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降息未至!大A久经考验,2024年还能回本吗?

智谷趋势 2024-05-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智友学堂 Author 老肥


◎作者 | 老肥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但处处是炮灰。
         

 

2023年1月22日,A股跌破2800点,5000多家待涨。

         

 

今天全国普遍降温,刺骨的冷空气从北上一直传递到全国人民的账户上。
         

 

即便上周有看不见的手豪掷几百亿撑腰,但今天市场没有等来妈妈更多的爱,三年期和五年期的LPR都保持不变。距离2020年大疫期间创下的最低记录已经不远。
         

 

         

 

对A股来说,2023年是失望且割裂的一年。
         

 

2022年年末准备在市场大展拳脚,结果今年被市场收拾得没脾气,代表全市场的万得全A指数年内有9个月是收绿的,下半年更是走出5连绿。
         

 

一边是沪深300指数的熊市,连跌三年创造历史,另一边则是微盘股的牛市,年内涨幅将近50%。
         

 

一边是机构的熊市,基金重仓股指数跌了20%,另一边是游资的牛市,妖股层出不穷,新股一天十倍,北交所七天四倍。
         

 

同为新兴产业,一边是新能源全年阴跌,一边是热火朝天的人工智能,上半年围绕英伟达等几家海外巨头进行炒作,下半年炒华为产业链,产业趋势贯穿全年。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割裂的局面,源于大家对中美经济的预期差——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快,美国经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市场在不断失望中,转向了经济弱相关板块,保守的选择类债券资产,高分红高股息的央国企,经济好坏对它们的业绩影响不大,现金流稳定,激进的选择类彩票资产,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拥有远大美好蓝图的题材,短期没有业绩可验证,全靠情绪推动。
         

 

整个市场就如同杠铃,一边追求稳定,另一边则是为梦想买单。
         

 

2024年已经到来,忘掉如履薄冰的2023年,重拾心情,重新出发,寻找明年值得我们关注的机会。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2024年A股的主基调仍然是震荡市+结构市,节奏上将会“前高后低”。
         

 

想要走出牛市,需要资金和业绩两方面的配合,但2024年是一个都没有呀!
         

 

资金方面,明年整体偏向存量博弈,可能的增量资金是险资和社保基金,公募和北向都指望不上。
         

 

上一轮牛市的定价权在公募基金手上,因为它是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但上一轮牛市发行的主动偏股基金,90%处于亏损状态,大部分投资者被套牢,对公募产生不信任感。想要扭转这种情况,需要整体净值涨到1.1以上,目前为0.74,任重而道远呀。
         

 

净值回到1附近,意味着高位进场的基民才能解套,大部分人会选择赎回离场。但等到净值涨到1.1,基金重新出现赚钱效应,吸引投资者再次进场,才会带来增量资金。

图源:申万宏源
         

 

北上资金方面,虽然外资券商不断强调看好2024年中国股市转暖,但在地缘关系变化的影响下,很难出现往年超2000亿的净流入。除非中东土豪加大在A股的投资。
         

 

险资是最有希望的增量资金。险资和社保现在是既有钱也有加仓空间,上头也一再强调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壮大“耐心资本”,说不定明年市场部分定价权将由它们掌握。不妨多关注险资偏好的方向。   
         

 

从资金需求层面来看,沪深两市严控IPO节奏是大概率事件,定增融资、股东减持对A股的抽血或将得到大幅缓解。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处于从房地产过渡到高端制造业的结构调整期,部分行业处于产能过剩期。
         

 

三季度报基本确认A股的盈利底,存在触底反弹的需求,但上升幅度有限。同时,三季报也反映了A股部分行业处于产能过剩期,收入增速跟不上产能增速,整体盈利改善有限。
         

 

图源:申万宏源
         

 

         

 

A股的节奏主要看两件事,盈利看中国经济,估值看美国利率。
         

 

对于2024年“前高后低”的判断,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一是当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极低水平,情绪也处在低谷,明年上半年反弹的机会是大于继续调整的风险的,下半年走势得看海内外宏观经济的变化。
         

 

二是国内经济存在两个“前高后低”,房地产投资和财政发力节奏。
         

 

房地产投资从新开工到竣工大约需要30个月,即2年半的时间。2024年的房地产投资对应的是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新开工与期房销售。
         

 

2021年下半年的新开工与期房销售数据还算可以,但2022年开始出现期房销售与新开工的调整速度有所加快。按照时间计算,将对2024年下半年的房地产投资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
         

 

图源:申万宏源
         

 

财政方面,2023年四季度增发的一万亿国债以及下半年密集布局城中村改造改造,多数会在2024上半年落实为实际工作量,造成2024年财政“前高” 。
         

 

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的定调偏积极,只是土地出让金疲弱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未减,2024年上半年财政发力的可见度较高,但全年持续发力的难度较大,很有可能形成“后低”。
         

 

三是美联储降息幅度存在争议,市场或许过于乐观了。
         

 

美联储12月点阵图显示,2024年预计会有3次降息,降息幅度为75BP。但从芝商所数据来看,市场预期2024年会有6次降息,降息幅度为150BP,3月将进行首次降息。
         

 

下图是芝商所的美联储利率观察工具,反映了市场对2024年美联储8次议息会议结果的预测,标蓝表示市场认为该次会议概率最大的结果。
         

 

1月概率最大的结果是525~550BP,表示市场预计美联储在1月会议上,将维持当前利率不变。3月则是500-525BP,表示市场预计美联储在3月降息,幅度为25BP。此后每次会议都会降息,直到11月完成6次降息。
         

 

   
图源: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但美联储明年具有投票权的官员并没有这么乐观——
         

 

美联储票委威廉姆斯表示,目前并没有真正讨论降息,关注利率政策是否处于正确位置,不对利率走势进行猜测。经济和通胀仍然高度不确定,如有需要,美联储必须准备再次加息。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降息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已指示工作人员开始制定可能的原则和门槛,以指导降息过程。预计2024年将进行两次25个基点的降息,第一次将在第三季度“某个时候”进行,前提是通胀预期的进展持续。
         

 

市场走在美联储前面!同样的剧情一年前已经出现过,结果2023年脸被打得生疼。2024年或许还会重演2023年的打脸场面。   

         

 

最后聊聊行业机会,我们认为机会将会出现在两个方面,科技+出口。
         

 

科技方向依然是重点,经济结构转型期间,新兴产业肯定会层出不穷,其中有两条线索值得持续跟踪。
         

 

一是华为链创新,除了消费电子和电动车,包括芯片、操作系统、服务器自主可控、物联网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二是AI应用,2024年是AI应用持续落地的一年,爆款应用出现是大概率事件。不仅是软件,更需要多关注硬件终端的机会,AI PC、机器人、智能车等。
         

 

出口方向也有逻辑,参考90年代的日本,国内制造业需要出海要增量要利润。这个逻辑在今年已经得到验证,海外业务占比高的公司构成的指数取得了正收益,明年有望进一步强化。(下图蓝线是A股高海外业务占比指数,成分股是海外业务占比超过50%的公司)
         

 

这一块更多是个股机会,需要大家做更深入的挖掘。

图源:弘则研究
         

 

以上就是我们对今年A股的整体展望,总结一下:

1、主基调是震荡市+结构市,节奏上将是“前高后低”;2、投资机会集中在两个方面,科技+出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