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种材料,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遇见 IDEAT理想家 2021-06-23

在柳宗悦的眼中,工艺之美也是材料的美,对材料的忽视也就是工艺之美的忽视。而在手作者的眼中,一种材料便意味一个大千世界。木、漆、锡、纸、瓷、陶、织……尽管这些材料的应用几乎早已遍及于日常生活的所有场景,但在日本仍有这样一群致力推动工艺之美极限的手作继承者们,他们始终潜心潜行,不倦挖掘古老材料和新工艺的可能,力图呈现它们的万劫不毁之美。



木桶/中川木工芸 Nakagawa Mokkougei


以前说起木工艺,人们只会认为那是令人追忆往昔的东西,而它在如今的欧美设计界却被看作是新的风尚。中川木工艺的第三代继承人中川周士,是为这种价值观的巨大变化做出贡献的人之一。


中川周士

1968年出生。在美术大学学习雕塑,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传统手艺与当代艺术的两面。2018年入选了Loewe Craft Prize 的决赛。


为了发挥木质本身的美,组装木材时不使用钉子的传统技术称为“指物”。中川家从祖父那一代开始一直用“指物”的技术制作木桶。在过去的日本,无论哪个家庭都会有用来盛放煮熟米饭的饭甑子、用来洗衣服的盆、用来装运水的水桶……日常生活的所有场景几乎都少不了手工制作的木桶。然而,由于铁和塑料的普及,在中川周士祖父那时有250多家木桶店的京都,现今只剩下几家店了。出生于木桶匠人世家,其父是人间国宝的中川周士一直认为,为了留下这个技术,需要创造新产品。经过两年的试制,他完成了前所未有的、有着锐利轮廓的树叶型木桶。



2010年唐培里侬的最高负责人留意到了这个作品,于是它成为了唐培里侬公认的香槟冷却器,而这也成就了令这项木桶技术受到更多人关注的契机。



从香槟冷却器进一步发展而来的作品——一把使用神代杉的凳子使中川周士在国际上愈发为人熟知。所谓神代杉,是一种在泥或者火山灰中掩埋了2000年以上的杉木,材料本身非常稀少。丹麦的设计师Thomas Lykke 设计的这把凳子,对中川周士来说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具作品,在设计界获得很高评价的同时,它也成为了伦敦的V&A美术馆和巴黎装饰美术馆的永久收藏品。尽管价格昂贵,但购买它的人也不少。和拥有同样志向的京都老字号的继承人们一起开始GO ON组合的活动后,中川周士的作品更是受到了海外设计界的关注。现在,拥有中川先生的作品也开始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漆器/黑木纱世 Sayo Kuroki


采用在漆上撒上锡粉、然后进行针刻的“针描”技法,以独特的植物为主题,呈现生命的虚幻和美——这便是黑木纱世呈现的漆器风貌。她的作品在“国际漆展石川2017”上获得了金奖,随后又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茶室里所举办的茶道用具展览“新·加茶会贺”上被作为传递新感觉的茶道具展出。毫无疑问,黑木纱世是当今最受瞩目的日本年轻手工艺创作者之一。


黑木纱世

1989年出生。作为日本最受瞩目的年轻手工艺作家之一,她在高中已经开始学漆艺,2016年开始独立制作。银座的资生堂餐厅FARO也使用了她创作的酒器。


黑木的作品,乍一看有着艺术品的趣味,为了让逐渐远离现代餐桌的漆器成为日常用品并受人喜爱,这位80后手作家对表面涂层等也进行了精心制作;她说希望通过柔性温和的器具向大家传递漆的魅力。



“针描”是一种在涂了漆的位置撒上金属粉,然后用针刻制作纹样的技法。在桃山时代的化妆箱的部分位置等就是用这种技法制作的,不过现在采用这个技法的人并不多。黑木纱世本来就喜欢绘制细致的图案,所以在大学进入尾声时开始研习这种技法。她希望以只有自己才能绘制的植物为主题,用现代方式去呈现针描。



