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630期【怎样成长】“求牧与刍”——写法90则练习有感

2016-02-23 张平 成为学习者


  “求牧与刍”

——学法90则练习有感


1

写在练习后的话:


开始整理写一这段话的时候,我觉察到自己心跳是加速的,是激动,是感动,是感恩!

偶然一次,在文汇教育平台看到了,王宏老师的一篇文章《独立教师的自白:再不出来,心就死了》,被深深地吸引,于是循着文章中的蛛丝马迹,开始了“追师”之旅,找呀找啊,就发现了“学习者”,又发现了项恩炜老师!就发现了学习者团队!写过一阵子篆书,当看到“学”字,那兴奋之情就像失联的地下党终于找到了组织吧,亲切感油然而生。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缘分。

我开始一篇篇读着大家的文章,开始寻找宝藏之旅。新知学校的小练习,跳入我的眼里,很觉得有意思。直觉告诉我秘密在练习里。

我进群的时候,大家已经进行了大约二十几个练习了,在动笔之前,我有过犹豫,怕自己不够完美,又怕自己坚持不下,一直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观察着,学习着,踌躇着,震撼着。

有一天,我随着大家做了一个练习发到群里,“最好从头练习,不要跳步。”项老师提醒了一下。项老师这样说,一定是有道理的。

于是,我开始从头练习。我一遍一遍地观察无名指和小指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并作了记录。(其实题目的要求,只是观察现在的状态,当时还是忽略了。)做完第一个练习后,朦朦然,就有点悟的感觉。当然还在想:真是参与多少,感悟多少;投入多少,收获多少。一下子就欣喜起来。在练习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经意间的幸福,亲情友情师生情俯首可拾,哪怕有一两次不开心,心境也能在不断练习过程豁然开朗。

无限感恩学习者团队的氛围,相观而善谓之摩,每每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发现身边学习者在快乐奔跑,于是就又有了信心。之后,就有了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不忘矣。

练着练着就觉得自己变得敏锐起来,遇到人和事我会关注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会向自己发问,并且条件反射般地感染自己的学生和朋友去觉察自己。

朋友告诉我她失恋了,很难过,我就慢慢地引导她去发现自己难过时,身体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当意识到自己身心变化时,怎么去调整。

小朋友写了一篇《昆虫记读后感》,我就引导他去还原自己看书时到某个点的瞬间感觉和画面。找真学习的感觉。

小朋友练习,我就引导他去发现写好的那个字时的状态和心理。

佳佳第一次帮小朋友修改出一篇作文,很开心与人分享,我就会引导她关注自己修改成功时的瞬间感觉。

还有一个最大收获就是做家务能力提高。

发现这一组练习真是太好了,可以随意转换,可以渗透到学习,可以渗透到工作,可以渗透到生活,可以渗透方方面面。

历时90天,做了90个练习。想说的太多,一下子反而说不出来了。未曾经历,不成经验。千言万语一句话——大家从头开始练起吧,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此中个味,只有坚持做了,才能真正的领略到它的妙不可言。

正如练习者所言,90个练习还远远不够!这90个练习,就像是武林秘笈里第一章——内功。没有内功作为基础,学再多的花拳绣腿也是徒然。无限感恩练习设计者们!

朋友是做学问的,闲谈之际,他说搞建筑的一辈子做不出一两件标志性建筑,对不起后人;搞设计的一辈子做不出一两件拿得出手的作品,对不起后人;我们做学问不留下点真学问,也对不起后人啊。

突然想起《孟子》里面的一段话“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现在假如有个人接受了替别人放牧牛羊的事,那一定要设法找到牧场和喂养牲畜的草料,要是找不到牧场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主人呢?还是站在一旁眼看着牛羊饿死呢?)

