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百多年前绘制的京剧人物

publicdomain 利维坦 2024-02-28

利维坦按:




记得第一次看电影《霸王别姬》的时候,当听到程蝶衣(张国荣 饰)说:“黄天霸与妓女的戏我不会演,师傅没教过”,总觉得黄天霸是个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但其实,该角色是正面人物——作为《施公案》里的主角,京剧《连环套》、《恶虎村》,电视剧《怪侠欧阳德》等中均有此人。

另外,《霸王别姬》中段小楼揶揄袁四爷是“梨园大拿”,这个所谓大拿虽然有指懂行、专业的意思,但其实是来自“八大拿”,指以黄天霸为主的八出短打武生戏的总称。这八出戏都出自小说《施公案》。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利维坦歌单】跟上不迷路

我们有一个新号【利维坦行星】可以关注





在中国约360种戏剧形式中,京剧仍然是最有名的。京剧的起源地不是北京而是上海(京剧的前身是徽剧[徽调]、汉剧[楚调]、昆曲、秦腔、京腔,并受到民间俗曲的影响。所以严格来说,京剧的起源地来自江南地区。编者注),通常被认为是在1790年至1860年间的某个时候正式形成的。然而,英文“Peking opera”虽然简洁,却掩盖了界定其经典的历史困难。
正如约书亚·戈尔茨坦(Joshua Goldstein)所指出的[1],这种艺术形式有三个中文名称(京剧、京戏和平剧),指的是一个包括“几十个旋律主题,总称为西皮二黄”的杂糅流派。在清朝初期得到皇室赞助,京剧由包括超过百人的剧团演出,包括舞台工作人员、器乐、服装师到演员,每天演出6到10个小时。
整个19世纪,京剧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主要集中在北京,培养出了众多戏曲明星,各种小报上充斥着他们私生活的八卦。京剧融合了歌唱、舞蹈、念白、武术和杂技,用大卫·罗尔斯顿(David Rolston)的话说[2],京剧是“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中国人想象世界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下面这些色彩丰富的图像来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由一位佚名艺术家绘制于20世纪初。这些绢本设色肖像画代表了9个戏曲剧目中的特定角色。
与这种风格的大多数戏曲一样,角色来自各种各样的文学、军事历史和神话——但都扮演着固定的角色。在传统的京剧中,有四种基本角色:生、旦、净、丑(初期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变为生、旦、净、丑四大类。编者注),每种角色又都可以细分出很多行当。生和旦分别是男女主角(历史上都由男演员扮演),净是性格刚烈、暴躁甚至阴险凶恶的男性角色,而丑则是小丑。
正如梅春(Chun Mei)在其《中国近代早期的小说和戏剧想象》(The Novel and Theatrical Imagination in Early Modern China)中所详述的那样[3],要避免复杂的角色。“角色的扁平化是有意为之的,这有助于产生道德对比的效果,而更饱满立体的人物塑造可能会导致模糊和混乱。”角色的彩妆,称为“脸谱”,其可以追溯至唐代舞者所佩戴的面具,主要用于净和丑的角色。脸谱的色彩和表情传达了观众容易理解的道德品质。
这些人物是善恶的化身,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它们在不同时期代表了儒家、佛教、民族主义,甚至革命信仰的理念(“样板戏”,即“革命现代京剧”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江青的监督下形成的)。像世界各地的各种戏剧形式一样,京剧让观众能够体验和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总是可能存在的形象。
例如,在20世纪初,旦角演员专攻青衣或花旦——前者顺从、贤惠、门第高贵;后者年轻活泼、轻浮放荡。戈尔茨坦写道,当梅兰芳在民国时代以他的旦角而声名鹊起时,他融合了这两个角色,呈现出“曲线优美的贵妇和女神形象,通常出现在性感的情境中”。
在此过程中,他表现出了一种清代罕见的复杂女性气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是因为性别的保护。“在舞台上,理想中贤惠美丽的女人,必然是个男子。”