首先,用漆绘制纹样;然后,撒上锡粉,在半干时用针刻方式完成图案;最后,不进行完全的研磨,故意呈现出朦胧的感觉。漆的黑色和锡粉的柔和之间的协调感也是她的作品的特征。她挑选锡为材料,是因为对年轻的艺术家来说,锡比银便宜一些,而且银会随着年代变迁变黑,针刻的线会变得看不出来,但锡相对来说则不容易变色。像黑木纱世这样的年轻手作家的作品,价格并不高,也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他们的创作印证了漆器并不是只有那些红黑相间、具有有传统厚重感的物品。





锡器/清课堂 Seikado


作为一种生活用品的原材料,自遥远的古代起一直为人所喜爱的锡,拿在手中有沉甸甸的质感,又有一丝丝的温暖。也许是因为锡的导热率高,在锡器内注入液体后,其温度瞬间就可以同内部液体持平。遇热即热,遇冷即冷。锡器的传统花纹有石目(呈石子般的颗粒状花纹)、杉目(呈杉木纹理状的花纹)、槌目(经平面锤敲打的凹凸不平的花纹)等。用来锤花纹的锤子多达50多种。如鱼鳞般细腻且闪烁着表情的锡器,透着手工作品特有的韵味。



锡器最大的魅力在于几十年后依然如故的美丽,这美丽中也包括岁月游走留下的痕迹。相比其他金属,锡有种虽柔软却沉重的独特质感,而且抗氧化、耐腐蚀、几乎不变色,用得越久越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与质感。因耐腐蚀性好,适用于饮食器具。从古时候开始,锡就被认为有净化水的作用,其酒具、茶具因而被珍视。一般市民很难得到金和银等,但是锡是很多人可以轻易使用的,这也是它的优点。



以前,京都市内有很多锡器专卖店,从事神社、寺庙、宫廷用的御用品和日用餐具的制作。然而,随时时代的变迁,出现了铝和不锈钢等制造成本更低的材料,锡的需求量就降低了。京都清课堂始建于1838年,是日本现存唯一的一家老字号锡器作坊。第七代传人锡师的山中源兵卫先生在他20岁那年决定在父亲那里继承技术,正式成为继承人,开始了锡器制造。


山中源兵卫

1969年出生。积极开发新的商品,推广锡器的魅力。有他自己写传承180年的金工技艺与开店哲学的著作《清课堂一百八十年》中文版。


接手清课堂后,这位新继承者大胆改革,扩大销路,使得清课堂在很多锡器专卖店相继关门的情况下却树立了独一无二的地位。近年来,山中先生所制锡器的魅力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比如数年前与设计师Marc Newson 合作,用石纹加工的锡制作香槟冷藏箱等。



为了更有效地从这种状况中受益,清課堂店里还开设了一处由仓库、茶室、和室构成的展厅,定期策划金属工艺设计师的作品展示。立足于百年传承,清课堂正在为年轻的金属工艺设计师搭建一座向世人展示才华的平台。




唐纸/云母唐长 Kira Karacho


1300多年前,唐朝使节为日本带去了各种物品,这使得当时的日本对舶来品十分崇拜,并把从海外传来的珍贵物品全部称为“唐物”。唐绘、唐织、唐伞、唐臼、唐草……即便在现代,仍在被使用的带有“唐”字的日语还有很多,唐纸是其中之一。在纸上印刷纹样的技术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奈良时代传入日本。随着假名文字的完善,文学事业蒸蒸日上,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唐纸用于书写和歌,因此日本人也学会了在木板上雕刻花纹,再将花纹印在和纸上的技术,于是日本有了属于自己的装饰纸。后来,这些装饰纸开始裱糊在隔扇上作为室内装饰使用。美丽的唐纸花纹大致可分为贵族向、寺院向、茶人向和百姓向几大类,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审美求。



唐纸的制作始于京都。从1624年创业至今,唐长为唐纸的技艺守护了四百多年,如今,唐纸师Toto Akihiko 先生和唐长创业家之女千田爱子女士,作为后继者还在传承着这项技术。