感恩学习者团队,让我找到了牧场和草料!我希望在成为学习者的路上,做真人,做真事,做个真教师,慢慢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2

选摘十则练习:

练习011:挑选左手侧的一样物品,用文字描述出来,欢迎附图。

左手边我经常不放东西,只有一摞书。为了描述的需要,我就把右手的茶杯拿到了左边,所以杯把是朝着右边的。

这是一只白色带盖的陶瓷杯。

杯盖的设计,拙中带巧。杯盖整体略略圆圆地拱起,荷包形盖钮,上粗下细,捏起来滑滑的却不易脱落。盖子上有两只国画中的蜻蜓,一只淡黄,近似透明的翅翼,让人想起薄如蝉翼;一只黛黑,从没有见过黑色蜻蜓,感觉很是珍希!黑在前,黄在后,有点你追我赶的样子。杯盖在灯光的照射下,更平添了几分光泽。

杯身也很有意趣。田田的荷叶深浅不一,长长的荷茎上点点的刺儿,红艳艳的花瓣含着嫩嫩的黄蕊,两只飘飞的蜻蜓,不紧不慢,勾成一幅和谐的“蜓戏莲叶间”的图画。作者老萍翁的题字,顺着茎杆下来,“萍”与“翁”之间留下一处白,打了一枚朱砂印章,浑然而成。细细观察才发现,这杯子的上的“萍”字音还合了我的名字。

杯身圆柱形,很拙朴。

练习015:挑选一个你喜欢(不喜欢)的物品,用文字描述出来,欢迎附图。

儿子给我带回了一盒粥,叫“妈妈的粥”。听到这个名字,心头一动,好煽情的名字,打开白色盒盖,就看到白亮亮粥上面点缀着几点绿色的小葱花,皮蛋瘦肉粥!我用筷子拨了一下,一粒米带着葱花就沾在棕色的筷子上了,放到嘴里,轻轻地一抿,舌头推着小葱米咬一下,碾一下,一丝青香,一点鲜味,一星甜,一滴咸,顿时在嘴里弥漫,肚子不由得“咕噜”叫了一下,食欲大动。放下筷子,拿起白色汤匙,搅了两下,零星点点的小绿,上下翻动,一汤匙一汤匙,几分钟一盒粥就见底了。我往盒底一看,忍不住笑了,盒子夹角处一粒小葱孤零零、眼巴巴的蜷伏在那。我一边看一边回味着,妈妈的粥,妈妈的味道,哦,就是这青青的味道。

练习020:发现一个开心的人,客观地描述出ta说话状态。

晚上儿子九点半才放学,于是在办公室里等。

这时罗老师“哒哒哒”地走进来了,一脸惊讶一脸笑。跟我打完招呼,就站在电话旁边,煲起了电话粥。通话过程中,罗老师一直背对我,右手肘抵在柜子上,左手不时地摸摸头,时而发出低笑,时而有点呢喃,说的都是方言,我只听懂得“你是啥子事了”,“你是啥子事了”低声温柔地重复了多少遍,不时地小声地发出“切”“嘻”“啊”的声音,左手一会儿抬起,一会儿放下。通了好久,最后一声“再见哦”,语气往上一扬。几乎可以想像出罗老师的眉也开了,眼也笑了。打完电话后,罗老师转过头来不好意思打岔道:“张老师,你咋不开灯呢。”

“灯开着呢呀。”我笑着回他。

罗老师又讪讪地说:“不够亮不够亮,我再开一个。”

哈哈,我忍不住偷笑了起来,一个大老爷们如此这般通电话真好玩。

练习040:描写你的一个梦,或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物体进行描写。物体描写欢迎附图。

我人生中的第一件奢侈品——一辆崭新的三枪牌女式自行车。93年,那年我读初三,二哥用了他的全部积蓄给我买了这辆车,是从河南省邮寄回来,那是我们那个乡镇第一辆三枪牌女式自行车,精致,小巧,漂亮。大哥亲自动手组装起来,还配了一把银白色的锁。我们给这辆车取名叫小红。

