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您要的评审意见已送达,请查收

走向西部组委会 西遇西望 2021-10-11

2017GoWest审核工作已落下帷幕,审核结果也已陆续公布。

看到结果的刹那,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呢!不过也没办法,项目审核总是个正儿八经的事情,总有团队“高中”,也总有团队落选。

针对团队提出的诸多问题,我们组织汇总了如下审核意见供团队寻求答案。


参与本次审核共有19人,将申请书分为10个版块独立审核(具体内容前面推文已阐明),在不同场次根据参评人所擅长的部分分工不尽相同,每个参评人员也都参与到至少2部分审核当中。经整理,部分记录在档的评审汇总意见数量如下:

下面就以上评审意见详细阐述一番

 一、项目概述

242份评审意见呈现出约1/4团队在做与支教、夏令营相关的活动,其余团队则是针对于当地需求开展儿童性教育、文化保护、饮用水检测净化等相关项目。大部分团队开始从分散的项目核心向聚焦乡村留守儿童转变,并开展相关的公益服务项目,如心理健康、成长陪伴、学业帮扶等。总的来说,项目类型更加丰富多彩,能够结合专业背景开展特色项目。


越来越多的团队逐渐摆脱支教即公益的固定思维,开发出符合当地需求、有专业背景支撑的公益项目,如由医学相关专业组成的团队开展义诊活动,历史学专业的团队做文化保护,诸如此类。

然而令人堪忧的是,该版块审核意见对一成的申请表有不满,其主要问题便是内容空洞无物、项目操作简略、与其他申请书雷同等。

目前来看:问题有山寨他人项目、项目不够成熟、持续性项目少。

1. 山寨他人项目,主要是借用项目理念,凭借团队实力模仿出同类型的项目,往往能取得不错效果,但仅是有其形无其神,抑或同属一个组织机构不同队伍不考虑项目实际需求,开展同样项目。

2. 项目不够成熟,则是团队持续开展一个项目,其考虑因素并没有因当地需求变化而变化,没有根据以往开展情况改善项目,项目效果也会随之有所折扣。

3. 长期项目少,很多团队都希望通过一次项目改变什么、建立什么,如某学校没有图书馆,团队便想建立一个图书馆,建成后也就没后续和反馈,并没有考虑到图书馆维护运行、书籍更新等问题。长期项目更需要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去做,逐渐满足项目地需求,不能一蹴而就,另外一个导致长期项目少的主要原因则是大学生公益本身的弊端,团队年年都更新换代,很难贯穿始终地完成一个长期项目,这就需要团队从点点滴滴关注传承问题,注意资料汇总和项目以及团队的传承性。否则,将会像某团队在项目地连续做了至少五年的支教活动,依旧不清楚项目地基本情况。

 “走向西部”项目负责人说:“基于审核本身而言,我们期待通过项目概述这个版块能够了解到将项目立项背景、开展过程,如对项目地有多少了解,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计划通过哪些方式解决问题,(若多年开展,可说下往年效果及现在项目进展),本次项目预期效果如何。 项目更应有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考虑因素要全面,注重项目反馈、总结。总的来说,着眼点小、设置精细、考虑全面(即“小、精、全”)的项目最受我们青睐。”


 二、团队成员、结构、历史

优点

1. 一半团队能做到基本信息齐全,团队内注意到了男女比例的问题,队内工作职责全面且各人分工明确,不存在一人多职或多人一职的情况,管理架构清晰;

2. 一些团队能充分利用团队队员的专业背景,并且调动每个人的积极能动性,设置出与专业相契合的项目内容。如医学院的学生,能根据当地的医疗需求,设置开展基础医疗服务;农业背景的学生,能设置开展农业调研,并试着结合当地的情况提出可以带来改变的建议;社工专业背景的学生,能够从社工专业方面去发现当地问题并设计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等等;

3. 部分团队有良好的与“走向西部”合作的历史,对项目本身有基本的了解。


 缺点

1. 仅有一成团队内有参与过之前项目的老队员,换句话说,便是有大部分团队是第一次接触公益项目。

2. 部分团队男女比例失衡,出现男生过少的问题,客观上难以保障团队成员安全,也无法携带大量物资。


“走向西部”项目负责人说:“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1. 团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分工,避免出现一人一组资源浪费或者人员闲置的现象;

2. 充分利用老队员的过往经验,尽可能多的“压榨”,这对很多新成员和项目持续开展有很大好处;

