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白手起家到年营收超千万,看他的5年创业路!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 2024-05-02

从做“中间商”起家,到创办自己的品牌

从拥有第一家门店到全国铺设100+

从“第一桶金”到年营收超1200万

新西兰UW学院首届毕业生林宸宇的

创业之路可谓丰富多彩

90后的他已是2家创业公司的股东

他是如何做到的?

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

走进他的五年创业路吧~









从“创业基因”到“第一桶金”









作为“创二代”,创业可以说是他与生俱来的“基因”。


让想法从萌芽到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则是大学开放、包容、自由的环境与氛围——


在学院,他加入了几个学生组织,学会了拍摄、剪辑的技术,并掌握了宣传物料的制作方式、营销思维与能力;当时的金融学知识,为日后经商提供了理论的保障,金融学多门课程的理论,让他在日后真实职业环境中得以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校园开放、多元的环境,也让他可以不受限地做关于未来的选择。


从大三起,他便立志毕业后要走创业的路,成为“时间管理大师”,在课余奔走联系业务。


敏锐的发现力和超乎常人的行动力为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互联网洗鞋业务(用户通过网络下单,预约上门取鞋时间,一定时间内清洁护理完毕包装送回)的风口,当即决定投入做这件事,和法学院的校友林峥琪合作,开始第一次创业。

林宸宇和林峥琪的毕业合影

两人在一无大额资金、二无稳定客源的情况下,租了一块场地,一端联系下单用户,一端联系专业洗护店,从做“中间商”起家开始了自己的小生意。杭州的夏天气温逼近40℃,为了节省成本,他们不开空调、只穿很少衣服、挥汗如雨地打包、发货……“创业”是一个听起来很宏大的词,落实到每天的工作里,就是不断地尝试、失败、尝试、尝试、失败、但是继续尝试……直到找到一条成功的、可持续的路。1个包裹、1箱包裹、1车包裹……他们一点点完成了“从零到一”。


林宸宇谈到,当时觉得很累,但现在回想起来,那其实是一段“很纯粹的日子”,因为相比较单纯的身体劳累,创业真正的艰辛还在后面。


好在,最初“中间商”的日子后,他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门店、设备、技术,属于自己的品牌“零零洗”逐步建立起来。

如果说浙商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那么“勇于探索、绝不止步”一定在其中。


单体店的天花板有多高?遇到风险怎么抵抗?企业还能否更进一步?单店的经验能否借助杠杆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在发展零零洗的过程中,林宸宇认识了两位做洗鞋培训业务的商业合伙人,在不断摸索后,三人逐步发展出如今的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杠杆,由合伙人提供客源,林宸宇团队负责孵化客户、合伙人完成初步培训后,林宸宇团队跟进后续的代运营业务,实现整个盈利模式的闭环。


“孵化”“代运营”,短短5个字,背后却是说不清的工作量——


一家店,具体要选址在哪里?装修要注意什么?如何上线互联网平台?怎么推广?和客户沟通有什么话术?……对于初入互联网洗鞋业务的新手来说,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瓶颈有一箩筐,而林宸宇的公司解决的就是这样“从零到一”的过程。

他坦言,公司的业务在技术层面没有壁垒,强过其他人的,是招商能力。抖音平台上做互联网洗鞋业务的有150个品牌,其中149个是直销自营,只有他们开放了加盟渠道。互联网时代,这几位年轻人借助信息的红利与风口,依托抖音平台,做到了月均拓店几十家的成绩。


这样的成绩如何获得?


源于他们的经验。从想法到真正落地,可以说运营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实打实踩过坑、真金白银的教训买来的。


在销售完成意向客户到客户的转化后,一个汇集了客户、相关客户专员、林宸宇自己的微信群便迅速建立,在群里,所有的问题都会得到及时、准确、细致的解答。


林宸宇的企业文化是“自由但有规矩”,自由在于不限制员工的打卡时间、不限制是否坐班,但规矩是今日事要今日毕,每天微信群里的最后一句话,必须是自己人发出的,工作才算闭环。









再出发的勇气









浙商的“四千”精神中有一条,“想尽千方百计”。这不仅是指创业之初想方设法打开局面,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也需要想方设法再次打开新的局面。


业务规模化后,他和合伙人又再次出发寻找新的风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小红书上发现了一家自助宠物洗浴店铺(店内设置自助洗浴舱,包含洗浴池、吹干台、吹干机等设施,消费者只需扫码即可进入舱内自助给宠物洗浴)。申请添加对方好友,结果足足过了2天才被通过申请——这个微小却关键的细节,让他直观感受到了新的“风口”。

与合伙人讨论一周后,超乎常人的行动力再次为他抢占先机,几人胆大心细地开始了又一次创业。从最小规模、试点性质的模型店做起,沿用零零洗品牌模式中积累的经验,迅速尝试、迭代,“小步快跑”地发展起“噗噗自助宠物浴场”项目。









纯粹的快乐









人们常说“十个创业九个死”,林宸宇团队却不仅成为了活下来的“一”,还始终保持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的心。


从2019年成立公司以来,今年已是他创业的第5个年头。如今的他,不再称自己是在“创业”,而是“做生意”——做生意,是一步一个脚印,是仰望天空之余更脚踏实地,是暂时不追求宏大叙事,而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服务好每一个客户,做好每一笔订单。

受聘担任新西兰UW学院创业导师

在当下的节点回望过去,他还能想起最难的时候。这种难,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心累。


心累,是有成本但是没客户,是每天一睁眼,已经有租金、人工花出去了,却没有现金回流。在商业的海中,小企业犹如孤舟般风雨飘摇。


相比之下,身体上的劳累甚至算得上是“纯粹”:本科低年级,每天往返于宿舍和教学楼的日子,只要一心上学就好,是“纯粹”;高年级开始创业,自己当销售跑市场,忙起来没时间吃饭的日子,是充实的“纯粹”;为了节省成本,买一个智能柜也要自己搬,挥汗如雨的日子也是“纯粹”。


这样纯粹的日子过得很快,这样的快乐在日后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他,在他最年轻、最有朝气、敢于拼搏的日子里,给他提供了宽松、开放、多元的土壤,让创业的念头得以扎根、茂盛生长。


步入创业,或者说“做生意”的第5个年头,很多曾经不敢想象的事情有了轮廓,又有很多事情还有更大的可能性等待发现,而他,还将继续探索。


来源 / 新西兰UW学院

责任编辑 / 孙亚飞

审核 / 陈雯婕

终审 / 李磊 

出品

tuī

jiàn

yu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