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骨三哈|新老学员研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当代呈现

2017-07-23 骨三哈 中国文艺评论


7月20日,骨三哈(第三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的昵称)迎来了前两届“骨一滇”“骨二苏”的13位老学员,三届学者济济一堂,在冰城哈尔滨就“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当代呈现”展开了热烈的思想交锋与碰撞。




点击下方头像获取高清大图




主持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


研讨会有两个目的,一是老学员回家省亲,二是新老学员学术比武。三期的学员一起交流,开阔思路,以世界的眼光中国的立场时代的精神来探讨问题,共同携手进步,展示一下研讨班的魅力,希望大家敞开了谈。



江西省文联主席、二级研究员叶青


从日本美学概念“物哀”谈起,强调一次成功的美学建构,就是传统艺术精神的发现,关系到文化的自信和民族的复兴。中国的艺术精神一定要从当代的视角来关照,另一方面要用传统的艺术精神,来审视当下文艺走向的偏差。此外,我们不能仅仅从理论上进行抽离,还要与当下的生活相融合。评论写作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播亦是不可或缺的。



苏州市评协主席、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李超德


“境界”乃指人的觉悟和修为,并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所谓的“境界”是情与品格的统一,第二是情真,第三是真景物真感情得以鲜明地表达。当今时代,我们要呈现什么样的境界?习主席已经给我们阐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守艺术的理想,要有文化的自信,这些自信会通过我们的作品来传达。当下的文艺创作面临着一些问题,个人认为可以从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大要素为问题的切入点。应该更深切地理解传统艺术精神的境界和理想,从而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找到一个务实、落地的表达方式。




浙江省评协秘书长、西湖论坛秘书长沈勇教授


西湖论坛三届举办下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如何在当代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如何融入我们的生活、如何走向世界。第一届的时候非常焦虑,我们焦虑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或者说在当下如何活下来。今年讨论的是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如何表中国情,如何塑中国形象,而不仅仅是人格道德的形象。西湖论坛三届办下来,感受就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我们当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昌菊



传统的艺术境界在儒家的教化、道家的逍遥和佛家的超脱方面,都有很高的境界,就绘画艺术领域而言,涉及到当代呈现时,应该分为内容的呈现和形式的呈现两方面。无论是现实主义或抽象主义,无论是油画、国画、工笔画,当代画家从表现媒介、控制手法、对当代生活多维度的呈现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油画作为西方的画种,一百多年来,画家都在进行本土化探索,把中国传统的笔法、山水精神、理念注入其中。未来会有更多的艺术家自觉关注到对于传统艺术精神的提倡,期待未来看到更多传统精神气质的作品。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李永东



艺术无所谓新旧,存在于当代的艺术,都是具有当代性的。我们所谓的当代性,到底是谁的当代性,包括我们所说的传统,到底是谁的传统,原来有许多中心主义,为什么会形成中心主义,这些中心主义是否应该继续存在,是否应该做出调整,这些问题都可以重新进行考量。“慢的艺术”,是一种写意,跟传统古典生活是相匹配的,而当代艺术总体来说是“快的艺术”,和现代生活是相适应的。在以往的固定观念中,可能慢的艺术是传统的、旧的,快的艺术是现代的、新的,新的就是有价值的,传统的仿佛就应该加以改造。反思起来,快的艺术跟我们的生命相违背,慢的艺术让我们感到和谐,慢的艺术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评协副主席何弘



艺术精神首先是我们自身和世界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不管是儒家、道家、佛家,都是在无神的基础上建立信仰,看到了世界空无的本质之后,来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处理好呈现的问题,也就处理了中国社会核心价值建立的问题。




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大型活动部主任、《舞蹈》杂志常务副主编张萍



近几年的舞蹈创作,越来越多具有回报传统文化的意识,站在民族国家的立场上,强烈地想输出中国形象的使命感,成为舞蹈界创作群发的特征。中国古代舞蹈是一部断代史,舞蹈的所有形态到形态的演变过程是空白的,我们所提供的支撑不足以让我们把这一形象进行复建。我们的舞蹈建设,是西方舞蹈的底色,完成传统舞蹈使命的身体,恰恰是经历西方强技术门槛规训的。而东方的流畅、意念引领与西方体系不是同样的设计学法则,在此情境下,中国古代传统舞蹈美学原则在遭到极大的破坏。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谷鹏飞教授



应该带着问题意识探究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到底是什么?一代一代地呈现的风格是什么,内容是什么,特征是什么?在呈现的对象方面又有向谁呈现的问题,是向市场呈现还是向人民呈现,呈现度的把握都值得思考。 




 

湖北省评协秘书长、《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蔡家园



研讨的主题根本上还是中国传统的创新问题,并就自己前段时间对画家周韶华先生的访谈所获得的体会与在座嘉宾进行了分享。在讨论理论文化的时候不应该空对空,应该回到常识,回到理性,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继承吸收传统,实现转换性的创作。气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当下艺术家要坚守品质,坚守求真、批判的精神,保持浩然之气,艺术家小宇宙的气和大宇宙的气有机融合,以自信和开放的姿态面对传统,才可能在转化中推进时代性。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裴亚莉教授