车身主体是亮亮的红色,“三枪”的字样是白色字体,连接车轮子的架子也是白色,车轮子是银白色,骑在路上,就是一道火红的风景;停在校园车棚那些破旧黑白灰的自行车中,就是一朵明媚艳丽的花。这是我记忆中骑过的最好最快最拉风的车。

那些年,大家都很穷,吃不饱,穿不暖,,就是一辆旧车,也是极难得的,别说是一辆新车,更别说还是一辆女式车。母亲去世较早,贫困孤单的我一直被哥哥姐姐们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呵护着,过着公主般的生活。

那年夏天傍晚,刚发过洪水。我跟二哥两个人骑车从另一个乡镇往家里赶着,我骑得是心爱拉风的小红,二哥骑得是“吱吱呀呀”老牙车。我一路领先,天已经黑下来了,过桥就要到家,我更加拼命地加速,更加拼命地踩,刚到桥头,只听“啊——”的一声长长地惨叫,“砰——”一声闷响,我的小红猛地往下坠落,我却从车上腾空而起,直愣愣地摔到了桥面正中央上。当场晕倒。

原来,桥桩已经洪水硬生生冲断了,桥面齐刷刷地断了一半!桥面就剩下一悬空的另一半,车子因为落空掉下断桥了,我人却因为惯性,直接摔到残留的桥面上了。可惜了我的爱车,摔得面目皆非;还好,一直“小强”的我,只摔断了一只胳膊。

永远怀念我的小红。

练习041:自由描写,可以是一个梦、一件事,一个物品等,重点关注脑海里的画面、声音或感受。

“六六二十四”

借三(9)班的孩子上了一节作文公开课《我想写作文》。

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如何克服日记中人物“哑巴”病。

举了一个例子:“我有一道数学作业题不会做,妈妈就跟我仔细讲解,但我怎么也搞不懂,妈妈就跟我一字一句地慢慢说,最终我们在11点前完成了。”让孩子们点评。

“老师,我知道,这段话写得不好,犯了‘哑巴’病”,小朋友兴奋地举手回答。

“是啊,你真是太聪明了!”我立刻表扬,接着他的话眉飞色舞地讲下去:“仔细讲解,得说多少话呀?小作者硬是不让妈妈说一句。”我拉了一下坐在我面前的小男孩,对他字正腔圆说:“假如你是儿子,妈妈讲题目可能会讲‘三七二十一’,也可能会讲‘六六二十四’……”

“哈……”我的话音还没有落,阶梯教室听课的老师,顿时笑出声来,以翁翁的笑声最大,因为翁翁跟我一个办公室过,知道我是真的犯迷糊,是真的以为六六二十四。(在此,特别感谢计算器的发明,不知道当年中考数学满分是怎么考来的。)我一愣,一停,下意识又重复了一遍“妈妈可能会讲‘三七二十一’,也可能会讲‘六六二十四’……”

“老师,六六三十六。”一个小女孩举手,很认真很严肃很大义凛然地纠正。

“啊?是吗?”我一脸无辜状,各种呆萌。

“哈……”“哈……”这下,没有反应过来的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都笑成一团,“唰——”我迅速扫视了一下全场,只见校长主任全笑了。前面的模特小男孩(临时儿子)笑得那个灿烂呀,仿佛天天不要他做作业的样子,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头一歪,嘴一咧,胖胖的小脸一挤,一脸小幸福的样子,不停地前后晃着身子。

“好吧,妈妈数学还不如你呢,不教了。”我继续跟小朋友们逗趣,“还好张老师是教语文的。我教数学,你们就惨了。”

一节课,孩子们兴致勃勃,下课了,还要写。

现在想来,挺可惜的。当时只顾着掩饰尴尬了,“六六二十四”那段本身就是一个“写话”的点。不知道后来,孩子们可还记得写下来。

练习042: 回忆一个刚看完电影的真实场景。可以发生在电影院,也可以发生其它真实地点。欢迎附图。

那个冬天,很冷。

高大的父亲背着我,我迷迷糊糊地耷拉在他的右肩上睡着了。手下意识地紧紧搂着父亲的脖子。现在甚至还能感觉到他那钢针似的络腮胡子,看到他铜铃似的眼睛,还能听到他那叫一声吓坏一条街孩子粗犷的大嗓门。

“乖啊,醒醒,醒醒,”依稀听到父亲在叫我,“你鞋子呢?”