梅兰芳日常装扮下的京剧眼神练习。© academia.edu


---

《百草山》(Baicao Mountain)男主雇路(即固炉),为百草山土地公所变(穿戴脸儿俱照此样)。《百草山》剧情:百草山中旱魃化身为王家庄王大娘,取死人噎食罐炼成黄磁缸,用以抵御雷劫。后为巨灵神撞裂,王觅人补缸。观音乃遣土地幻作补锅匠人,假作修锯,故意打碎其缸。旱魃怒欲加害,观音请天兵天将斩除旱魃。

《百草山》中的旱魃王大娘。

《百草山》中的二郎神。

《百草山》中的大佛。

《百草山》中的韦驮

《百草山》中的回护。

《百草山》中的伽蓝。

《百草山》中的挐嗟(哪吒)。

《百草山》中的化身。

《百草山》中的磨天在。

《百草山》中的银眼豹。

《百草山》中的金眼豹。

《百草山》中的青龙。

《百草山》中的白虎。

《百草山》中的水妖。

《百草山》中的水妖。

《百草山》中的女妖。


---

《三侠五义》(The Three Warriors and the Righteous Five)中的包文正(穿戴脸儿俱照此样)。

《三侠五义》中的欧阳春。

《三侠五义》中的白玉堂。

《三侠五义》中的“钻天鼠”卢芳。

《三侠五义》中虚构的宋代武侠蒋平。

《三侠五义》中的標客(镖客)

《三侠五义》中的石员外

《三侠五义》中的花蝴蝶。

《三侠五义》中的邓小姐

《三侠五义》中的老院子


---

《阳平关》(The Yangping Pass)中的曹操(穿戴脸儿俱照此样),该戏曲取材于《三国演义》,又称《子龙护忠》。

《阳平关》中的黄忠。

《阳平关》中的夏侯惇。

《阳平关》中的夏侯霸。

《阳平关》中的庞德。

《阳平关》中的孔明。

《阳平关》中的张郃。

《阳平关》中曹操的族弟曹仁。


---

《贾家楼》(The Jia Family Pavilion,一名《三十六友》)中的徐茂公(穿戴脸儿俱照此样)

《贾家楼》中的主角唐将秦琼。

《贾家楼》中农民起义领袖单雄信。

《贾家楼》中的王百党。

《贾家楼》中的鲁明月。
《贾家楼》中的罗明兴。

《贾家楼》中的金甲。

《贾家楼》中的唐将侯君吉。


---

《八蜡(措)庙》(The Bala Temple)中的费德公(穿戴脸儿俱照此样)

《八蜡庙》中的褚彪。
《八蜡庙》中的关泰。

《八蜡庙》中的金大力。

《八蜡庙》中的费兴。

《八蜡庙》中的张桂兰。


---

《胭脂虎》(The Rouge Tigress)中的周夫人(穿戴脸儿俱照此样)。

《胭脂虎》中的杨正。
《胭脂虎》中的曹智。
《胭脂虎》中的姜仁。
《胭脂虎》中的胭脂虎。

《胭脂虎》中的鸨儿。

《胭脂虎》中的石忠(中)玉。

《胭脂虎》中的杜化

《胭脂虎》中的旗牌


---

《霸王庄》(the Strongman)中的黄隆基(穿戴脸儿俱照此样)。京剧“八大拿”戏之一。
《霸王庄》中的窦虎。

《霸王庄》中的朱光祖。


《霸王庄》中的关小西。

《霸王庄》中的李公然。

《霸王庄》中的史大奈。原名阿史那大奈,为西突厥特勤。

《霸王庄》中的俞七。

《霸王庄》中的米龙。

《霸王庄》中的乔三。

《霸王庄》中的黄天霸。


参考文献:

[1]www.ucpress.edu/book/9780520247529/drama-kings

[2]brill.com/display/title/59533

[3]brill.com/display/title/19287


文/publicdomainreview

译/tim

校对/tamiya2

原文/publicdomainreview.org/collection/peking-opera/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tim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加星标,不迷路




往期文章: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西文学术书1元起拍,点击阅读原文入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百多年前绘制的京剧人物

publicdomain 利维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