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课经济学1:四万亿投资拉动经济 到底错在了哪里?

2017-09-23 齐俊杰 老齐的读书圈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再次做客老齐的读书圈,我们很久没有谈经济学了,这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他并不能让你富有,但却可以让你将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让你的心态平和,如果一个人要了解了经济学之后,往往能够做事情事半功倍。当然对于你的投资也会更有帮助。但问题是经济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好在世界上有这么一本书,叫做一课经济学,他的讲述方式很有意思,应该作为大家从实践中了解经济学的基础读物,这本书的作者是亨利黑兹利特,他以深入浅出地讨论了涉及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问题,例如公共建设工程、税收、政府信贷、就业与失业、关税、最低工资、进出口、价格体系、房租管制、工会、最低工资、利润、储蓄、通货膨胀等,以最简单的阐述方式,向读者逐次解读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今天开始老齐就带大家走进经济学的世界,看看经济学家是怎么思考身边的事物的。

 

本书上来就说了好经济学家和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好的经济学家在乎长远经济利益,而坏经济学家则往往用短视的目光去分析事物,他们往往用制造一个更大的麻烦,来解决眼前的麻烦。比如老齐就知道,前几年说钢铁产能太多,怎么办呢,盖钢铁厂啊。盖厂房就能消化产能了,但问题是等你盖好了厂房,制造了更多的钢铁,那么产能不就更加过剩了吗?这就是典型的用更大的麻烦来解决当前问题的馊主意。这不是危言耸听,很多生活中的常识问题,在一些经济学家眼里,反而变得很奇葩,就拿储蓄来说,大家都知道储蓄是个好习惯,但经济学家却鼓励大家过度透支消费,这其实就是放弃长远,而短视的一种做法。用今天的繁荣,制造明天的债务危机,但很可惜,往往兜售谬误的经济学家显得更有煽动力,他们说的事情短期就能看到效果,而正确的事情则需要很久之后才会验证。就拿中国来说,4万亿救市下去,半年经济就复苏了,但债务问题要5-10年才会显现,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为这个4万亿所带来的结构性困难买单,历史不会说谎,他会告诉你对错,但唯一可惜的是,历史告诉你结果的时候,你已经没时间去改正了,只能默默的承受错误带来的损失。

 

下面作者开始详细的给大家来解释经济学的谬误,第一个就是大家熟悉的破窗理论,说经济不好的时候,你就把窗户故意砸碎,然后修理窗户得花钱,把窗户安装上还会创造就业,所以这种故意的破坏,是打破一潭死水的好办法。所以结论就是,故意打破窗户的人,不但不是个祸害,反而是经济的促进剂。但问题是,修窗户的钱,他本来是可以放到其他地方去消费的,现在由于打坏了人家的窗户,所以只能把它拿来赔给人家,这样他就不能去买衣服,出去就餐,或者购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需求根本没有创造,而是被转移了。他本来可以在买衣服那里创造更多的就业和财富,结果被转移到了卖玻璃的这里。

 

所谓破窗理论的应用非常非常多,比如很多人都觉得战争是个不错的事,因为可以打烂重建,这样就拉动了需求。特别是很多时候,在战争期间人们得不到满足的需求,经济学家管这个叫做需求堵塞,在战争之后,这些需求会被集中释放出来,从而带来繁荣。大家举例,美国经过二战,不但克服了经济危机,还创造了新的繁荣。这就是破窗理论的变种之一。人们在战争之后,需要买大量的房子,但这些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消费为代价的。建筑业获得繁荣的同时,耐用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却陷入停滞。战争打破了原有工业的平衡。很多人本来都该添置电器和汽车了,但因为战争,他们不得不再努力工作,重新去买一套房子。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之前他就有一套房子,但战争之后,他努力工作了很多年,仍然只有一套房子。这十几年他都白过了。但表现在经济上的数字却在大幅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货币贬值的力量,随着印钞机的开动,资金长期看肯定是不断贬值的,所以如果以货币当成唯一的统计依据,那么经济是肯定会增长的。但真实的财富状况,却未必改善。

