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围观】浦东2人入围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一起为他们点赞加油

2018-01-18 浦东文明

2018年1月

浦东有二位好人

入围“中国好人榜”

请大家为他们转发加油



敬业奉献 22号 刘峰

“好医生”让生命的冬天不再寒冷


刘峰,男,45岁,致公党员,周浦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时用精湛的医术医治病人,休息时用业余时间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尽自己的所能向有困难的人群伸出援手,对孤寡老人,他主动上门关心慰问;对就医不便的病人,他免费提供帮助。大家都知道刘峰是热心人,但却不知道这么多年来刘峰一直默默无闻地在老人们的生命冬日里送去暖阳。直到2013年,敬老院将一面锦旗送到周浦医院,他的事迹才传扬开来。2014年,他被评为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


“需要就打我电话” 


下沙敬老院是浦东规模较大的一家敬老院,也是上海市挂牌残疾人养护基地。入住的老人中,智障、残疾、孤寡老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些老人体质虚弱,经常生病;有些老人因为长期置鼻饲管和导尿管,需要定时更换,但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来说,每次去医院都很费周折,而且搬动和颠簸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风险。 


2006 年,刘峰得知下沙敬老院的这一情况,主动联系敬老院,表示愿意利用业余时间为这里的老人提供免费服务。十余年来,刘峰不嫌脏不怕累,利用自己的专业长处,为敬老院100多位老人提供了服务。 


有位叫杨美娣的老太,因脑中风长期昏迷。刘峰第一次为她更换鼻饲管时,发现她面色特别差,于是他便留了心,每隔十天半个月,到了需要给她更换鼻饲管的时间,即便敬老院那边没来电话,他也主动抽空去为她更换。渐渐地,杨老太的脸色红润起来。原本生存年限也就一两年的杨老太在他和敬老院的精心照料下,使生命延续了六年。 


有一次,敬老院里一个智力残障的病人摔了一跤,刘峰为他缝合伤口,不料病人却狠狠地咬住他的胳膊不肯松口。血渗透了他的衣服,但他还是忍着痛坚持把伤口处理好,所有在场的人都心疼得说不出话来。家属要请他吃饭,他连连摇手,敬老院要送他礼物,他推辞拒收。酒不喝,礼不收,刘峰的心里收获的是付出的快乐。


名副其实的“私人医生” 


刘峰的热心肠同事知道,敬老院知道,他的病人也知道。 


老方的母亲曾是刘峰的病人。2008年,老方八十多岁的母亲突发脑梗塞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能长期带着导尿管生存。老方家住在周浦镇一个老式小区的五楼,上下楼没有电梯,他自己腿有残疾,所以,送老母亲到医院更换导尿管都是一拖再拖。


刘峰接治老方母亲的时候,她的尿道已经化脓感染,散发着阵阵臭味。刘峰一边为老人冲洗膀胱,一边责备老方护理不尽责,并一再强调,要及时到医院更换导尿管。面对刘峰的叮嘱,老方坦露苦衷。看着身有残疾的老方,刘峰思忖片刻后对他说:“我以个人上门服务的方式为你解决困难。你放心,我是免费的。”直到老方母亲病逝,刘峰的上门服务,整整坚持了五年。五年里,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只要老方家有需要,刘峰总是随叫随到,他成了老方家名副其实的“私人医生”。


将刘峰当作自己“私人医生”的,可不止老方一个人。


2011年的夏天,下沙敬老院的张三囡生病住进周浦医院,医院检查出她的肺部有可疑阴影。没有子女的张三囡,觉得自己无依无靠,整天紧张焦虑,六神无主。刘峰得知这一情况,一边安慰老人,一边联系上海肺科医院。他特地请了假,带着和自己非亲非故的张三囡的胸片前往肺科医院,通过专家读片研究,最终排除了肿瘤的可能。


当刘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张三囡时,老人激动地拉着他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就此视刘峰为自己的亲人。 


刘峰曾为一名85岁的孤寡老人手术治疗前列腺癌。老人名叫王一工,因家庭成分原因,终身未娶。老人的手术很成功,但术后老人情绪十分低落。为了让老人增强康复的信心,刘峰隔三岔五就去香柏爱老院看望王一工,直到两年后老人的生命临近终点。


