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381期【学法个案】(九)格式优先——大象点评朱文娇老师的学习观察记录

2015-06-16 朱文娇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原始记录】作者:朱文娇

欣赏中外园林,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类型和特点

年级:六(2 学生:张豪

师出示文字——园林

师:“看到文字,首先想到的是哪种类型的园林,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北方较大的风景园林。”

师:“有多大?用距离或空间的词汇表达。”

生:“有我们整个学校那么大。”接着又用惊讶的眼神张大嘴巴说:“甚至还要大。”

师:“在你脑海里的什么方位?也就是脑袋里出现的方向、位置。”

生:“在正前方。对,很确定!”

师:“在这画面里有哪些颜色?”

生:“有树木的绿色、绿色的也有很多种,墨绿松树、翠绿色的植物、浅绿的盆栽和树干的棕色。有河水倒映天空的淡蓝色,有阳光照射不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的金色。有亭台的颜色,亭台的柱子是鲜艳的大红色。有石头的灰黑色、灰色。还有凋落的花瓣粉红色。”

师:“画面里是动还是静?简单的说就是,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生:“是动的,有白鹅在湖面嬉戏,树叶被风吹摇曳。”

师:“画面里有声音吗?”

生:“有声音,鸟叫声、风声、风吹竹子沙沙声,像一首悦耳的曲子。”

师:“画面里面有你吗?”

生:“有我,在亭台里静静的看书,身边的风景很美。”

师:“有什么样的感受?心情如何?”

生:“有,微风抚过我的脸庞,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亭台和我,心旷神怡,读书的心情非常舒畅。”

【大象按】作者:项恩炜

师出示文字——园林

师:“看到文字,首先想到的是哪种类型的园林,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大象按:从现场操作的角度看,这里的问话,很顺利。这是建立在师生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如果是对于不大熟悉的来访者,问话的顺序可以倒一下。看到文字,脑海里出现什么?(未必一定就是画面,或许是声音,或许是感受……)然后才是仔细看一看,是怎样的园林;甚至是怎样类型的园林……】

生:“北方较大的风景园林。”

师:“有多大?用距离或空间的词汇表达。”

生:“有我们整个学校那么大。”接着又用惊讶的眼神张大嘴巴说:“甚至还要大。”

师:“在你脑海里的什么方位?也就是脑袋里出现的方向、位置。”

生:“在正前方。对,很确定!”【大象按:很好奇当时学生什么反应。】

师:“在这画面里有哪些颜色?”

生:“有树木的绿色、绿色的也有很多种,墨绿松树、翠绿色的植物、浅绿的盆栽和树干的棕色。有河水倒映天空的淡蓝色,有阳光照射不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的金色。有亭台的颜色,亭台的柱子是鲜艳的大红色。有石头的灰黑色、灰色。还有凋落的花瓣粉红色。”【大象按:很好奇学生是怎样把这一段话说出来的。是否有迟疑,停顿,何处是滔滔不绝……】

师:“画面里是动还是静?简单的说就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生:“是动的,有白鹅在湖面嘻戏,树叶被风吹摇曳。”

师:“画面里有声音吗?”

生:“有声音,鸟叫声、风声、风吹竹子沙沙声,像一首悦耳的曲子。”

师:“画面里面有你吗?”

生:“有我,在亭台里静静的看书,身边的风景很美。”【大象按:能看自己的背影或正面吗?】

师:“有什么样的感受?心情如何?”

生:“有,微风抚过我的脸庞,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亭台和我,心旷神怡,读书的心情非常舒畅。”

思考一个问题:格式优先

项恩炜

所谓格式优先,是区别于内容而言的。

在咨询中,我们首先关心孩子脑海蹦出信息的类型与顺序,其次才是关心孩子蹦出信息的具体内容。当然,孩子有时候主动会说具体的信息内容。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接着孩子的话,来精确这个内容所呈现的格式。下面举例说明。

前者如:

师:“看到文字,首先想到的是哪种类型的园林,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北方较大的风景园林。”

这里,老师直接问“首先想到的是哪种类型的园林”,这个问题,是指向具体内容的。如果改为“看到文字,脑海中出现什么?是一幅画面,还是一个声音,还是一个感受……”这样问法是指向结构的,看看具体的内容在学生脑海中是以怎样的结构来承载的。

说完前者说后者,如:

生:“北方较大的风景园林。”

师:“有多大?用距离或空间的词汇表达。”

学生说,是北方比较大的风景园林。这是从内容的角度进行回应的。此时,作为咨询师,有意识地将内容往结构这块引领一下:

哦,这个园林,现在在你脑海当中,能看到吗?是一幅图片,还是一个声音,还是一种感觉……

或许你要问,为什么要格式先于内容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学习肯定离不开所学的具体内容,这一点毋庸讳言。而正是这样的“毋庸讳言”,正是这样大家习惯性的理解与对话,所以才形成了目前谈学习方法,就进入到某学科内容的分析探讨……反而,弱化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共性研究,弱化了学习这门学科与学习那门学科,学习过程,思维过程上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而强调格式优先,恰恰是在这样内容过于优先的背景下,希望引起大家对于承载具体信息的格式的关注。

其次,学习的过程,按照梅耶的模型,恰恰是各种信息渠道接受信息,并处理、整合信息的过程。我们关心是视觉角度的画面,还是听觉角度的声音……正是对于学习本身的研究,对于不同学习者学习风格差异的尊重。

本文是原创 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