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814期 多看了一眼

2017-01-08 张平 成为学习者

1

川,是个聪明,善良,纯净,阳光,帅气的小男孩。

我们聊中外学生写作的差异性,当听到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在美国写作中占的比例时,跟他预估的数字出入很大,川听得很入神,不停地互动。

当他听到国内小学生写作的特点,也进行了预估,出入依然很大,听得更加入神了。

川决定试试,房间里的一切,当作素材,他写了几个句子。

1、我看到一个黑白相间的电视。

2、我听到了空调发出的“呜呜”声。

2、我闻到了饼干香香的味道。

3、我尝到了又甜又咸的花生味的饼干。【开始写的“甜甜的”,后来又尝了尝,改成了“又甜又咸”的】

4、我摸到了又滑又粗糙又硬的桌子。

5、我刚刚吃了饼干,心里甜滋滋的。


2

我们挑了第一个句子。

我看到一个黑白相间的电视。

建议川“再看看呢?”

他看了看,拿着笔在句子下面,重新写了一个句子。

我看到一个黑色多,白色少的电视。

鼓掌。“再看看呢?”

这次他拿了一支红笔,在第二次的句子上加了一些词语,并做了修改:

一个有黑色,又有白色,但黑色比白色多的电视。

鼓掌。很佩服。“再看看呢?”

又加了几个字:

很厚而且又大又方。


3

鼓掌。非常佩服。“真的很棒!句子好像有点长,我们可不可把这个句子分成几句话表达出来呢?”

他眨巴着纯净的大眼睛,鼓着嘴巴,看着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让川看着电视先说一说,说的时候,川新加了一句话“位置”,还加了一个“细节”。另翻开一页。他写着:

我看到一个挂在墙上的电视。

它是黑白相间的,但黑色比白色多一点。

它是一个又大、又宽、又长、又方、又厚的电视。

我还看到电视下面有一个按钮,只要按一下,电视就开了。

川觉得第3句要与第2句换个位置,把他认为重要的部分,放在下面写。颜色是他一开始就捕捉到的,他认为比较重要。


4

非常认真,非常专注。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写这么多字,有些字甚至都开心地写到格子外面了。

我也很惊叹,一口气写下这么多。跟他说:

“真的太好了!就这么多看了一眼,写了这么多,都写出格子了。老师太高兴了!要不要再空一行,重新誊写一下。”

嗯嗯。川不停地点头。开始写:

我看到一个挂在墙上的电视。

它是一个又大、又宽、又长、又方、又厚的电视。

它虽然是黑白相间的,但是黑色比白色多一点。

我还看到电视下面有一个按钮,只要按一下,电视就开了。

拿过来,读了一下,特别开心!在读第二句的时候,起了一个小的企图心,希望把这些词汇写具体一些,刚写出“大概有”几个字,感觉自己还是太急了,就放弃了。

川交流,他这一段的结构,非常妙。

第一句:点明了“位置”。

第二句:写了“样子”。

第三句:写了“颜色”。

第四句:写了个“小细节”,而且更有趣的是,让原来静止的状态,“动”了一下。



5

让川复述一下,他刚才写作的结构。

问他:

“对了,老师现在坐在你面前,你可以用刚才写电视的结构,把‘老师’写出来吗?”

川一愣。我说:

“第一句,位置。”

“张老师坐在一张绿色的椅子上。……”

太开心了!川漂亮地描述出来。

拿出一支蓝色笔,川又出色地描述出来。


6

“太棒了,赶紧跑阳台上去,看看外面的树,再用‘电视结构’说一说。”

他也很开心,快步跑到阳台上,看了几秒钟,就跑到我面前,开始讲,讲得太精彩了,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来要录音。我跟他说:“太好了!等一下,我要录音。”

我把录音笔打开,他一只腿撑在椅子,一只手搭在椅背上,一只手撑在桌子上,边说边摇晃着身子,状态真是好极了!

写下来,写下来。我兴奋地建议。

川跳下椅子,坐正,开始动笔,我问他要不要听一下刚才的录音。他说不要。

我看到一棵在小区里一幢房子下的泥土里的树。

它不粗也不细,也不高,大概有5米吧。

它的颜色是棕色和白色相间的,很多人会问,树不是棕色的嘛,为什么是白色的?因为人们为了让它保暖,给它涂了一层白漆。

在它春、夏天时,它的叶子是青翠欲滴的,秋、冬时,它是金色和火红色的,当风把树叶吹到地上时,那金色的叶子就像金子秋烧青天的火色一样。【“烧青天的火色”是他后加的,没有读懂这个句子,但感觉很美,没有追问下去。】

当冬天大风一起,它就像一个醉汉一样,东晃晃西晃晃,好像随时都要倒下来似的。


7

我们俩个看到这一段文字太开心了!没有想到“多看了一眼”,就写了这么多,两个人傻傻地数起了字数。一数,川眼睛都要笑眯起来了。

“老师,我多看了一眼,写了203字!”

“是啊,是啊,川真是太牛了!你多看了一眼,发明了一个神奇的写作结构!就叫‘川氏结构’吧!”

“嗯嗯,行!”

“下次,我们再多听一声,看看能不能再发明一种结构。”

“嗯嗯,好!”


8



【未完待续】



附1 

大象老师的点评 

多看了一眼,这个个案太精彩了。和我心目中的学法支持结构一致。其实我们可以不知道很多理论很多模型,因为生活中就有足够丰富的模型,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模型,我们把这些用足,就可以协助孩子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


附2 

川的练习纸 







栏目供稿:张    平

微信编辑:卓珍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