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杂志|陈友军:从《太阳的后裔》看网络异趣与艺术接受的“反文本”现象

2016-08-29 陈友军 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文章原题:网络异趣与艺术接受中的“反文本”现象——以《太阳的后裔》热播为例


 

《太阳的后裔》海报



2016年《太阳的后裔》的热播,和2014年的《来自星星的你》一样,成为中国电视剧领域的热门话题。


对于有近7亿网民的中国大陆而言,网络播出已经成为电视剧新的播放平台和出口。


这部“现象级”的韩剧在中国大陆画上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叹号。


它如何影响电视剧的欣赏方式,反作用于电视剧创作的走向,进而改变电视剧的文化生态?



2016年4月22日,随着韩国KBS 2TV《太阳的后裔》特别节目放送的结束,又一部“现象级”的韩剧在中国大陆画上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叹号。热度过去之后,反思《太阳的后裔》所处的全媒体时代艺术形态的变革以及相关的美学问题,是本文探究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其中,网络狂欢所呈现的审美异趣以及在艺术接受过程中过度阐释文本、游离文本、夸饰文本甚至背离文本的“反文本”阅读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它或许会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影响电视剧的欣赏方式,反作用于电视剧创作的走向,进而改变电视剧的文化生态。


对于现代社会冒出的诸种“自反性”现象,西方学者已经关注到它对当代政治、社会传统以及文艺美学的影响:“自反性现代化理论是个性化的一种‘强大纲领’。它所描述的事态越来越接近贝克所说的‘我就是我’,此中的‘我’越来越不受公共纽带的束缚,能够建构其自身的生平叙事(biographicalnarrative)。”以《太阳的后裔》播出为例,当媒体把目光聚焦到爱奇艺斩获的各种收视、点击、话题数据翻新,网友疯狂购买爱奇艺VIP会员,爱奇艺“一本十利”的时候,我们看到,诚实的、正常的文本研究越来越缺乏。我们不禁要问,《太阳的后裔》好在哪里?观众何以如此追捧《太阳的后裔》?《太阳的后裔》靠什么吸引观众的眼球?《太阳的后裔》商业的成功是艺术文本的成功还是一场产品营销的成功?“星星”“太阳”等韩剧能否成为中国电视剧未来发展的楷模?


 

一、《太阳的后裔》热播现象

《太阳的后裔》是2015年4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正式实施后,爱奇艺申报引进的韩国影视剧。鉴于视频网站播出引进剧必须遵守“数量限制、内容要求、先审后播、统一登记”的原则,《太阳的后裔》韩方制作公司(NextEntertainment World Co.Ltd)因此把“边拍边播”的方式改换成了“成片制作”,从一开始便与华策影视投资合作,“剧本创作、拍摄、播出、推广电子商务等都经过了市场调研,并制定了周密的引爆计划”。据人民网提供的数据,“《太阳的后裔》在韩国创下近两年来最高水木收视率——38.8%,最高点更是超过46%,将年度剧王收入囊中。截至4月24日,该剧在中国独家播出平台爱奇艺上的播放量逼近32亿,创下全网韩剧播放新纪录。微博阅读量更是达到130多亿,子话题产生700多个,提及人数达348万……大结局当天百度指数也高达193万之多,所谓现象级,大概也就是这样了。”除了这一连串统计数据的公布,各大媒体也开始忙着替爱奇艺和韩国NEW公司算经济账、数钞票。媒体依据爱奇艺付费会员增加到1500万的数量,计算出《太阳的后裔》光会员费就为爱奇艺带来约1.9亿元的收入;他们还依据爱奇艺购买该剧的价格,估算着此剧为爱奇艺带来的收益;还有衍生产品带来的收益,等等。而出品公司NEW方面表示,此次韩方出品公司不仅要收一次性版权费,还要按照累计流量向卖方分红。“韩方出品公司的钱包也将随着《太阳的后裔》在华人气的上升而变鼓”,“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29日公布的报告称,新近流行的韩剧《太阳的后裔》可为韩直接、间接创造超1万亿韩元(约合8.7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太阳的后裔》的制作人在接受韩媒采访时表示“心情很好”。总之,《太阳的后裔》的热播,和2014年的《来自星星的你》一样,已经成为2016年中国电视剧领域无法回避的现象和话题。

 

 

二、网民视点与网络异趣

《太阳的后裔》作为一部中韩两国同步播出的电视剧,韩国是在周三周四的水木剧场播出,而它的中国受众则是汇聚在爱奇艺播出平台下的中国网民。对于有近7亿网民的中国大陆而言,通过微视频观看电视剧已经改变着传统的电视剧艺术欣赏方式,网络播出已经成为电视剧新的播放平台和出口。尽管当前国内对于电视台播放电视剧和网络平台播放电视剧的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来自于网络的电视剧评价正在以汹涌的趋势覆盖来自于传统渠道(政府和学院派学术化)的批评声音,网民的审美趣味常常会决定一部电视剧的命运。


