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览 |《体育与科学》2021年第1期




“建党百年与中国现代体育发展”专题





体育强国:认知、实践与本体回归——“建党百年来中国现代体育发展历程”工作坊学术综述

金玉柱

摘要: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新征程,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体育与科学》编辑部于2020年12月17日邀请体育史学界三位学者共聚“建党百年来中国现代体育发展历程”学术工作坊。他们以“体育强国”何以可能为切入点,先后对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成文背景与价值意义、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领导人的体育观与体验史、大球项目的集体认同与国家期待、体育外交的内在机理与外在价值、体育精神的明星效应与社会差异、体育生活化的观念悖论与本体回归等学术问题进行分析,期许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共同为完善国家治理改革,推动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格局贡献体育人的学术思想与智慧。

关键词:建党百年;体育强国;认知实践;体育本体;方法学








体育强国:城市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体育强国精神建言献策双向交流会”学术综述

孙文树

摘要: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到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战略高度再次强调了“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体育与科学》编辑部举办了“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体育强国精神建言献策双向交流会”,针对城市体育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诸如如何创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如何解决体育资源的均寡,如何通过举办综合体育赛事带动城市发展,如何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级等,邀请江苏省部分地级市体育局局长与体育学者进行交流与对话,为城市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启示。从“体教融合”的背景出发,提出政府部门以青少年体质为抓手充分发挥职能效应,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从全民健身新内涵、新业态、新定位、新认知出发,提出城市体育资源的配置服从“先土壤后庄稼”的原则,在健身管理方式、服务模式、健身空间结构、资源供给两端、社会力量等方面下功夫;从文化与特色资源出发,提出创新、观念认知、“全时空泛在”和“浸没式”传播体验等方面举办体育赛事;从体育旅游和体育消费出发,提出通过体育赛事带动体育旅游业、体育消费空间转型升级等方式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级。

关键词:体育强国;城市体育;体育强省;高质量发展








论“身体第一性”——重读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吴驷,思聪

摘要:重读百年前毛泽东名篇《体育之研究》,当年提出的“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问题,仍然急迫,尤其是作者提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体全而知识之事以全”的种种思考,仍然是今天体育反思的重要视界。本文结合现代哲学家“身体之思”,校正21世纪中国体育文明的建构方向。长期将德智体三者并举有失误,体育不是文化知识传授,体育乃德育智育之本,必须超越认识论知识论的体育观,在人类生存本体论上去打量体育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体育课;具身认知;体教融合;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从另辟蹊径到顺势而为:棒球运动与中日体育外交互动关系初探

沙青青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后,除了外交合作和商贸往来,双方还曾以“体育外交”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希望借此消除两国民众之间的陌生感与疏离感,并为更进一步的双边合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棒球作为一项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较罕见、却在日本相当于国民运动的体育项目,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当时我国对日体育外交的主要载体之一。这既是因为棒球本身的历史传统,也有旅日华侨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这项运动本身的体育特征等其他诸多因素。而在扮演体育外交重要工具的过程中,棒球运动本身顺势得以恢复、存续乃至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本文希望站在建党百年的特殊时刻,通过中日两国文献的梳理,对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棒球运动与体育外交的互动关系进行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棒球;体育外交;中日关系;旅日华侨;体育专业主义;文献情报角度








毛泽东与卡斯特罗体育思想关键表述的互文性阐释

廖菡

摘要:体育思想的关键表述以最精炼的语言符号再现了领导人体育思想的精髓。考察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核心表述,有助于理解领导人对体育作为本体存在的洞见程度,探究其丰富内涵,可以把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本研究从历史叙事角度,梳理毛泽东体育思想关键表述的核心内蕴与时代语境,同时观照古巴共产党领导人卡斯特罗体育思想的关键表述,探寻二者的共振机理,梳理二者的体育健康观、体育民众观、体育政治观与体育外交观,阐释其并置、交流和影响的互文性。

关键词:毛泽东体育思想;卡斯特罗体育思想;体育思想关键表述;体育健康观;体育民众观;体育政治观;体育外交观








从体育救国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体育大事记

《体育与科学》编辑部




学术对话录




体育学方法论的技术创新及其实践——程志理与苏炳添、徐梦桃对话的口述史文本

周维方

摘要:体育学以人的运动行为为研究对象,目前所借助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无法真正回归运动行为的本体,研究人的运动行为唯有放弃因素论,回到行为叙事,才能揭示本真。为实现这一目标,程志理在体认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运动行为志”和“运动行为意象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并运用此研究方法对多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研究,以“事实—现实—切实”三元互证证据链结构分析确保运动行为研究的真实性。这篇口述史文本引入体育学两种研究方法运用于——短距离跑成绩与步幅、步频之间关系、起跑反应时训练的“听枪”身体感、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技术稳定表达实现条件——三个学术实践的案例。