“啊?”我揉了揉眼睛,抬起头,好像看了一下自己的脚,天黑乎乎的,什么也没有看见,只感觉到左脚冰凉。“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不得了!我掉了一只棉鞋!(小时候我特别爱哭。有人说话大声都会哭,说人家狠我的;家里吃一顿面条都能哭,因为不爱吃。大家都说我自己惯着自己,大约看电影也是件盛事,母亲把我装扮了一下,穿得过年的新棉鞋,黑色绒子里紫色鞋面。居然掉了一只!于是我大哭特哭。)

四周,电影散场了,放映机的灯还亮着,广场上一块黑白色的电影幕布扯在那。人群三三两两地散去,到处听到“大军子——”“小二子——”父母找孩子的声音和孩子们哭喊声。地面一片狼藉,风吹在脸上,格外地冷凛,“哭什尼哦,掉了就掉了不了。”父亲安慰我,把我往他背上cuōcuō,背背紧。自己却低着头在地上,找了又找,找了又找,最终天气太黑了,地上杂物太多,没有找到。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悲惨经历,也是我第一次跟父亲去看电影,也是记忆中第一次跟父亲那么亲近,也是我最后一次跟父亲看电影,以后再有电影放映的时候,哥哥姐姐们都会说:“你看电影睡觉把鞋子都看掉了,你还敢跟去呢?”

那年我七岁。

练习045:描述你和朋友正在聚餐。

先生出差,吃了几天的茶泡饭,已经是看见白开水都两眼发光了。晚上力邀请我的大厨好友阿慧改善伙食。家里食材只有一碗米饭,三只鸡蛋,几个肉圆,几根葱,还有我养在杯子里几天,发了芽长势不错,准备当盆景的蒜头,叶子上次因为救急已经被吃掉,还没有长出来,光秃秃的。

阿慧看了一眼,表示无语。“咚咚”地切起了香葱,“啪啪”地打起了鸡蛋,“嗡嗡”地旋起了微波炉,给肉圆解冻。她麻利地忙碌着,奏响了厨房交响曲。我一边欣赏,一边悠闲地听起了朗诵“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神厨!五分钟不到,两碗亮堂堂的,黄灿灿的,香喷喷的,还点缀着些许绿意的慧式葱香黄金肉丸鸡蛋炒饭,简称慧式炒饭,装在精致小巧,洁白如玉的景瓷碗里华丽丽地上了桌子。我深吸一口气,大赞:“神厨!神厨!”阿慧笑:“神什么神呀,你们家就这么点食材,也只能这样将就了。”

我尝一口,米饭软中带硬,有弹性,又有嚼劲;鸡蛋嫩滑中带着鲜美;肉丸子已经成丁,肉香味却还有,鲜味溢口,唇齿流香!可惜份量太小,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地吃,边吃边聊天。

不得不感慨,有些人,就是天才,他们能把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做成艺术品,哪怕只是一次炒饭,也能如此色香味俱佳!我的崇拜之情顿生。

饭是香饭,友是妙人,开心至极。这是个极美好的平安夜。

练习046: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描述一个你和朋友久别重逢的场景带给你的感觉,尤其是脑海内容。        