 

供给和需求往往是成双成对出现的,有多少供给就有多少需求,生产力才是衡量财富的最根本标准,而绝不是货币本身。换句话说,在战争中大量的生产力被破坏,供给少了,需求肯定也就少了。农民种不出粮食了,他想吃肉,想买衣服,也没钱换了。所以大家看到的经济提升,其实都是一种战后货币贬值的假象而已。以战争的破坏来拉动经济增长,完全是个不靠谱的东西,同样的,有人说地震拉动经济增长,也更是纯扯淡,灾难就是灾难,如果没有灾难,人们肯定会过的更好。

 

那么接下来一个问题就是,政府花钱,用投资拉动经济,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可行吗?我们似乎一直在这条路上狂奔。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政府的财富全部来自于纳税人,政府所有欠下的钱,最后都是由纳税人来偿还,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种最恶毒的税收,包括我们现在的高房价,这其实就是一种高的出其的税收,需要中国三代人去供一套房子的时候,几乎已经掏干了大家的积蓄。所以房产税绝不是再增加一种税收,而是用一种很低税率的税收,来替代现在这种相当于极高税率的高房价。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当然,政府提供一定必要的公共建设,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公共服务所需要的,我们讨论的不是必须的这部分,我们要讨论的是,这可不可以当成刺激就业的手段,也就是你的目的不再是提供公共服务,而变成了要通过这个拉动就业,假设我们明明不需要一条高速路,而你为了提高就业,非要去修这样一条公路,短期看确实雇佣了工人,相当于用其他纳税人的收入,来短期雇佣了这些工人。那么这些工人短期受到雇佣,是以其他纳税人损失财富为代价的。如果政府不修这个路,把这个费用减税,那么纳税人拿到这笔钱他们可以买更多的工业品,这样就会带动其他方面的就业。所以修路这个事,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剥夺了其他生产产品企业的利润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我们搞经济刺激,总会发生国进民退,越是刺激,民企的利润越薄。

 

作者还提到了廉租房的建设,他说这就是用高收入者的钱,去给政府选定的低收入者盖房子,从而补贴他们的居住问题,他不想讨论对与错,只想说其中的两个谬误,一个是说这个能创造就业,第二是说廉租房创造了财富,这两者显然都是错误的。因为这笔钱政府不用,让老百姓自己用,他也会创造财富。只不过用于政府投资的财富显而易见,而用于居民消费的财富创造,完全看不见而已。所以廉租房建设,只可作为公共服务,而不能成为政府拉动投资,从而拉动经济的方式。这种政府投资越多,经济的效率就越低,经济的质量也就越差。钱都花在面子上了,而里子却被掏空了。不幸的是,我们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走的已经很远了,越是老百姓不消费,政府就越是玩命投资,而政府越是投资,老百姓用于消费的钱也就越少。所以现在已经说不清楚,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了。

 

下一个问题是,税收,这个没什么疑问,都说纳税光荣,但纳税也要有个度,如果一个企业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被税收拿走了,那么就会对生产经营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风险都是企业家自己在扛,有了收益要被政府拿走一半,这样大家会觉得做企业很不划算。自然也就会减少投入。所以必要的税收肯定是需要的,但税收绝不是越多越好。老齐补充一点,税收高不高?这个该怎么看,其实税收就是纳税人向政府购买服务所花费的价格。税收高不高,关键在于你得到了多少服务,这些服务你满不满意。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税负8成未必就高,他有可能都用在了你的身上,创造了超过价格的服务,而税负2成,未必就低,也可能他一点有用的服务都没有。所以好的政府税收,都是提供给你一种基本的保障,能让你在损失的时候有所补偿,从而平抑你的利润波动。打消你没饭吃的顾虑,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创造经济繁荣。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几个问题,明天我们来说说政府的信贷问题,这个东西跟当今的中国更是密切相关,咱们明天见。



激荡三十年【上】


激荡三十年 【下】


史蒂夫乔布斯传 全集

为何说关税保护的产业都没有前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