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科大团队重磅成果发布!

安徽日报 2024-04-11

红细胞输注是历史最悠久,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细胞治疗策略。

当前红细胞和其他血液制品主要依赖于志愿者捐献,但仍然存在着供者不足、感染风险、稀有血型缺乏等输血难题。如何通过体外培养生产、获得大量功能性的红细胞是输血领域的重要挑战,也是医学研究者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日前,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内科、中国科大血液和细胞治疗研究所程临钊、刘森泉团队在体外大规模生产红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对红细胞终末分化所需的营养成分进行系统性探索和优化,成功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化学成分明确的“红细胞诱导分化体系”(Chemically-Defined Optimized Medium, COM),为将来体外大规模生产人体的红细胞提供了新的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

国际著名期刊《先进科学》发表中国科大血液和细胞研究所红细胞最新科研成果。
记者了解到,通过体外培养获得成熟红细胞(cRBCs)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早期红系祖细胞的扩增,以及终末红细胞分化和网织红细胞成熟。近几十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从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s)和人类多能干细胞(PSCs)中体外生成成熟红细胞。
但要实现体外大规模成熟红细胞生产,必须克服两个关键难题:红系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和扩增,以及体外进行高效终末分化并生成功能性的去核红细胞。
程临钊、刘森泉课题组经过前期研究,已经建立人红系祖细胞的富集、扩增和终末分化平台,并初步实现人红系祖细胞的体外扩增。然而以往广泛使用的终末分化体系必须添加人体血浆或血清,存在成分不明确、批次不稳定、难以大量获取等问题,制约了其临床转化。人体血浆或血清复杂的组成成分也一定程度阻碍了红系分化过程中调控机制的研究。因此,该研究团队对红细胞终末分化所需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系统性探索和优化。
最终,该课题组研究发现:生理水平的代谢物和盐浓度可以显著增强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提高成熟红细胞产量。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组还发现,脂质代谢在红细胞终末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尝试使用低密度脂蛋白或胆固醇完全替代人体血浆和血清,成功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化学成分明确的“红细胞诱导分化体系”(Chemically-Defined Optimized Medium, COM)。
该课题组发现,相较于传统培养系统,COM系统不仅有望大大提高体外红细胞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有效解决血浆制品来源和批次的差异性问题。这一突破性发现为将来大规模、高效的红细胞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解决血液紧缺难题。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静教授表示,该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红细胞终末分化体系的效率和可重复性,还为深入探讨人类红细胞分化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复杂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平台,该研究在临床转化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和重大意义。

记者:罗晓宇 通讯员:刘森泉

图片:中国科大附一院提供

编辑:琚常佳

你会喜欢


总投资57.5亿元!曹德旺落子合肥的项目开工了

高质量发展看宿州|“十年磨一功”

安徽农村电商,最强名单出炉!

最新!安徽一市开通商转公业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