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学院之窗】——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两个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建于1960年,是东南大学传统优势专业之一,现为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成立于2020年,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新本科专业(首批全国仅4个)。 


两个专业所属的“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于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入选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也是东南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并列全国第3,入选“A”类学科。目前,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工程中心)。



- 杰出校友 -


房建成

1996年博士毕业于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荣获首届国家级杰出人才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



沈向洋

1984年本科毕业于陀螺仪及精密仪器专业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客座)。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协会院士(ACM Fellow),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世界一流的计算机专家以及国际技术、产业与投资界领袖,曾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参与创建微软亚洲研究院,为中国培养了众多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


彭年才

1983年本科毕业于陀螺仪及导航仪器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0年来专注分子诊断仪器开发和企业产业化,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0多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成果产品入选“奋进新时代”二十大主题成就展。


蔡英凤

2006年本科毕业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13年博士毕业于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


江苏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学者。从事智能汽车复杂环境感知及动力学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曾获中国汽车工业优秀青年人才奖、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 科研情况 -


学院坚持科研“四个面向”,以解决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为研究目标。科研综合实力强,近五年来累计科研经费到款超过 2.5 亿元,其中近 70% 为纵向科研经费到款,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院科研特色显著,为我国舰船导航技术、硅微惯性仪表技术、海洋与空间探测技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及应用、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感知技术、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康复与空间机器人技术、可穿戴医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以来,学院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6项、银奖4项。


- 师资队伍 -


学院拥有一支以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一批国家级、省部级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职教师83人。


- 教学模式 -


学院以东南大学电类平台为基础进行宽口径招生,学生入校后首先进行大类培养,按照大类统一的基础课程进行学习,进入高年级后可自选方向深入学习。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优势,拥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 11 项,建设多个教学用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三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专业特色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汇集各门类学科前沿技术精粹形成的研究探测感知领域方面的源头性科学技术,在航空航天、国家安全、海洋与深空探测等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是智能传感、智能图像、智能信息处理与认知等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学科交叉而成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专业,可为我国智能传感行业(包含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领域)输送急需人才。



学院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课外研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优秀生培养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学院本科生多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等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仅近5年就获得了国际级、国家级及省级奖项 80多项,三分之一以上的本科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上获奖。其中,“挑战杯”竞赛成绩更是屡创新高,近十年来,累计获全国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 创新创业 -


“3 4 4 1”——3项特等奖,4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这串神秘的数字便是仪科学院的“挑战杯”履历。这份荣耀跨越世纪,历经10届,历时24年。一代代学子自五湖四海而来,沐浴在这份荣光里,又因科研热情而汇聚一堂,共同书写属于大仪科人的“挑战杯”故事



1999年,东大仪科学子首次参加挑战杯,但当时因参赛路程遥远,参赛设备在运输中受损,最终只获得优胜奖。在经历了几年的沉淀之后,2005年,仪科学院挑战杯团队再次出现在了赛场之上,参赛作品有幸得到了当时温家宝总理驻足参观。2007年,仪科学院第三次来到挑战杯的赛场,两支参赛团队双双进入决赛,分别斩获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比赛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展位前停留许久,询问作品细节,与仪科学子亲切交流。

2019年,在第十六届“挑战杯”中,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仪科学子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脱颖而出,将全国特等奖的殊荣收入囊中。



2023年,在第十八届“挑战杯”中,仪科学子继续奋发图强,赓续空天报国梦想,再获全国特等奖!




- 国际交流 -


学院国际交流活跃,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佐治亚理工、马里兰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杜伦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参加了丁肇中教授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 -C”、中欧合作项目“伽利略卫星导航技术”、东大 - 牛津 NSFC-RS 智慧医疗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等课题研究。每年约15%本科生赴海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相当比例学生参加暑期学校项目和国际学术会议,2019 年、2023年本科生整建制参加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夏令营,本科出国率40%以上。



学院重视学生的国际化教学,每年都有一批海外知名学者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全英文授课。2020年组织东南大学“智能感知”线上国际暑期学校。2021年与南京医科大学、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UHN下属KITE研究所签订四方合作协议,未来将在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科研及人才培养多方面深度合作。2022年联合杜克大学举办“智能感知与工业设计”主题国际冬校项目。



- 毕业去向 -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为99% 以上,本科国内升学和出国(境)深造率超过60%毕业生就业适应面宽,就业前景好,多分布在高端制造、自动化、航天军工、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行业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多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成为领域内的骨干力量。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高级管理人员,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朱健,教育部高层次人才朱向阳教授、刘成良教授,国家杰青蔡英凤教授等。



- 优秀毕业生 -


戴逸翔

中共党员,1990年生,博士,江苏镇江人


密尔医疗联合创始人、联席 CEO&COO、医疗器械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外部资源开拓、融资与政府关系、产品软件开发等。2008年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入东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习,2012年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四所研发工程师 / 项目总师、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感知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医疗器械设计制造、智能感知软件与算法、远程医疗等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


曾 欣

中共党员,1994年生,硕士,江苏盐城人


现任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从事雷达设计研究工作2013年由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考入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17年保送至本院攻读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 优秀学子 -

赵子弈

中共党员,2023级硕士,安徽合肥人


曾担任仪科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曾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一等奖学金,大四时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名保送研究生,曾获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10余项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级SRTP项目并优秀结项,目前有5项发明专利受理,1项卓越中文期刊论文发表。担任“挑战杯”《力感智能月面轻巧型采样装置》 项目团队负责人,获得“挑战杯”主赛道全国特等奖、累进创新专项奖。


李明雨

中共党员,2020级本科生,河南新乡人


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现为仪科学院智能感知工程专业2020级本科生。他坚持以学为本,推免时平均成绩和综合测评均位列学院第一,曾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主体赛全国特等奖和累进创新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一等奖等省级以上竞赛奖项十余项,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一篇。曾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奖学金一等奖、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获评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三好学生和东南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



- 院长寄语 -



仪器科学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标志之一,高端设备是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一代科技革命为仪器学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智能感知、智能机器人、卫星导航、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成为学院的优势和特色。多学科交叉优势下,学生读研率高、出国比例高、就业前景广阔。欢迎同学们加入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携手开启一段星辰大海的征程!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刘澄玉



来源 |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审核 | 仲点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东南大学本科招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