关键词:方法论;体认;运动行为志;运动行为意象分析;本体;切身感





《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





问题、材料与叙事:体育史研究的方法学论纲——“20世纪中国体育史研究”工作坊学术述评

王若光,杨诗慧

摘要:20世纪的中国体育是理解现代中国的一方棱镜,它受到了体育与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具化”体育史研究本身,《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在南京举办了“20世纪中国体育史研究”工作坊;主办方在此次活动中以“论文审读”的形式展开学术互动,聚焦体育史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廓清了“研究问题”“材料整理”“历史叙事”“学术取向”与“学术史回顾”等学术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关键词:体育史研究;方法学;问题意识;历史材料;叙事;学术史回顾




新探索




地方足协实体化改革的制度困境与纾解之策

刘苏,许兰,汤卫东

摘要:在政社关系不断变革和调适的背景下,培育地方足协的自生能力成为脱钩改革后的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研究认为,新时代地方足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法规针对性不强、政策发展预期不稳定、风险激励配置模式非均等、社会公共性弱化等诸多的制度困境。政府的“工具主义”趋向、对体育行政部门的高度依附、绕开存量走增量改革的路径依赖、功利化的组织行动策略等全景式地诠释了制度困境的形成之因。地方政府与地方足协二者政社关系结构的制度化逻辑经历了从依附性互动到合作性互动的变革、从“行政化控制”向“体制性吸纳”的制度化更替。制度环境变迁迫使地方足协不断适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各种挑战,从制度供给的加大、组织治理体系的完善、政社合作治理路向的选择等视角提出了制度创新的方式,以便实现权力机制和利益机制的深层次调适,逐步培育起地方足协的主体性、独立性意识和自治能力,促进地方足协后续改革的持续推进。

关键词:地方足协;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政社关系;制度环境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困境与超越

曹垚,白光斌

摘要:“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建设战略的提出,促进了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城市社区作为我国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在促进大众体育发展、提升民众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三社联动”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的“责大权小”矛盾叠加体育认知观念偏差制约了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城市社区体育供需失衡及由供需失衡导致的失范现象增加了治理难度,城市社区专业体育人才的缺位降低了治理效能;“三社联动”作为我国社区治理的本土创新,其与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结合促进了社区体育治理主体的理念、逻辑、机制的互联,同时也增进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资源、信息、人才的互动。城市社区体育在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中,探索网络化治理嵌入下智慧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水平的提升、情感治理融入下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多元主体功能耦合,对克服现存困境、实现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超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体育;三社联动;城市治理;情感治理;智慧城市







5G智能时代体育文化的媒介传播与数字审美新特质

竺大力,赵晓琳

摘要:5G时代数字传播与虚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体育文化传播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数字以及虚拟审美也对原有的体育审美认识造成了重大冲击。本研究认为:5G时代媒介技术的融合发展与应用进一步促进了体育文化呈现数字审美转向,主要表现为“权力”美学的淡化及“大众”美学的渐兴、“静穆”审美式微下的“沉浸”审美发展、“统一”审美向个性化“定制”审美转变。在享受由5G智能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时,我们还应注意因审美距离的缩短而导致体育文化的深刻意蕴消解、审美聚焦的转变将体育文化拆分、资本运作下审美风潮后的体育文化落寞的现代性反思。“身体审美”观念转向、情感体验提升、人文情怀回归,构成了体育文化在5G智能时代数字审美的新趋向。

关键词:权力美学;大众美学;体育文化;数字审美;全视频;情感体验








天津市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意义变迁探析

赵海燕,陈丹

摘要:天津市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经历了多次转换——1920年在租借地建立了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1926年仿造英国斯坦福桥球场将其改造为区别于自然的封闭社会空间;二战时期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征用其成为军事征用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曾一度因为足球符号留下了辉煌的历史印记;随着市场经济建立,民园体育场逐步发展成为市民的休闲健身空间;在天津城市集约式发展过程中,其现在已经成为集健身、娱乐、休闲、商业和旅游为一体的生活方式空间。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的历史转换浓缩了社会发展的主题转换。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作为一种人造的并有组织的建筑空间表达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生产方式中的社会空间,其继承与发展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社会空间图,它不仅承载着过去,还昭示着未来。

关键词: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空间转换 ;社会发展





奥林匹克研究





东京奥运会中国女子体操补齐跳马短板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路径

何俊

摘要:运用文献研究、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东京奥运会中国体操女队补齐跳马短板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路径。研究认为,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主动迎合东京奥运会体操团体赛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二是有效运用跳马器械改善和评分规则改革结果的重要举措;三是积极适应国际体操联合会评分取向的有效途径;四是尽快迈向世界女子体操强国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体操女队补齐跳马短板的基本路径:一是加大重视力度,不断夯实我国女子跳马专项能力基础;二是革新选材标准,为攻克跳马瓶颈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前提条件;三是加强技术攻关,有效利用踺子上板类型动作的比较优势,进而在把握项目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因短施策、精准发力。