王一工老人去世后,专职护工刘桂红回安徽老家创办了敬老院,她要让留守在家乡的老人们老有所依。她打电话告诉刘峰,她的敬老院免费收养了一位104岁的老人。她也要和刘峰一样,让老人们生命的冬天不再寒冷。


刘峰的事迹不仅在周边敬老院、小区等场所广为传播,更在行业内成为了佳话。一次,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温朝阳书记忍不住给周浦医院的施庆红书记发了短信,上面写着:“昨晚我中心一老年病人导尿困难,打电话给刘峰医生求救,刘峰放弃元宵节聚会,立即前往解决了病人的问题,在此,向刘峰医生表示感谢,向周浦医院表示感谢!”在刘峰精神的感染下,医院多名同志自发前往福利院、敬老院、困难人群家中等,继续点亮生命的烛光。

敬业奉献 76号 竺裕祥

“好教师”在助人中自助


竺裕祥,男,52岁,浦东新区观澜小学教师。

 
竺老师1987年从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一直在观澜小学任教自然学科教学。他,阳光、帅气、善良,乐于助人,是学生的好老师,老师的好同事。曾经是学校的自然学科教研组长,为学校荣获全国创新实验校的荣誉立下了汗马功劳,辅导的学生也屡屡在市、区级获奖。 


但是近十多年来,他走上了与抑郁症抗争的道路。常年吃药,经常会在焦虑不安,整夜整夜无法入眠中度过,痛不欲生;病重期间,曾经先后两次自杀未遂,在家人、同事帮助下,一次次度过了难关。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竺老师走上了在助人中自助之路。病情也在助人中不断好转。


2014年7月,竺老师跟我们浦东的一个民间公益组织,一起来到了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中心小学,开展了一次捐助活动,给那里的留守儿童带去了希望。2015年5 月接到了一封来自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中心小学支教衮老师转来的一封求助信。信是这样说的: 2014年梁淑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她家住贵州省从江县宰便镇摆利村5组,幼时父母离异,家里有四口人,父亲、继母、梁淑依和弟弟。弟弟小学三年级,近几年父亲的身体不好,又不能够干重活,打零工维持家庭开销。对一个有两个孩子需要上学的家庭来说,那只是杯水车薪。支教衮老师在梁淑依亲戚家得知其情况后,和竺老师闲聊中,竺老师主动并愿意分担一些她的生活费,直至到梁淑依大学毕业。 


从此,竺老师就与梁淑依同学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从2015月6月开始,竺老师以每个月300元的善款支助这位贫困苗族大学生,到现在正好两年,他还将继续支助到她两年后的大学毕业。竺裕祥老师奉献爱心的善举,使她重返校园。让梁淑依一家从中受益,她的全家人看到了爱心的巨大力量,深受感动,倍受鼓舞。在微信中竺老师经常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为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


其实,竺老师家的经济情况也不宽裕,自己的爱人是企业普通职工,自己的孩子也在读大学,孩子现在正在德国留学学建筑,留学的费用也还是家里的老人接济后方勉强维持孩子在外国学校的费用,再加上自己常年服药需要一定的开销,还是学校支助的对象……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有一颗平凡的心,做的也只是一些平凡的事。我做了这些事情,感觉很幸福,通过做这些事情,我找到了我人生的支撑点。我愿意做志愿服务,我要让志愿者这个名字伴随我终生!”多么朴实的话,说的人心窝窝都是暖的。他说:“我不求别的,看着她能通过我的支助改变命运,她的家庭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我就高兴。过年过节给我发个信息,聊一聊,我就很满足了。” 


这就是观澜小学助人为乐的竺老师。他做好事时,脸上总是会情不自禁洋溢出愉悦的表情……这是这份爱与牵挂,唤醒了竺老师自身满满的正能量,两年来病情有所好转,没有复发,药量也有所减少,正可谓“在助人中自助”!


一名普通教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心系素不相识的贵州苗族学生,用爱心温暖了贫困学生。


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不求索取,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是竺老师一贯的为人为师的风格。他将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们一起,弘扬“关爱社会、温暖社会”的正能量,将大爱洒满人间。

打开中国文明网12月“中国好人榜”网址:http://aaq.wenming.cn/seniorset/data/1f6014a1a749614836ae0942ce83ca9a/indexTz.html?str=20180104095535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进入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