Toto Akihiko和千田爱子是一对夫妇,90年代继承唐长的传统技术并开始创作同现代生活更贴近的唐纸商品,同时也在致力开发拥有艺术性的唐纸。


对于制作唐纸来说,最重要的工具是一块长30厘米、宽45厘米的木质雕版,唐长在数百年间一直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传家宝就是这650多块雕版。他们两人为了将唐纸融入现代化生活,将雕版的花纹应用在纸张以外的许多材质上,进行各种新鲜大胆的尝试,也创立了新的品牌“云母唐长”。



这个新品牌利用唐纸的纹样制作器皿及手包,也积极开展与国外品牌合作。如今,唐纸纹样出现在了Finn Juhl 的椅子或是Christofle 的托盘上。不止于此,Toto 先生还开始利用唐纸制作艺术作品:2009年,他创作的作品《生命》被收藏在了贝聿铭设计的滋贺县MIHO美术馆中;次年的作品《向星许愿》供奉给了著名的寺院——养源院,陈列在重要文化遗产俵屋宗达描绘的唐狮子杉户绘的旁边。与自然相关的吉祥草、红叶、旋涡、流水、云海……还有几何图形,都是常见的唐纸纹样;为了突破传统,“云母唐长”还开启了创造现代新纹样的项目。




有田烧/今村制陶·磁今 Jicon


今村肇的父亲是有田烧陶悦窑的第十三代。他在陶悦窑学习、工作了十年,直到2014年才独立出来,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今村制陶窑。


今村肇

1974年出生。2014年从父亲的陶悦窑独立出来,和设计师大治将典一起创作了自己的品牌“磁今”。现居有田,一边制瓷,一边和夫人一起经营自己的店铺。


他一直追求与众不同的白瓷。白是他最喜爱的颜色,但什么白才适合用来表现瓷器,他在陶悦窑工作的时候并不知道。那时候他遇到设计师大治将典,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合作。为了制作有个人风格的白瓷,他们跑遍日本各地取釉配色,反复试验。一般的有田烧是还原烧,除掉窑里面的氧,通过化学反应,白色会变为青白色。但他们要做的白是偏奶白色的。



为此,他们采用氧化烧成,用电窑,保持窑内一直有氧的状态,温度也需要保持在偏低的1240℃。通常情况下,有田烧用的是耐1300℃的土,1240℃是不能烧成瓷器的,所以他们还必须自行开发合适的土。当时,佐贺县窑业试验场正在制造一种在1200℃下烧成瓷器的土,这是从不太好的矿源所挖出来的“低火度土”,大部分的有田烧的窑不用这个废弃土。然而,今村肇和大治将典却另辟蹊径,使用这种“低火度土”,再进行混合调整,制造出独有的土,采用1240℃下的氧化烧工艺。在一起踏访旧时的古伊万里时,他们发现那些器物虽在表面上留有些微黑色的铁粉,不显特别白,但却韵味独具。在他们看来,一般的有田烧瓷器都过于洁白、干净了。经过不懈的研究,这两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用几乎不进行研磨的釉药,在器物表面故意留下的铁粉或微粒,这将赋予器物恰到好处的自然感,产生一种更为柔软的质地,最后得到的白色恰如古董瓷器的质感,带有怀旧色彩。



他们创立的品牌叫“磁今”,意指“现代的瓷器”,同时还蕴含了佛教中“活在当下”的意思。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店内销售,也在网站销售,深受东京等大城市年轻人的追捧,亦成为著名的有田烧当代化案例。





小鹿田焼/坂本创 Sou Sakamoto


日本有很多种类的陶器,但其陶艺技法被指定为国家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只有志野、濑户黑、备前烧等11种。虽然在中国不太出名,但以大分县日田市深山里的皿山为中心的小鹿田地区烧制的“小鹿田烧”也是其中之一。小鹿田烧是1600年从朝鲜被带至日本的陶工所建立的窑,窑元不从外部收徒,其特征是将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术从父亲传至儿子的一脉单传。现在还剩10个窑元都是开窑时的家族子孙。


