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1期内容摘要

2018-02-08 月刊编辑部 中国文艺评论


丁酉(鸡)年 腊月二十三

星期四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

2018年第21期


过小年,送祝福!

祝福您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小年夜快乐!


  民谚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

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

二七二八把面发,二十九对联贴门口,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摘要《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1期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1期·特别策划·中国文艺2017(一)


《王贵与李香香》


2017年度戏曲的多元景观

傅 谨

内容摘要


2017年度的戏曲发展,体现了国家一系列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正产生积极效用,濒危剧种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工作有了重要成果。由于传统得到了更好的保存与弘扬,新剧目创作演出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川剧《铎声阵阵》等现代题材戏曲新剧目创作,都取得较高成就。以京剧《朝金顶》为代表的传统剧目的演出,更是戏曲中的武戏得到更多关注的重要标征。


关 键 词:当代戏曲 濒危剧种 现代戏 武戏

话剧《朝天门》


在回溯历史中贴近现实的中国话剧2017

宋宝珍

内容摘要


2017年的中国话剧演出较为频繁,在历史剧、现实题材戏剧、小剧场戏剧、中外戏剧交流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如戏剧结构松散、人物形象扁平、戏剧张力松弛、艺术魅力欠缺等。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中国话剧人应该自觉承担起新使命,用能力和才华去创造更具典型性和持久艺术魅力的戏剧,不忘初心,不懈努力。


关 键 词:2017中国话剧 历史剧 现实题材 小剧场 外国戏剧



凸显中国当代艺术结构价值

尚 辉


内容摘要


有关艺术“当代性”的认知与实践,几乎构成了2017中国美术界的主调。面对欧美双年展所推崇的当代艺术困窘,中国美术的“当代性”不仅体现在架上艺术的守望与再出发,而且体现在中国主导的国际双年展为世界艺术发展提供的一种新思维。本文通过“书写新时代的视觉史诗”“守望中国画学现代之路”“油画、壁画、雕塑对现代性的再出发”和“构建新的全球当代艺术理念”四个分题全面评析了本年度中国美术的样态与特征,并认为凸显东方艺术传统与文化思维是新时代中国美术文化自觉的鲜明表现。


关 键 词:中国美术 视觉史诗 架上艺术 当代价值



2017中国书坛热点综述

祝 帅  赵 斌


内容摘要


2017年中国书法赛事改革,奖项减少;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迅速,博士热再次掀起高潮;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线上书法拍卖引发广泛关注和参与。但也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展览改革并未追本溯源,从根本上调动老作者的投稿热情;高等书法教育的探索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书法传播和线上交易尚需有效监管。回顾2017年书法进程,书坛众多的改革和创新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 键 词:2017 中国书法 现状 问题 思考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1期·理论探索



文艺批评中的规范与逻辑诸问题

陈振濂


内容摘要


我们做文艺批评、人物批评要做的工作,不是去说他好或者不好,而是要对某一种现象做学理分析,批评的魅力正在于对现象的分析,而不在于对现象的判断结论。通常专业评论家不关心结论,但关心过程中对各种角度的梳理分析。说理是评论的灵魂,写一篇评论文章,如果轻率地褒贬别人,大抵没有价值,作者的思考一定是肤浅的。专业评论家是用逻辑思维,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包括史学功底,去剖析现象背后的事理。


关 键 词:文艺批评 学理分析 现象


追簋(西周中期)

“铸鼎象物”与“民知神奸”

——关于九鼎图像的追踪

文 韬


内容摘要


通过文献的梳理和图像的分析,本文试图回答九鼎神性之所在。九鼎成为诸侯争夺的重器,是因为它被视为天命的表征。实际上,此效力与它“铸鼎象物”的模式密不可分,即通过铸象于鼎,“使民知神奸”,进而“协于上下,以承天休”。而所铸之“象”并非具体的、写实的物象或形象,而是通过抽象和艺术再创造,传达意有所指的法象、法戒或意象。人民所知的“神奸”也不仅仅是异兽的善与恶,而是经过加工的画面背后的寓意。九鼎神性最初来自其图像及其背后的寓意,尔后才因礼法的功用,在政权的更迭中不断地被神化。最后九鼎的神秘失踪,既是“铸鼎象物”模式的失效,又是其神性的达成,与它的来历一样,意味深长。


关 键 词:铸鼎象物 九鼎传说 青铜器图像研究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1期·艺象点击



小说与非虚构的混融及其文体创新意义

李朝全


内容摘要


2010年非虚构创作兴起并形成潮流之后,小说对包括报告文学、散文在内的非虚构创作的逆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虚构手法在非虚构文本中的运用。小说与纪实、虚构与非虚构的交织混用,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在古代史传、神话、小说等作品中都鲜明地体现出了这种混融的特点。现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作品也包含了许多可然性、或然性的想象甚至是虚构内容。近年来引起轰动和广泛好评的许多所谓非虚构作品或小说都杂糅了虚构与非虚构的手法。小说(虚构)与非虚构的相互渗透与交合,可能带来文学创作手法、创作观念和文体上的一次刷新。


