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买保健食品之前,这个一定要看!

2016-09-07 海宁市场监管


每年,都有许多老人因为轻信这种免费的谎言而被骗,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这种看似天上掉馅饼的低级骗术屡屡奏效,就是抓准了老年人防骗能力弱,以及对这些所谓的“专家”、“教授”的迷信。

海宁已经有老人被骗

案例一

案例一

2014年6月,老人集体投诉,要求退掉在海宁市区某酒店举行的讲座上购买的保健品。投诉的老人共有9人,每人付了2990元钱。经各方调解,经营者同意作退款处理,并回收商品。

案例二

2014年3月,有老人在某店被欺骗性的推销了960元的保健品,宣传时称可以治百病,拿到商品后,发现只是普通的食品,认为受到欺骗,要求退货。后经调解,退款960元。

这些经营者的特点


特点一,一些经营者会注册个体工商户执照,取得合法经营身份,进一批有批准文号的保健品或普通食品放在店内销售,为推销产品作铺垫;另有一些经营者会在居民区信箱、楼道、公园等地随机分发举办免费保健知识宣讲班的邀请书,并在邀请书上注明,与会者有礼品赠送,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特点二,根据所推销产品的特点,截取相关的医学资料印制成册,单纯的以理论探讨形式进行病情剖析,但不作任何产品宣传,目的是给老年消费者造成一个客观公正的假象,并引起一种迫切想知道如何治疗的期待。

特点三,会租赁一些场所,或邀请所谓的名医教授开课,或直接播放正规的医学宣传片,总之要给老年消费者造成一个久病逢良医的错觉。

特点四,当气氛营造到一定程度后,有些流动性强的经营者便会迫不及待地当场销售,或使用煽动性的言语,或给予最为放心的售后保障承诺,想方设法的让老年消费者购买,如果钱不够,就会送货上门再结算;有些经营者则会采取放长线吊大鱼的方式,只要求填写健康调查表,然后上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沟通,企图建立长期的营销关系。

为何屡禁不止?

据海宁市市场监管局12315中心介绍,从去年截止到现在,老年消费者有关药品、保健食品、普通食品方面的咨询、举报、投诉络绎不绝。

如果老年消费者以效果不佳、价格过高等理由要求退货时,经营者便会以“产品是正规的,购买是自愿的”等为借口给予拒绝。而当老年消费者向有关部门投诉时,往往已经是一段时间以后了。而且,有些老年人怕被子女埋怨,影响家庭氛围,不愿提供详细情况。

甚至当执法部门前往检查时,部分老年消费者还在维护经营者,阻碍执法人员进入场地检查。即使进入现场,也无法查到任何商品及违规的宣传资料。

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执法部门调查取证难,从而在维护老年人权益方面遇到很大困境。

如何防止老年人被骗

方法1:查看产品介绍、产品说明书,观察产品编号、厂家名字,并在海宁市场监管微信平台(hnscjg)——市监查询——保健食品查询。

方法2:“教授”“专家”的名字,在网上进行搜索,如果是正儿八经的话,在卫生局都可以查到对应的注册信息,通常这些讲课的人都是暂时找不到工作或者没什么学历的人。

方法3:在网上查出此产品被投诉的新闻给老人看。

方法4:对产品原理进行搜索,比如产品为激光仪器治疗某某病,可以搜索“激光可以治疗某某病吗”。

方法5:拨打12315咨询。

作为子女,平时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老人开开心心可能比任何保健品都有效哦~~

下面是海宁市消保委制作的《老年人保健品消费陷阱警示片》,赶快扩散给家人和小伙伴们,共同防范消费陷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64lp5cyj&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关注海宁市场监管,选择市监查询,查询您想了解的“保健食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