我们中国当代成功的艺术家,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成功地实现了传统艺术在当代呈现,《红高粱》把高粱地拍出生命感就是当代呈现,还原三峡库区美景就是当代呈现。从侯孝贤和日本美学之间的关系,张艺谋、莫言和苏联后期社会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想要获得当代呈现,必须一直保持非常开放的胸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


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能过度强调特殊性,而应当在一种关联性和对话性的大背景下来讨论。中国艺术精神,不是文人文化,也不等于主流的传统文化,还应当考虑民族多样性。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不能参与今天的世界对话方面,也是有问题的,值得反思。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赵德鸿



围绕境界和高度两个内涵阐述了见解,境界有层次,自然就有高度。不是古典就高、西方就高,也不是当下就高,而是你要真高,高度能够提高人类的认识、审美和伦理,值得学习和推广。相反低于这个,就需要规避一些东西。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百家》常务副主编楚小庆



中国传统艺术和传统生活面对世界的冲击,越来越沉淀,传统艺术里能够传承下来的文化基因,结合现代生活,包括西方的适合中国人的东西,吸纳进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艺术作品。这些年思路越来越明显,作为文化的传承,横空出世的东西留不下来,我们努力创造的是传统文化基因结合现代生活用艺术的形式重新呈现,这是我们当下需要的东西。各个地方的现代戏,是百花齐放的状态,去年有大量优秀作品涌现,向传统回归,进中小学教材,扶持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切合当下时机,顺着这个题目研究,大家会有更多优秀成果。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影视艺术系教授曹峻冰



电影的戏剧性问题、电影与戏剧的分家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对一个叙事电影,需要戏剧性与电影化的动态平衡。电影戏剧的媒介不同,确定了区别的可能和不可能性。当代戏剧的小众化,使戏剧显得更为艺术,由戏剧改编电影,可以极致彰显戏剧性,在当代来说,戏剧性是不能完全抛掉的,不能一味的电影化,电影与戏剧一定程度上有互通性。

    




宁夏大学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杨开飞教授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两点,一点是传统文化之“大”。传统的读书人,他的最高理想、人生目标、志向、胸怀、格局和抱负,体现了一个“大”。    一点是传统文化之“合”,能把各种学问统合起来。专业可以分家,老师的能力不能分家。今天的美术院校,考的是素描和色彩,中国美术如果传承都不要了,又怎么去弘扬。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希景



最早介入摄影领域的精英们,深受传统美学的薰陶,在技艺探索中崇仰西学,但审美方式却是传统的中国美学。在继承中国传统意境美学的同时,从创作题材到表现手法乃至数字化时代,摄影艺术表现出明显的现代性诉求。有些“观念摄影”作品,其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仅仅停留在借用、模拟、抄袭的层次上,体现出艺术创作原创力的衰竭,或者艺术家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或者迎合西方的猎奇心理。真正思考中国文化深层次与社会现实背后的东西的艺术家相对少,而真正把中国符号驾驭在这个层面上而为之的更少。





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九红



结合从业经历和《闯关东》《第一书记》具体案例与大家分享了体会。总结从业经验,在剧本创作上做到前瞻性和策划性,把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展示传统艺术精神,结合最新的尤其是新媒体平台要求和受众的年轻化做整体营销鲁剧能走到今天,一是创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且所有剧都包含着浓浓的浪漫主义情怀;二是精,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三是四套马车在奔腾;四是转化,做到主旋律向多元化的转化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刚

人是立体的人具体的人发展的人,这种不同的心里状态,必然在他的作品当中有不同的呈现任何文学创造都是一定的生态当中,作家的创作或多或少和时空和具体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些西方文艺理论否定作者的存在,认为作品与作家、社会完全是分离的,对这种西方的文艺理论,要吸取也要警戒。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员、《戏剧艺术》副主编李伟

这个话题应该放在世界的语境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一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已经有了明显的文化自觉,处理得好,则既能尊重传统,又能很好地和世界接轨。今天讨论传统,不要把传统和现代对立,中国和西方也不是对立的。西方引进的话剧,都在非常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戏剧精神,我们中国自己的戏剧却丧失了写意。如果艺术的生产机制是投大量钱,必然会出现豪华大剧院,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

 




研讨会现场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供稿:文韬 王庭戡

美编:温馨


⊙文章版权归《中国文艺评论》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猜你喜欢:

骨三哈|盛夏冰城晴方好,风雨无阻艺起来

骨三哈|开班啦!专题研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与现代性呈现”

骨三哈 | 第一讲·翟俊杰导演·中国审美精神与主旋律电影

骨三哈 | 第二讲·张节末教授·禅宗与审美

骨三哈 | 第三讲·王廷信·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方法

骨三哈 | 第四讲·刘曦林·画之迁想妙得

骨三哈 | 现场教学·走进呼兰,走近萧红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中国文艺评论网,发现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