出现这样的态势,其核心还是“网络异趣”所呈现的当下网民的审美趣味。网民通过网络欣赏电视剧所体现出的美学趣味明显地受到网络氛围的影响,它不仅继承了此前泛滥于网络小说中的文化趣味,还明显带有“亚文化”的特质。网民的视点和这种“网络异趣”构成的互为因果的影响模式,尤其不能忽视。


当网民的文化视点聚集在“女色消费”或“男色消费”的时候,以网络热词“污”“腐”表达的亚文化症候就会在具有这类相似因子的电视剧中予以放大,如《太子妃升职记》《琅琊榜》《太阳的后裔》都难以逃脱这种被放大的命运,有的甚至是被强加到相关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上。这与暗流涌动在网络小说中的耽美小说、同志小说、同人文互相呼应,挑战着社会的基本理性,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规范。正如有论者所言:“剧想火,要有毒”。这“毒”是什么?其实不言自明。“以前的神剧被网友称作‘雷’,随着网友心理承受能力的加强,现在要‘污’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我们看到,一种以“污”“腐”命名的后现代网络文化正以调侃的话语方式在青年中流行和泛滥。它的流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国内一些内容公司和IP运作公司也是趋之若鹜。有的网站文章甚至预测,“基于腐文化普及及发展的原因分析,可以判断该文化在大陆起码未来2-3年内都将是黄金热点、新的风口。”面对这一波“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腐文化”,“腐”已经在中国一线二线城市腐蚀了一大群中国青年,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中,“污”“腐”的话题比时尚还热门。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文化绝对不是什么性别平等的理由。那么,以这样的文化视角来欣赏《太阳的后裔》,他所传达的趣味也必然带有“污”“腐”气味。有媒体用“病毒传播”来形容《太阳的后裔》的网络传播效应,其实甚是恰当。像“宋仲基病毒”“撩妹”“宋太太”“颜值高”“人设苏”(玛丽苏,是同人文中的概念,此主角往往与剧情中的人气角色纠缠不清,暧昧不断)等一连串新鲜的网络评论词汇的出炉,无不是这种文化趣味的结果。


这样的网络异趣能够给视频网站带来诸多的会员和超高的人气,进而收获庞大的粉丝群。这些网络段子当然也有它轻松幽默搞笑的一面,也能给紧张乏味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作料。但是,对于一个数以万亿计的国家文化产业而言,它所折射的问题显然并不是“哈哈一笑”那么简单。

 

 

三、文本现实与反文本阅读现象

我们再来看《太阳的后裔》的文本现实。这部爆红中韩,连韩国总统朴槿惠也高度点赞,认为该剧对韩国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起到了积极作用的电视剧,显然并不是以“污”“腐”文化为诉求的电视剧。相反,它是一部有情怀、有担当、有价值观、有文化底蕴的电视剧。正如媒体所言:“《太阳的后裔》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它没有局限于卿卿我我的儿女私情,男女主角一个坚持用生命守护自由与和平,一个认为任何价值观都不能凌驾于生命之上,两人产生争执矛盾源于价值观的分歧,而两人的最终和解也归于对彼此价值观的理 46 32755 46 15290 0 0 2490 0 0:00:13 0:00:06 0:00:07 2905 46 32755 46 15290 0 0 2192 0 0:00:14 0:00:06 0:00:08 3098。军人和医生,一个代表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国家观,一个代表了超越国界的生命观,这种冲突与融合、碰撞与合作,也让《太阳的后裔》在爱情之上有了更广阔的情怀。”大致说来,理性阅读《太阳的后裔》,其文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一部具有青春偶像元素的电视剧,该剧将其所表达的爱情建立在了军人的家国情怀和医生的职业道德基础之上。电视剧通过特战队中队长柳时镇大尉和外科专家姜暮烟医生、海外派兵组长徐大荣上士和军医官尹明珠中尉两对情侣之间人生观、价值观的碰撞,让观众感受到了韩国人民的家国观念,爱情观念。宏大叙事中的唯美画面、浪漫爱情,被演绎得荡气回肠。


其次,该剧还是一部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人间烟火且不失温暖的电视剧。大量生动、真实的细节成就了这部电视剧的品质。比如,一位被救的当地地震灾民看到姜暮烟断裂的鞋子,把自己的鞋子送给忙于救援的姜暮烟的那一幕,就是一个十分经典的细节,语言不通、国籍不同的人群,在人类灾难面前所体现出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就在无声的行动中得到表现,温暖人性的细节是那样的动人;还有许多体现恋人之间心灵相通的表达关爱的细节,更是电视剧的亮点。譬如:灾难现场,柳时镇邂逅姜暮烟,给姜暮烟系上鞋带后,义无反顾各自奔赴灾难救援的场景,都体现出韩剧在细节上的功夫。这些细节极好地诠释了以柳时镇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不惜奉献生命、敢于担当的国家情怀、人类情怀。


