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376期【学法个案】(四)怎样的咨询记录最好看——大象点评王娟老师“漫山遍野、绿叶成荫”学法观察记录

2015-06-11 成为学习者

【原始记录】

学习:“漫山遍野、绿叶成荫”这两个成语想象画面。

学生:刘容言 一年级 成绩优秀 语言表达能力强【大象按:此处,如果增加一些信息,如视觉“绘画、出黑板报”,听觉“如听音乐,唱歌,学乐器等”,感觉“如运动员等”会更好】

师:出示成语,让他读了两遍,读得很流利。【大象按:妙得很。不知道孩子读的时候,脑海发生了什么,是真读还是假读。】

师:“你在看到这两个成语时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大象按:直接这么问,让人紧张。万一没有画面呢?如果希望学生出现画面,最好做一些热身,比如,看一支笔,然后把笔藏起来,请他回忆刚才看到的画面,或者倒写名字,或者刻章,或者写一半数字……这些做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启动找到画面的体验。如果只是想检测学生有无出现画面,则可以问:读完了吗?你怎么知道读完了?刚才读的时候,脑海当中还留下什么?一个声音、还是一个画面、还是一个感觉……】

生把小脑袋一歪说:“我看到了一座大山,上面长着许多大树。”(他的声音不大,好像不自信似的。)【大象按:太惊险了。很好奇学生是真看到还是凑合着根据词语符号推断说的。】

我听到他说脑海里有画面了心中一激动。【大象按:“激动”的感觉记录出来了,很棒!咨询师的内心变化,是咨询过程真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激动,意味着,前面学生的回应,其实并不必然。】

师:“你看到的画面有多大?”

我怕他没这概念就加以引导,比如:有手掌这么大呀还是很大很大呢?【大象按:这个“怕”的感觉来得真及时,而且能够记录下来,很棒的习惯。后面,借助“手掌”来引导是有效做法。】

生:“很大很大的一片森林。”他边说边把两个手臂使劲往两边伸开比划着,一脸认真的表情。【大象按:看来是真的。“使劲”,而且肢体展开,动作幅度大,表情认真。老师的观察记录太棒了。】

师:“看到的画面是什么颜色呢?”

生:“大树的叶子碧绿碧绿的。”生微微一笑 。【大象按:这里的画面,其实有两个层面。关心下学生画面的底色是怎样的,然后才是画面中具体内容的色彩。画面的底色与画面内容的颜色关系,也是咨询中很关键的一个点。】

师:“看到的画面在你的什么位置呢?”

(我又给了他提示:在你的前面、后面、左边或右边)

【大象按:这里的问题,可以更精确。看到的画面在你的什么位置,暗示学生是在你的身体的什么位置。如果换一个问法:你觉得刚才看到的画面,是在你脑袋的什么位置?上方,前面,后面,还是左边,还是哪里?画面,和脑的关系近。】

生立马说“就在我的前面,我还看到树枝长得很长,叶子很多很多。” 【大象按:太棒了,学生被唤醒了。】

师:“画面离你远还是近呢?” 【大象按:可以换成开放性问题。有多远。】

生:“很近。”生越来越自如了,不像刚开始时拘谨了。

师:“画面里你还看到什么啦?” 【大象按:这是个好问题。孩子关心内容,这样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状态。这样的问题,每次学生回答之后,都可以加一个小问题“还有呢”。】

生:“我还看到有那么多小鸟在树上呢。”生说话时小眼睛是一闪一闪的。

师:“你听到树林里有什么声音吗?” 【大象按:这个问题出来的节奏正好,因为前面孩子看到鸟了。如果是我,听到孩子说“小鸟在树上”的时候,赶紧紧张兮兮地请他侧耳仔细听听鸟叫声。帮助孩子找到声音的感觉。】

生:“有,我听到小鸟喳喳的叫个不停。”生开始兴奋了,小手挥舞着。【大象按:学生的表现记录得真好,如在目前。】

师:“你是在森林里呢还是在森林外面的呢?”【大象按:这个问题本来是有风险的。但学生找到了画面的感觉,此时问下去,却显得浑然天成。老师贴学生的感觉很好。这里还是需要精确下,他是看到自己在画面里面——即能看到自己背影或侧面或正面呢,还是直接在里面,脚是踩在森林的地面上……】

生:“我在森林里面。”生语气很肯定。

师:“在森林里干什么的呀?”

生:“和我的好朋友在捉迷藏。”生脸上洋溢着笑容。【大象按:真的假的,需要确认吗?现在藏在哪里?看到什么?】

师:“在这么大的森林里玩有什么感受?”我怕他不明白感受的意思,接着我又问:“玩感觉怎么样?” 【大象按:这个“怕”字最珍贵。完全是在对方的体验中。】

生:“到处都是荫凉很舒服,玩得也很开心。” 【大象按:看到阴凉,大舒一口气。看来他是在画面里面。

思考几个小问题:

问题一:怎样的咨询记录最好看

怎样的咨询记录最好看,我的回答是:有“我”的咨询记录最好看。

意思是,记录中,呈现出咨询师个人对咨询过程,对对象,对自己的觉察,这样的咨询记录,就不仅仅是客观记录本身,而是显得异常生动,立体,紧张!咨询师本人的窘迫,智慧,悲悯,无奈,沮丧,艰难……都会在记录中呈现。

王娟老师的这份咨询记录,就是这样一份好看的记录。要点就在于王老师在记录学生变化的同时,不断主动呈现着学生变化出现时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判断。

看到王老师一上来直接问画面,确实让我替她紧张。遇到学生竟然有感觉,说出了画面,又长舒一口气。老师准备深入提问,内心又怕,于是赶紧动用其他咨询的策略如肢体示范,学生终有渐入佳境,甚至体验到了非常积极的感受,老师感受并记录着学生的转变,但依旧小心翼翼,问题发出依旧不断“怕”——这才是一个咨询过程的真实写照。咨询的过程就是充满未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过程。

问题二:画面底色与内容颜色;

问题三:先跟后带;

问题四:热身。

……先记录几个刚才蹦出来的词语。

20150525于新知


(本文是原创。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