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的一段华园青春,正好!


儿时仰望过满天星河

从此便拒绝用“单调”定义人生

竞赛达人

中共党员

十大三好学生标兵

校园十佳团支书

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连续三年获国奖

追梦低维凝聚态物理研究

……

他叫郑好

来自物理与光电学院

全力以赴

青春正好


个人简介

郑好,中共党员,物理与光电学院2020级应用物理专业本科生,2022-2023学年度华南理工大学“十大三好学生标兵”,2022年度华南理工大学“十佳团支部书记”。曾任院学生会执行主席,现任班级团支书。百分制加权平均成绩92.3,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主持或参与了3项研究型项目,累计获得2项国际级、6项国家级、7项省级奖项;三次获评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第十期“华南理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秀学员;以“服物于人,感物于心”的理念开展学术竞赛工作,助力物理学科三大竞赛宣传;所在班为2021-2022学年度“校园十佳班集体”。



01

难忘儿时看到的那片星河


儿时的夜晚,郑好常常在静谧的山村里仰望星空,那满天繁星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瑰丽莫测的星河流转,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


看到这些,母亲便经常带着他阅读科普读物,让他对这个世界萌生了更大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随着对科学的了解,郑好逐渐意识到,任何专业领域的耀眼成果背后,都需要持久的积累。就像天文观测,不仅需要日复一日的记录,还需要年复一年的等待。就这样,选择大学专业时,郑好决定将自己的志向投入中学时便接触并有所擅长的物理领域。郑好相信,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能够让他脚踏实地,去系统地探索世界。同时,他也期待着自己有一个丰富精彩的大学生活,就像儿时仰望到的那片美丽的星空。


郑好在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言


迈入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的第一年,郑好就开始参加物理学术竞赛。有一次,他遇到这样一道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给你一个细长的装满水的管子,当你对其某一区域施加超声波时,水是会喷出来形成喷泉,还是会下降呢?”


对当时的郑好来说,尚未系统地学习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来解答这个问题。然而,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选择了通过实验来推演和摸索答案。他和其他四位队友团结合作,成功解答了问题,挺进了决赛。


然而,决赛的第一场就遭遇了不小的挑战——队伍中的两名师兄因为身体不适不得不去医院就诊,只剩下郑好和其他两位大一同学上场比赛。面对不利局面,郑好安慰队友不要紧张。他说:输又何妨?我们全力以赴就是!”令人惊喜的是,他们本来的准备就很扎实,再加上放下了思想的包袱,反而在赛场上出色发挥,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他们优异的表现吸引了老师们的注意,随后将他们选入了校队。


正准备在校队里大展拳脚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郑好的节奏。多场比赛连续停办,使得校队的传承受到了阻碍。情况最严峻的时候,队内成员仅剩七人。比赛再度恢复时,经过综合考量,郑好被委任为队长,肩负起带领队伍参加省赛的重任。但由于整体实力有所欠缺,队伍险险晋级国赛。


郑好的部分竞赛证书(左右滑动查看)


晋级国赛后正值暑假,郑好和队友们立刻决定:放弃回家,全员留校充电,争取在国赛上拿名次。上午,他们学习理论课猛补知识阙漏;下午到深夜,他们泡在实验室里处理一项项数据。大家轮流休息,互相交替,每天不停。


“当时想的是,才大一又怎样?我们可能比不上很多‘老手’,但是只要能做出来,有一点进步,就是我们的胜利。”郑好说道。


“我觉得这些比赛经历对于科研入门是很好的训练机会,许多学术交流、探讨都能帮助本科生梳理思维,打破范式。”深思熟虑后,郑好向学院提交了“以赛促学”的建议方案,受到学院重视,并于暑假开学前就得到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那一次,郑好最终带队拿到了国赛三等奖。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的历练为郑好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和科研基础。大二时他成为领队,更加从容地致力于队伍建设,广纳贤才,完善培训流程,为队伍的传承延续做充足准备。


功不唐捐,在2022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由郑好等人带领的队伍以186分获国赛团体二等奖,这也是学院在这一赛事上10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后来,郑好担任了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进一步在学院内宣传推广学术竞赛。


郑好在物理学术竞赛现场合影(左二)


除本专业的学术竞赛外,郑好也积极参与其他学科竞赛并屡获佳绩。2项国际级奖项、6项国家级奖项、7项省部级奖项……在外人眼中,郑好所取得的成绩似乎主要归功于他的天赋。实际上,郑好更清楚自己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不忘的初心——持久积累,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小窍门”。


02

好成绩的窍门是“出卷子”“记错题”


郑好说,自己有一门特殊的学习方法——“出卷子”,其核心是从出题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究知识的实际应用。他解释道:“就像‘费曼学习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讲给别人使其听懂,才能达到自己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通过‘出卷子’复习也是相同的道理。”


郑好部分课程成绩单


在“出卷子”的过程中,郑好逐步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消化课程学习要点,同时也体会到知识不仅仅是罗列在书本上的文字、公式,而是有着其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郑好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知道知识“有什么用”十分重要:“当你发现很多知识的运用就在身边,你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习就能成为快乐的探究过程。”


除了给自己“出卷子”,郑好也延续着高中时便有的“记错题”的习惯。从高数、概率论,到理论力学、量子力学,他的错题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每一次的困惑与正解。如同一砖一瓦垒起知识大厦,脚踏实地、精研深思,认真的态度加上科学的方法让郑好多门课程取得满绩,更是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郑好错题笔记


