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沧海遗珠:真光中学“级社文化”

2016-10-30 何池歆 教育发现



史上最早的学校“学习共同体”,

学校文化建设之沧海遗珠——


真光中学“级社文化”

文/何池歆

2015年12月


我想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一个经典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案例——真光中学“级社文化”。

  沧海遗珠——级社文化


广州市荔湾区真光中学是岭南办学最早的学校之一。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到了今天,真光中学积累的教育财富让世人惊羡。全国各大媒体对该校都有过无数的报道,全国各类调研团队、成批的专家来到这里都留下了数不清的评价。总体印象:真光文化已经是璀璨夺目,内涵丰富,宛如苍茫大海。

然而,我总觉得有一样东西被无数双眼睛掠过,一直以来得不到重视。仿佛一颗被遗忘的明珠。那就是真光中学的“级社文化”。

真光中学的“级社文化”来自基督教学校的一种制度:按照年级组成级社,级社的名称通常在初一便确定,以毕业年份冠在社名之前,六大级社,六年一轮回。现有“艺芸、旭晶、晓、蘅圃、晨晖、耀”六个级社,每个级社都有自己的“社训、社花、社色”,还有社徽、社歌。

这种级社制度,互相砥砺、相亲相爱。由于历史原因,中途这种制度有过中断。到了1994年,学校恢复级社制度,并认真建设完善至今。

真光级社文化一路发展,不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尤其把礼乐文化与西方民主精神“无痕融合”,建构了独特的文化样式,典雅、别致、唯美,却不乏时尚和开放。




  世界上最早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一词最早见于1995年博耶尔《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报告。但是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球的教科文领域已经兴起了对学习共同体的探索和研究。

江浙地区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走在全国前列,他们的“共同体”已经不限于学校教育,已经向社区教育、专业领域培训渗透,向终身学习方向发展,向互联网发展。全国各地也都在研究实践这个学习共同体。然而,真正把学习共同体上升到组织文化这个层面的,凤毛麟角。

广州市真光中学的级社制度,把同一年级的同学团结、联系起来,校内的各种活动多以级社为单位开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友爱精神。级社的活动内容,从课堂学业、延展到文体活动、家校共建、学校和社会联动。当然,核心还是围绕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

真光中学1872年创校时就建立了“级社制度”,至今有143年的历史,因此完全可以说它是“史上最早的学校共同体”。当全球开始研究学习共同体的时候,真光中学的级社文化已经事实上存在、延续了一百多年。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典范


真光中学级社文化,说到底是学校文化系统中的“组织文化”,当然组织文化也是依靠相对的制度文化做保障的。

组织文化有共同的价值观、基本理念、行为准则和精神体系。比如真光中学级社中的“艺芸社”,其社训“敬业乐群”就是一种精神追求;“晓社”的社训“明辨笃行”就是行为准则;“耀社”的社训“光耀万里”是一种价值观……

除了顶层的级社理念系统,活动课程和社团阵地是级社文化的广袤天空。真光中学竟然有56个社团,像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一样,这些社团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我挑一些比较新颖的、常人少见的——MGC魔术社、DIY家政社、真光侦探社、双截棍联盟……听说过没?不得不佩服这些孩子的创新能力。至于那些常规的学校社团,基本上你说得出来的这里都有。

真光中学的社团数量较之一般学校来说是多的,但是从顶级的“学校文化组织建设”典范的要求来说,他们还应该创新更多特色鲜明的社团。可以把学校一百多年的“大级社文化”发展到无与伦比的境界。



  

  戳文化痛点:求最大公约数


真光中学把级社当作引领学生自能发展的载体,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拿了数不清的各级奖项。

然而,学校文化建设最难的不是个性发展,而是“共性融合”;最难的是“和而不同”。真光中学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尝试,比如系统思考与整体规划社团建设,分年级布局学生社团,既各成体系又构成真光学子在校三年阶梯式发展的系统。这一招不管做得怎么样,我还是挺佩服的。

文化的群体性在教育规划中必须要有显著表达,甚至是“看得见的”。要让真光学子与其他学校学生有显著的区分特征。

我了解到,真光中学努力在组织文化中“求最大公约数”,极力打造“真光学子、真光教师、真光人”的品牌形象。“黄蓝学子”是显而易见的“共性”外显。而共性的内涵方面,我也在思考:真光之“真”,叫人求真——无外乎是真理、真爱、真人等等;真光之“光”,催人光明——无外乎是光明、阳光、光彩等等。需要一一辨析,充分挖掘,进行科学的结合实际的文化重构。一直以来的“真光就是爱”的表达,过于简约、固化;需要赋予丰富的可实践的内涵。

至于有一说,用“真光猪”来描述真光学子,表达“优越、优雅、优秀”的学生群体特征。我觉得这是畸形的文化取向,违背了百年“真光”的育人精神和价值观,必须摒弃。

有机会、抽时间,我愿意与真光中学人探讨学校文化建设更深层次的问题,把真光的文化品牌擦得更亮。


  (何池歆,资深媒体人、文化传播人士、教育品牌专家、广东天梦教育咨询公司顾问,加微信 meiti800 交流)



【图片信息】



  学校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组织文化”




  渴望有一双慧眼能在“学校人”中,看出文化现象。




  总有一些细节,让我感触到某种文化存在




  我努力地寻找,想要发现被遗忘的珍珠




请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广东天梦教育咨询,校长局长决策智库

天地化育,梦想传承


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发展规划

课程课堂建设、学校品牌传播

考察培训定制、教育活动策划

区域教育研究、教育发展诊断


专家讲座,微信邀约:meiti800

联系电话:13076757027(梁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