坂本创

1990年出生。他的父亲是小鹿田烧保存会的会长坂本工先生。在朴素而谦逊的乡村“小鹿田烧之村”,父子每天一起默默地动手做着器皿。


他们使用的素材是当地山上的土,利用河流水力的唐臼将土捣碎来制造胎土,然后用100%天然的釉药,以传统的朝鲜式登窑进行烧制。在日本众多的陶瓷产地中,只有小鹿田烧最完整地保留了古早以前的面貌。确实,远离人群的陶器小产地很难生存下去。以前,小鹿田的人们几乎都是一边务农,一边制作陶器作为副业。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这种在深山里悄然制作出来的陶器被很多人所熟知的契机是1931年时柳宗悦来到了这片土地。柳宗悦喜欢这种品味朴素的器皿,在杂志《民艺》上也介绍其魅力。至此,无名的陶器开始被称为小鹿田烧,甚至传到了海外。以飞刨子、刷毛、梳齿等几何图案为主要纹饰的小鹿田烧之所以迷人,或许是因为人们从它身上感受到了深山生活的质朴吧。当地独一无二的风味,都体现在了小鹿田烧的器皿里。



坂本工窑的坂本创先生从2010年开始一直在父亲的坂本工窑制作陶器。一边充分继承传统,一边以不过分被技术束缚的自由度,摸索着自己特有的器皿制作方式。他的作品在D&DEPARTMENT 等人气概念店也有售卖,在地方和海外参加展览和演讲的机会也在增加,现在作为小鹿田烧的年轻后继者备受瞩目。





西阵织/细尾 Hosoo


在京都的西阵地区发展起来的西阵织,大约有着一千两百年的历史,旧时它是专为天皇、贵族以及江户时代的将军等显贵们定做的织物。



“细尾”创立于1688年,起初是一家运用西阵织为和尚缝制袈裟的店铺,现在主要经营和服腰带,十几年前开始利用制作腰带的技术开发西阵织面料的产品。过去的日本贵族与欧美不同,并没有随身佩戴宝石的文化,而是通过和服的质地来彰显地位;除了金箔、银箔和漆,和服面料中还会加入磨碎的贝壳等体现宝石要素的材料。这种技术一千多年来只在日本国内传承,并没有走向海外。第十二代传人细尾真孝先生虽然不是匠人,但他作为牵引西阵织行业的人,站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以新的视角和机会赋予这项千年技艺以尝试和改变。


細尾真孝

1978年出生。有四百多年的百年老店的继承人,同时入选日经商业杂志「日本主要人物100」等,在商界备受关注。


2009年,他接到了克里斯汀·迪奥店铺的设计师Peter Marino的订单。花一年制作适应新尺寸、可以织出150厘米幅面布料的织机,用西阵织的技法设计出新面料,这批商品也由此被应用在了世界各大城市的迪奥店铺的墙壁与椅子上。开发出新幅面尺寸的细尾,开始陆续为香奈儿、路易威登等奢侈品品牌提供室内装饰布料,用于墙面、椅子、窗帘等,也与三原康裕等时尚品牌合作开发了各种新产品。




他们的客户名单,陆续扩展到爱马仕、宝格丽、卡地亚、梵克雅宝、徕卡相机等。细尾先生在京都发起的“GO ON”项目,在国内外推动日本传统手工艺的新价值。2016年,他任职麻省理工学院Media Lab特别研究员,负责研发将西阵织与最先端的工艺学相融合的纺织品;同时也与艺术家、科学家等进行大胆的跨界合作,提出传统手艺未来的商业模型。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的传统手工艺是什么?

你身边还有这种坚持传统的匠人么?

快来留言告诉我们。

评论区等你哟!



撰文:美帆

编辑:Simone Chen

新媒体编辑:甜甜



本文为《IDEAT理想家》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专访徐震:跳进一股洪流里,与这个时代互相玩弄


首发CArrelé项目|什么是“egg-loop”?一切还要从一只鸡蛋说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