在勤奋求知的道路上,郑好也时常遇到众多令人困惑的难题。然而,这些难题对他而言更像是“兴奋剂”,能够点燃他内心的求知欲。对于是否需要向他人请教,郑好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他首先会尝试概括自己的解题思路。如果无法做到,那便意味着他在这一部分的知识上存在较大的遗漏,逻辑关系尚未建立完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询问他人,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他会选择先扎实自己的基础,重新梳理思路。


相反,如果郑好能够概括出自己的思路,但依然感到困惑,那么问题很可能出在他自己忽略了某些细节。这时,他才会选择向他人请教。在寻求帮助时,郑好并不会直接询问整个题解,而是只针对自己卡壳的地方进行梳理和讨论,余下的部分则继续依靠自己的努力去钻研。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既提高了效率,又锻炼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


每晚临睡前,郑好常“三省吾身”:我今天过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明天要做什么?除了当天的短期复盘,他对自己还有一个中长期的规划。在每一个周末,他会想清楚下一周的核心任务是什么,然后将一些“成块”的时间分配给核心任务,再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解决各种零碎问题。特别忙碌时,他甚至会在校区之间的交通车上思考作业题,下车后快速写完提交,保证时间的利用率。


郑好进行学生工作汇报


还担任着班级团支书的郑好,将团课活动组织得既有序又高效。他深知,每一次活动都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宝贵机会。


在一次科技文化节中,郑好决定组织班级前往广东省博物馆参观学习。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他提前和同学前去踩点,与馆内工作人员沟通,精心选定参观路径。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博物馆的展品,他还特别设置了30个题目,每个题目对应一个不同的打卡点。这一创新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踊跃参与,活动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在安排团内小组时,郑好也展现出了他的用心良苦。他将积极的和被动的同学分在一起,使得每个小组都能活跃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一个个把班级、把同学放在心上的举动,让郑好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荣获了2022年度“校园十佳团支书”的称号。


郑好所在班级获“校园十佳班集体”


“把形式内容化,把内容形式化。”郑好总结道。“形式内容化”是指让大家在每次团课中都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内容形式化”是指将复杂难懂的内容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展示给大家,使团课学习更加高效。



03

下一程的星空更加壮丽


郑好说,他是一个幸运的人。他深知,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那些值得感恩的人与事。


出身于农村的郑好,母亲是他的第一个领路人和榜样。即使家庭经济困难,母亲也从不抱怨,而是在上班之余,去烧烤摊打工、卖水果、做刺绣……想方设法补贴家用,为郑好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她从不给郑好学习上的压力,而是鼓励他发现自己的不足,认准了目标就不要放弃。在母亲的陪伴和支持下,郑好得以在求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最终考入心仪的华南理工大学。


在求学过程中,郑好也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关怀。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爱心人士的公益助学行动以及教育基金会的帮助,都为他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在高中时期,郑好曾一度因生病而倍感压抑,是学校老师的关心与帮助让他重新振作起来,顺利度过了关隘。


来到华南理工大学后,郑好说自己更加深切体会到了幸运的含义。这里有班主任老师的悉心指导,舍友的互帮互助,班级同学的团结一心,让他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克服挑战。


豁达乐观,是身边老师和同学们对郑好的深刻印象。郑好酷爱诗词,推崇苏轼的生活态度,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他说:“把人生的苦难当作生活的调味剂,就能驱散许多茫然。”这种乐观精神,不仅让他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也让他在生活中更加珍惜与感恩每一份美好。


郑好在“十大三好学生标兵”答辩现场


“自己一直被帮助,也应该帮助别人”,抱着这样一份信念,郑好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传递爱与温暖。


大二时,郑好加入了“华南理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有一次,他与伙伴们来到自己的家乡调研,看到了乡村振兴政策为这片革命老区带来的生机活力,但也看到了隐蔽的污水问题。


“污水排流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山地地形和农村农户分布,容易产生洪涝风险或影响土地墒情……”郑好和伙伴们检测水质、记录数据,并提出改进方法,将资料整理汇总,上交给当地政府部门。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请来专家团队进行考察并组织整改。当郑好再次回到家乡时,发现相关问题已得到解决,真正实现了污水分流和污水再利用。


郑好在乡村调研中


郑好是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他致力于打破信息差,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了解并受益于助学政策。他还担任穗石小学的义教老师,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关爱。至今,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郑好已有超过260个志愿时,并三次获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郑好参与资助政策宣讲


除了扎根大地,郑好也心怀远方。在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郑好看到了许多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的进展,也对我国在某些领域存在的短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本科毕业后,郑好将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造,在那里从事低维凝聚态物理研究。未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如今的郑好,目光灼灼。在他的眼里,下一程的星空远比儿时更加壮丽,更为广阔。


从故乡到远方

他已走了很远

山头斜照却相迎

他又从未走远


青春,马蹄疾驰

前程,直挂云帆

郑好,加油!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采访:王一茗 张越婷

文:王一茗 张越婷 韩有为

图:受访者提供

微信编辑:韩有为 丁治博 司小平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关于教育数字化,教育部开展这一专项行动!

AI+课程,提升拔尖创新人才核心素养

放假通知!这些景点待“鲤”探访!

华园“搭子”数据大公开!快来解锁“鲤”的校园搭子吧!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