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首发|中国诗词大会,复归美育之本

2017-02-10 周思明 中国文艺评论

点击关注|让生活更文艺,让评论更精彩

刚刚降下帷幕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在2月8日总决赛中最终战胜上期擂主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更,攻擂成功拔得头筹从而火爆荧屏的这位女孩,是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让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将一身汉服穿得飘逸出挑,诗词储备丰富,写得一手好字,这位16岁少女的从容淡定,加上上海高中名校的就读背景,堪称“颜值与才华齐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73yrviwk&width=500&height=375&auto=0


2月1日,武亦姝在个人追逐战中过关斩将,成为这个环节最高分获得者。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她与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诗,被提醒所说诗句重复了,她立即脱口而出《诗经·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反应之迅速、心理之稳定,瞬间圈粉无数。武亦姝攻擂成功后,原擂主陈更用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表达了由衷的赞美。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共有3名上海闺秀亮相,都有江南少女的清雅,清一色的小学霸。她们在百人团数度脱颖而出,一次次登台挑战、攻擂,直到成为擂主。同样16岁的姜闻页,是上海中学高二学生。她在第一次进入个人追逐赛时答对全部9题,只因为小分低于陈更而离场。点评老师称她是“大将风范”。主持人董卿问她,快要高考了怎么还来,她说喜欢诗词且“学有余力”;问她高考志愿,却是“理科,金融方面的专业”。文来中学初一女生侯尤雯才13岁。在2月3日播出的比赛中,她以119秒答对27题,获得第一名,成为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点评老师称“娉娉袅袅十三余,正是豆蔻年华”;其后的个人追逐赛中,同样9道题全部答对、只因小分低惜失争夺擂主的机会。三个上海小囡的抢眼表现,多少让人意外:一直是对外开放桥头堡、延续着“十里洋场”基因的“魔都”,竟流行“汉服美少女”了么?“武亦姝现象”藏着什么密码?小才女们是如何炼成的?





其实,答案并不神秘。正如爱因斯坦那句经典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位学霸美少女的共性,都发自内心喜欢古诗文,古诗文涵养着她们的价值观、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她们不过度追求成绩排名和比赛输赢,只享受过程。想学金融的高二学生姜闻页,并不觉得读诗词浪费时间,“接受美的熏陶,感受情感的美、事物的美、文化的美,让自己能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的土地上。”而武亦姝第二次个人追逐赛意外止步,也微笑说:“ (对诗词)只要我觉得喜欢它,只要有个人可以聊聊它,输赢真的不重要。知识盲点可以回去补上,但我对它的热爱一旦生成就不会再轻易减少了! ”这便是“00后”们的古诗文之爱,不带功利的真爱。武亦姝随口吟诵的《诗经·七月》,就在学校自编的《中华古诗文阅读》第一册,翻开便是。她们的文化兴趣选择,恰恰呼应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重点。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更需要涵养“底气”。《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成功举办,以及武亦姝们的出色表现分明昭示: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一个物质幸福社会发自内心的渴求与呼唤,是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生于物质不再匮乏年代的“90后”和“00后”渐渐成长之后的必然向往。


当前,古诗文教学状况陷入困境、令人担忧,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而荧屏充斥选秀热、古装戏,央视则推出并坚持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反拨意义和文化价值。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流淌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吟咏已有数千年历史。从屈原到李白、杜甫,再到苏轼、岳飞,中华传统文化在大量经典诗词中得到了生生不息的传承和繁衍,让炎黄子孙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得以不断增强。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每一位中国人都可以通过重温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也能提升个体的文化素质、审美精神、表达能力等等。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具有非同寻常的人文意义,体现了主办方对中华诗词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节目对普及中华诗词无疑起到积极功用。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旺盛活力,离不开整合本土传统文化这个重要环节,离不开电视媒体与广大观众的相互配合与相互促动。在此意义上,“中国诗词大会”已经形成一股文化合力,对广大观众形成颇为有益的经典文化熏陶,从而达到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之目的,复归了美育之本。



周思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艺评小编说: 

应中国网友评论网友群建议,本期微信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推出两篇原创微评《中国诗词大会,触到你我情感痛点》《中国诗词大会,复归美育之本》。文中“中国诗词大会”与“《中国诗词大会》”并用、各有侧重:加引号更注重其作为一项文化活动的属性,而书名号则注重其作为一个电视栏目的属性。



E

XTENDED READING

延伸阅读:

张爱凤:诗词类真人秀节目的价值与缺憾

衡正安:新时代下汉字的特性及影响

林岫:会通以求超胜——论中华诗词的对外交流




微信号总编辑:周由强

责编:何美

美编:熊然


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号:

wyplzg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

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微评投稿:

wyplzg@126.com


『 阅读原文 精彩无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