第三,引人发笑的戏剧化的幽默情节。电视剧在其叙事的进程中,常常在细节处理上增添一些笑点和趣味性。比如,姜暮烟听到刚刚播放优美音乐的广播里突然传出自己撕心裂肺的哭声,还有自己边哭边向柳时镇深情表白的情节安排,都体现出编剧的用心。姜暮烟隐私被发现后着急崩溃的可爱样态与当事人柳时镇坐在广播室里面带微笑听姜暮烟表白的心满意足所达成的喜剧效果也十分强烈。


此外,韩剧还十分注重展示韩国文化优雅的一面,用心表现日常生活的文化细节,韩国日常生活中那些带有儒家文化色彩的与人相处的礼仪,对长者的尊重,情感表达的含蓄与深沉,都在电视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韩剧走向世界的优长所在。


当然,《太阳的后裔》也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灾难场景的设置和人物关系的安排依然没有脱离韩剧基本的创作套路。但是,如此正能量的电视剧却被网络观众肆意分解为各种亚文化的碎片,网民们在狂欢化阅读中恣意地宣泄着各种自我情绪,这样的阅读其实是令人担忧的。当主导《太阳的后裔》的阅读成为粉丝对偶像的崇拜,当观看的视点集中在演员的颜值,当阅读全然不顾作者基本的创作意图、不顾文本的实际,当文本完全撕裂被任意涂抹,当艺术文本只不过是网络受众情绪表达和情感抒发的酵素,当艺术欣赏或观看不必认真对待电视剧所表达的诸多内涵,当失去理性的粉丝们在狂热的偶像追捧中各取所需的时候,这样的“反文本”阅读实际上会无情地摧毁我们的艺术世界,毫不留情地解构我们正常生活的基本法则。



 

*陈友军: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杨婧

*注释见纸质版:《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7期(总第10期)


延伸阅读


刘成新 全芳兵:存在主义的黑色幽默剧——评《一个勺子》的影像文化

吴闻博:韩国电视节目为何在中国大热

素心:《寻龙诀》,背后的价值比表面的呈现更重要


艺象·评品·思想·分享

互联网+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号:wyplzg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交流/合作/投稿:wyplzg@126.com



杂 志 佳 文

回复关键词(作者或被访者姓名),查看往期佳作吆~

作 者
 赵实 | 尚长荣 | 陆贵山 | 张炯 | 崔凯 | 云德 | 王一川 | 尚辉 | 王瑶 | 董耀鹏 | 程大利 | 言恭达 | 向云驹 | 陈振濂 | 邵大箴 | 王丹彦 | 季国平 | 康健民 | 郭启宏 | 刘成纪 | 彭锋 | 蒋述卓 | 李石 | 宋宝珍 | 曾来德 | 陈晓云 | 叶青 | 高伟 | 林琳 | 杜学文 | 余开亮 | 胡崇炜 | 索久林 | 张智华 | 李金秋 | 张伯瑜 | 戴清 | 李昌菊 | 梁秉堃 | 欧阳友权 | 胡晓军 | 罗丽 | 张鑫 | 刘永春 | 高强 | 刘悦笛 | 林如 | 王晓鹰 | 李树峰 | 郑晓华 | 曹卫东 | 喻国伟 | 刘曦林 | 陈旭光 | 吴蛮 | 万建中 | 高小康 | 郑榕 | 仲呈祥 | 李佩伦 | 谢柏梁 | 赓续华 | 田志平 | 罗怀臻 | 许锐 | 杨勇 | 张之薇 | 梁君健 | 路侃 | 顾亚奇 | 胡智锋 | 饶曙光 | 陈犀禾 | 鲜佳 | 傅谨 | 乐泉 | 吴琼 | 胡凌虹 | 赵晖 | 唐宏峰 | 赵建新 | 素心 | 杨曦帆 | 思明 | 程正民 | 张祖健 | 刘建 | 李诗男 | 孙惠柱 | 谢柏梁 | 姚国强 | 樊露雪 | 彭程 | 陈燕 | 品川爱子 | 朱伯华 | 宫宝荣 | 汤逸佩 | 李扬 | 张小玲 | 尹鸿 | 张思涛 | 杨俊蕾 | 周星 | 李道新 | 周黎明 | 左衡 | 刘嘉 | 麻文琦 | 张同道 | 罗晓欢 | 吴闻博 | 赵倩 | 查律 | 白烨 | 陶子 | 陈传席 | 郑工 | 李朝全 | 赖大仁 | 厉震林 | 朱以撒 | 邹文 | 叶朗 | 张立文 | 张翼星 | 毛宣国 | 庞井君 |  吴毅 | 殷曼楟 | 肖永亮 | 黄鸣奋 | 马季 | 王长安 | 夏燕靖 | 嵇绍玉 | 林荫宇 | 刘祯 | 刘成新 | 全芳兵 | 王廷信 | 顾春芳 | 裴亚莉 | 范玉刚 | 郑晓林 | 张晶 | 安葵 | 陈建忠 | 陶庆梅 | 周夏奏 | 慕羽 | 陈友军 | 黄书亭
被访者
 傅庚辰 | 李雪健 | 袁毅平 | 张世英 | 刘厚生 | 李准 | 胡经之 | 谢冕丨钱谷融郑榕陆贵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