福;越来越多的尺码相同的人,汇聚到《庆阳教育》杂志的QQ群和小编茶坊之中。齐家楼初中的左春会、实验小学的杨洁、环县五中王丽娜、宁县早胜小学张燕燕等一大批榜样教师,就像幸福的种子,在校园里播撒不止,在孩子们的心田生生不息,一槎一槎催发着生命的绿荫。


4.让生命自然共鸣——课堂的魅力

课堂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场所,师生每天在学校相处时间最长的是课堂。课堂的感受与收获是师生体验幸福魅力、品味生命成长的源泉。为此,我们把突破课堂教学,创造生命在场,作为推进新教育实验、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切入点,盯住榜样教师,培育示范学校。

在邂逅新教育之前,齐家楼初中是一所偏僻、闭塞、沉闷的农村学校。2008年,新教育理念犹如清风沐面,在齐家楼教师心中掀起波澜。他们开始用激情打造奔涌生命幸福的课堂,用真诚呵护每一个灵性飞扬的生命。他们把构建理想课堂作为改变农村孩子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的突破口,让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走向黑板,让课堂展示一个个问题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让真理之花在课堂上自然生发。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探索,齐家楼初中探索形成了以个性化教学,互助式学习;讲桌靠边移,教师下讲台;无须举手,自由发言;先学后导,合作展示;当堂达标,不留作业为核心要素的和谐互助,当堂达标有效课堂教学框架体系,实现了合作规模最小化,合作样式常态化。表达得到倾听,生命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特别是孩子脸上洋溢的自信与快乐,给人一种无言的震撼。学生终于从过去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有大量的时间选修校本课程,涉猎班本课程,参加体育艺术活动,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过去难以杜绝的打架斗殴。教师下课后也不再为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受累,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通过说课、评课,研究、解决每一堂课后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课堂的改变,也改变了这所办学条件简陋的农村学校,邻乡甚至城里的孩子都挤到这所学校读书,许多老师都不愿意调到城里工作,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终生留恋的地方,课堂的魅力温暖了整个校园。卢志文院长前年冬天到学校考察后,用震撼一词给予高度评价,欣然提笔题写无限相信师生的潜能的寄语,鼓励师生在新教育理想课堂的路上永不停步。去年后季,按照西峰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齐家楼初中并入乡政府所在地的温泉初中,我们把合并后的学校命名为温泉齐楼初中,确定为全市新教育实验集团校总校,让新教育理想课堂齐楼模式尽快辐射扩散,让魅力效应惠及更多学校,汇聚更多精神明亮的老师、学生。

经过三年多的推广交流,基于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自然共鸣的理想课堂,已经在全市城乡学校全面开花。环县五中是2010年新建的一所完全中学,张兴斌出任校长后,参加新教育年会,阅读朱永新老师的论著,参观新教育实验学校后,感慨地说: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遇到了新教育,才看到了真教育。想想以前高中学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机械重复学习的状况,简直是一种犯罪。在这所学校里,我要从最有开挖价值、最具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抓起,让学生体验求知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环县五中建成招生后,他就从课堂教学改革做起,给师生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学生很快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也实现了角色转换和专业成长。他们的学校有一位从县城小学分流来准备安排管理后勤事务的中年老师,因为新建学校教师紧缺,就临时教政治课。接触到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后,他深深被课堂上平等、开放的学习方式感染,认真阅读新教育书籍,很快从连小学都教不好的教师嬗变成学生喜爱、教学效果越来越好的初中教师。新教育课堂的魅力、学校的魅力到底有多大?环县五中王丽娜老师在她的通讯《掌门人的梦》中这样写道:老大,我们一起奋斗吧!用我们的汗水和泪水,用我们的智慧和信念,浇灌那颗梦的种子。相信总有一天她会枝繁叶茂,那时我们坐在树荫下,说那些年曾追过的梦。


5.让文化月映千川——永远的追求

教育的本质是传承文化,学校的功能是以文化人。一个没有文化的人难以走远,一所缺乏文化的学校永远走不出事务的怪圈。一所具有文化自觉的学校,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秉承什么,呼唤什么,也会自觉地承载升华师生的精神追求,包容、接纳师生的心灵皈依。面对文化,为学校立魂这样一个全新命题,我们开始思考,庆阳文化的是什么,庆阳学校的在哪里?我们深度思考教育的本质规律,向做真教育、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真做教育、探索慢的育人艺术的新目标前行。

我放胆亮出读无用之书的鲜明观点,就是要通过阅读看似对学生当下考试没有多大关系,但对人的一生成长成才具有奠基作用的经典书籍,将精神气象渗透到学生的血脉里。这种气象只能在若干年后从被教育者身上逐渐显现出来。它是一种潜在的品质,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道德素养、生活品位和个性魅力。拥有这种气象的人将会成为国家与民族的真正脊梁。所以,我不怕慢,不怕不出成绩和效果,我只怕不真。真,就是我们庆阳教育的文化。

20134月,我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评为中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读书周刊记者王珺采访时说:在从事教育管理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上,你的确不像一个行政官员,更像一个农民。是的,我是农家子弟,在二者之间,我更愿当一个醉心于耕作土地的农人,把身躯俯向大地,用双手捧起黄土,让农耕文化“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精神内核,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把每个细节做实,把整个过程做真,让每颗种子都开出一朵花来,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它喜欢的样子。

在推进师生读书活动,全面革新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我们以体育、艺术、科技和实践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建立机制,着力打造庆阳新教育的传统节气。为了全面检阅、展示学校体育艺术成果,让学校、教师和学生每年都有一次全市性的庆典,市教育局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每年举办一次读书活动竞赛,一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次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三年循环举办一次中小学生书画展、文艺汇演和体育运动会,学校和县区也自下而上层层举办这样的活动,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每学期都有一次规模盛大、时间较长的体育艺术节,成为师生展示个性才华,激发生命活力,凝聚精神力量的多彩舞台。通过这些仪式和节会,使学校的文化、愿景被一次次强化、确认,学校的日常生活也被赋予了目的、意义,形成了庆阳教育和学校特有的节气文化,有力地带动了学校幸福生活的朝向。现在,我们的学校正在新教育学校文化理念的指导下,从校风、校训,仪式、庆典,建筑、装点,环境、氛围等方面,重新挖掘学校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让教育、文化、生命如临皎月,交相辉映,寻找一种培育年轻生命,塑造未来社会的最佳途径,让学校真正拥有灵魂,让学生真心拥有梦想。

东方红小学是1942年建校的城镇小学,曾经更名为庆阳师范附属小学。中等师范改制后,学校毅然决定把校名恢复为东方红小学,让这所与陕甘宁边区民歌《东方红》同时诞生的学校焕发青春,把这根70年织就的彩线亮出来,上升为学校的核心理念和文化标志:多彩致美;用多层的课程教学、多样的学习活动,培育多彩的学生和教师,让人的生命向善溢美。多彩文化使学校形成了内在贯通、水乳交融、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素质教育框架和完整的文化体系,她让东方红人有了坚实的精神支柱和明确的价值追求。

新教育同仁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誓言:既然找到了路,就要举步远行。对我们庆阳新教育人来说,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就是我们选定的路。我们不怕远行,不怕缓慢,只要坚持,就有奇迹。让我们共同担当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擦亮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生命,为探索教育真谛,为实现人生梦想且歌且行,永远前行!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