关键词:东京奥运会;女子跳马;补短板;重要意义;基本路径;中国








武术与街舞申奥历程的文化逻辑与价值省思

周义义,于海渤

摘要:基于东西方不同文化模式所衍生的身体活动,武术与街舞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面临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受众,本研究对武术与街舞的入奥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在身体文化的表达层面街舞对自由、多样以及创造性的强调与武术强调的“内外兼修、术道并重”决定了文化群体与受众的选择性;街舞的新兴与无国界特征使其具有跨文化宣传的先天优势,而武术所强调的文化意蕴美本身便限制了参与的自由性;街舞“做自己, 享受生命, 勇于挑战”的理念迎合了年轻群体追求自由、表达自我的需要,而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武术所强调的“身心合一”“中庸内敛”等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武术文化的传播。中西文化的不可通约性、价值认知偏移、武术传播发展动力不足是制约武术入奥的本质因素。武术入奥在面临文化宣传背后整体拆解的同时还将承受价值变形、形神皆散的文化谜题,经过入奥历程整合后的武术如何面临符号再造后的民族性保持应该引起关注。

关键词:武术文化;街舞;霹雳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符号;民族性;身体表达





研究报告





越野滑雪项目跨界跨项选材工程必要性、阶段成效及实现奥运战略价值的路径

林岭,廖士芹,朱晟,应存玺,刘鹤,李振

摘要: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总局从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跨界跨项选材工作。为客观评估跨界跨项选材的必要性及阶段效果,通过对跨界跨项选材队员、国家越野滑雪队队员及世界优秀选手的有关身体形态、素质、机能、国际积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了我国越野滑雪项目的优秀人才储备匮乏现状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梳理总结了自2018年初以来跨界跨项选材工作阶段成效,根据综合评估提出中长跑跨项队员更适合主攻超长距离、皮划赛艇跨项队员更适合主攻中短距离;基于跨项选材队员的现状、特点,结合备战需要提出了实现跨界跨项选材工程奥运会战略价值的路径。

关键词:越野滑雪;跨界跨项选材;必要性;成效;奥运战略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马拉松赛事赞助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王进

摘要:赛事赞助市场对马拉松赛事迅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逐步成为马拉松赛事运营机构、媒介及企业关注的问题。研究者抽样访谈江苏、北京、上海、福建、广州等五地的体育管理部门、专家学者、马拉松赛事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对访谈样本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了1个核心范畴、5个主范畴、23个子范畴的中国马拉松赛事赞助市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信度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验证确定了马拉松赛事赞助市场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中国马拉松赛事运营水平,为规范赞助市场开发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扎根理论;马拉松赛事;赞助市场;因素模型








“1.0代体育小镇”阶段性实践经验、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以城市近郊邻水镇体育小镇为例

朱罗敬,方春妮,肖婷

摘要:体育小镇是体育产业在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双向互动下的新兴业态,它是阶段性、探索性、本土化的改革探索。研究基于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历史背景,以邻水镇体育小镇为参照样本,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法,总结出当前体育小镇的阶段性实践经验分别为利益共享、地为核心、项目激励和特色打造。而小镇也面临着一些实践困境,表现在:村民利益在体育小镇建设中体现不足,内生性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体育小镇政策激励信号较弱,项目后续延续衔接有难度;商用土地资源有限,土地财政模式亟待转型;“体农旅”三产合而不融,体育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等。针对困境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以促进村民深度参与为原动力,多维度提升村民的体育小镇认同度;以优化顶层政策设计为先导,通过政策整合强化政策激励信号;以保障小镇社会效益为底线,重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协调;以有序推进三产融合为基础,多渠道推进“体农旅”三产融合。

关键词:体育小镇;实践经验;实践困境;优化路径








体育教学技能构成要素的质性研究

任雅琴,陆作生

摘要: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精准测评,首先需要明确其构成要素。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技能构成要素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技能构成要素由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组成。其中,心智技能包含体育教学计划设计技能、体育教学自省技能、体育教学内容编制技能、体育教学负荷调控技能;动作技能包含体育教学活动组织技能、体育教学学习指导技能、体育教学保护帮助技能。

关键词:体育教学技能;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质性研究方法






往期回顾 

体育强国:城市体育如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走向市场化的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制度研究

“建党百年中国现代体育发展历程”学术工作坊顺利召开

体教融合:体育能不能与语数外平起平坐?

“二十世纪中国体育史研究”学术工作坊顺利召开




体育与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网站:

http://tyyk.cbpt.cnki.net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