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任务”

广播融媒中心 广东新闻广播 2024-04-08


 牛日成 | 撰文

宇帆 | 音频

陈炯 | 版式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报告提出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同时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如何?从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总体研判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这是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信心和底气。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出席大会。


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需有积极有效之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大任务”,路径、发力点和目标都十分清晰——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唯有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才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必须切实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基础,提供强大动力。


▲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式开启商业首航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消费和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两架马车”,需要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有赖于激发消费潜能以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发挥投资拉动力,确保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提高开放水平,就是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而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增强吸引外资力度。


▲1月25日,位于渤海湾西南部的埕北油田油气处理与岸电设备共建平台——CEPC(中心平台)正式投产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唯有发展才能安全,也唯有安全才能发展。这就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这就要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有待于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也亟待破解,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的绿水青山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需要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执政理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必然的选择。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有着美好的期待。凝聚共识、同心合力、真抓实干,中国“巨轮”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图源:新华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