3. 根据当地需求,尽量保证供需平衡,招收符合项目开展的有专业背景的队员借以保障项目质量;

4. 不鼓励团队跨地域招收队员(如基于某个特定服务地开展返乡项目除外)。


三、团队培训

优点

1. 1/4团队有专业讲师进行培训;

2. 部分由社团组织的多个团队有较成熟的培训框架,且培训资源较为全面,基本能够覆盖到项目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如前期踩点、项目立项、课程设置、活动设置、团队建设、安全应急处理以及围绕其他主题开展的针对性培训。

缺点

1. 总的来说,培训趋于形式化,不知道培训的意义更没有没有深度可言效果难以评估;

2. 涉及教学的团队,课程培训不专业,如邀请的培训嘉宾不专业或者不对口;培训次数较少,且效果很难保障;

3. 1/4团队结合项目特色安排相应培训,无法保证项目效果,如教学生话剧(并非在课上)没有安排相关培训,也没有具有专业特色的队员,如做民俗文化收集,也没有相关培训指导如何收集民俗文化。

“走向西部”项目负责人说:

1. 明确培训的意义:不管从项目立项、团队建设、项目设置、安全等多角度考虑,都需要明白一点:越多越看似无用的培训对即将开始全新旅程的我们都是有着潜移默化作用的;这一点,待项目结束后回头看就会深谙其道了;

2. 提高培训的专业性:明确培训目标,邀请专业讲师,注重培训产出;

3. 重点加强与项目特色相关的培训:特色项目最容易出结果,也最容易出问题;

4. 保证培训的全面性:从礼仪、民俗、体能、安全(人身安全,财务安全,心理安全)等基础内容到课程培训、医学培训等与项目特色相关的培训都要想到,及时培训,保证项目质量。


四、实践地概况

根据团队提供的实践地点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从总体情况来看

1. 西部地区依旧是社会关注的核心,其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在过去的这些年虽然有大力改善的趋势,但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得到基本的保障;

2. 就基础教育而言,村小撤出之后残存的部分小小学校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孩子们既不能到很远的中心校上学,在小小学校又得不到应有的教学保障;更别提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等问题;

3. 部分学校教师数量并不缺乏,但教师质量堪忧,教师教学态度堪忧;

4. 大部分乡镇学校/乡村基础医疗卫生得不到保障,配套诊所缺失,专业医生更是少之又少。

基于团队开展的项目而言

1. 留守儿童依旧是目前关注的核心,此外3899(妇女、老人)也渐渐走入被关注的视线;

2. 许多团队从百度百科、搜狗百科等网上资料复制实践地点基本信息,仅对项目地做简述,并没有写明项目地学校真实情况;

3. 某些去往不同地方的团队,其所写的内容相同(明显的抄袭,态度极其恶劣);

4. 对长期项目地基本信息不了解。一些团队在项目地有过几次实践经历,但对于当地情况甚至当地小学依旧不了解,填写内容言之无物。

“走向西部”项目负责人说:

就项目申请而言,实践点的基本信息是审核中最关键的一个版块。

通过考察项目点的基本情况,了解当地需求才能保障项目的可行性,明确需求在哪里。确定了需求,团队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召集队员、设置项目内容,这是项目的根源所在。

很多团队在说项目地师资匮乏,但根据“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所说农村、县镇小学师生比例为1:20为正常。而部分团队在了解项目点后,“先入为主”地认为该地区急需要师资补充,物资匮乏,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针对师资及教学设备较为匮乏的地区,除了在团队能力范围内补充硬件设施外,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等。

那么实践地点填什么?实践地点要说明当地基本情况,并写出服务地基础设施情况,如果是学校,请明确学生、老师的明确数量,硬件软件情况,接触到的外来资源,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等等,如果在社区,同样要了解到涉及到既定项目相关的方方面面。

此外,为保障项目顺利开展,建议团队从确定项目点到项目结束后都尽量与当地对接人保持有效率的通常的联络,以便在前期获得实践地相关一手资料,获取及时地交通、天气、教学等信息,联络当地政府机构或其他团队,且长期项目更应注重传承、资料收集。


以上就是本期推送的全部内容

欲了解其他几个版块的评审意见

敬请期待下一期推文





www.guofeng-foundation.org

长按二维码,了解更多。

聚焦西部发展,

助力青年公益,

促进共同进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