“我要到羊山公园站了。”一看到明辉的信息发过来我就笑了。

赶紧收拾一下东西,去地铁去接她。

明辉穿着雅致的银灰色暗格子修身小外套,深灰色的短裙,黑色的靴子,笑眯眯地提着两个大袋子,向我走来,一副美少女战士的样子。我连忙把袋子接了过来。一袋照例是萍妈妈(明辉母亲)给我连夜赶做的白面馒头。明辉来南京大多数都是在我的怂恿下,临时起意,萍妈妈说馒头要现做,每次都要熬夜做馒头,有一次竟然熬到了凌晨一两点!所以,经常吃东西不知道珍惜的我,从来也没有浪费过一个她做的馒头。

“这是什么?”我接过另一个大袋子问。

“徐州有名的小龙虾和炒泥螺。超级好吃,有微辣的,有不辣的,我给你打了几包带过来。”明辉炒豆子一般地说。

“哎哟妈呀,你知道不知道南京的小龙虾更出名!下次真的不要给我带东西!我在吃方面向来不讲究。你坐车来,一路上转呀转,这汤汤水水的,多麻烦,多影响你美少女的形象呀。”我狠狠地责备了明辉一番。明辉就笑。她每次来恨不得把她所有的好东西带过来跟我分享,萍妈妈也是想办法做各种好吃的馒头,好像担心我一直不知道吃东西似的。害得我多少次很认真地告诉明辉,我只喜欢吃白面实心馒头,而且我吃东西很少很少。

我们一边上车,一边畅聊,一边大笑。

明辉说,成熟的第一标准就是让所有人跟你在一起觉得很舒服,说这句话是她从书本上偷来的,但跟生活结合一起,果真是如此,让人觉得舒服就是成熟。

明辉说,宜静神少虑,宜劳勿过忙!祈念:光景日长,岁月安宁,人世欢愉!宜静神少虑,宜劳勿过忙!祈念:光景日长,岁月安宁,人世欢愉!

我和明辉相聚,很舒服很宁静。

练习082:描述一次心灵颤动。

心口“蹭”地一紧,清晰地感觉到,血液像爆炸似的由心脏向全身和脑门上喷射,一波不波的,脑袋里“嗡”地一下,裂开了!脸“刷”地不受控制地变得通红,拿笔的手开始微微颤抖,腿的肌肉不停地跳,不停地抖,心“咚咚”地一阵紧似一阵,我感觉喘不过气来,愤怒,恐惧,慌乱,无助。我眼睛失神地看了一眼面前的作业,不停地对自己说,我运气一直好,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下意识地把椅子降到了最低处,使劲地握了握笔,努力把所有思绪都集中起来,开始深呼吸。吸气,呼气。呼气,吸气。脸上的红慢慢褪去,手还是有点颤抖。

练习86:观察并记录,你在听到某句话后准备开口发表意见(看法)前的瞬间反应。

“你在干什么?”先生瞟我一眼。午休时,我躺在床上,在空中不停地做“扇”这个动作,还不时地发出“pia”“pia”的声音。

“啊?扇人呀。”我还沉浸在我的动作中,脱口而出。我应该怎么跟贝尔讲清楚,书写点这个笔画时,这个动作问题呢,方向问题,用力问题呢?我得举个例子,脑海里立即跳出一个“扇”这动作。虽然有点暴力,倒是很恰当。我得这样说,你看我们扇人,如果手掌方向与地面垂直,上下用力,哪怎么也起不作用。我们得看清目标,手掌往外右上方伸,空中用力,打向目标,动作对是关键,。此处,有方向,有力度,有动作……

我一扭头,先生还在惊讶地看着我。我一愣,哈哈,先生肯定以为我又犯傻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告诉他,我在想怎么给贝尔讲清楚写笔画的事情呢,边比划边讲解他听,先生也笑,说“太用功了”。

“那当然,念念不忘,方得始终嘛。”我还在想“扇”和“点”这个动作。


——编辑梅香



成为学习者(练习)群欢迎您! 17683458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