关 键 词:小说 非虚构 混融 文体创新



新编历史剧创作的困境与出路

吴韩娴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编历史剧的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福建史剧更以沉郁的风格和磅礴的气象在中国剧坛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在辉煌过后,福建史剧受到时代环境、文艺思潮、创作观念、训练体系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也经历过创作力量的“式微”和“退场”。作为中国历史剧创作的重要阵地,福建问题自然也反映出了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困惑。本文以新时期福建历史剧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肯定成就和总结现状的基础上正视困难,提出回归优秀传统、建立编剧保障制度、创造理想批评环境等重要对策,希望为戏曲的历史题材创作带来新的启发。


关 键 词:新编历史剧 福建剧作 创作瓶颈 对策


互看与重构

——以《收获》中篇小说排行榜(专家榜)为中心的考察

王一梅


内容摘要


《收获》杂志在创刊六十周年之际首次推出了文学排行榜。其中的2016年《收获》中篇小说排行榜(专家榜)不仅是对本年度中篇小说创作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对中篇小说这种文体的考察。本文从“互看”与“重构”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专家榜”所反映的当下中篇小说创作趋势,以及文学排行榜对创作的引导意义。


关 键 词:中篇小说 《收获》文学排行榜 互看 重构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1期·艺海杂谈



从琼瑶小说到网络言情小说

周文萍

内容摘要


网络言情小说深受琼瑶小说影响,具有爱情至上神圣化、人物完美理想化、故事传奇虐恋化、氛围古典唯美化等琼瑶小说常见的特征。依此模式,网络言情小说为读者编织出了一个个唯美浪漫的爱情传奇。此类小说能够广受欢迎,不仅因为他们满足了部分读者心中的“玛丽苏”情结,更在于它们继承了中国文学的爱情叙事传统,在当代社会中将中华民族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尽善尽美”的审美追求。只要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不曾改变,它们便会生生世世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关 键 词:网络言情小说 琼瑶小说 爱情叙事传统


作为新型艺术形态的电子游戏:

科技、审美与跨界

李国强 宋巧玲


内容摘要


电子游戏作为“第九艺术”,是文艺和科技相融合的产物。相较于传统文艺形态,电子游戏开发创作过程、欣赏价值,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围绕电子游戏形成的跨界性,既代表了文艺创作和审美的新趋势,更体现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新融合。本文结合影响力巨大的三国IP,探讨电子游戏作品开发的科技性、审美特征以及跨界性。


关 键 词:中国美术 视觉史诗 架上艺术 当代价值


试论抗战大后方音乐潮的兴起

及其历史文化特点

——以重庆、昆明为例

余晓夕


内容摘要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西南大后方出现过一次蓬勃的音乐潮。这是在左翼音乐工作者主导下的新音乐运动,抗日救亡始终是它的主旋律。本文主要以重庆、昆明这两个文化中心为例,论述此一音乐潮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文化特点。


关 键 词:抗战大后方 抗日救亡 音乐潮 重庆 昆明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1期·境外之镜


美国纪录片中的“合理使用”原则

赵 谦


内容摘要


在纪录片创作中使用他人创作的影像、照片、声音、文字和其他图像作品是受到著作权法严格保护的。然而在众多的纪录片创作中,使用文献资料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样式。如何在原作者知识产权和纪录片创作者的合理权益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在法律、法规健全的国家,是持续不断的话题,也是纪录片制片人关心的问题。在美国,“合理使用”条款在纪录片领域的细化,规范了文献资料在纪录片制作中的使用,也保障了制作者的利益。这一做法值得加以研究借鉴。


关 键 词:合理使用 文献纪录片 著作权法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1期·名家专访


马识途

当代中国文学的来路与走向

——访著名作家马识途

采访人:孙 婧


马识途简介 四川省作家。1915年生,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党内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荣誉委员,四川省文联主席、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193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196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诗文著作颇丰。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沧桑十年》,纪实文学《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正式出版著作20本,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多篇。其主要的文学作品收录在2005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马识途文集》中。



讲了这么多也该说说

为什么关注我们

?!


延伸阅读

约稿·诗意的春天:中国文艺评论网喜迎新春

领稿费买年货|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稿费大放送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总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篇目大放送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7年第12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7年第11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名家专访•叶廷芳文学艺术的“救赎”之道

《中国文艺评论》•名家专访•钱谷融:文学的魅力是什么

《中国文艺评论》•名家专访•谢冕:中国新文学——百年的忧思与梦想

《中国文艺评论》•名家专访•洪子诚:“微弱的叙述”与“不确定”的力量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来稿须知


为什么要关注我们?

因为我们就是你!

文末学术福利:欢迎留言,说说为什么关注我们?

我们将在正月十五送出学术惊喜!




想免费访问下载《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想看全文及注释吗?请来我们官网吧!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